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祥子谈历史


刘裕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名字,刘裕的就是才能不亚于李世民朱元璋这些顶级军事统帅。他也是以南打北的第一人。基本上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都被刘裕轮了个遍。最正确的事就是把害得汉人差点灭族的司马家族杀了个尽光


尚书留颜


司马懿熬死了曹操三代人后,一举篡位,之后司马炎一统天下,可以说司马懿是了结大汉王朝的刽子手。


而刘裕是谁?他可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第22世孙。但这样一个22世组的身份什么用都没有,刘裕家里穷到掉渣,只能靠打柴,打渔和祖传的买草鞋为生。所以刘裕能不气吗?他恨不得把司马家族当柴劈了,当鱼烤了吃了,当鞋踩在地上永不翻身。

所以刘裕成就帝王霸业后,终于有了一雪前耻的机会,他当然要杀尽司马懿的后代和司马家族,难不成等着他们再反一波?那刘裕死后见到刘邦和各位列祖列宗要被大嘴巴抽死了。


小夏新视觉


司马懿厚积薄发,老年时期熬死了众多名将,逼杀了曹爽,权倾朝野,为司马家铺平了道路,其孙司马炎逼迫魏帝禅让,建立晋朝。

可是在一百多年后,司马家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刘裕不仅窃取了司马家的政权,改朝换代,还将司马家灭族,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对司马家心存忌惮

虽然司马家族到了东晋末年人才凋零,很不争气,但是司马家族前辈们的名气实在太大,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没一个省油的灯,司马氏野心勃勃。

司马懿年轻的时候一直隐忍,到了老年来个反扑,爆锤曹爽,总揽军政大权,不仅城府很深,而且会装,司马懿通过装病给自己创造了诸多反扑的机会。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没有父亲那么会装,而是选择了锋芒毕露,直接将野心暴露无遗,不臣之心天下皆知。

刘裕害怕司马家再次出现司马懿和司马昭这样的狠角色,也害怕司马家以后趁机反扑,制造麻烦,索性来个痛快,直接将司马家灭族,这样他在皇位上才坐的安心。

二、泄恨,同时拉拢刘氏宗族

刘裕的先祖是刘邦的弟弟刘交,是汉室后裔,他和刘秀、刘备一样,心中一直怀有光复汉室的理想。

曹魏取代了汉朝,司马氏窃取了曹魏政权,后来司马氏又灭掉了蜀汉,所以汉室后裔都对司马氏一族十分痛恨,很想除掉司马家族,汉室后裔的这个夙愿在刘裕身上得到了实现。

刘裕掌权后,一雪前耻,不断报复和迫害司马家族的人,让司马氏为他们先辈犯下的过错买单,这样才能让汉室泄恨,刘裕这样做,一方面发泄了内心的怨恨,另一方面收买了刘氏宗族的人心,使刘裕得到了宗族成员的大力支持。

三、为子孙后代清除障碍

刘裕建立南朝刘宋的时候将近六十岁了,而且老来得子。古代人寿命短,刘裕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必须为年幼的儿子做打算,只有清理障碍,儿子才能从他的手中顺利接手刘宋江山。

历朝历代,很多年幼的皇帝都受到了大臣的压制,搞不好就出现"挟天子令诸侯"的情况,纵观朝野上下,司马家造反的几率最大,而且司马家有反扑的惯例,有了前车之鉴,刘裕越发觉得儿子镇不住这群乱臣贼子,所以对司马家痛下杀手。

刘裕灭族的暴行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他的孙子刘彧为了登上皇位,不惜大杀皇室宗亲,包括帮助他平定叛乱的弟弟,导致内斗严重,刘氏一族因为刘裕的暴虐变得逐渐虚弱。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曹魏逼迫汉献帝让位,司马家篡位,刘裕灭掉司马家族,萧道成窃取刘宋政权,王朝更替,因果轮回,屡试不爽,风水轮流转,都是报应也。


