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周穆王死后,强盛的西周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衰落?

你家韩国层次感


传统历史中,一般将周穆王定为西周兴衰的转折点,认为自周穆王以后西周就逐步走向了衰落。可实际上,西周衰落的病根,从周人建国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

《史记·周本纪》有云:“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这是对西周初天下太平整体局面的总结,也让后人对彼时教化大行的盛世充满了向往。然而,在近现代发掘出来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却记载下了周初历史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西周青铜器:《师旂(qí)鼎》。在大陆考古学界,《师旂鼎》通常定义为西周中期时器。但根据铭文内容,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定应该是西周初周成王时器。

《师旂鼎》铭文大致是讲述了这么一件事:周成王时期,方雷突然反叛,周王室立刻在成周洛邑附近召集军队,准备平叛。

方雷位于今天河南禹州西的方山一带,是皇帝后妃嫘祖父系一族的后代,也算是名门之后了。周初众多方国对周人不服,方雷反叛丝毫都不意外。

可就在周王室招募军队的过程中,师旂手下却集体拒绝出征!师旂亲自前往动员了多次,可属下却坚决不肯听命。无奈之下,师旂只得向周王室执政卿伯懋父报告此事。伯懋父听说后,极为吃惊,立刻决定对师旂手下罚以重金,以观后效。可是,师旂手下的“众仆”,居然连罚金都不愿意缴纳,坚定地以下犯上!师旂没有办法,只得再次报告伯懋父。伯懋父听了,再次作出判罚:“依法就应该驱逐这些不法之徒,现在不要驱逐了,缴足罚款后,就免罪!”

周成王时期,正是《史记》所说的“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的西周全盛时期。可就在这一时期,周王畿内居然就发生了集体拒服兵役的重大事件,而且周王室最终给出的处罚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其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师旂鼎铭文中的“众仆”,有学者认为应该通于“众附”,即指众附庸国。西周建国初期,虽然已推翻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可整个天下并未顺势认可周人的统治。因此,才有了周公旦的二次东征。即便是二次东征之后,还有众多的异族如淮夷、东夷等等,时不时地对周人政权发起进攻。因此,西周初的头几十年,大小战事频繁;各诸侯国以及附庸国也频繁被征调,参与各项战事。

成周洛邑附近,大多是殷商遗族聚居地,也是周人实现“以商治商”的重要兵源地。在西周初,周王国战略扩张方向就是东南一带,主要是征服淮夷人。因而,成周洛邑附近商人遗族的徭役负担也就显得特别沉重。这次征讨方雷,让“众仆”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忍受,才会愤起反抗,拒绝再次去当“炮灰”!

照理来说,这种群体性突发事件性质异常恶劣,周王室就应该严惩不怠。可是,师旂所率部队,是整个周王室军队的右军——一军之人拒绝服役,如果强行采取高压政策,说不定就会彻底激化矛盾,将这一万多户人家逼到造反的绝路上,周王室反倒会得不偿失。所以,最后周王室不得不息事宁人,以求尽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西周初,连小小的附庸国之民都敢集体拒绝王室征召,长此以往,周王国内那些更加强大的、独霸一方的诸侯国就更不用说了。

《师旂鼎》铭文证实了在分封制下,周王室逐渐走向衰落的必然:各诸侯国长期自主自立,对中央集权逐渐形成了巨大挑战,使得周王室对于诸侯国的号召力越来越弱。体现在西周史上,就是周王国一有战事,历代周王往往都必须御驾亲征。西周初时,周王御驾亲征是马上夺天下的必然;西周中晚期时,周王还频繁御驾亲征,却是一种无奈——如果能有效调动诸侯,还用得着御驾亲征,亲自到不测之地去冒险吗?

周昭王南征不复,《史记》称他是“王道微衰”,可如果周昭王不亲征汉水,天下诸侯有谁愿意主动代替他?


