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故事:「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那些书法家们~第319篇

【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在北京孔庙里,有一稀世珍品,《乾隆石经》。上面刻着春秋战国至西汉初的十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全部刻石189块加“谕旨”及造成表文1碑,共190块,80万字。碑文规模之巨,书法之精,令世人惊叹。这手书作者就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金坛人蒋衡。

故事:「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蒋衡一生做的最牛的一件事,是花了十二年的时间,用楷书抄写了《十三经》,凡八十余万言,成三百册,五十函。

说起蒋衡,此人一生不易。

他的祖父叫蒋鸣玉,崇祯十年进士,官台州府推官,区区七品,又为佐贰官,不如知县乃为一方正堂,著有《怡曝堂集》。他的《示儿书》写的却是有自己的立场:“名士门庭,决无繁杂,二三知己入座,以瞻仰仪德为先。问答闲雅,举止清芬,若有恬及时事,琐及米盐,探及臧否者,以随顺语泛应之,以坚忍默对之。”

蒋衡的父亲叫蒋进,康熙年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蒋衡的大伯蒋超,顺治四年的探花,做过炙手可热的提督学政。托病告退后,路过乡里大门,却未回家与妻子相见,径直过湖北楚地,一路驾扁舟、踏草履,往四川蜀地去了。至峨嵋后住在伏虎寺。康熙十二年正月,蒋超留下偈语,飘然而化。偈曰:由来猿鹤自相亲,老衲无端坠孽尘。

故事:「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妄想镬锅来避热,却从大海去翻身。

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

只有君亲无答报,生生常自祝能仁。

蒋衡幼承家学,是世宦子弟。金坛蒋氏耕读传家,他四岁读书就能成诵,在跟祖父辈们读书时,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字功底。他的书法除家学外,更得杨宾的亲自调教:“湘帆十五岁从余学书,今小楷冠绝一时,余不及也”

蒋衡十七岁时,跟随父亲入都看望亲朋,在大兴县试童子试,入为学生,蒋衡做好了走上举业的准备。大兴王或菴先生与蒋进为世交,蒋衡父子在京城时,王或菴来访蒋进,见蒋衡才华横溢,尤见其书法,更是惜才有加。知道蒋衡还没有婚配,慨然以兄长王汲之女相许。王汲只有一独女,双方相约,以入赘的方式订下婚约。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蒋衡的父亲在北京过世。次年正月,衡扶枢南归。归家后,现实问题来了,如何赡养母亲?

故事:「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为此,他在浙江学政颜光斅的官衙为幕,找到了一个养母糊口之所。颜光斅是颜回六十七世孙,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颜氏三兄弟知名天下,蒋衡也得以在颜光斅幕中渡过了四年边工作边学习的机会。以后,他多次往来曲阜,向颜氏兄弟讨教学问。他在母亲五十寿时,返回金坛,留家一载后他北上京都,迎回了妻子。一桩七年前的婚姻之约,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五月廿五日,才修成正果,“予始得就姻,时余年二十九,孺人二十有五矣”,蒋衡挚王氏南归奉母。同时,王氏也带回了家人。

他的性格更像他的大伯蒋超,浪迹江湖,四海为家,长期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他一生都在漂泊,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蒋衡科考不顺,使他没有办法有个安定的生活。他更喜欢所至之处赋诗作书,歌啸不能自已,以显书生意气。游幕,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一手名噪一时的小楷,为他的游幕生活赢得了资本,封强大臣谁不想延请一个能书高手,连年羹尧都将他招至幕下。说起来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为科举耽误了的不知有多少?而徐渭之类为什么活的艰难,不言而喻了。

故事:「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蒋衡与王澍关系很近,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好书之人,又都有名于当时。王澍回乡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找蒋衡斗书。在王澍的鼓动下,,适王吏部虚舟请假归,相与作书斗胜无虚日,蒋衡写了《法华经》七卷,作大楷,分十四册,一时得意。王澍说:“儒生书佛经,没意思,也不值得称道,你有空把《十三经》抄一遍”。此时的蒋衡,身体原因让他没有精力执意于科举,他自己大病一场,几乎不能存命。这很使蒋衡想到,不能科举光宗耀祖,能不能用书法做一件大事?

蒋衡大病之后,西入秦中,东游曲皇。在西安时,纵观碑洞十三经,已经残缺了,而已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而是众人杂书;其中错误者,令人看了触目惊心,由不得伤感不已;曲阜孔庙为文化圣地,居然没有十三经,在蒋衡眼里是不可思议的思。他决心重新校订十三经,“矢志重书,共八十余万言,将以十年之功,独力书成”。

故事:「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志愿既立,付诸实现就不容易了。蒋衡在书写《十三经》前,对内容作了认真的校正。他还研究了书写的形式及所用的材料。遂选定以碑洞石经为式样,用东洋纸划乌丝栏。他在书写之初,就为刊刻上石做了准备。

在书写过程中,他以恩贡选为英山教谕,又举雍正年大清第二次博学鸿词,他都力辞不赴,一心一意投入到书写中。经十二年努力,终于书写成功了。如何装袜并进呈御览?装裱得花钱,在扬州盐运使卢见曾的帮助下,找了扬州盐商马曰琯,马曰琯慨然出资两千金,延请扬州装裱名手,借梅花书院,装成书工,三百本五十函。在吏部尚书、河道总督高斌的帮助下,终于于乾隆五年进呈御览了。

故事:「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蒋衡书写的《十三经》有二刻,一为用枣木板双勾镌揭,刻成后拓印颁发各省,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乾隆皇帝命和珅、王杰为总裁,董诰、刘墉、金简、彭元瑞为副总裁,派金士松、沈初、阮元、瑚图礼、那彦成随同校刊,一个巨大的文化工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工程曾经有过六次。而这次的十三经碑刻,是历史儒家经典刻碑中最完整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一部书。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蒋衡(1672~1742)又名振生,字湘帆,一字拙存,号江南拙叟,又号函于老布衣,江苏金坛人。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故事:「原创」以一己之为,用楷书写成了《乾隆石经》,名垂千古

卢秀辉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