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康熙傳位不考慮八阿哥?

自成方圓66


(本文雖然說的是歷史,倘若職場的朋友看到,希望能有所啟發。)

康熙晚年在傳皇位時,很多人都認為皇帝人選是八阿哥胤禩無疑,即使不是他,也輪到十四阿哥胤禵,絕對是沒有想到是四阿哥胤禛上位的。

可以說,四阿哥胤禛就是“九子奪嫡”裡脫穎而出的黑馬。八阿哥得人心,十四啊哥有戰功,而四阿哥看起來普普通通,可為什麼康熙傳位給四阿哥,而沒傳給八阿哥呢?

從歷史的結局來看,不得不服康熙用人的獨到眼光了。當年康熙傳位給四阿哥,沒傳給八阿哥是正確的。

換句話說,如果是八阿哥做皇帝的話,也許康熙打下的江山就毀在這一代了。

我們來深度分析一下康熙傳位給四阿哥,而不傳給八阿哥的原因。

(1)名譽引起乾隆反感

很多人覺得,康熙內心偏喜歡於四阿哥胤禛,其實並不然,康熙反而就喜歡八阿哥胤禩。胤禩自小聰明伶俐,知書達理,才氣過人,和大家相處也是很和睦。

康熙對八阿哥是尤其的喜愛,在十七歲時就把胤禩封了貝勒,隨後還讓他擔任管理國庫要職。

直至太子(二阿哥胤礽)被廢后,康熙對他的看法才發生改變。太子被廢后,康熙的九個兒子就開始忙乎著爭奪太子的事,八阿哥自然也在其中。

八阿哥本身人緣就好,拉攏起人來也很容易,很快他就拉攏一幫支持者,組成了粉絲團“八爺黨”。

不知道是八阿哥自己的本意,還是粉絲團發自內心的推舉,大家認為八阿哥品行兼優,統一推崇八阿哥為“八賢王”。八阿哥認為此舉是民心所向,大家都認可他,自然康熙也會認可。

可他就是這樣錯了!康熙對這個“八賢王”稱號,口上沒說什麼,但內心是很反感的。康熙一輩子都自認為,自己是仁賢之君,自己還沒死,你就來了一個八賢王,康熙自然不高興了。

八阿哥忽略了康熙的心理,他忘記了太子二阿哥,就是拉幫結派,為非作歹,被康熙廢除的。八阿哥雖然沒有為非作歹,但康熙看不慣這種明目張膽的私結黨羽行為。

當然,康熙也沒有找到批評的理由,但已經默默的記在心裡。

(2)治國思想不被認可

八阿哥主張仁義治國、仁義外交等策略。康熙從登基起,滅鰲拜,打沙俄,平三藩等等,就沒停過,一輩子都是“槍桿子出政權”的思維,而八阿哥的治國思維剛好與康熙背道而馳。

康熙則認為八阿哥缺乏魄力,婦人之仁,不適合做國君。而此時,四阿哥則默默的看在眼裡,提出了對康熙胃口的治國思維。

(3)時勢所需

康熙晚年時,朝政已經逐步開始腐敗,尤其是貪汙。那時,有一個說法是“無官不貪”。

這難道康熙不知道嗎?他是知道的。可這些貪汙的人大多都是跟自己出生入死的人,康熙知道後,只要不是很嚴重,就責備一下,就當是向國庫借的。

康熙沒有下狠手,是因為他害怕自己一生英明毀在“殘殺功臣”上,可如此一來,國庫已經被這群人“借”的差不多了。

康熙這麼多兒子中,八阿哥這點所謂的“仁”就很像康熙,康熙心裡是很清楚的,如果讓八阿哥繼位,這種殘局根本收拾不了,只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江山都會崩塌。

