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那么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还能往下吗?是不是到地心了?

主题音粤


已知海洋最深处有11000多米,已知的人类探地最深为12262米,也就是说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都没有前苏联进行探地计划钻出来的洞深,当然这样的深度是目前人类的极限深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是海洋的极限,但是对于整个地球来说,这样的一点深度只能算是地壳表面深度,离地心还远着呢。



地球的年龄估计在四十多亿岁的年龄,地球的内部结构为地壳,地幔以及地核三部分组成,我们生活的地方只是地表,也算是地壳的一部分,而整个地球地壳的厚度平均为17公里,厚一点的地方能达到65公里左右,陆地的地壳厚度平均为35公里左右,海洋的地壳厚度一般比较浅,约为5到10公里左右,地球地壳平均厚度为17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探测的深度连地球三层中最薄的地壳都没有穿透,而海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都没有人类挖掘的最深处深,离突破地壳还相差好几公里以上,地壳的下面是地幔,也是整个地球结构中最厚的一层,地球的半径为6371公里,而海洋的最深处只有11000多米,也就是11公里左右,数字上面的差别就可以看出离地心还有多少的距离。

地壳只是整个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就好比鸡蛋的蛋壳一样,大家都吃过鸡蛋,应该知道鸡蛋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和鸡蛋几乎是一样的,而鸡蛋的表面也是凹凸不平的,和地球表面是一样的,马里亚纳海沟就相当于用刀在鸡蛋表面割一道痕迹,并没有割破蛋壳,离鸡蛋的蛋黄还远着呢,地球也是一样没有突破地壳的范围其实都不能谈论地心,因为差得太远了。



理论上来说,地下的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就会升高一度,深度在超过3公里以上的时候,每增加100米温度就会升高2.5度,深度到达11公里就已经达到200度的高温,这不只是压力造成的温度变化,而且还有越是接近地幔越是高温,因为地幔都是浓浓的岩浆组成,整个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865公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下地幔由于受到强大的压力所以为可塑固体结构,上地幔是熔岩物质组成,是火山熔岩的来源的。


地幔下面就是地核,厚度约为3400公里,分为内外地核和过度层三部分,外地核厚度约为2080公里,物质大致是液体结构,过度层约有140公里的厚度,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厚度的球心,形态大概是固态结构,温度估计超过5000度左右,已经达到了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国外专家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地球内部地核过度层的温度约为3500度,外地核的温度大概在6300度,内地核的温度大概为6600度左右。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离地心的距离有多少,马里亚纳海沟虽然深,但是对于整个地球来说只能算是一道疤痕而已,只在表皮的疤痕,根本就没有达到表皮以下的深层位置,离地球的地心还远着呢,当然用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来说,11公里的深度的确算是地心了,毕竟这样的深度下人类根本没办法存活,所以虽然说马里亚纳海沟离真正的地心还远,但是放在人类能生存的角度来说的确是算地心了。


无法超越的足迹


马里纳亚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度达到110304米,即便把整个喜马拉雅山放进去也可以淹没。马里纳亚海沟的深度也远超生物极限(8370米),底部压强高达1103个大气压,任何生物都不能够在这里生存。所以,马里纳亚海沟底部充满了荒凉、死寂、和无尽黑暗。



尽管马里纳亚海沟是最深的海沟,但其深度相对于地球来说还是不够看。我们都知道地球的结构类似于蛋壳,最外层是地壳,然后依次是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000米,也就是说,马里纳亚海沟还没有穿透地壳,还需要6000米才可以穿透地壳达到地幔。地球的地心距离地球表面6378000米,所以马里纳亚海沟距离地心的距离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马里纳亚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一头插入亚欧板块下面而形成的海沟。所以,海沟位于板块交界处,相对的地质活动就比较活跃。而且有报道说马里纳亚海沟不远处的日本各岛每年都在缓慢向其移动,虽然移动的距离很慢,仅有10cm/年,但迟早有一天日本岛会掉入这个万丈深渊。

而且,万一海沟处发生什么大的地质活动,保不准日本就真的会加快落入海沟。


科学探秘频道


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是地球上海洋的最深处,其深度可达11000米。如果把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下去,整座山峰会被海水没过2100多米。

那么,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还能继续往更深的地方去吗?那里离地心还有多远?

