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花禪一味”:中國禪宗美學在日本插花藝術的體現

插花藝術在日本被稱為花道,與茶道、香道、歌道等並駕齊驅,是日本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對日本花道的歷史都不太瞭解,到底什麼是花道藝術?而花道為何會以一種靜謐的禪意來觸動觀者的內心呢?或許,這與中國禪宗的美學理念有很大的關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禪宗是如何在日本插花藝術中呈現的。

“花禪一味”:中國禪宗美學在日本插花藝術的體現

禪宗東漸與日本花道的起源

日本花道起源於中國隋朝時期的佛堂供花。公元6 世紀,日本派遣小野妹子等遣隋使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將與佛教相關的禮儀習俗、經典及供奉鮮花的花瓶等一併帶回了日本。回國後小野妹子在京都池坊專心侍佛,使佛前供花在日本得到發展,這成了日本早期祭壇式插花的雛形,到後來,佛前供花漸漸地進入人們的日常住宅。

日本鎌倉時代,新興的武士階層掌握了日本的政權,為了振興新的武家文化開始積極地引進中國的禪宗,五山時期的禪僧將當時優秀的中國文化和文人趣味帶到日本,而這給日本插花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禪宗摒棄了佛經,提倡僧侶們坐禪和內觀。在眾多禪僧中,有一大批喜好吟詩作畫的僧人,而他們的這些文人趣好間接地推動了插花藝術的產生

再比如"書院造"和"座敷飾"。當時中國南宋時期的禪宗寺廟大多是由說佛法用的法堂和居室兼讀書所用的書齋構成。書齋是用於禪僧們寫文章和讀書用的,而在日本室町時代,書齋傳到日本之後逐漸變小,漸漸地就形成了"書院造"建築形式:在牆壁上掛著中國式的卷軸畫或者書法作品,掛軸之前再設一個"押板",並在上面放置"三具足"也就是燭臺、香爐和花瓶。而花瓶裡的插花,要綜合考慮掛軸的字畫、座敷的高和寬、花的顏色和形狀,以及它們之間的協調性,從而形成獨特的"座敷飾"。正是因為"書院造"和"座敷飾"的出現,

給日本花道的產生提供了合適的客觀環境,使得插花藝術有著長足發展。

“花禪一味”:中國禪宗美學在日本插花藝術的體現

(座敷飾)


從花道的產生開始,便與佛教文化,特別是禪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花道的發展是一個慢慢褪去佛教色彩慢慢走向藝術化的過程。另外,在花道的理論化和世俗化歷史進程中,禪宗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禪宗的美學理念對日本花道的影響

禪宗的宗旨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美學就是在佛教禪宗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美學思想,它是禪宗與美學相互結合的產物。禪宗美學建立在禪宗思想之上,是一種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深刻思考,是一種簡單樸素的心靈追求,是一種澄澈淡泊的審美之境。禪宗美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實踐性,它強調了在審美活動乃至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細心觀察和領悟周圍的事物,將自身的獨特感悟賦予其中,自身才會所感受到事物所流露出來的獨特禪趣。禪宗美學傳入日本,並與日本傳統文化相結合後,在日本花道的理論建立和審美實踐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花禪一味”:中國禪宗美學在日本插花藝術的體現

1.自然之美

禪宗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親近自然",以自然為美,強調在日常生活和自然中參禪悟道。禪宗的樸素美學所傳達的更多是一種順乎自然的本真之美。

在日本,《瓶史》被認為是插花藝術的經典之作,裡面說"花妙在精神,精神莫人造。寓意於物者,自得之。"

日本花道注重自然情趣,主張在插花過程中要通曉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細心觀察花草的自然風姿,在插花過程中保持"雖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之美,這不正是禪宗美學中自然之美在日本花道中的呈現嗎。

2.頓悟之美

禪宗主張"頓悟",不依靠外部力量而靠自身參禪悟道,正所謂"一切萬法,盡在自身中"。而日本插花經典《池坊秘傳》中說道"花之心應為我之心也",就是說一方面要求插花者要遵從花草樹木的自然形態,另一方面又要表達"心花一體"的理念,無論是插花還是賞花,都要求人們摒棄多餘的雜念。而禪宗中有"無念"的思想,即是摒除雜念,摒除雜念是為了自身"開悟"。所以,池坊這一插花理念與禪宗的"無念"思想是互相契合的。