而,四阿哥則不一樣,他剛好是一個苛刻的,適合掌管制度的人。有一次,四阿哥在一次調查官考徇私舞弊案中,表現是很嚴厲的,這些都被康熙看在眼裡。

(4)拉攏萬人,不如一人得力

八阿哥在拉幫結派,難道四阿哥沒拉嗎?當然不可能,只不過四阿哥拉的人不多,但都是絕對的實力派,一個頂百,尤其是隆科多。

隆科多是什麼角色?他是康熙旗下步兵總司令,權力大資格老,有著“國舅”之稱。他開口的話,康熙都會給面子。

綜上四方面所述,這就是康熙傳位為什麼不考慮八阿哥的原因了。

歷史事實證明,四阿哥雍正上位後,確實勤勞國事,整頓吏治,尤其是收拾貪汙問題,使得康熙江山得以穩定,只是命短了一點。


歷史小地主


康熙為什麼不傳位給八阿哥?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覺得八阿哥不適合做皇帝。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九子奪嫡”。康熙在位時期,九子奪嫡一直都是令康熙腦袋疼的一個因素,因為誰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內鬥,但是現實往往就是這麼殘酷,他們不光內鬥,而且還想致對方於死地。

早期的時候,大阿哥和太子在爭鬥,但是後來二人雙雙失敗了,太子雖然被廢,可是也再次被立為太子,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康熙皇帝的權宜之計,這個太子就只是一個幌子了。於是,一些有野心的皇子開始蠢蠢欲動。八皇子就是這些皇子中最有力的競爭者。

當年,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八皇子還被立為候選人之一,足可見康熙對於他的喜愛,但是最後卻把皇位給了實力不強的四皇子。我覺得,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康熙皇帝不喜歡結黨營私之徒。

歷史上的八阿哥很聰明,自小就備受康熙的喜愛,但是也許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八阿哥的做法被康熙所厭惡。想一想當年大阿哥和太子因何被廢,還不是因為結黨營私,互相爭鬥,所以,康熙可以說很反感這種事,但是八阿哥沒有看透。

他認為想要奪得皇位,必須要有自己的勢力,但是這些能逃過康熙的眼睛嗎?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裡,但是他沒有做出懲處,他在觀察其他皇子的表現,此時的四皇子表現的最為出色,一切都表現的很低調,而且又有能力,難道雍正當時就沒有什麼結黨之舉嗎?肯定有的,只是他看清了局勢而已。

八阿哥這一個舉措,就讓康熙厭惡了,所以即使他的能力再出眾,表現的再好,康熙也不會讓他當皇帝的。


歷史還有哪些事


康熙皇帝一生有35個兒子,比明太祖朱元璋還多,69歲去世的時候,成年的兒子就有會幾個,老1、2、3、4、5、6、7、8、9、10、13、14等等都不是傻子,都能繼位。

俗話說,沒錢沒煩惱。錢多了往往睡不著覺,兒子多了也是麻煩事。

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胤礽後,覺得不妥,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位。後來胤礽實在不爭氣,陰謀逼宮,所以才被再次廢除。這下胤礽是板上釘釘的死老虎了,不可能在起復為太子了,明眼人都知道。既然如此,皇位誰來繼承?這麼多兒子這麼選擇?

其實,都是這麼大的兒子了,大浪淘沙,冒尖的也就那麼幾個,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後來老八被康熙厭惡後,老十四也冒出來了。

九子奪嫡,實際上就是這三位阿哥的爭鬥。起先是老四和老八,這兩個人都是工於心計的職場老手。老八辦事能力沒得說,但是他高調,四處籠絡大臣,擺出禮賢下士的做派,實際上是拉幫結派。有一次,康熙召集大臣推選新太子,一半以上朝廷大員推舉老八。表面上看,這是好事,群眾擁護,幹部選拔走群眾路線,深得群眾擁護的幹部必須要用啊。

但是,康熙皇帝不這麼想,他認為老八心術不正,存在封官許願、用貴重土特產送禮等方式拉票,帝王之心乃聖人仁心,這種心思歪的人如何能做皇帝?老八很努力,但是沒有摸透老爺子的心理,所以努力成了南轅北轍,越努力,距離目標越遠。

老四呢?他把康熙的心思掌握的清清楚楚,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辦事,不搞小動作,明面上不參與爭儲,無招勝有招。這個表現深得康熙讚賞,康熙要的就是這種人,喜歡的就是這種人。所以,老四勝出,老八慘敗!


