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呼和浩特被很多人吐槽,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确实有限

说到呼和浩特,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修路,一条路,七年看见修了十来遍,比如呼和浩特博物院门口那段。还有小偷,丢手机报案的时候,遇到四个也是报案丢手机的,在车站派出所,非节假日,非高峰期。市政,天然气修完修水管,水管修完修下水管,下水管修完修路,一条路来来回回挖开修。BRT花高价建在高架桥上,所有的站点离目的地都大概要走十几分钟。

呼和浩特被很多人吐槽,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确实有限

加上上楼梯下楼梯的时间,堵车都够了,办事效率,为了盖一章,跑了四天七个地方,有三个都是因为上班时间人出去开会了,没法办理。就想知道,全呼市的办事员都天天开会么?就说以上几点,在呼市待过的,你拿个硬一点的反驳理由,别胡搅蛮缠,也不想黑,在这个城市呆了快十年,但是这些个吐槽的点,你敢说没有么?

呼和浩特被很多人吐槽,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确实有限

先说说呼市,个人认为呼市不是自己这座城市谋求发展,而是兜底被动发展,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确实有限,除了伊利蒙牛本地发展起来的快销,很少有让人耳熟能详的企业。最近引进的美资air product都是很成熟的产业,包括利乐等都是一样。外来企业在呼业务量不大只是设立办事处做一些销售支持推广,本地的人才也满足不了外来企业对技术岗的要求。看网上有人含沙射影说到云家,阴阳怪气,不太明白说的是所有姓云的,还是有特指。

呼和浩特被很多人吐槽,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确实有限

我做个简单统计呼市市委班子成员代市长,张佰成、副市长罗青、刘文玉、黄继刚、徐睿霞、毕国臣、周强、王继平、云新明、傅彬、张国平,以上云姓市委领导一个,十比一。这锅干好是集体的,干不好也不能是一个人的吧?和上海差在哪,都知道不如一线城市好。到底差在哪?个人看法二点:市民素质,管理水平。素质我想不用多说,有人提到的礼让人行横道上的行人呀,挤公交车呀,倚老卖老呀。

呼和浩特被很多人吐槽,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确实有限

行人不走斑马线呀,闯红灯呀,出租车加塞呀,私家车不停按喇叭呀等等。不能说我在上海没见过,但确实真的很少很少,主观上,市民不管你是不是本地撩碳孩素质平均水平要低于一线城市,这也与下面说的城市管理水平有关系。管理水平,如何设计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呼发展先行考虑的问题。扯远了,对于呼市把能执行的制度执行好了,就够了,堵车举例,行人闯红灯罚款,不走斑马线罚款,加塞曝光举报,等等一系列现行制度执行,不堵车难,至少不堵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