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蒙古出土一塊石碑,請我國專家前去研究,用三年時間破解文字含義

陳列在博物館裡面的文物,可以說都是國家最珍貴的寶物,這些國寶從被髮掘就被人們溫柔以待。文物不容易被發現,大多都是靠機緣,並且挖掘過程十分艱苦,專家們也為之費盡心血。所以說我們看到的每個文物背後都有一段艱辛的歷程。現在我們要介紹的是一個漢代文物,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它的名字是燕然山銘。單聽名字肯定很疑惑,但漢代大將軍霍去病總是知道的,它就是記載了霍大將軍驅逐匈奴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是多次被文人墨客朗誦,其中''燕然未勒歸無計''被人們熟知。

蒙古出土一塊石碑,請我國專家前去研究,用三年時間破解文字含義

燕然山銘這一石碑在蒙古國境內被挖掘,在它出土之前,一直沒有較詳細可靠的文物記載。它擁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意義。要說影響最大的,那還是漢朝,漢朝在眾多朝代裡,是成功的,那時成功的趕走了匈奴,擴大了疆域。說到驅逐匈奴的故事,就有兩個典籍:封狼居胥與燕然勒功。隨著時間的推移,封狼居胥慢慢的消失。燕然勒功,是竇憲大將軍攻打匈奴的證明。漢朝剛建起來,根基不穩,最怕的就是戰爭的爆發,於是對匈奴一味地忍讓。直至漢武帝在位時期,局勢有了大反轉。

蒙古出土一塊石碑,請我國專家前去研究,用三年時間破解文字含義

漢朝漢武帝年間,軍事力量也是日漸強大起來,一個國家強大了,就可以開疆拓土。漢武帝很是英明,他知道要化被動為主動,於是乎他就讓張騫去了解當地的地理和人文。瞭解敵方後,他派出霍去病去打仗,為河西而戰鬥。霍去病不辱使命,終於佔領了河西。隨後霍去病又與衛青聯盟。對漠北展開進攻,一直把敵人逼到狼居胥山後才肯罷休。又過了幾百年,又一位大將出徵,他就是竇憲,他再次突破匈奴的防線,為漢朝開疆擴土。

蒙古出土一塊石碑,請我國專家前去研究,用三年時間破解文字含義

在蒙古出土了一塊石碑,上面寫滿銘文,可是蒙古專家始終束手無策,不能正確解讀石碑上的文字和內容,所以邀請我國專家前去研究,經過三年的不斷努力,終於解決了石碑上的文字問題,發現是一篇銘文,銘文上的內容主要講授了漢朝時期如何開拓疆土,討伐外敵匈奴的故事,同時對戰爭中所用到的驅逐措施,戰場盛況,以及戰爭功績進行了詳細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般,在今日的歷史研究中體會到幾千年前我們漢朝是如何的強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