坐看東南了


康熙帝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是謹慎的,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八阿哥胤禩,之所以傳位給了四阿哥胤禛,是因為康熙帝權衡了利弊後認為胤禛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從出身看八阿哥胤禩繼位就很難

太子胤礽的母親就不說了,康熙帝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順治帝留給康熙帝的輔政大臣首輔索尼孫女,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額圖之侄女,這出身也是非常高了。

再來看看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良妃衛氏,辛者庫出身。歷史上從未有妃嬪用良這個字,只有八阿哥胤禩的母親使用,可見康熙帝對其出身的態度。

最後看看四阿哥胤禛的母親是德妃烏雅氏,參將威武的女兒。雖然德妃的出身也不算高貴算是包衣之後,但是德妃生育的子女比較多,因此受到了康熙帝的禮遇。

德妃位列康熙帝四妃之首,在後宮也是混的是風生水起。

拉攏人心結黨營私,八阿哥集團權勢最重

八阿哥胤禩被稱為八賢王,這個稱號不是隨便就叫的。正是因為自己出身的先天不足,八阿哥更喜歡結交大臣拉攏人心,同時他有非凡的處世能力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

由於母家地位的衰微,八阿哥不得不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爭奪太子之位。在這個過程中也成就了他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也讓自己數次受到父親康熙帝的打壓仍不改對太子之位的執著。

槍打出頭鳥,康熙帝對八阿哥非常厭惡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後,四阿哥胤禛選擇韜光養晦並積極支持太子胤礽復位,這樣的行動得到了康熙帝的大加讚賞。而八阿哥胤禩卻組織大臣集體上書力保自己登基太子之位,對於這樣的僭越行為康熙帝厭惡至極。

康熙帝本就對結黨營私非常的痛恨,以至於曾打擊明珠、索額圖等兩黨集團以震懾群臣,而此時的八阿哥再次結黨還積極的衝上來,這種行為極大的惹惱了康熙帝。康熙帝將八阿哥胤禩圈禁並嚴厲的打擊了其所部黨羽。

此次事件嚴重影響了康熙帝對八阿哥的態度,其對太子之位的覬覦之心也令康熙帝厭惡不已,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八阿哥基本失去了爭奪太子之位的機會。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黜是因為失人心,而八阿哥卻在積極的收買人心

太子胤礽雖然被複立,但是他依然不知道改正自己,收斂鋒芒。太子同康熙帝的矛盾並沒有因為太子被廢黜而消除反而變得越來越尖銳,隨後失去耐心的康熙帝將胤礽第二次廢黜,儲君之位頓時空缺下來。

八阿哥胤禩明白太子胤礽已經沒有了翻身的可能,因此他積極的行動拉攏人心並謀劃爭取太子之位。胤礽就是失人心而導致的丟了太子,而八阿哥卻在積極的拉攏人心,這種高調的行為讓康熙帝內心十分的不爽。

康熙帝晚年國家出現了諸多的問題,但是他已經沒有能力去解決,他希望自己的繼承人有雷厲風行的手段和風格硬朗的作風,在這方面四阿哥胤禛就是最佳人選。八阿哥雖然人緣好名聲在外,但是處理起事情來過於圓滑,也是康熙帝認為其難實現乾綱獨斷的重要原因,因此穩重的康熙帝還是決定傳位給了四阿哥胤禛繼承了皇位。


秋雨魯北說歷史


九子奪嫡是清朝康熙年間非常著名的一起皇子奪權事件,在太子被廢之後,八皇子可是新任繼承人的熱門人選,可他卻是第一個被康熙否定的繼承人,這是為何呢?