而禪宗美學,又是一種"空"的美學,主張在頓悟中去觀感世界萬物,追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境界,這是禪宗所追求的最高審美體驗。而在日本插花文化中,花枝的佈局和擺放不同,寓指的東西也不同,"縱為瀑布,橫為溪,後面高的是山巒,前面低的則是平原"。由花的狀態我們可以聯想到時空的變化,含苞待放是未來之思,盡情盛放而是當下之想,而枯萎無力則是逝去之念。插花在花材上講究用材精到、意象凝練,在空間造型上多使用"留白"這一手法給觀賞者極大的想象空間。

所以,即使是小小的一束花,也能將山河湖海、古往今來匯聚一所,表現出禪宗"空"的美學理念。

“花禪一味”:中國禪宗美學在日本插花藝術的體現

3.無常之美

禪宗的"無常觀"主張人們要看透生命與萬物的無常,才能獲得生命的解脫與自由。

在日本的花道中,否定了只把插花作為一件欣賞物的觀念,而主張從花草中反映自然的變化和對萬物的感悟。賞花的人看著花草會抒發自己的感慨,會惋惜春秋的逝去,這並不是在追求一時的興致,而是他們在飛花落葉前所得到的一瞬間的感悟。而這

"飛花落葉"就是禪宗所說的"無常觀",蘇東坡曾說"畫無常形有常理",這在插花中也一樣適用。因此通過插花來觀察和感悟人生,來反映四季和自然的變化規律,是日本插花文化中的傳統

建立在禪宗"無常觀"基礎上的花道,強調通過花來反映時光的流轉和情感的寄託。花道中有"一花三季"之說,就是初花、當季和餘韻。即便是同一種花,處在不同的花季,所體現的美感也不一樣。例如,水仙在 12 月的時候是初開之花,葉多花少,可以選一枝花與新葉一起置於細口長頸瓶中來展現其初開之姿。而1月是水仙的當季,應該將更多的水仙插入廣口的花器中,來呈現其熱鬧的盛放姿態。2 月則是餘韻之際,就應該將準備凋謝的花倚靠在花器口,來顯示傷春惜別之情。插花中呈現"三季"變化的方式,體現出了禪宗美學中的"無常之美"。

“花禪一味”:中國禪宗美學在日本插花藝術的體現

禪宗美學在插花藝術中的實踐

日本著名的花道藝術家川瀨敏郎,他的插花作品是"自然野趣"的典範,是禪宗美學在插花藝術上的一個很好的實踐。

川瀨敏郎從小學習"池坊"花道,他的花道作品充分體現了"順應自然、迴歸自然"的禪意,無處不透著自然與樸素之美。川瀨敏郎一般習慣先選器皿再擇花材,即使是朽木、斷竹、鐵板、過濾網這些被人視為破爛的物品,他都可以巧妙用作為插花的器物。他只要從這些不起眼的器物中,能找到與花之間精神相契的結合點,就可以馬上通過搭配使其反映出精妙的情趣。比如他曾在殘破的竹編籠裡放上蟲蛀葉,來反映世事滄桑和哀物之情。

他的作品力圖去除過多的雕飾,化繁為簡,著力於將花和器物本身的簡單素樸的自然之美彰顯出來。

川瀨敏郎的插花藝術也可以看作是對四季流轉、世間變化進行的一種冥想和感悟。在他的藝術作品中,可以說處處都蘊含著他對四季變化的敏銳觀感和對周遭事物的悉心觀察,即使是一片枯葉都能喚起他對生命與世事無常的思考。

他的作品重視當下的"悟",是否能夠體會插花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禪趣全在於賞花個人的慧眼和當下的領悟。川瀨的插花作品重視"心"的領悟與表達,繼承了禪宗中"無即是有、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的審美境界,力圖用極少的物象來營造廣大的精神世界。

在川瀨敏郎的插花藝術中,禪宗的意境和審美得到了充分的繼承和表達。他的作品所體現出來的美,是一種靜靜往外滲透的美;既體現著簡素與質樸,又飽含了對生命與自然的領悟,通過禪與花的結合,"自然野趣"的禪意使川瀨的插花作品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美感。

“花禪一味”:中國禪宗美學在日本插花藝術的體現

(《一日一花》川瀨敏郎插花作品)

文化與藝術是相互促進的,日本對禪宗文化的引入與發展,在花道的產生與發展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插花藝術大師們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禪宗文化的影響,使得禪宗獨特的美學思維與理念能夠滲透到花道藝術中。日本插花藝術正是因為吸收了中國禪宗的美學思維,才形成日本花道"禪花一味"的精神文化特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