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想我春捲的兄弟們

對於春捲的記憶,是小時候在臺北的紅寶石酒樓,90後、00後大概不太知道這家以港式飲茶聞名的老店,當年它可是臺北首屈一指的港式酒樓。

那時後還小,也不懂吃。對於春捲沒太多印象,只記得外皮酥脆,至於裡頭卷的是什麼?根本沒有印象。只覺得還不如閩南的傳統“潤餅”豐盛。

這兩天嚐到了上海一面春風外賣的春捲,又提起了我對春捲的興趣。

想我春捲的兄弟們

說起來“春捲”、“春餅”、“潤餅”還真是一家三兄弟,都是拿薄餅卷各種菜吃。根據宋朝人引用唐朝人的記載,立春吃“春餅”的習俗從唐朝就已經開始。到了明朝更加普及,《燕都遊覽志》記載,皇帝都會在立春這一天請大臣們吃春餅。

閩南的“潤餅”從外觀、食用的方式,跟“春餅”殊無二致,應該是從中原傳入閩南,只是餅更加薄,薄到能透光。

不過吃潤餅、春餅,一般都有一道特別的主菜,也就是各種蔬菜切絲、加點肉絲燉或炒成一鍋。閩南叫“潤餅菜”;北方的講究些,另炒個雞蛋蓋上去,叫“合菜戴帽”;另外再切上各種熟食,配上蔥、醬、香菜等捲到一起吃!

至於“春捲”這位小兄弟可就文雅多了。我曾經把沒吃完的潤餅,卷好潤餅菜炸了吃!雖然型似,但跟春捲是兩碼事。春捲雖然要炸過,但它絕對是細緻的美食。

先說春捲裡卷什麼?最常見的三絲春捲,肉絲或雞肉或豬裡脊,按季節搭配筍絲、豆芽菜、冬菇……等選兩種應季時蔬,或取其脆、或取其鮮、或取其柔。

想我春捲的兄弟們

三絲要先炒制,然後再捲成春捲,說是卷,其實手法更像包,因為不能卷緊了,得鬆鬆的包成枕頭型,春捲裡得留一點空間,炸的時候才不開裂,並且容易酥脆,吃起來口感層次分明。做法比春餅、潤餅講究多了。

前兩天嚐到一面春風的春捲,口味、口感上,比一般春捲又提升了一層,堪稱春捲中的逸品!

它用的是黃芽菜絲+筍絲+肉絲。也是三絲但是更加精彩。“黃芽菜”是上海的叫法,其實就是細嫩的大白菜心,細細切絲,在鍋裡炒到非常軟爛,肉絲、筍絲也得細切同炒至味道融為一體,再鬆鬆的包進春捲裡。炸制之後,外皮酥脆、一入口黃芽菜柔若溶漿、筍絲肉絲鮮脆並濟。口感層次豐富,再沾點米醋,味覺也有十足的立體感!

想我春捲的兄弟們

平常我不吃春捲,因為大多數春捲做得太糙難以入口。但是一面春風的“黃芽菜筍絲春捲”,連吃三個,意猶未盡;比起市面上的三絲春捲、黃魚春捲等等各種卷,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辦法發外地,而且得提前預定。不過你要相信老高,為了美食的等待,一定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