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北宋灭亡时,高俅蔡京的结局是怎样的?

李勇材


北宋灭亡之际,权臣蔡京和宠臣高俅的结局,最后皆失宠病丧,都应该算是善终的吧!



一、蔡京

蔡京,被民间视为北宋末期,弄权误国,贪脏枉法,导致徽、钦二帝被金人北掳五国城“坐井观天”的“靖康之耻”罪魁祸首,进而导致北宋灭亡,列为奸臣贼子中的“北宋六贼”之首。

历史上,应该实事求是的评价,蔡京是一个功过对半的权臣,权臣!

蔡京,也可能是功不抵过吧,但功也不应该抹煞,历史就是历史,不容篡改,任意扭曲,应还历史本来面目!


蔡京,文化功底扎实厚重,在宋代被视为正途的科举进士出身,屡任京官、地方官,得徽宗赵佶赏识,徽宗多次驾临府中,饮酒作乐,视为亲近重臣,宦海沉浮,四度为相,权倾朝野,官位高至三公之首的太师,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位极人臣。

蔡京,位高权重,结党营私,门生故旧多获提拔重用,家世显赫,三代高官,北宋末无出其右。为官贪婪,多领薪俸官银;特别是为讨徽宗赵佶喜好,而大兴“花石纲”,因而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极大。

但是,蔡京当政时,也曾大力推广社会救济制度,扩大救济规模,在全国设立救济贫民老弱无助者“居养院”、贫民医疗无助者”安济坊”、贫民死亡无助安葬者”漏泽园”等救助机构,推行社会救济制度力度之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


蔡京当政时,也曾主持“崇宁兴学”,加大基础基层教育,着力兴办府州县学基层教育,极大地促进北宋末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功不可没。

而且,蔡京,书法艺术高超,位列宋时书法艺术“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后人以其奸名,字以人废,将蔡京逐出四大家,以蔡京本家、另一书法艺术家蔡襄替换之,但蔡襄书法艺术远不及蔡京,政治、艺术岂可掺合!


蔡京,在中国北方“马背民族”女真族兴起,大举进犯中原时,追责失宠遭贬为江南地方官;

蔡京,最后病死于贬为江南地方官赴任途中;

对比其他“北宋六贼”,在钦宗皇帝赵桓上台后,对金人强行犯境追责清算中,都是获刑宰首的下场,应该是善终了。

二、高俅

高俅,原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书法艺术四大家”苏、黄、米、蔡之首的书法艺术大家苏轼,“唐诗宋词”的词坛霸主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吏”,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为人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

作为一代文学宗师、书法艺术大师,苏轼能用平庸之辈吗?


而且,高俅“善蹴鞠”,就是说,技术高超,玩的好;

蹴鞠,始于并流行了北宋时期,为较为高级的体育健身运动,既今日足球运动的前身,搁到现在,足球运动也是个高技术活耶!国足状态,尽人皆知,估计多二个高俅,可能就不一样了!

高俅,还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用今天的话说,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杠杠的“文艺青年”耶!

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结识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赵佶,深得赵佶赏识。

徽宗赵佶即位后,有意提拔,奈其无科举正途,这是提拔任用官员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不可以破坏干部任用制度的。

于是,徽宗赵佶发挥其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名将五元帅之一刘琦父亲刘仲武西北边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高俅因此上位,后位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小说《水浒传》中,将高俅列为奸臣,大笔墨渲染,但认真的查审一下,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

其实,高俅不在“北宋六贼”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赵佶,深得赵佶信任,官运亨通,于社会生活、于官场游刃有余,也就是一个宠臣罢了!

高俅,非科举正途而升迁,使人不悦。估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作为屡试不弟的书生,愤愤不平,而将其描写成奸臣,也有点泄私愤吧!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蔡京专横跋扈,仅在任太尉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赵佶而已!

而且,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多有关照帮助;对另一个老主人刘仲武,更是倍加关照,刘仲武之子刘琦,后成为手握重兵的抗金高级将领,与高俅提携关照不无关系。

高俅,在中国北方“马背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国铁蹄踏入中原,进逼北宋首都开封,随徽宗皇帝赵佶南逃时,与“北宋六贼”之一、另外一个太尉童贯,因事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

时过不久,高俅竟然真的因病而亡,也是属于善终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