历来现实


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在登基之后,将东西两晋的帝王司马氏灭族,绝了司马懿的后代,刘裕的这种做法开创了中国古代新朝代帝王对旧朝代帝王斩尽杀绝的先河,这也是很多人记住刘裕这个名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刘裕灭司马,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历史谜团,东晋的最后一任皇帝司马德文是禅让给了刘裕,刘裕在一年后派人杀了司马德文,后来又将司马氏一族诛灭,刘裕和司马家族真的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笔者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刘裕是属于寒门庶族中的改革派,他要改变豪门士族阶级统治政权的状态。

●先简单的描述一下刘裕的生平

刘裕生活的年代是在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那个时候中国北方被外族的政权所统治,东晋皇帝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之下来到了建康,结束了西晋在灭国之后的流亡政府,重新建立了晋王朝。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存在,东晋王朝依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东晋的政权被豪门士族所控制内乱一直不断,还有北方虎视眈眈的外族政权,从建国道覆灭东晋王朝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度过,汉民族的生死存亡在东晋王朝的手中有着累卵之危。后来崛起的寒门庶族刘裕,从客观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汉民族,改革了政府机构的种种弊端,也开创了沿袭一千多年的九品中正制,为普通百姓打开了通过努力入仕的道路。

刘裕,祖籍是彭城人,西汉楚元王刘交(刘邦的弟弟)之后,是正品的汉室宗亲。自幼家中贫穷,是个没有正经事业被人看不起,后来刘裕从军参加了北府军受到了重用,在晋安之乱中打败了起兵造反的孙恩,迫使孙恩投海自尽;坐镇荆州的桓玄也起兵作乱,刘裕又去打败了桓玄,彻底清除了在荆州地区桓玄的势力;为了消除国家面对北方的威胁,刘裕率军消灭盘踞在山东地区的南燕政权;岭南的卢循趁着刘裕出兵在外反叛,同样也被镇压;荆州刺史刘毅又作乱,还是刘裕去镇压了;刘裕最大的功绩当属于灭亡了叛国的谯蜀政权,保住了东晋不被顺江而下被灭亡的命运,如果谯蜀投靠了北方政权,汉民族和汉文化会怎么样都是一个问题,后来消灭了前秦,光复了长安洛阳,刘裕使得东晋的国土从长江流域发展到了黄河流域。

刘裕的崛起和称帝,似乎是在重演历史,从曹丕到司马炎,再从司马炎到刘裕,这三个人的称帝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人在架空了国家权力之后,紧接着就是旧帝禅位新帝登基,而中间的司马家族真的是风水轮流转,以同样的方式取得了政权,又以同样的结局失去了政权。刘裕和曹操,司马懿一样都是当朝政权的实际创造者和实际捍卫者,东汉没有曹操献帝估计早都没有了,曹魏没有司马懿也早被诸葛亮消灭了,东晋没有刘裕的话就不要说北方的政权了,多次的内乱也早都灭亡了。但是刘裕在对待旧主的方式上和之前的曹丕、司马炎都不一样,刘裕选择的是灭杀的政策,刘裕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

●刘裕是个改革派,改良了很多政府的机制,对于对待之前旧皇帝的方式,他也要改良一下

刘裕在称帝之后,义熙土断彻底改变了之前土地兼并的问题,重用寒门庶族整顿了之前门阀士族阶级垄断官场的状况,还有亲自体察民情减轻赋税,和之前东晋士族斗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选拔官吏上使用了九品中正制,彻底的废黜之前官吏世袭的制度,奠定了寒门可掌权的基础,改变了社会的格局和结构,这一些列的改革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从夏商周开始,到之后的春秋战国,再到秦汉三国,新王朝代替旧王朝的过程当中,不存在迫害旧王朝的王室成员这种现象,权利的更迭之后没有杀戮的存在,而刘裕称帝灭司马,笔者认为他的此举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