其實,一開始,八爺就沒戲。

出身卑微

清朝是一個有非常嚴格的等級劃分的這麼一個王朝,對於康熙而言,他更希望二阿哥繼承皇位,因為二阿哥是嫡出,是正妻孝誠仁皇后所生,其背後更是索尼家族,背景很深。

並且皇后因為難產而死,這在康熙心裡很愧疚,所以二阿哥當未來繼承人沒什麼大問題,只要按部就班,不出差錯,皇位鐵定是他的,可壞就壞在,他二阿哥當了十幾年太子,有些坐不住,跟其他皇子爭寵,最後把皇位給玩丟了。


而八阿哥呢?他的出身十分卑微,我們來看眾大臣推薦八阿哥時,康熙是怎麼說的吧:“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

且其母家亦甚微賤,可見八阿哥在康熙眼裡,是不適合當這個太子的。

要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既然出身卑微,那八阿哥如果通過自身努力,爭取到皇位,改變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也是有可能成為繼承人的,但八阿哥做的事卻讓康熙寒心,大罵其心可誅!

此事還要從九子奪嫡的序幕開始說起,那天八大山莊被圍,而調兵手諭是囑名太子,這表明太子有造反之心,但細心的康熙發現手諭是假的,太子可能是被陷害,為了揪出假冒太子手諭的幕後兇手,康熙上演了一出好戲。

他先廢除太子,穩定局勢,然後讓大臣們推舉新太子人選,誰得,票數最多,誰最有可能是兇手。最終,八阿哥得票最多,再加上之前八阿哥之前上奏摺說肖國興舉報太子一事敗露,更加讓康熙覺得八阿哥就是這背後的主謀。

綜上所述

康熙之所以不考慮傳位給八阿哥,第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八阿哥出身低微,第二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心術不正,陰險狡詐。


品史知興


我對八阿哥的理解僅在穿越劇「宮」中~

我試著用排除法說說為何是四阿哥胤禛吧。

有野史說康熙因為看上了乾隆,隔輩傳位,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康熙有100多個孫子,經過皇家熔爐歷練每個皇子都差不多少,都很優秀,雖然小弘曆有機會和康熙接觸,未來變數太大了,兒子都不差,不可能隔輩指定的。

首先是大阿哥和二阿哥兩大勢力之爭,背後其實也是權臣的站隊,康熙為了壓制他們背後大臣,兩邊都不同程度的打壓,二阿哥兩度廢立,而八阿哥與大阿哥走的近,康熙一直不太在意他。

而胤禛本身就是個極其優秀的候選人,他不僅能隱忍,而且殺伐果斷,城府極深,一出手便就有。來看一下他寫的字,下圖。

康熙也是一代梟雄,歷經那麼多的人事,看人選人,自然也是獨到,而歷史上傳的雍正篡位更是子虛烏有,都是因為民間謠傳,呂留量一案波折~

是是非非,皆有定數。

我自己做了一個公眾號:颯踏星辰 ,沒事瞎寫寫,感興趣可以一起過來聊聊



眾人於野


我是蘭臺令君,寫有態度的歷史!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在諸皇子中使比較出色的一位,通曉滿漢蒙三種語言,而且騎射功夫甚是了得,因此最開始康熙是很喜歡他的。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批被冊封的皇子名單中就有胤禩,而當時他只有17歲,而且生母衛氏出身並不高貴,那時康熙對胤禩還是青睞有加的,不過這種青睞並不是把他當做是皇位的繼承人。

然而,隨著皇太子胤礽的地位出現鬆動,胤禩隱藏在內心的那顆爭儲的心開始躁動起來,而且被康熙過早的給察覺到。事實上,康熙雖然對胤礽有諸多不滿,但從內心上說他是非常看重這個兒子的。而且他的地位也不是其他皇子可以比的。他的生母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的結髮妻子舍赫里氏,因此胤礽是根正苗紅的嫡子,康熙從小就對他給予厚望,這份感情不會因為些許的過失而煙消雲散,康熙還是寄希望與胤礽能夠改過自新,成為他理想中的接班人。而胤禩又在胤礽“落難”的時候做了些什麼事呢?

