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立規矩要從娃娃抓起,這3條規矩父母可以試一下

給孩子立規矩

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生存,首先就必須有規則意識,否則很難獲得發展的機會。所以,很多教育家都認為,必須在7歲以前就給孩子制定各種規矩並要求孩子做到,甚至有些教育學家認為必須從寶寶8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給寶寶植入規矩意識,如此就足以說明讓孩子形成規矩意識的重要性。那麼到底該如何立規矩,才能夠讓孩子自願和主動的遵守呢?


立規矩要從娃娃抓起,這3條規矩父母可以試一下


太早立規矩擔心扼殺孩子天性,太晚擔心影響性格發育。那什麼時候立規矩最好?

立規矩的關鍵期

2歲之前,孩子沒有規則意識,缺乏理解和控制行為的能力,通常父母說的是什麼,這個時候父母不必急於為孩子制定規則。

2歲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有規則的敏感期。同時,他們也開始逐漸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進入第一個獨立時期。

從“質疑規則”到“被提醒後願意配合規則”再到“不需要被提醒”的過程,只要家長適當管教,孩子就會逐漸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立規矩要從娃娃抓起,這3條規矩父母可以試一下


這時候只要家長管教得當,孩子就會從「挑戰規則」到「被提醒後願意配合規則」,再到「不需要提醒也能遵守規則」的過程,逐漸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這裡我們家長可以參考一下這三條規矩:。

1,為什麼把家人之間必須相互關心作為第一條規矩?原因很簡單,因為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證家庭內部的溫馨,同時讓孩子也能夠主動的關心爸爸和媽媽,可以培養孩子的存在感和價值感,也可以教會孩子如何和其他的人相處;

2,承擔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則是任何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素質,否則就很難有很好的發展,甚至連基本的生存都會存在問題。

3,善良和誠實,可以讓我們擁有朋友,如此即使寶寶以後的能力不是很好,也可以獲得很多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用一雙真誠和善良的眼睛去看待世界,這樣即使以後碰到很多的挫折,孩子也會勇於面對,而不至於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開始懷疑人生的意義。必須使孩子自身的行動能力能夠補償自己的錯誤行為。 如果教育的具體行為中不包含這三個核心要點,那麼教育是有效的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有效的,現在也是有效的,不能讓孩子達到使規則自律,內化的目的。


立規矩要從娃娃抓起,這3條規矩父母可以試一下


都說育人的過程就是培養自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可以放棄焦慮,好好地看著自己,充分地看著優秀的自己,自然地成為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