第一、东西两晋建立的根基存在问题,政权结构非常不稳定

远的不说了就说晋元帝司马睿,如果没有江东士族王导的拥护,司马睿可能还是一个流亡政府的皇帝,司马德文禅位之后做了零陵王,和汉献帝后来做了山阳公一样,但是当时的刘宋政权和曹魏政权是根本不一样的。西晋建立之后把历史的车轮倒转了一圈,把从秦汉几乎运行了有了五百年的封建制又回归到了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各地的同姓王和异姓王都可以独自的掌握兵权,按照等级的不同来规定士兵数量的多少,这就是两晋其间一直内乱的根本原因。

司马家族得了天下没有经过艰苦的创业过程,没有从根本上考虑要治理天下,而是用这些所谓过时的技巧幻象着来保住天下,司马炎死后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搞垮了西晋。而东晋也真的是好不到哪里去,从王敦之乱、桓玄之乱、孙卢之乱都可以看出,这些动乱都是发生在国家的内部,只要是实力雄厚的地方大员都想着能趁着国家空虚的时候自立为王,谯蜀政权就是一个很大的例子,中央集权非常不稳定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多年来的历史积累造成了很多人都有裂土自立,分庭抗礼的想法,只是希望国家统一安定的刘裕不得不想的问题。

第二、东晋是门阀士族保举皇室成员而建立的,东晋虽灭但是门阀士族依然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很大,旧王朝的君主就是一个最大的隐患

至于东晋司马睿是如何在王导的拥护之下建立了东晋新政权,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里只是要说明的是这个东晋政权的组成结构是王室和士族合作而产生的,大家暂时先清楚这一点就行了,过程以后会有专篇的文章导出。刘裕在继位之后是没有马上去杀司马德文的,而是在一年之后才进行的,刘裕在位也只有两年的时间,在他死去以后很难保证是否就可能会有那么一个实力强大的地方官员打着司马家族的后裔旗号起兵作乱,而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南方起兵作乱似乎也都是家常便饭了,也很难保证是否会有像张勋这样的人带领辫子军去复辟。

总结一下:刘裕这个历史人物,他不但是改革家、军事家,他还是个政治家,对于他自己亲手建立的刘宋政权,他肯定是想着要能够长远的存活下去,之前周武王有三监之乱,秦末有各国兵,汉末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晋司马睿有王导偏安,这样的的例子太多了。刘裕可能会被人认为是很残忍无情嗜好杀戮,但是在客观上看他真的是一劳永逸的扑灭了在新政权建立之后存在叛乱的火苗。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蔡公子讲历史


按照当时的历代朝廷,在受到前朝禅让皇位之后,都会善待前朝的皇帝,然后让其安享晚年生活,但是刘裕就没有那样做,他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除掉前朝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

刘裕不但除掉了皇帝司马德文,还杀了很多司马家的很多人,将司马家能杀的都杀了,导致司马懿后代灭族,这其中有很多,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司马家族并不得人心

司马家族在司马懿这一代开始,渐渐的掌管政权,司马懿更是发动了“高平陵事件”,诛杀了曹爽一族,并除掉了很多曹爽的党羽。

之后的司马家更是对曹家采取压迫的状态,废掉曹芳、杀死曹髦等等,可以说霸占着曹魏政权的大权,在曹魏遗老中,对司马家非常痛恨。

建立晋朝的司马家,更是让中原的百姓们遭受到了巨大的灾难,五胡乱华、八王之乱外加上天灾,可以中原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中原百姓都随着西晋的灭亡南迁。

所以在百姓的心中,司马家掌管天下,但却没有治理好天下。

二、打击名门士族、宣示自己为正统

东晋的建立,也流传着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也寓意着东晋的建立,完全是依靠江南士族们建立起来的。