虽然马里亚纳海沟非常深,但这里还只是地球的“表皮”,离地心还远得很。要知道,地球的半径可达6371公里,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仅为地球半径的0.173%。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最上层为地壳。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前者的厚度介于20至70公里,后者的厚度一般只有5至10公里。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仍然属于地壳部分,还要继续向下数公里才能到达地球内部的中间层——地幔。

地幔的厚度远大于地壳,大约为2900公里。地幔又可细分为三大部分,上部分为上地幔,厚度为400公里;中间部分为过渡带,厚度为300公里;下部分为下地幔,这一层最深,厚度可达2200公里。地幔的温度和压强非常高,底部的温度可达4000摄氏度,压强可达140万个地球大气压。

地球构造的最深处是厚达3400公里的地核,它的质量可达地球总质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外地核厚2200公里,由铁镍组成,它们在外地核的高温下熔融为液态。内地核厚1200公里,也是由铁镍组成,只不过不是熔融态。虽然内地核的温度更高,可达5500度,但那里的压强也更高,可达地表大气压的350万倍,这使得铁镍的熔点变得更高,反而没有熔化,而是呈现为固态。

由此可见,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对于地球而言是微不足道的,那里还只是地球构造的最上层,距离地心还有6366公里。另外,马里亚纳海沟并不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也不是离地心最近的地方。

深度达到12262米的科拉超深钻孔在过去一直是人类挖到最深的地方,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一千多米。后来,这个纪录相继被两个油井打破,最深的油井Sakhalin-I比科拉超深钻孔深了83米。那么,这个最深的油井会是离地心最近的地方吗?

地球其实是一个椭球体,赤道附近凸起,南北两极附近扁平。纬度越高,地球半径越短,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了21公里。因此,最深的地方不一定是离地心最近的地方。

由于科拉超深钻孔的纬度较高,它处在北纬69.4°,那里的地球半径为6359.4公里,科拉超深钻孔的底部离地心为6347公里,这要比最深的油井离地心更近6公里,比马里亚纳海沟离地心更近19公里。


火星一号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地方,根据1957年前苏联航潜航器“维塔兹号”测的数据,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但这个数据只测得过这一次。其他的数据有美国人在1960年测得的10916米;英国在1981年测得的10900米;日本人在1984年测得的10920±10米等;



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海板块形成的。但这个深度还远远达不到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半径约6,371千米。它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和内核,共计5层。

图:




地球的内部构造。1:大陆地壳;2:海洋地壳;3:上地幔;4:下地幔;5:外核;6:内核;A:莫霍面;B:古登堡面;C:莱曼面

马里亚纳海沟只能算着海洋地壳的最深处。下面还有地幔、外核和内核。地球最厚的部分是地幔,厚达约2890千米。

人类钻探的最深处是12345米,是俄罗斯在库页岛的一个油井创造的。如果以垂直深度算,是前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创造的,深达12263米。但这些连莫霍面都没有达到。


讲科学堂


答:马里亚纳海沟水深达到11000多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凭借人类现在的技术手段,想要再往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向下探测是不可能。


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以海平面为基准,将珠穆朗玛峰倒立过来也到不了底部,足可见其深。马里亚纳海沟是由太平洋板块往菲律宾板块下面俯冲形成的。形成了长2500多公里,宽70公里的大海沟。其中多数海域的深度超过8000米,这里充满了黑暗、未知和恐惧。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很容易够征服珠穆朗玛峰,全世界每年都有几百人能够登顶珠峰。然而能够探底马里亚纳海沟的人却屈指可数。其中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就曾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探寻马里亚纳海沟,成为独自潜入“地球最深处”第一人。

在1970年,前苏联进行了一项科拉超深井的科学钻探,且在1989年达到了12263米。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深的井。现在全球最深的钻井是俄罗斯库页岛Odoptu OP-11油井,深度12345米。科拉超深井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技术上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那么马里亚纳海沟是否到地心了呢?

我们看下地球的构造就明白了,差了十万八千里。地球半径为6371KM,地球由地心到地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其中地核与地幔分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称为“莫霍面”。

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就算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距离莫霍面也还有6公里的距离了,更别说到地心了,离地心还有6000多公里呢!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是一个宽度约为60千米,长度达到了2000多千米的巨型海沟,在其靠近关岛的区域,有一个叫做“斐查兹”的深渊,最深处距离海平面为11034米,已经认证为地球上最深的地方。


11034米,如果把珠峰放进这个海沟的话,那么珠峰的封顶距离海平面还有2000多米的距离,头都露不出来。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的最深处毫无疑问,毕竟太平洋的平均深度都有4000米了,而马里亚纳海沟这么深,一般人还真是难以到底,那么在马里亚纳海沟之下,会是什么呢?如果还往下的话,是不是就到了地心?

