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推翻元朝後,朱元璋是怎樣恢復“漢服”的?

豬豬貓55


背景

明朝建立之初,漢人經過將近百年的蒙古人的統治,在風俗服飾上已然和蒙古人無異。尤其是北方漢人,歷經金、元數百年統治,連岳飛廟,孔子廟供奉的神像都是胡人服飾 ,夷夏之分蕩然無存。

而明朝來源於元末紅巾軍,歷來不被元末持正統觀念的士人所認同,在這種情況下,明朝非常有必要通過按照儒家的理念,恢復漢人的服飾,風俗等,以證夷夏有別,提高漢人的國家認同感,顯示正統性。

胡服禁令

在這種情況下,明初開展了轟轟烈烈對禮俗改革。朱元璋率領夏的明庭制定了《大明禮集》,採取了一系列去蒙古化對措施。包括恢復漢服,禁用胡姓以及對婚禮,日常雜禮等都作了嚴格規定。

而恢復漢服證屬於禮俗改革的重要內容。

“上承周漢,下取唐宋”

朱元璋根據周漢唐宋服飾,重新制定了明朝漢服,以夏變夷,強力恢復漢人服飾,強行規定所有人“復衣冠如唐制”,增加民眾對於漢文化的認同感。

明朝漢服與唐朝漢服不同的是衣裙比例的明顯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長,變成了上裝長,露裙的長度縮短,衣領也相應從宋代的對領蛻變成以圓領為主。

更在恢復漢服基礎上,革除了元代服色混亂的弊端,明確上下有別,並用服飾的區別對應了社會的各個階層,以顯示儒家文化的尊卑有別。

如明朝官階分九級,每一級對顏色都是不同的。一到四拼緋色,五到七品青色,八九品綠色,再配上不同的圖案,就與官員品階相呼應。所以官員都要嚴格執行,不得混亂。

一般的明朝男人,當官的穿寬大長衣,頭戴四方平定巾,平民則短衣短巾。

總結

明初朱元璋通過大刀闊斧的禮俗改革,細緻完備的對各個階層的漢服做出來規定,加之政府的強力推行,重整冠裳,實現了漢服的振興,更彰顯了統治正統性。這是中國歷史極其重要點一件大事。


姑且說


這是個好問題,明朝剛建立的時候,宋朝已經亡國九十多年了,加上之前金朝曾經統治過北方也有一百多年,加起來差不多二百年,北方漢人,大部分的服飾已經“胡化”,當年金朝佔領中原後,跟後來的清朝人一樣,曾下令剃髮,最初執行得非常嚴格,必須穿女真式的衣服,剃女真式的髮型(大概跟滿人一樣),否則是死罪。


宋代繪畫中的胡人形象,其髮式就是典型的女真、蒙古式的“髡髮”。


到南宋中期,著名詩人范成大出使開封時,看到當年的北宋首都的漢人,已經完全“胡化”,男人全部把中間的頭髮都剪了,只留兩邊,垂著小辮子,完全跟女真人一樣,衣服也全都是胡服,胡服的標誌就是“左衽”,而且當時廟裡麵塑像,連古人也都是塑的左衽的“胡服”。

南宋的文學家周必大出使金國,見到漢光武帝劉秀的廟,廟裡的劉秀穿的居然是左衽的胡服,岳飛的孫子岳珂後來跟南宋軍隊北伐,在金國境內也看到孔子居然也是穿的胡服。



漢服與胡服的對比


南宋亡國以後,元朝在江南統治建立起來後,江南的漢人也紛紛開始效仿蒙古人的衣服,蒙古人和女真不一樣,蒙古人不要求漢人必須穿蒙古式的衣服,剃蒙古的髮式,蒙古人的態度一向是各因其俗,你想怎麼弄就怎麼弄,但因為蒙古人是統治集團,所以辮髮椎髻的蒙古髮式成為潮流,江南人都跟著學以求能夠得到蒙古上司的賞識,大家主動去穿蒙古式的短衣,學說蒙古話(為士者辮髮短衣,效其語言容飾)。