江南士族自从东汉时期开始兴起,三国时期的吴国,朝中更是多江南士族的人,到了东晋可以说是江南士族的一个鼎盛时期,他们往往能决定着国家的命运。

东晋,司马家虽然是皇权的代表,但是王家、桓家、谢家那都是当时江南的大家族,他们垄断着政权、掌管着经济、享受着高官厚禄。

正因为如此,刘裕建立刘宋政权,也要像江南士族证明,我已经不再是你们看不上的穷小子,我已经是天子,而杀掉司马家族就是给江南士族的警示,不要在轻视出生寒门的自己。

刘裕本身就是汉室之后,蜀汉政权虽是曹魏政权所灭,但那时掌权者已经是司马家,杀掉司马家也是为汉室报仇。

既能打击士族,又能宣示自己已贵为天子,还能为汉室报仇,一举三得之事,刘裕当然会选择除掉司马家。

三、为年轻儿子扫除障碍

刘裕当皇帝的时候,已经五十八岁了,但是自己的儿子刘义隆才刚刚十四岁。

刘裕害怕自己突然离开人世,把国家交给稚嫩的儿子,怕他应对不了,虽然江南士族已经承认自己的地位,但是什么时候怀旧,又把司马家的一个孩子拉起来,照样是麻烦。

当时还有司马家族的人逃往北方,各地的士族也是表示支持和热情接待的,所以刘裕就是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这样司马家就没有能力再对政权构成威胁。


历史文武君


刘裕通过镇压桓玄之乱,接着平定南方与北伐,积累了不少的军功与威望,从而慢慢的掌握了东晋的实权。公元419年,刘裕杀死晋安帝,另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是为晋恭帝。

但仅过了一年,即公元420年,年过五十的刘裕深感自己已时日无多,于是逼迫司马德文退位,自己建立了宋。而在这其中刘裕将国号定为宋,为很多人所不解,毕竟刘裕和汉高祖刘邦是有关系的,刘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刘交,这个刘交又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按说有这层血缘关系刘裕国号应该为汉才对。

为何要称宋呢?刘裕将国号定于宋也同样是合理的,它一样有认祖归宗的意思的,刘裕家族世居彭城,彭城又是春秋时宋国的旧地,刘裕命名为宋其实也合理。

回到正题。刘裕建宋称帝后,降十分配合自己改朝换代的司马德文为零陵王,虽然是被封王,但事实上却是被迁往秣陵给看管起来,一切活动被限制了,其实与被软禁无异。


在被软禁之时,虽说司马德文小心翼翼度日,但刘裕依旧深感不安,听说司马德文的皇后生了儿子,立马派人将其杀害。在杀了他儿子没多久后,为免除后患他还是决定杀了司马德文,而在这其中出了一个小变故,那就是刘裕派去毒杀司马德文的一个臣子叫做张伟的,因不忍心谋害旧主选择自己喝毒酒自尽。

这就彻底激怒了刘裕,刘裕认为肯定有不少人心中仍有旧主,于是命自己亲兵翻墙去毒杀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拒绝自杀,认为自杀不能投胎为人,于是亲兵将其挟上床,用被子蒙住他脸,将其扼死,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就这样被杀了。在此之后,刘裕觉得皇帝都杀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司马皇室全部杀害。

刘裕此举可以说是开了个先例了,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禅位的君主是被杀的,就比如当时离的最近的汉献帝刘协与曹魏末帝曹奂,他们在禅位后都活的好好的。那刘裕为什么要这么做,开这么一个不好的先例呢?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新兴政权,刘裕虽说先祖是汉朝宗室,但到了自己这个时候他只是个泥腿子,能有如今的成就,他全靠自己。一般来说这种靠自己能力打天下的人,往往更怕自己的天下被夺去,比如刘邦、朱元璋这样的,都对自己天下有威胁的人很小心谨慎,甚至是猜忌。而当时有不少人依旧念旧主,比如前头说的那个宁愿自己死,不愿去毒杀司马德文的张伟,这很难不让刘裕多想。

