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老太太80元卖了个旧碗,洗净后专家看见6个字,欣喜万分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一个太太来到北京文物商店,她从随身携带的破布包里拿出了一个蓝色的大碗,工作人员拿出大碗仔细打量,发现里面有一些污垢。

老奶奶介绍说,这个碗在她家存放了很多年,装过盐喂过鸡,虽然她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但是她想拿这个碗换点钱,工作人员把这个碗当作乾隆时期的瓷器收购了,给了老奶奶80元。

这件大碗中最特殊的工艺就是洒蓝釉,而这种工艺初创于明代宣德年间,宣德皇帝文化素养很高,却贪图玩乐。

由于洒蓝釉瓷器的烧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工人们需要口吹已蘸青釉的竹管,将釉附着于瓷胎上,再进行二次烧制,成功率很低。

而在宣德皇帝驾崩后,景德镇也不再烧制这种瓷器了,洒蓝釉工艺从出现到消亡只有短短十年,流传至今的洒蓝釉瓷器仅仅只有3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