其实啊,我们的地球是一颗岩石行星,其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岩石层,这就是地壳,但是地壳的平均厚度足足有33千米,也就是33000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11034米跟地壳的平均厚度比起来,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所以说啊,即使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再往下两个马里亚纳海沟那么深的距离,那也还在地壳的范围之内,而如果要到地心的话,那可远了去了。毕竟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心到地表的距离是579个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到海平面的距离。


上个世纪70年代,前苏联曾经有一个名为“地球望远镜”的超级深钻计划,该计划预期目的是将地球的地壳打穿,然后借此实验观察莫霍洛维奇界面,也就是理论上的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前苏联为了这个实验可谓是投入重大,当时每一个参与这个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都能够在莫斯科分得一个公寓,而他们的平均工资达到了大学教授的十倍。项目进行到1984年的时候就正式突破了12000米,也就是说,这个钻孔的最深处,早在1984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马里亚纳海沟,成为地球上的最深处了。

但是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到了1994年,项目被叫停了,而在1984年到1994年的十年之中,钻井的深度也才仅仅推进了262米而已,至今,钻井的深度也定格在12262米。其实项目之所以停了一方面是因为前苏联解体了,国家再也没有经费支持如此大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技术难题也是一个方面。当时钻到了地下10000米的时候,钻头周围的温度已经达到了300摄氏度,而没有任何的钻头能够在此温度之下连续工作很长的时间,所以要不了多久就得换一个钻头,而每换一个钻头都是很昂贵的。


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深入地心,甚至连地壳都没有打透,地壳之下是地幔,其分布范围为地下33~2900公里,而在地壳之下的,是外核液态圈,其位于地下2900~5120公里的深度,再往下的话,就是地球的固体内核圈了,这里的温度很高,在外地幔和外核液态圈的交界处,温度为4000摄氏度,而到了地心处,温度则达到了6000摄氏度以上,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所以说啊,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距离地心还远得很,即使再往下100个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也还远远到不了地心。


镜像科普


海底地形一般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岭等类型。大陆架是是大陆的延伸部分,一般水深在200米以内,大陆坡是大陆架过渡到大洋洋盆的巨大陡坡,洋盆是大洋的主体,一般内部比较平坦,海岭是海底的山脉,一般是板块的生长边界,多由火山组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区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马里亚纳海沟就是由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而形成,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大部分水深都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深度达到了11034米。至于海沟的底部,当然就是地壳了,也就是岩石圈的范畴,如果要再往下就需要钻井了,当然离地心的距离那还差的远了,因为地球的平均半径有6371千米。


地理沙龙


不能!这纯属毫无根据的瞎扯。

有句话说“不知天高地厚”大概就是此类了。



要知道地球的地壳平均厚度就有33km,海洋底部也有6千米;地壳的组成基本是花岗岩、玄武岩,其它是沉积岩;海洋地壳一般是玄武岩上覆盖厚约0.4~0.8km的沉积岩;往下就是2900千米的地幔主要组成是造岩物质,是地球内部密度和质量最大结构,温度有1000℃~3000℃;之下就是铁镍的地核,厚达2200千米;最中心就是内地核了,厚约1271千米。


再来看看马里亚纳海沟,它跟地球比起来,浅得可怜

马里亚纳海沟在太平洋西部、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北纬11°20",东经142°11.5"。呈弧形,北起硫磺列岛,以南至雅浦岛,全长2550km,多数水深8000米以上。最深处是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也是全球最深之处。

人类可以征服珠穆朗玛峰,但难以深入到马里亚纳海沟。2012年3月,著名的好莱坞导演卡梅隆曾下潜至此处,成为挑战地球最深处的第一人。这里是永恒的黑暗,温度为2℃(竟然没有受地热的影响达到高温)。

马里亚纳海沟虽是最深的海沟,但它最深处也就11.034千米,比地壳的平均厚度33千米的一半都不到哪!距离地心还有5089千米之远噢!


弄潮科学


每年能成功登顶珠穆拉玛峰的探险家有很多,但每年能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人却不多,这是因为马里亚纳大海沟的深度,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要高得多,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进马里亚纳大海沟,那么马里亚纳大海沟可以将整个珠穆朗玛峰淹没。

很多人会比较好奇,马里亚纳海沟的下面是什么,今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马里亚纳大海沟的形成

说到马里亚纳海沟的下面,我们必须说一下马里亚纳海沟是如何形成的。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由于地幔层热对流的缘故,导致两个板块逐渐靠近并相遇。

如果两个板块的厚度以及密度一致,那么它们会在力的作用下,逐渐拱起形成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

但如果两个板块的厚度以及密度不同,那么密度较大的一方会滑入密度较小一方的下面。我们知道,亚欧板块是大陆板块,地质厚,但密度低;而太平洋板块是大洋板块,地质薄,但密度高。