而刘裕在称帝后,他抑制士族,重用寒门,他也很担心士族势力因为不服自己的政策选择扶持司马氏叛乱,使得司马氏政权会死灰复燃,对于他来说只有赶尽杀绝才是最保险的,这样让想造反的士族没有任何借题发挥的机会。

再者当时还有一个相当现实原因,刘裕称帝时五十七岁,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而自己的接班人宋少帝刘义符才十七岁,而且心智未开还是个只知玩耍嬉戏的孩子,实际懂得的还不如十七岁的少年,为了儿子着想他也得杀光司马氏以免以后出现后患。


当然也有报复的原因,自己怎么地也是刘氏子孙,蜀汉司马氏派钟会、邓艾灭的,杀光司马皇室颇有复仇司马氏、拉拢刘氏子孙的意思。他对司马氏做的越狠,证明他是真的对司马氏越恨,世间人就越认同他与刘氏关系密切,是正统刘氏子孙。

因此刘裕将司马懿后代灭族理性来说是出于自己统治的需要,感性来说是为了报复。

不过风水轮流转,在刘宋末年,刘裕的后代、也是刘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顺帝刘准被迫禅位给了齐王萧道成。当时萧道成派大将王敬则率军入宫,宋顺帝刘准当时年仅十三岁,看到王敬则带这么多人很害怕,于是询问王敬则自己是不是要死,王敬则冷冷答复:“只是让您到另外的宫殿中居住,您家先前取代司马氏一家(指刘裕代晋建宋事)也是这样做的。”

这意思就是结局和司马德文一样,先到外面住一段时间,接着被杀死。听完这句话后,刘准自己也深知已无存活的可能,于是流泪说:“但愿我今后生生世世永不再生在帝王家中!”果然萧道成称帝不久后,刘准便被杀害。刘裕当初为了巩固统治,开了先例,灭了司马氏,而不曾想到后来自己的子孙也尝到了这样的苦果,令人唏嘘!


夏目历史君


历史上有两个卖过草鞋的皇帝,一个是刘备,另一个就是刘裕。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刘裕

刘裕是南朝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后世赞誉其为南朝第一帝王。

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对刘裕有着很高的推崇,“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寄奴是刘裕小名)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定乱代兴之君,却也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那就是屠杀前朝皇族。

刘裕是刘邦弟弟刘交二十二世孙,自幼家境贫寒,母亲在生他后不久就死了,父亲刘翘甚至打算放弃他,多亏亲戚伸出援手,刘裕才得以存活。

刘裕长大后,生的器宇轩昂,气度不凡,他为人豪放,不拘小节,喜好赌博,这点和刘邦相似。他幼时读书并不很多,也没有名师指点,但他天赋异禀,无师自通,天生就是战神,自此他当了兵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征战无数,所向披靡!

刘裕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仅仅是为了维护统治吗?古代的枭雄心中,皇帝是一个至尊的地位。能够登上皇位就拥有了无限的权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一个皇帝对前朝有影响力的家族赶尽杀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主要原因我想并非如此,高平陵事件后,司马家族诛杀了曹爽一族,控制了朝政。司马师接掌家族以后,更是多番凌辱曹家孤儿寡母,先后废掉了曹芳、杀掉了曹髦。这样一个大张旗鼓无耻篡位的家族,早就被天下人所不齿了。再者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以后,一事无成也就算了,还引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样祸害百姓的战事。俗话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刘裕屠杀司马家族也许是因为司马家族不得人心。

其二,刘裕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将近花甲之年了,当时他的儿子刘义符才十七岁。为了让儿子登基后,可以安稳地做皇帝,刘裕必须杀光司马家族,防止他们反扑,斩草除根!