除了分封制外,西周初建立的宗法制使得周王畿内阶层固化,社会活力越来越弱;籍田制使得周王畿内农业生产效率日趋低下,经济活力不足,人力成本负担越来越高。分封制与宗法制、籍田制一起,构成了西周必然走向衰落的三大根因。

然而,虽然西周必然走向衰落的责任人不在周穆王,可是自从周穆王后,周王室却明显出现了实力上的大滑坡。到了他孙子周懿王时,居然被犬戎逼着迁都,“王室遂衰”!作为文、武两大贤王的后裔,居然被区区犬戎吓成了这副德性,足见周王国已不再是当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盛世。为什么在周穆王之后,周王室会出现这种突发性的大衰退?

关键在于周穆王执政时期所作出一项重大战略转变。

西周初以来,周王室重点拓展方向是在东南,专心对付淮夷人与东夷人。在西北,虽然犬戎桀骜不驯,但周人始终对犬戎采取绥靖政策。东南方蛮夷都是“要服”,需要提供岁贡,可近在咫尺的犬戎却只是“荒服”,只需每年朝觐天子就行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不光是因为犬戎实力强大,更为重要的是犬戎生活方式与周人存在根本性差异:犬戎大部分属于游牧文明,而周王国则属于农耕社会。

因此,周人有能力征服同属农耕文明的东南蛮夷,却没有能力征服属于游牧文明的犬戎。体现在历史上,周王畿的西北边境线也就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点。

可在周穆王执政以后,却对犬戎的桀骜不驯极为不满,坚决要求犬戎每季度提供一次“时享”——也就是说,将犬戎由“荒服”改成“宾服”,以彻底征服犬戎。为此,周穆王不惜御驾亲征,走出泾河流域北上、远征犬戎。然而,犬戎栖息地大多环境恶劣,周人军队根本无法在此长久驻守,也就无法长期扫荡戎人。最终,周穆王仅仅获得“四白狼、四白鹿”而归,根本没有彻底征服犬戎人。

但远征犬戎的恶果,却是犬戎与周王室关系恶化,他们彻底成了周王国的敌人。

与犬戎关系恶化后,周王室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面临着异族的威胁:西北方向的犬戎,以及东南方向上的蛮夷。两个战略方向上的敌人轮番上阵侵袭周王国,使得周穆王以后的周王室腹背受敌,周王畿外部战略态势突然恶化,极大地消耗了周王室的实力。周穆王时期,淮夷人在徐偃王率领下,攻击宗周镐京,一度进攻到了黄河边;周懿王时,犬戎攻击到渭河平原,逼迫周懿王迁都;周厉王时,淮夷进攻到洛邑,犬戎不但灭了大骆一族所在的犬丘,还再次入侵泾河流域;周宣王时,犬戎入侵渭河平原,差点到了镐京;……。

最终长期的两线作战,加速了西周的衰落。虽然周厉王、周宣王时期,周王室进行了两次重大变革试图挽回颓势,可依然无力回天。

公元前771年,西申国联合犬戎攻入渭河平原,给了周王室一致命一击,从此西周灭亡!


因此,为何周穆王后,西周为何表现出迅速衰落的趋势?

西周的衰落,是周初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籍田制的弊端导致,不改革则无法逆转。但周穆王决心征伐犬戎,却是战略抉择上的重大失误:从此周王室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这种两线作战的巨大消耗,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


欲云谈史论今


周穆王时衰落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分封制所带来的危机,此外还有地理环境等外部因素。

1:先说分封制

姬发的本意是想团结各部族以及让王室子弟如众星拱月。说通俗点,就是希望主要靠血缘关系形成家族式的国家。周王的本意是好的,在两代内,基本不会出现离心力。

但两代过后,外孙外侄这一代,对天子心里没什么感觉。诸侯做的事情在今天看来是很过分的,如《竹书纪年》记载,武庚叛乱,其实是管叔蔡叔等人不满周成王即位(史书中说不满周公旦辅政),主动联合武庚,可见分封制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