所以明朝建立之初,唐宋時代的漢服,早已煙消雲散了。當時漢人,“辮髮椎髻、深簷胡帽”,衣服都是窄袖子的短衣,寬袍博帶的漢服根本沒人穿了。洪武元年二月,剛當上皇帝不到四十天的朱元璋發佈“衣冠復古詔”,要求天下臣民,衣冠服飾一律恢復唐代的式樣。特別是髮式,絕不允許再用女真和蒙古式的辮髮椎髻了。

明初法律嚴格規定,如果小孩梳蒙古式的“搭頭”(就是剃光頭髮,只留前額一小撮頭),要被閹割,全家還要被流放到邊遠地區充軍。

明初嚴格的衣冠復古運動,最初使得女真、蒙古式的胡服退出了漢人的日常生活。但是明太祖的衣冠復古的“古”,是以“唐”為古的,所恢復的漢服,也不是真正的“漢”服,而是唐代的服飾,唐代的漢服其實是融和了鮮卑式的胡服的新漢服,比如唐代衣服中的“圓領袍”,就是鮮卑人的衣服風格,被唐朝人繼承了的。


圓領袍的漢服

只愛潘多拉


明朝能穿的服裝絕對不是你們在網絡上面搜索到的那些漢服。

那些服裝都是大家想象出來的,根本就沒有歷史的依據。

朱元璋時代也沒有恢復到宋朝時候的漢服。明朝的服裝有它自己的特色。

中國有一個地方,他的民族是漢族,但是保留著特殊的服裝。他們保留下來的服裝就是明朝的服裝。如果大家要研究明朝的服裝,建議大家就到那邊去看一下,到現在為止,那邊的人都還保留著當時的服飾,可以說是中國保留古代漢族服飾,最完善的一個區域。

這個地方就是貴州的天龍屯堡。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台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里。這裡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他們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築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龍屯堡。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裡大量屯兵,兵來自江浙漢族,本世紀初被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由於是在貴州的大山裡面,並且屯堡具有民兵防守性質,因此在清朝的時候,他們的服裝也沒有被滿清的文化所摧毀。

他們所保留下來的服裝才是明朝漢族真正所穿的服飾。

大家看完圖片是不是感覺有一點點像壯族,水族的服飾?

其實我們國家從五族制變成56個國民族(實際80多個認證的少數民族),南方的這些大多數的少數民族以前都是屬於漢族的一部分。只不過保留了某一個朝代的習俗和文化。就被劃歸為一個少數民族。這些和漢族親緣很近的民族的傳統服裝,來源於某個朝代的中原服飾,只不過在山裡藏了幾百年,得以保留下來。

不見得現在看到網絡上大火的服裝就是正統的漢族服飾。


外語那點事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可以說,在漢族文化幾乎毀滅的情況下,是朱元璋力挽狂瀾的拯救了中華文明。這其中推行漢服便是措施之一。

自唐末五代十國後,兩宋之間,中原地區先後經歷了契丹、女真和蒙古的三大異族的統治,而中原處於三個少數民族夾縫中足足長達461年!

在461年的時間內,中原地區經歷了極為嚴重的胡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祖宗遺訓早已蕩然無存,男人都留著少數民族的髮型,及其醜陋,而女人的穿著完全跟外族女子基本無差,漢地男女皆服裝“左衽”。

據說岳飛的孫子北伐金國深入腹地時,見到的孔子塑像都是胡服裝扮,甚至就連漢光武帝劉秀廟中的劉秀塑像也是左衽胡服。“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更讓那些少數民族的統治者嗤之以鼻,由此可見當時的胡服文化對漢族文明的摧殘有多麼的嚴重。

終於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的朱元璋結束了這動亂不安的天下,建立了漢人的大一統帝國“明朝”。

即位後,為鞏固統治,徹底根除胡服等文化,頒佈了《洪武正韻》,禁止中原領土出現漢語之外的語言,同時嚴禁穿著胡服。登基四十天後,朱元璋發佈“衣冠復古詔”,要求天下臣民,衣冠服飾一律恢復至漢唐服飾,與此同時,朱元璋秉承“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為標準制作了新的漢服,更好的推廣到全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唐宋服裝文化,明初要求衣冠法服的式樣與唐代相近,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普通百姓的服裝基本上承襲漢人傳統,品種十分豐富。用色方面,平民女子只可穿紫、綠、桃紅等色,以免與官服正色相混;勞動大眾只許用褐色。