总之,刘裕这个出身贫寒的皇室后裔,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他灭掉司马家族的原因有很多。刘裕在历上树立了坏的榜样,后来箫氏冒了出来。后来的萧道成不仅杀了刘宋皇帝,而且也效仿刘裕,诛杀了所有刘裕后代。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鬼谷子思维


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他的做法比较奇特,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称帝后对待没落的汉室子孙依旧是高规格。而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后,子孙后代对待曹氏也算是仁义为主,然而到了刘裕,他登上皇位之后,直接将司马家族赶尽杀绝,作为一个皇帝,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有失民心,那么刘裕为何还要这样做?

报复心理

都知道刘裕出生贫寒,而司马家族是个世家大族,刘裕因为出身问题,深受这些世家大族的歧视,长久以往,刘裕对世家大族产生了一种严重的报复心理,加上他惧怕这些士族阶层,他们势力支系庞大,这才是使得留有要对司马家族斩草除根。

更何况自己做皇帝时已经57岁,在古代能活到六七十岁已经算是高寿,而刘裕的儿子年纪还小,出身寒族,没有强大的家族做后盾,他死后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如果不为儿子铲除有威胁的势力,自己又怎么放心。

汉室后裔

刘裕是汉室后裔,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之后,蜀汉后主刘禅也被迫投降,至此蜀汉彻底灭亡,而刘裕将汉室的衰落归结于司马氏,自己作为汉室后裔,又怎能轻易将他们放过,为了安抚这些汉室残存势力的情绪,杀了司马家族来获得他们的支持。

生性残忍

刘裕本就生性残忍,刘裕属于比较心狠的那类人,做事也不会太过考虑自己的名声,只要自己要做的事就必须做到,他残忍的一面主要显现在将白痴皇帝司马德宗都给杀了,最后又杀了司马德文。

不过刘裕也并没有杀尽司马氏皇族,而是将文帝一脉断绝,很多司马氏皇族人依旧逃了出去,司马氏家族的女性也得到保留。刘裕也算是首开恶例,要知道在这之前,每次王朝更替,几乎都不会出现绝人子嗣的情况发生,比如汉献帝,曹奂,刘禅,孙皓等,就算是楚汉时期的刘邦,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对项氏一族也都采取优待政策,并没有屠杀。

然而刘裕自己开的首例,他对旧皇族大开杀戒,导致后来的王朝更替都采用这种做法,他自己的后代就是第一个尝试到这种滋味的人,刘宋末年,齐王萧道成就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刘准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也准备杀死我?”负责率军的王敬说道“只是让您去另一个宫殿住罢了,您的先祖不就这样杀了司马氏一家吗?”,随后刘淮便被杀害,可谓是天道轮回。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裕虽然这方面做得绝,但是对于做皇帝他还是比较成功的,对百姓也不错,登基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利于农民的政策,轻徭薄赋,废除苛法,除此之外还重用寒门、整顿吏治、振兴教育,他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


猫眼观史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小名寄奴。刘裕建立的宋朝享国60年,是南朝享国最久的朝代,也是南朝国土最大的朝代。因为刘裕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国土上,因此取过,国名为“宋”,历史上称宋、刘宋、南朝宋、水宋。水宋的得名来自于五行始终说,这个宋是水德,因此也称为“水宋”。(刘裕图)

刘裕其人其事

一、刘裕的出身

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弟楚元王刘交的22世孙,是汉室的后裔。不过过了这么长时间,刘裕已经和普通的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了,只能仰望祖上的辉煌。刘裕非常孝顺,为了生活他砍柴、种地、打渔,有时甚至去赌博,都是为了生活所迫。

虽然居于贫穷,仍不坠青云之志,得到琅琊王氏王谧的看重。

二、刘裕和北府军

北府军是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建立的军队,只属于谢家,以后几度易主,最出名的一战就是“淝水之战”。

刘裕出身寒门,在东晋时期的门阀士族的制度下,非常难于走上做官的道路。只有在军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淝水之战中的北府军)

刘裕从军后成为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在北府军中步步高升,累官至北府军参军。主要原因是刘裕在对孙恩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孙恩是五斗米教的道士,被认为是最早中原地区的海盗,最后被刘裕击败跳海身亡。