另外,从诸侯继承方式上,也是埋下祸根。诸侯的长子即位,其他儿子成为卿。问题来了,每个卿也有领地和士兵,那么两代下来,诸侯国内也是一堆不听号令的卿,春秋晚期的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是必然的结果。

2:地理环境

这个地理环境,不是说其他诸侯国,大家不要看诸侯,看看镐京的西边、北边。在《诗经.小雅》中大家记不记得这样一句话:靡室靡家,猃狁之故。意思是说国破家亡,都是因为猃狁进攻才造成的。事实上,无论是猃狁,还是鬼方或者诸如楼烦、大荔等,都是匈奴的前身---山戎,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叫戎翟的也不少。

这些戎部,大部分位于镐京的西部和南部,他们从商朝开始就不断的骚扰中原地区,周初时经常掳掠镐京周边,使得周天子把主要精力用在对付这些“蛮夷”身上,给周朝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分封制仅仅几十年,周天子实际上是“只有面子没有里子”,而镐京的地理位置又影响周王朝发展,所以周穆王时的衰落,基本上他是没有多大责任。即使他很厉害,也只是让周超短暂“辉煌”一阵子,改变不了王朝命运。


六菠萝说历史


西周初年周公旦东征平定东方各族叛乱,营建东都洛邑,同时制礼作乐教化民众,对继任君王进行教诲,在成王和康王统治的40多年间,“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昭王和穆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间矛盾开始突出。昭王两次征伐南方的楚国,在第二次南征时乘坐了楚国船夫用胶板粘合的船,结果溺水身亡,周王室丢尽了面子。穆王继位后,前期还算振作,到后来也变得专暴了,不顾大臣的劝谏,出动大军西征犬戎,最后只猎得四头白狼和四头鹿。穆王的西征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使得周王室威信扫地,荒服的戎狄再也不来朝贡周王了。

这个穆王在位55年,经历很富有传奇色彩,是个资深“驴友”。相传他周游西北地区,还曾在昆仑山的瑶池边和西王母会面。君王到处巡游,能不烧钱么?

穆王死后,西周经历了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再到厉王,都是平庸之主,尤其是厉王更是暴虐之徒。周厉王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实行专利政策,把国都附近的山林川泽封锁起来,不让人民进去打柴、捕鱼,而且还用杀戮的方式对付口出怨言的民众,结果引发国人暴动,人民冲击王宫,厉王仓皇出逃,最后死在流亡地。

西周后来出现了一段“宣王中兴”的时期,但也因为长期征伐,大伤王朝元气。等到末代天子周幽王继位,社会已经动荡不安,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王朝倾覆,幽王被杀,平王东迁,列国诸侯混战,再也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了。


听三哥说历史


表达一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周穆王的一系列作为基本掏空了国家,这点有点像汉武帝。汉武帝靠的是他爷爷汉文帝、父亲汉景帝通过“文景之治”积攒了雄厚的国力,这才有了汉武帝伟大的武功的基础。而周穆王的前几世君王通过“成康之治”也积攒了雄厚的实力,可以给穆王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施展完抱负国家也已经捉襟见肘。

其次,后世帝王能力不足。他的后世之君总体能力要差一些,好几代君主里就属周宣王还不错,给周王朝续了百年的命。但是在宣王之后,出的全是昏君,加快了帝国的崩溃。


每日一首怪诗词


周穆王是个大有为之君,大有为之君也意味着是个烧钱的祖宗。把历史往后翻一翻,很容易找到一位类似的帝王-汉武帝,但是周穆王没有能力超群的继承人和托孤臣子,所以汉朝可以中兴而西周就此衰落下去了。


酒淡无香


当然是因为犬戎。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用户67724358697


周穆王姬满是西周的第五个君王,周穆王在位55年,是很有作为的君主,周穆王能征贯战,征服四夷,使周王朝国土扩大。但是由于由于周穆王连年征战不上朝,周穆王死后不久,国家很快走向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