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優秀的的文筆和拙劣的文筆的區別是什麼?

好的文筆透著靈氣,其實很難找出規範性標準。好文字各有各的好,壞文字都是一樣的臭。

只是列舉拙劣文筆的特徵:

1,機械式掉書袋,滿篇都是“***曾經說過”,高中時團委書記演講,幾乎每一段都是這樣,“莎士比亞筆下的雄鷹”之類。。。聽的我頭暈。

急於讓別人知道自己讀書多,是不好的。

2,動詞運用枯癟。文筆比較差的人來回只常用幾個動詞,對於許多需要一個傳神動詞渲染,體現畫面感的地方總是無法準確描繪。

3,沉鬱華麗,模仿類似郭敬明前期作品。這裡不是說郭敬明文筆不好,是他的模仿者不行。

沉鬱華麗的文字,是很多文藝青年早期的必經之路,在文學欣賞最初很容易勾人心絃。

這種文筆為何惹青少年喜愛,因為好模仿,邏輯性差,適合詞語堆砌。把所有華麗沉鬱的詞記在筆記本上,寫作時往裡填。。。到了模仿後期,可以不必看筆記本,自由創作出類似文句。25歲之前,如此文筆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有青春羞澀的一面,但是25歲後,不大應該了。

4,言之無物,無病呻吟。

5,比喻句過多,或者庸俗沒有新意。

比喻句是一個人兒時最先接觸的修辭手法,基本兩三年級就能從比喻句裡看出功底。最簡單,也最困難,有的人能通過比喻句抖一手好機靈,盤活文章氣氛,深入淺出。。。。

錢鍾書“好比那***”句式好像永遠用不完。。。

6,讀起來沒有節奏感。

7,也是最可怕的,沒有真情實感。

無論多棒的文筆,缺失了真情實感,都是沒有靈魂的。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也無法成為專業的文藝工作者。哪怕我們文筆差一些,但作文時真情實感,言之有物,這也是一篇值得尊敬的,有靈魂的文章。


優秀的的文筆和拙劣的文筆的區別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