“医生,我的肩周炎又犯了!”不少门诊患者一进门就问我他的肩周炎如何治疗才能好。我看了看他的样貌,年纪30岁不到,样子斯斯文文,怎么好端端就得了通常中老年人才会得的肩周炎呢?
"你以前得过肩周炎了?哪家医院诊断的?做了什么检查确定的?是否做了相关治疗?效果如何?"患者我我我卡顿了好一会才答复:“肩痛一定就是肩周炎了,不用检查,我爸我妈我爷我奶老一辈的都和我这么说!他们让我用力的甩手、加强锻炼就好了!但是我甩手锻炼后更痛了!”
这是为什么呢?
辟谣:肩痛真的不一定全是肩周炎!
目前大多数人包括很多医生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肩痛就是 “肩周炎”, “爬墙”、“甩手”是治疗或预防肩痛的主要方法,于是导致了肩关节病情的误治、盲目运动、病情恶化的现象非常普遍。
由于肩关节疾病很复杂,鉴别肩关节疼痛的原因也确实非常困难,很多非肩关节的专科医生都不能完全辨别清楚,因而“肩周炎”这个诊断一直被滥用,所有搞不懂的肩关节疼痛统统都被扔到“肩周炎”这个垃圾桶。同时也因为诊断模糊不清,患者只能选择一些中庸疗法,如中医针灸、中葯、按摩或物理治疗,甚至根据别人的经验使用偏方、自行进行功能锻炼,这就造成了许多的漏诊、误诊和误治。
真相:肩痛原因很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
1、肩部本身病变:肩袖损伤、肩峰撞击、冻结肩、习惯性肩脱位、钙化性肌腱炎、肩部肿瘤、感染性疾病;
2、非肩骨科疾病:痛风性关节炎、颈椎病;
3、内科疾病:翼状肩胛(神经源性),其它疾病影响(胆源性、心源性)。
当然,这是不完全统计的肩痛病因。这里我就着重和大家介绍肩关节疼痛的三大常见疾病:肩袖损伤、肩峰撞击还有冻结肩(肩周炎)。
从概念上讲:
肩袖损伤是什么?肩袖肌肉的腱性部分因外伤或劳损发生损伤或炎性病变,称为肩袖损伤。
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是什么(外撞击)? 肩峰下关节由于解剖结构原因或动力学原因,在肩关节前屈、外展时,因肱骨大结节与肩峰前三分之一、喙肩韧带和肩锁关节发生撞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肩峰下撞击综合症。这个病会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甚至肩袖撕裂。
冻结肩(肩周炎)是什么?冻结肩又称肩周炎、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等,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3:1)。其特征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逐渐加剧,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应当与肩袖损伤相鉴别。
要知道这三大类占病患肩痛原因的90%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一开始就对病患一上来就说自己患有肩周炎的说法持有怀疑态度了。据权威统计,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引起的肩痛占肩关节疾病的85%,才是肩关节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 “头号通缉犯”,而所谓的“肩周炎”还不到5%!
警惕:肩痛“头号通缉犯”——肩袖损伤
1788年,Munro首先描述了肩袖撕裂。此后,肩袖撕裂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在肩部肩袖损伤的病因主要有外撞击、内撞击、肩袖组织退变、严重创伤、过度使用五个方,其中肩袖病变占大约60%。在Lehman的尸体研究发现,在60岁以下人群中,肩袖全层撕裂的发生率低于6%,60岁以上人群中竟然高达30%。由此可推断,肩袖损伤更多的是老年退变性疾病!
此外,肩袖损伤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损伤常见于猛提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外来暴力牵拉等,如公共汽车上手扶拉杆站立的乘客,突然遇急刹车时失去身体平衡等,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撕裂伤。而慢性劳损伤常见于曾经摔伤,上肢撑地或用力提拉重物后引起的。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曾经拉伤过肩关节或过度使用上肢后引起;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也较多见。
肩袖损伤的疼痛点通常通常位于肩峰前外侧,但也可位于后侧,可以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域。如伴有二头肌腱病变,疼痛可以放射至肘关节,存在喙突下撞击者,疼痛通常位于喙突周围,疼痛随肩部运动而加重,许多人出现静息痛和夜间痛。表现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力弱和活动受限。
肩袖损伤的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力弱和活动受限。撕裂的肩袖使肩关节力量减弱,这意味着患者的许多日常活动,如梳理头发或穿衣时都会感到疼痛和困难。
如何检查:肩袖损伤、肩周炎等各种肩部疾病?
以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简单自查为例,肩袖损伤的表现主要是:抬起肩膀时疼痛,但在别人帮助下可以抬起来(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正常)
肩周炎的表现则是:肩自己抬不上去,别人帮助下也抬不起来(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
此外,医生也会通过对肩峰形态的判断、各种X线检查、结合磁共振(MRI)检查帮助确定肌腱损伤的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尤其是磁共振造影检查(MRA)可以清晰的显示肩袖部分撕裂,这对肩关节疾病病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小结:科普这么多就是为了消除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很多非专科医生,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肩痛就是肩周炎”。肩痛的真相是,年轻人很少会得肩周炎,所以千万不要一出现肩疼,就盲目锻炼从而使病情加重!了解肩痛的几种常见疾病,你今天学到知识了吗?
閱讀更多 伯健醫生說運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