一般人的帽子,除唐宋的樣子沒有多大區別,在此基礎上朱元璋又親自制訂兩種,頒行全國,士庶通用。一種是方桶狀黑漆紗帽,稱四方平定巾。一種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稱六合一統帽,俗稱瓜皮帽,取意四海昇平、天下歸一。

在朱元璋的努力推廣下,擁有明朝特色的漢服很快在全國各地流行了起來,而統治中華400多年的胡化徹底消失於中原地區,漢文化再次得到了復興。可以這麼說,朱元璋對漢文化的挽救有功不可沒的貢獻,沒有朱元璋的大明就沒有漢文化,就沒有漢文化的繼續發展和創新!


可惜這一切卻在滿清入關後,剃髮易服,漢服文化受到致命的摧殘,以至於到現代很多人看到身著漢服的人還誤以為是日本和服,可見之悲哀!


愛生活的木頭人


朱元璋從來沒有說過他要恢復什麼“漢服”。

確實,蒙古人統治中原地區的時間長達百年,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對漢人的影響是無處不在。元明鼎革後,朱元璋認為“昔者元處華夏,實非華夏之儀,所以九十三年之治,華風淪沒,彝道傾頹”,決定開展一場重塑禮制的運動。

朱元璋將禮儀視作一種政治手段以及道德價值準則,希望通過禮儀的改革,重塑混亂已久的社會秩序。事實上,早在明朝開國前,朱元璋就提到:

禮法,國之紀綱。禮法立則人志定,上下安,建國之初,此為先務。

元朝統治導致“中國之禮變易幾盡”,朱元璋是站在華夷之辨的角度,提出禮儀改革的政策,並非站在漢族主義的立場,要恢復什麼“漢服”。明朝並沒有“漢服”這種概念。

當然,關於衣服的改革,其實是禮儀改革的重點之一。

例如,明初“士庶鹹辮髮垂髻,深襜胡俗。衣服則為褲褶窄袖,及辮線腰褶。婦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無復中國衣冠之舊”。朱元璋對此深為厭惡,洪武元年(1368)便“詔復衣冠如唐制”,並規定命婦“不許仍用胡俗、服兩截短衣”。洪武五年(1372)五月,又因“民間婦女收拾衣服尚循舊習”,要議定服制頒行。

總而言之,這些改革都是旨在清除生活中的蒙古元素。


HuiNanHistory


自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有400多年時間先後經歷了契丹、女真和蒙族三大族的統治。

要征服一個民族,必先毀滅他們的文化。

金朝就是這句話的踐行者,在他們佔領中原之後,他們就要求中原百姓必須穿女真的衣服,髮型也要和女真人一樣。

後來的元朝雖然沒有強制要求,但大多數還是迎合統治階級的喜好,開始從服裝、語言甚至是習俗上都學習少數民族。

中原地區由此出現了嚴重的胡化現象。

嚴重到什麼程度呢?那時候所有的人都穿“左衽”(胡人的服裝),男人都留胡人的髮型。而金國裡就連孔子塑像都是胡服裝扮,而且漢光武帝劉秀廟中的劉秀塑像也是左衽胡服。

由此可見,當時漢服已經完全沒有地位了。

那麼明朝作為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大一統封建王朝,開創者朱元璋是如何恢復“漢服”的呢?

其實朱元璋的的方法總結起來四個字:簡單粗暴。

首先頒佈了《洪武正韻》。

禁止中原領土出現漢語之外的語言,同時嚴禁穿著胡服。凡是不遵守命令的,都要受到懲罰,男的一般閹割,女的則為妓,全家甚至都要被流放到邊疆。由於違抗命令的代價太大,很多明朝的百姓不得不按照朱元璋的要求,更換自己的服飾和髮型。

親自設計服裝樣式。

明太祖朱元璋秉承“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為標準制作了新的漢服。

帽子方面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一般人的帽子,除唐宋的樣子沒有多大區別,在此基礎上朱元璋又親自制訂兩種:一種是方桶狀黑漆紗帽,稱四方平定巾。一種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稱六合一統帽,寓意為四海昇平、天下歸一。

朱元璋的鐵腕政策讓中原地區胡化的現象迅速得到改變,漢文化終於翻身,再次統領了中原地區。

當然,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被胡化了四百多年,早已習慣了穿胡服、留胡發,對於朱元璋的命令多有牴觸,甚至發生了多起武裝抗拒。可是最終還是都失敗了。

朱元璋對漢文化的恢復是功不可沒的,如果沒有他的強制命令,可能就沒有漢文化後來的創新與發展。

我是陶小小講故事,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哦!歡迎留言討論!


