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這句民間流傳的俗語,可信度有多少?

中國民間的俗語和諺語很多,大多是從生活經驗中得出來的道理,有很多是有據可依的。但有些則是口口相傳或因其它的一些原因,一傳十,十傳百,流傳下來,至今卻變了味,且越傳越離譜。

如"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原本是一個女人,無論嫁給乞丐或老頭,都要在一起生活一輩子,卻傳成了現在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如“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所以夏天要靠舌頭散熱,現在成了“狗屁不通"。

如“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卻傳成了“無毒不丈夫",度與毒一字之差,與古人崇尚的價值觀大相背離。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有度量的男人,跟“毒”扯不上關係。

如“無尖不商",古代開糧行,商人賣糧、賣米用升和鬥,都要把升、鬥堆得滿滿的,尖尖的,讓買的客戶滿意,以攬得回頭客,這叫"無尖不商"。如果是奸,那世上經商的就沒一個好人了。

再如“正月剃頭死舅舅",更是不靠譜的謬傳。

那麼“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這句民間俗語,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呢?


這句俗語很好理解,意思是十個生肖屬羊的人有九個都是命不好的,只有一個是富貴之命。這種說法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流傳甚廣,知道的人也不在少數。既然他與生肖羊有關,我們就從屬相說起。

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的起源確實在中國,他是華夏先民對動物崇拜,圖騰崇拜及早期天文文化的結晶。現有文獻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意思是,庚午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裡將“午"與"馬"對應了起來。南朝詩人沈炯,曾創12屬相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龍隰遠清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猴慄羞芳果,雞砧引清懷,狗其懷屋外,豬蠡窅悠哉。由此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12只動物的關係已經確立了,南北朝時期,生肖已被普遍使用。

從12生肖的起源至今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羊一直是人們心中吉祥物的象徵,在對《說文解字》羊部首540個字進行收集,並對其中34個從羊字的分析研究,這些字主要體現的是有關飲食文化,祭祀文化,道德文化,圖騰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如祥、善、義、羨、羞、羹、羔、美、羝、群、羴、羯等。


古文陽和羊相通。成語中,三陽開泰,洋洋得意,喜氣洋洋,揚眉吐氣,爭雞失羊,替罪羊,羊入虎群,愛禮存羊,一羊領頭,二羊報喜,三羊開泰,四羊同康,五羊頌福,六羊慶豐,七羊照德,八羊聚財,九羊納祥,十羊昌泰。

從生肖起源至今,羊一直是美的象徵,是祝福,是讚美,是美食,是溫順,是品德,是中國人心中的圖騰,那麼從什麼時候起,有了屬羊人不吉這句俗語了呢?

有人說這句話出自周朝,周文王姬昌的周易裡有《十羊九福全》,因為百姓沒有文化,在傳播中變成了“十羊九弗(不)全",這種說法雖然和生肖的出現大致在同一個時期,但出處未發現確切的記載。


明朝以前的歷史典籍中,這種說法幾乎沒有。只有南宋時期翰林學士洪邁著的《容齋隨筆》以史為鑑篇中有:“禍事巧合,丙午丁未”。他認為,每到天干地支紀年中的丙午與丁未年,中國就多發生變故,不是內憂,就是外患。他還以前幾個朝代的歷史來證明,總而言之,大致可以說丁未年的災禍比丙午年厲害,是上天註定的,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丁未年是60年一輪迴的羊年,此又稱羊年劫。這部書涉及到許多前朝歷史、典故、秘聞、天地四方,治國安邦等事,當時僅皇宮大巨能看到,並未傳入民間。基本可以鎖定,屬羊的不吉這句俗語在明代以前民間幾乎沒有這種說法。

隴東學院從事民俗研究的劉瑞明教授,在論文《屬羊人為什麼命苦》中,追根溯源,矛頭直指命理學說的相術。我們都知道,相術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也叫相人術,傳神到鐵口直斷,能通過人的相貌、儀容、長相來判斷人的命運。唐初有一位相士叫張憬藏,相術相當厲害,據說能和《推背圖》的作者袁天罡旗鼓相當,有一次,張憬藏見一位叫裴珪的官員,裴珪就請出小妾趙氏讓他相一下。張憬藏實話實說:夫人目修緩,法曰"豕視淫",又曰"目有四白,五夫守宅"。總之是不安分的命,後來果如其言,紅杏出牆,被捉了奸,一如應驗。

故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源流線索,"豕視淫,目有四白",說的是人的眼睛白多,眼睛的瞳孔小,像豬眼,眼球轉一圈,上下左右都有白的,這種不吉利的面相特點,被相書《潛夫論》稱為"四白",但此時並未和屬相羊掛鉤,也未指女性。


而張驚藏“目有四白”的後邊,還多了一句話:"五夫守宅”。不難想象,一個女人有五位姘頭在宅裡是何等的淫亂。張憬藏之後,這句相術語言從此在民間流傳,“四白麵相"遂成為女子專屬,專稱淫婦。後來在《太平廣記》裡,還明確了定義:淫婦人,目有四白,五夫守宅。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這句相語,在唐宋之間的像書中,還能找到正確的解釋,但在明朝及以後的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除了正統解釋之外,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人理解成:一個女人先後嫁了五個老公。那麼前四人發生了什麼?按推理自然是死亡了,其結果是五夫守宅,又有了剋夫的含義。巧的是相士對"四白眼相”的描述就像是羊的眼晴一樣,於是有些相書中就又有了"羊晴四白定孤孀"一說。從這時開始,四白之眼同時具備了多種含義,淫亂,剋夫,孤孀,還多了一個稱號叫“羊睛”。

