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洛寧人口第一大村——大原,是洛寧縣縣城的南大門。大原村歷史悠久,很值得探討、研究、宣傳,使其在縣內外、省內外的知名度得以提高。

如何提高?這就要使洛寧所有仁人志士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艱苦卓絕為之奮鬥。才能達到深層次瞭解它的歷史、山水面貌的目的。

確鑿的大原歷史有很多人未知,要撩開它神秘的面紗使其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是需蒐集和整理的。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據洛寧地名載,大原在漢代人口眾多,遺址遺蹟豐富,有很多漢墓群,原有吳姓和高姓居住。現有的程、張、韋、雷等十幾姓人均為元、明、清遷徙而來的。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當時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裡並不叫大原,滿山遍野盡是喬木和荊棘的樹林。山下村子裡住著一家五口的吳姓人家,他們會種田、捕獵。吳老漢有三個兒子,一個叫象山,一個叫海山,一個叫雲山,農忙之後,每天外出捕獵。一天弟兄三個又到山上去狩獵,突然烏雲翻滾、電閃雷鳴,隨著一聲巨響,一條大蒼龍落到後山。此龍長五丈餘,粗三尺多,凶神惡煞,見什麼動物吃什麼動物。一時間人心慌慌,路上無人敢走,東躲西藏,使其路斷人稀。原來這條蒼龍是給玉皇大帝看門的,因觸犯天規被打入凡間。本想讓它為人類做些好事,誰知它不思悔改,作惡多端,禍害眾生。一時間這個稠密繁華的村子變得冷冷清清,當人們無法生存時,人間怨氣衝向天庭,驚動玉帝。玉帝忙派太白金星和托塔天王李靖來降此妖,大蒼龍也不願迴天庭,想在凡間自由自在的享福。便與二天神展開惡戰,惡鬥三天三夜,只拼的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太白金星念起咒語,托塔天王李靖將其釘在後山。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從此,人們又過上安定的生活,吳姓三個孩子亡故後,就埋在後山上。中間是老大叫象山,西邊的老二叫海山,東邊的老三叫雲山。遠看它是一條龍,走近是三座山。年深久遠,風化乾旱,逐漸變為高大土塬。先有大蒼龍的傳說,後變為土高塬,為後來村名的演變奠定了基礎。

根據查找到的殘碑、舊契、文書敘述、在聖母廟碑文中有大原、清末民初《大原之可樂》史載:“夫大原之為名者,由來已久,而無史可考者也”。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現根據近年出土的古碑上碑文所記載:張鐵溝溝西原頂上張姓墳地碑文中有這樣兩句話“(1)、訓蒙於象山左有張東,餘而言曰(2)、舊塋仍在大原村西,新塋遷於海山中下。”說明羅家疙瘩南邊的高原,很早前名字就叫象山。張鐵溝溝西那個塬,原來的名字就叫海山。盛水溝西的原名字就叫雲山。因歷史久遠,沒人記載,久而失之。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洛寧縣城南5公里的大原村,屬陳吳鄉,他有五個行政村:程寨、雷寨、韋寨、南地、上溝,人口逾萬。因為他的歷史悠久,留下的古建築也很多:程家祖祠一個、韋家祖祠一個、雷家祖祠一個、張家祖祠三個。明清建築還有廣生聖母廟、奎星樓、土地祠、石牌坊、神仙廟、福聖寺、碧雲閣、大關廟。

明清朝以來修建的寨有:蓮花寨、永和寨、仁和寨、天寶寨、聚金寨、天和寨。這些古建築,華麗而壯觀,體現了大原人民的團結,智慧的結晶,更體現人們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如今古蹟已不復存在,但大原的傳說卻為人們長久所傳頌。(作者/程衛東/張學文)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作者簡介:程衛東,男,1947年生,洛寧縣大原村人,縣政府煙辦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顧問,洛陽市姓氏研究會理事。

河南省洛寧縣陳吳鄉大原村的傳說

作者簡介:張學文,男,生於1950年,洛寧縣陳吳鄉大原人。1972年參加工作,曾獲河南省優秀農村電工勞模稱號。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