陶小小講故事


元朝統治中國時,為了加強對漢人的統治,便對漢人採取了一系列殘酷野蠻的措施,讓漢人丟失身上的民族性。當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以後,他作為一名漢人,便採取措施恢復漢人的傳統。


漢服是漢人的一大表現,可是在元朝時,統治者強加百姓穿著少數民族服裝,這樣做的用心顯而易見,就是為了讓同化漢人。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頒佈了《洪武正韻》,禁止中原地區出現漢語之外的語言,同時嚴禁穿著胡服。登基四十天後,朱元璋發佈“衣冠復古詔”,要求全天下的明朝臣民,衣冠服飾一律恢復至漢唐服飾,與此同時,朱元璋秉承“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為標準制作了新的漢服,並推廣至全天下。明朝的服裝多是採用漢唐的款式,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普通百姓的服裝基本上承襲漢人傳統。明朝對於顏色方面也很有講究,平民女子只可穿紫、綠、桃紅等色,以免與官服正色相混;勞動大眾只許用褐色。在朱元璋的種種措施下,漢服逐漸流行於天下,胡服被漢人丟棄到了一邊。除了服裝外,朱元璋也採取了不同措施恢復漢人的文化,這為弘揚漢傳統起了巨大作用,避免漢文化的丟失。


不過明朝滅亡以後,清朝作為以後少數民族政權,對漢文化又進行了一定的破壞,可是漢文化生生不息,依舊閃爍著光芒。


歷史百家爭鳴


背景:


從907年唐朝滅亡到1368年明朝建立的400多年裡,中原王朝先後經歷了契丹、女真、蒙古等多個少數民族的統治,中原漢人也就不可避免的在風俗造化上被迫接受少數民族的,特別是衣著方面,漢地男女的服裝都有“左衽”。這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同化,在漢民族看來,這更是帶有恥辱性的,但是又不得不接受同化,因為如果拒絕,總是伴隨著暴力和血腥,甚至就是砍頭。

在這期間,中原地區的服飾、髮型遭到了嚴重的少數民族化,女人的全身衣著服飾跟外族幾乎無異,特別是蒙古族侵佔南宋以後,南方地區的部分漢人出於迎合蒙古統治者的需要率先效仿蒙古人的衣服和髮型,甚至還學習說起了蒙古語。上有所效,下必從之。一些讀書人為了謀求得到官位,甚至也效仿起來。

等到明朝建立後,因為朱元璋的特殊經歷,在元朝統治者的殘酷暴力統治下長大,朱元璋對元朝的服飾深惡痛絕。所以說他建立大明王朝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這方面進行改革。

改革:

為了徹底清除蒙元文化,首先要做的也就是從衣著方面進行改革,特別頒佈了《洪武正韻》。這部法典主要有三方面的改革:

  • 第一,廢止蒙古語,只能說漢語,寫漢字。

  • 第二,嚴禁穿外族衣服,為此朱元璋還特別命人秉承“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為標準制作了新漢族服裝,以推廣天下。

  • 第三,服裝之外的頭型髮飾,各種打扮通通廢止。採用本朝最新設計的,嚴禁採用外族的樣式。

由於是順乎民意,朱元璋的改革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明朝新設計的服裝也很快的流行起來,可以說朱元璋對漢文化的偉大復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你喜歡的那些事