北府军后投降桓玄,桓玄的老婆非常有眼力,建议桓玄杀死刘裕,因为桓玄要利用刘裕才作罢。刘裕自己也感到危险,积蓄力量反叛桓玄,并将桓玄击败,北府军成为刘裕的起家部队,在建立刘宋后,北府军成为了刘裕的皇家卫队。

三、刘裕战功和篡晋

刘裕在北府军的初期,经常作为先锋作战,每战必胜。北府军成为他的起家部队后,战功是一个接着一个。先后平定中国南部地区的孙恩、桓玄、桓楚、西蜀、卢遁、刘毅、司马休之等,消灭北方割据政权的南燕、后秦,将东晋的国土几乎恢复到西晋初年的国土。

因为消灭桓玄,接回了晋安帝,刘裕窃取了荆、司、梁、益、宁、秦、雍、凉、扬、徐、兖、豫、青、冀、幽、并

等十六个州的实际控制权,已经占了东晋的大半江山。

417年,刘裕二次北伐占领了长安,这时他的得力干将刘穆之刘邦长子刘肥的后裔,驻守东晋都城建康)病死了。刘裕的大后方出现了问题,刘裕急忙南归控制局面。到达建康后,刘裕迅速控制了东晋的政局。

刘裕控制政局后,晋安帝(司马德宗)一直给他加官进爵,但是刘裕已经开始谋划取代晋朝而自立。他非常注重魏晋时期的谶语,他看到东晋孝武帝后仍然有二位帝王的谶语,晋安帝是东晋孝武帝的儿子,他年岁已大,这两个帝王可能把他熬死了,于是主动出击,杀掉晋安帝再立一个新帝,用实际行动破掉这个流传已久的谶语。于是,在419年他派人勒死了晋安帝,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晋恭帝。420年7月10日,晋恭帝被迫禅让帝位给刘裕,建立“宋”朝。(刘宋疆域图)

刘裕为什么将司马懿的后代灭族

一、司马懿给后世子孙留下的隐患

司马懿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忠心辅佐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的魏国之君,一直隐忍不发,慢慢积蓄力量,在第四位魏帝曹芳登基10年后,发动“高平陵之变”彻底控制了曹魏的大权,他的孙子司马炎时期取代魏国建立晋朝。

司马懿政变的时候,他的声望相当高,但是他的子孙专权,最后取代了曹魏。他是虚伪奸诈、阴险毒辣的代名词,他经常违背誓言,没有做人的底线。东晋的明帝司马绍曾经问过王导关于夺得天下的事情:

据正史《晋书》记载,明帝有一次向宰相王导询问司马氏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便叙述了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晋明帝闻言极为羞愧,便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自己的子孙都感到羞耻。这种司马氏家族的作风,让人深深感到不安,遗祸后人。

二、刘裕为祖上报仇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后人首先灭亡蜀汉政权,汉朝的国祚从此断绝。刘裕是汉朝宗室后裔,对此也是耿耿于怀的了,对司马懿的后人下手也在情理之中的。

三、刘裕年老,宋文帝年少

其实刘裕并没有马上杀害晋恭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二自己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只有14岁,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不能掌握政权,被东晋的后裔反攻倒算,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下决心杀死已经被废为零陵王的晋恭帝。421年,刘裕指使手下人毒杀晋恭帝,这个司马德文不想喝毒药,怕死后不能转世,士兵们只好用被子闷死了他。这也够奇葩的了。

肉体消灭了废帝后,刘裕仍然不放心,对司马氏皇室家族开始下手屠杀了。

四、刘裕部众的顾虑

刘裕起家于北府军,他的部下大都是寒门出身,被“门阀士族”压迫已久。既然对司马氏已经下手,为了自身以后的安危,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凡是姓司马的都杀,永绝后患。一时间刘宋的国土上司马氏尸横遍野,江南和中原地区的司马氏纷纷逃跑,脱离刘宋的控制区域。

司马皇族后人安在?