清《四庫全書》收錄的四部相書中,第一部就是金代張行簡著《人倫大統賦》,裡邊把“四白“兼具了淫亂、剋夫、孤貧、家破的含義,還和“羊睛”聯繫在了一起,相術界的權威書《麻衣神相》又將張行簡的理論全盤繼承並做了總結:目如羊目,相刑骨肉,羊目四白,姦夫入宅。從此以後,女子與羊之間成了一對不吉利的本體和喻體。


從明初開始,這種說法呈現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專業相術領域的相士們信奉的《人倫大統賦》、《麻衣神相》也開始在民間流傳,但傳著傳著就變了味,從《金瓶梅》《耳目日書》這類小說、民俗類著作中,不難看到,本來眼睛像羊的女子命不好,卻傳成了屬羊的女子命不好,羊從面相向屬性發生了概念性的遷移。

為什麼會發生概念遷移?原因很簡單,中國民間傳統最喜歡以物相類,強行比附。在12生肖裡,屬龍的必然貴不可言,屬蛇者必心存奸詐,屬鼠者必生性多疑,虎羊不可配婚,免得羊入虎口。只要本命屬性有什麼特徵,在民間就會賦予它什麼特點,典型的望獸生意。

既然"四白”的羊眼不吉利,那麼屬羊的人一定也會繼承這雙不吉利的眼睛吧!概念遷移背後的原因,就是這麼個荒唐邏輯,就是這麼個簡單思維,從此開始,綿延整個明清兩代,這種相術觀點,己深深地固化到人們觀念中去了。


到了晚清,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了清廷的半壁江山,有事後諸葛的命理先生依相書屈指一算,又聯想起了南宋年間洪邁的丙午、丁未之害,算定太平天國為"紅羊”劫\\。因丙午、丁未五行屬火,未是羊年。可太平天國爆發在1851年,是丁亥豬年,與丙午、丁未並無關係,這也難不倒命理大師,太平天國的兩位首領是誰?洪秀全,楊秀清,洪楊洪楊,那不就是“紅羊”嗎?得,又和羊扯上了關係。

有人還做過統計,劉邦駕崩,王莽篡權,五胡亂華,則天稱帝,安史之亂,靖康之恥,都發生在丙午、丁未年。不要看這些解釋荒唐不經,但傳到民間卻成了真的。清末孫中山先生寫有一首詩並曾做為反清同盟會的口號:萬象陰霾打不開,紅羊劫運日相崔,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可見紅羊劫的說法到晚清已開始流傳。


"紅羊劫"裡有個羊字,丁未年是60年一輪迴的羊年,老百姓又想起了相書流傳的羊人不吉的老俗語,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所以在附會了紅羊劫之後,羊年不吉,屬羊的不吉利,這個說法在江湖相士、在民間流傳的愈加廣泛。恰巧當時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生肖屬羊,而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列強入侵,導致民不聊生,清政府又簽定了不少喪權辱國條約,民間對慈禧當政反感,各地紛份建起了反清組織。光緒33年,1907年是丁未羊年,一年後的1908年,光緒皇帝與屬羊的慈禧太后先後駕崩。民間傳說:屬羊的慈禧太后,吃完大清的草,飲完大清的水,走了,被羊年剋死了。而清末四大臣中,三人屬羊,至此,人們更多加相信屬羊的不吉,羊年不吉的傳言。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民間俗稱紅毛子、長毛子洋人。又有紅,又帶洋,不能不讓人想起,又一個"紅羊劫”。連紅毛、長毛都鬧這麼大,遇羊還真是禍事連連,老祖宗說羊年出生不吉利,難道還有錯嗎?從此開始,“十羊九不全,一全做殿堂"之俗語開始在民間傳開。一直流傳到今天

對此,清代李汝珍己有駁斥:人值未年而生,何至比之於羊,寅年而生,又何至竟變為虎,且世間懼內之人,未必皆系屬虎之婦,況鼠好偷竊,蛇最陰毒,那屬蛇、屬鼠豈皆偷竊、陰毒之輩?龍為四靈之一,自然莫貴於此,豈辰年所生,都是貴命?此皆愚民無知,造此謬論,往往讀書人已染此風,殊為可笑!值得一提的是,李汝珍也屬羊。

言傳的誤會,隨著歷史的進程在慢慢變化,時間久了,誤會成了謠言,謠言變成了傳說,傳說也就成為了俗語。

這個俗語就是一個以訛傳訛的例子,一直流傳到了現在,是不科學的。現在好些人還把《麻衣神相》中的四柱推命論奉若寶典,若按四柱命理推論,生辰八字的年、月、日、時中各佔兩字共8個字,即使是羊年生人,也只佔命理推算“年柱"的八分之一,怎麼能以八分之一的生肖來決定人的命運?豈不自相矛盾?


民間按生肖的相生相剋來配婚,也是12種動物的生克,和人沒有半點關係,這種理論更加荒唐。不論哪個屬相的人,運氣都有好有壞,人的職位有高有低,財富有多有少,外國人都沒有屬性,你怎麼解釋?

如果你墮落,神仙也救不了你,如果努力,絕處也能逢生。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靠自己把握,生活中有可能出現個別現象,但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偏聽偏信,屬性只不過是一個人的符號,僅此而己。

創作於2020年元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