在地幔层热对流的作用下,太平洋板块不断滑入亚欧板块的下方,于是,在两个板块交界的地方,形成了一条巨深无比的大海沟。

马里亚纳大海沟最深处达到了11千米,堪称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在这里,科学家们探测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大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的1100倍,温度很低,只有2摄氏度左右,生物稀少,但在海底烟囱附近有许多生物。

马里亚纳海沟虽然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但它仍然没有脱离地壳层。

地壳和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但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层存在着明显差异,大陆地壳层较厚,平均为40千米,甚至能达到70千米;大洋地壳层较薄,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

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还没有到达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界面。

马里亚纳海沟下方是什么?

其实,马里亚纳海沟的下方,就是地球内部的构造。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地壳层,地壳层的下方是岩石圈,这里的物质冰冷且坚硬,厚度约为60-120千米,岩石圈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其中一些矿物质的晶格之中含有大量水,如尖晶橄榄石。

科学家发现,尖晶橄榄石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它的含水密度非常大,大概100个矿物晶体分子中,就含有大约1.5个水分子。

除了尖晶橄榄石,岩石圈中的其他矿物质中也含有大量水分子,这意味着地球上大多数水被锁在了矿物质的晶格之中。

岩石下方是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与地幔层交界处,由于地幔层是温度高的流体,而岩石圈是冰冷的固体,当这两个地质构造交汇时,冰冷的岩石圈会让地幔物质降温冷凝,而地幔层的高温也会融化部分岩石圈,因此形成了粘稠的软流层。

软流层的下方是地幔层,地幔层位于地壳深度大约是2600千米,地幔层也是造成板块运动的原因,地幔层的温度高,几乎所有的物质在如此高温下都会融化成流体,因此它可以流动。

由于地核处高温的作用,使得地幔层会发生热对流作用,在热对流的作用下,地幔层的物质会发生缓慢的流动,因此带动了上方地壳层的运动,这就是板块为什么会发生移动的原因。

地幔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是粘稠的流体,类似于火山爆发的物质,而下地幔温度非常高,因此是液体。

地幔层之下是地核,地核由于引力的缘故,温度超过了5000度,在地球表面,5000度的高温可以融化大多数固体,但在地核处,物质以高温固态而存在。

之所以呈现固态,是因为地核的引力非常大,气压也非常大,因此将液态的物质压缩成了,据科学家研究,地核也是地球之所以有磁场的原因。

总结

马里亚纳海沟虽然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但它仍然在地壳层上,它的下方是冰冷且坚固的岩石层。离地核的距离超过了6300千米,远远没有到达地心位置。由此可见,地球比我们想象中要神秘的多。


钟铭聊科学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需要换个说法——“海洋最深处”,活火山连接的地壳裂缝深度可达几十公里,相比而言,马里亚纳海沟的-11034米并不算深,只是“有点深”。

简单对比下几个数据,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11034米,地球半径约6370公里,地壳厚度平均约17千米,光从这些数据上看,马里亚纳海沟连地壳都没有穿透,怎么就到地心了呢?马里亚纳海沟也并不是都那么深,马里亚纳海沟是一条全长2000多公里的海底深沟,由于地质活动的关系深度也并不是均匀的,目前认为海洋的最深处在斐查兹海渊。还够底部还能往下吗?当然还是可以的,深海底部由于板块挤压等地质活动,是有裂缝的,进而形成海底火山,火山下连接着地壳更深处的岩浆池。地球内部要形成岩浆,岩浆形成的条件是大陆地壳下30km,洋壳6km以下,深度自然又比马里亚纳海沟深多了。

只不过由于岩浆环境不像海水一样人类能下潜下去,岩浆的密度比水大得多,很多物质都会直接浮在岩浆表层被焚毁。在地下数千公里处,地球核心处有一个液态铁镍组成的内核,内核的半径大约只有地球半径 的1/2,地心的说法应该是地球最中央,那距离地表可是有约6400公里的。不过地心这个东西科学家们也曾经想过探测,那就是顺着或火山口放进去一些特制耐高温的探测仪器,让它们自由地向地心沉降,但是地心压力很大,物质由于高温和地球的活动更加动荡不定,那样的探测器可能需要数千上万年才能沉降到地心,并且不一定能够扛得住地心的压力和更高温度。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当然是地球正中央地方,从地球的外形上来说地球距离地表各处距离都相等的点可能要偏一些,因为地球本身就是 一个质量密度分布不是很均匀的近似球体的岩石行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