东晋孝武帝有三个儿子: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司马楚之。前两个已经被杀,司马楚之带领自己的家族和部署投奔了北魏王朝,最后成为了北魏的大臣,在北魏边疆曾经大败宋军,死后追赠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

刘裕后人下场

刘裕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新朝建立弑杀前朝皇室。刘宋末年,权臣萧道成要求宋顺帝刘准禅让,禅让后的当年被萧道成杀害,年仅13岁,他临死前说过这样的话:

“希望在我死后轮回时,生生世世,再不要投胎于帝王之家。”

因果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穿越再现彼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怀就是本期主人公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刘寄奴。

悲惨的童年生活

寄奴是刘裕的小名,和名字一样,刘裕出身和童年遭遇的确非常之惨,虽然他是大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可以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混得比刘备小时候还不如。

因家道中落,生母离世,刘裕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父亲去世后,家境更是贫寒,他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奉养继母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因而时常遭乡里人贱视。

但是时势造英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参军也许是寒门子弟跻身上流社会,出人头地最好的选择。

从寄奴到帝王的跨越

及至壮年,出身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的刘裕,就近参加了前将军刘牢之的北府兵,也就是谢家的王牌军,因作战勇猛,谋略过人,迅速升迁。

他先后平定孙恩和桓玄的叛乱,消灭桓楚、西蜀、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东晋内部政权得以巩固。同时对外作战消灭南燕、后秦等国,大破北魏,将东晋的势力范围推进到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使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尽归一统,开创了东晋政权疆域最辽阔的时期。

巨大的军功,使刘裕成为当时东晋朝廷军权大权第一人,当然的一哥。这样,历史的套路又来了,经过一系列封相国,受九锡,封宋王,加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礼,等等。

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公元420年,走完一系列标准流程,在屡次推辞下,刘裕万般无奈地接受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禅让,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

不一样的操作

其实,司马德文退位时,还是非常知趣的,他对大臣说:桓玄篡位时,晋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只是因为有刘裕的功勋,才将东晋的国祚又延长了近二十年。所以今天把皇位禅让给他,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

但是这么乖巧听话的废帝司马德文还是没有感动刘裕。被降为零陵王后,司马德文实际上是在被软禁中小心翼翼地度日子。刘裕先是派人杀死了司马德文刚出生的儿子,几个月后,又干脆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仅36岁。

这还不讲算,刘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屠尽了司马氏的全族,以绝后患。

这样自刘裕起,就开创了杀前代禅位帝王的恶例。正如胡三省所评:"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刘裕的后人宋顺帝刘准成了下一个禅位后被杀的皇帝。刘裕的曾孙宋顺帝刘准死前,曾哀叹道:但愿我今后永远不再生在帝王家中!

刘裕其实有他的盘算

刘裕不是个昏君,他在中国历代皇帝评价中,地位还是非常之高的。鲁迅先生就说,刘裕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

刘裕之所以要杀司马王室一族,其实是有他的想法的,也有许多不得已。

一是宣示正统合法性。刘裕自诩是汉朝的后代,汉王朝到了刘备那支是被晋王朝所灭的,而且晋王朝做得也的确太滥,不得民心,所以诛杀司马家族,可以笼络怀念大汉荣光的那部分势力,同时宣示刘宋王朝是拨乱反正的正统。

二是防止旧势力的反扑。刘裕称帝后,消除了军阀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抑制士族,重用寒门,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而士族势力依然强大,势必反扑,所以通过诛杀司马家一族,可以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三是为儿子接班铺路。这是一个相当现实的原因,刘裕称帝时已经57岁,他的儿子刘义符才17岁,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从小娇养失教,沉溺于声色犬马,又不是很聪明,实在是难以继承皇位。出于为儿子将来坐稳皇位的角度考虑,必须杀光司马氏,以绝后患。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