大唐滅亡以後,導致中國出現了長達四百多年沒有漢人出身的天下共主。而在這四百多年時間裡,中國的總趨勢,以胡昌漢衰為主線,在這四百年裡,胡人服裝、胡人髮型得到快速的蔓延和普及。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後,對元朝進行了北伐。這一事件,堪稱唐朝滅亡後,四百餘年的胡昌漢衰進程的終結和扭轉。而朱元璋也意識到,雖然軍事上明朝取得不斷勝利,但是元朝統治下的百餘年裡,對中原的胡化也需要予以清洗,否則,很可能對明朝的統治產生隱患。於是朱元璋登基不久,就頒佈《衣冠復古詔》,要求明朝境內的百姓,包括歸順明朝的胡人——不論是蒙古人還是色目人,也要一律以唐朝時期的服裝、髮型為基準,進行更換服飾、髮型。甚至朱元璋還規定了明朝官方語言的口音。

明初嚴格的衣冠復古運動,最初使得女真、蒙古式的胡服退出了漢人的日常生活。但是明太祖的衣冠復古的“古”,是以“唐”為古的,所恢復的漢服,也不是真正的“漢”服,而是唐代的服飾,唐代的漢服其實是融和了鮮卑式的胡服的新漢服。


張頡Insist


胡昌漢衰四百年

唐哀帝天佑四年(西曆907年),唐朝滅亡。

大唐滅亡以後,導致中國出現了長達四百多年沒有漢人出身的天下共主。而在這四百多年時間裡,中國的總趨勢,以胡昌漢衰為主線。

比如說先是五代時期,北方的契丹先後滅亡後唐和後晉兩個王朝,並且契丹從後晉手裡取得燕雲十六州;之後百餘年後,女真金國崛起,並將宋朝的國界,從海河一帶,壓縮到了淮河一線;最終,蒙元將南宋末帝趕下了海,整個中華大地,納入了蒙元的版圖。


早在遼代,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期間,就命人專門修建了孔子的廟宇,並加以祭祀,之後的金元兩朝也有過對儒家進行扶持的記錄,不過,在契丹人、女真人以及局部蒙古人接受漢化的同時,遼金元三朝的統治區裡,也出現了大面積的胡化現象——比如金朝時期,有大量的金朝境內漢族百姓採用女真族打扮,穿女真族的服裝,剃女真族的髮型。

總之,在這四百年裡,胡人服裝、胡人髮型的蔓延和普及,是和胡人漢化、儒化同時存在的漢人胡化現象。

洪武朝廷的一刀切

明朝洪武元年(西曆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並對元朝進行了北伐。這一事件,堪稱唐朝滅亡後,四百餘年的胡昌漢衰進程的終結和扭轉。

此時的元朝已經早已經不是忽必烈時代的強悍了,在明軍的討伐下,元順帝只好逃到漠北,避開明軍的兵鋒。

而朱元璋也意識到,雖然軍事上明朝取得不斷勝利,但是元朝統治下的百餘年裡,對中原的胡化也需要予以清洗,否則,很可能對明朝的統治產生隱患——此外,在清洗胡化的過程中,明朝朝廷也可以有效的發現在明朝境內,都有哪些人對元朝懷有支持心理。



於是朱元璋登基不久,就頒佈詔書,要求明朝境內的百姓,包括歸順明朝的胡人——不論是蒙古人還是色目人,也要一律以唐朝時期的服裝、髮型為基準,進行更換服飾、髮型。甚至朱元璋還規定了明朝官方語言的口音。

朱元璋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要求明朝百姓以唐朝服裝、法式為基準進行換服、換頭型,凡是不按照洪武朝廷的命令做的,都要受到懲罰:比如流放,甚至閹割,總之,嚴酷的刑罰、高昂的法律成本,迫使明朝境內的百姓,不得不接受朱元璋的命令,按照朱元璋的要求,更換自己的服飾和髮型。

效果

朱元璋的命令很快有了效果,大部分明朝百姓畏懼朱元璋的法度,將髮型和服裝,換成了唐朝的樣式,但是,明朝並沒有完全將胡服、胡發從明朝境內禁絕。

根據明朝思想家李贄在《續藏書》中記載,在弘治帝在位期間,京城附近依舊有大量的明朝百姓穿胡人的服裝甚至講胡人的語言,並且成為一種讓弘治帝感到不滿的社會現象。

而從這段記載不難看出,朱元璋的行政命令,至少在北方,沒有徹底禁絕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