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改革家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跑得快,為何古代改革總是無疾而終?

自古以來的改革,都是傷害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來分給支持改革者,從而改革成功的。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非常多的改革家,戰國時的商鞅、申不害、吳起、子之,近代的有康有為、梁啟超,他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然而下場都不是很好,看來,在我國封建時代,改革家必備的素質就是有一副好腿腳,改革不成功就得抓緊逃跑。今天文章要說的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發起改革的王安石。數百年來,支持王安石的人都表示,王安石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曾經這樣說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對他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臣。那麼王安石到底是治世能臣還是禍國誤民的大壞蛋呢?接下來筆者來深入剖析一下。

改革家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跑得快,為何古代改革總是無疾而終?

王安石的生平

王安石出生於公元1021年12月18日,是今天的江西撫州人。和很多歷史人物一樣,王安石從小就非常聰明,特別喜歡讀書作文,什麼過目不忘,什麼下筆千言,反正古時候形容神童的詞彙都可以用在王安石身上。公元1042年,王安石21歲,參加科舉,獲得了第四名傳臚的好成績。在古代,考中科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幾十萬人中能出一個進士實屬不易,比今天的公務員考試難得多。有多少人考了一輩子,都沒拿到仕途的入場券,王安石能在21歲的時候考到全國第四,不得不說他真的是一個天才。宋仁宗非常欣賞王安石的才華,任命他為淮南判官,21歲的廳級幹部可謂是鳳毛麟角。

宋朝有個規矩,地方官任期滿了之後,可以進入京城任職,王安石放棄了這次機會,而是選擇了去鄞縣去做一個小小的知縣。王安石在鄞縣做了4年縣官,把鄞縣治理的府庫充盈,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他不僅在當地修了很多水利設施,還辦了很多民間教育機構。公元1051年,王安石升官了,擔任舒州通判一職,在這個位置上,王安石仍然保持了勤政愛民的工作作風,政績斐然。因此,被當時的宰相文彥博所欣賞,文彥博就是那位著名的灌穴浮球的天才兒童。文彥博向宋仁宗推薦了王安石,宋仁宗對王安石的印象也非常好,想要破格提拔王安石。

改革家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跑得快,為何古代改革總是無疾而終?

王安石覺得這樣會使得政壇上出現越級提拔的不良風氣,婉言謝絕了,使得宋仁宗對他更有好感。公元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遞交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這篇奏章就像一篇長篇的述職報告,王安石總結了自己多年基層經驗,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太平景象下隱藏的不足,顯示了當時經濟困難,國家財政不足,人民負擔沉重,國防安全有隱患的幾點不足。並且初步地提出了幾項改革措施,然而宋仁宗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熙寧變法即將到來

宋仁宗拒絕了王安石的改革建議,但是還是非常欣賞王安石此人,多次邀請他到中央任職,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王安石始終婉言謝絕。後來仁宗皇帝駕崩,英宗繼位,盛情邀請王安石入朝,可是此時王安石母親去世,在家裡守孝,無法成行。

改革家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跑得快,為何古代改革總是無疾而終?

終於,公元1067年,宋神宗繼位,任命王安石為翰林學士,王安石終於進入了中央決策層。當時北宋的邊防形勢非常嚴峻,北方有強盛的遼國,西方有彪悍的西夏,南方有大理,四面受敵。國內太平已久,滋生了很多腐敗現象,國庫收入一天比一天少,百姓身上的負擔卻一天比一天重。神宗皇帝非常誠懇地向王安石請教,終於為熙寧變法起了一個好頭。

熙寧二年,也就是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也就是宋代的丞相之職。王安石終於進入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境地。王安石設置了一個新的部門,叫做條例司,並命呂慧卿處理日常事務,王安石和他的小夥伴們提出了變法的措施。

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鼓勵國內修建水利設施,開墾荒地,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生產資料,大幅度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還在國內實行了貸款制度,也就是說,在農民青黃不接的時候,由地方政府以較低的利息進行貸款,讓農民不至於餓死或者流亡。與此類似的法律有幾十部,打擊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讓人民身上的負擔減輕。雖然王安石的每條措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然而熙寧年間的國力也是大幅上升。有了北宋時期著名的軍事勝利“熙寧開邊”,這是北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大捷,也是唯一一次對外作戰獲得勝利,這次勝利改變了北宋與西夏的戰爭格局。

改革家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跑得快,為何古代改革總是無疾而終?

變法失敗,黯然隱退

為了變法,王安石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反對勢力,把反對變法的大臣幾乎全部罷免。甚至他的好朋友司馬光、心愛的學生蘇軾,都被他放逐的遠遠的。這時的王安石內心是孤獨的,只剩下一些投機主義者圍繞著他。有一些手眼通天的皇親國戚,甚至鼓動皇太后到神宗面前哭訴,迫於內外的巨大壓力,神宗無可奈何地罷免了王安石的相位,以平息眾怒。第二年,宋神宗又啟用王安石擔任丞相,熙寧九年又將他罷免。朝中的反對勢力一擁而上,不對對王安石落井下石,王安石為了保住姓名,只能告老還鄉。公元1085年,宋神宗駕崩,宋哲宗繼位,啟用了被王安石放逐的司馬光與蘇軾,這二人與王安石的私交極好,然而在政治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反對派,司馬光將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全部廢除。當王安石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感到畢生心血毀於一旦,不久便鬱鬱而終。

改革家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跑得快,為何古代改革總是無疾而終?

在《三言二拍》裡,王安石的形象是以大奸臣的面貌出現的。朱熹就曾經說過: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皇之盛。而安石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奸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然而在國際上,列寧同志也稱讚過:“王安石是中國的改革家,他的結局令人可惜。”可以說,對王安石的評價高低,全在於是否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站在人民立場上的人,對王安石的改革總是推崇備至的。



參考文獻:

  • 《三言二拍》
  • 《資治通鑑》
  • 《神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