胤禩先是跟大阿哥胤禔聯合,與張明德不清不楚,甚至想要謀害胤礽,絲毫沒有顧及到兄弟之情。康熙是何等聰明的人?怎能不知道胤禩在背後的這些手段?雖然康熙沒有明說,但心裡對老八的印象已經打了很大的折扣。況且張明德是何許人也?真的有刺殺儲君的能力嗎?我也表示很懷疑,胤禩跟這樣的人混在一起,實在沒辦法讓人不懷疑。而反觀四阿哥胤禛的做法就相當聰明,他看出了康熙對胤礽的偏安,因此投其所好極力替胤礽求情,康熙也認為胤禛有情有義,顧念兄弟感情。對他自然多了許多好感。

後來康熙提出讓諸位皇子舉薦新太子,明眼人都看得出,父皇這是找臺階下想讓胤礽復位,並不是真的想要立新太子。結果胤禩偏偏搞不清楚狀況,認為是自己時來運轉,志在必得。在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一幫豬隊友的慫恿下,群臣一起讓康熙尷尬了一次,把康熙氣的半天沉默不語,最後只能不了了之。但是通過這件事,康熙已經意識到了,胤禩在朝中勢力的強大,作為皇帝他不可能容忍胤禩這種“結黨營私”的做法。更何況支持胤禩的人大多是漢族文官,這不得不讓康熙感到細思極恐。

由此可見,康熙並非不喜歡八阿哥,只不過這種喜歡是有限度有底線的,那就是你不能對皇位有什麼非分之想。但胤禩不僅想了,而且“吃相”比較難看,又沒有四阿哥胤禛老謀深算,沉得住氣,這讓康熙感到非常厭惡。而且康熙晚年非常重視皇子之間的兄弟情誼,而這正是胤禩在政治活動所忽略的那部分。因此康熙不傳位給他也在情理之中。


蘭臺令君


在皇權面前是沒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的,隨時都可能成為政敵,置對方於死地。八阿哥胤禩,在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舉太子人選時,被絕大多數大臣推舉,就連康熙身邊的近臣也包括在內,在古往今來的歷代王朝,沒有一個皇帝可以容忍,只能證明一點,胤禩私底下給予重金收買他們,與文武大臣勾結在一起,康熙此時不只是震驚,應該還有後脊樑骨發涼,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自己隨時可能被奪權,死無葬身之地,豈能容忍。

康熙首先是一個帝王,而後才是父親,對自己的皇權有威脅的人物,不論是誰必須在政治上徹底打翻在地,讓大臣看到胤禩沒有繼位的可能性,自然能夠對他們分而治之,消解其勢力,將危險化解於無形之中。所以,康熙故意侮辱胤禩出身低,不是出於情緒,而是一種政治手段,對於公然結交滿朝文武大臣的胤禩,康熙是絕不會把帝位傳給他的,也不可去打自己的臉,收回曾經說過的話。

康熙相比唐玄宗李隆基,都算是心慈手軟的了,玄宗懷疑兒子奪位,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一日之內連殺三子。



墨子的遠行


八阿哥胤禩失敗的原因有兩點:1.走到了太子胤礽的對立面,2.母家出身卑微。前一點是康熙帝后期厭惡他的根本原因,後一點是康熙帝不給他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兩點結合,就是歷史上的局面,康熙帝既不給他皇位,也厭惡他。



笑盡往事108


首先康熙的兒子眾多而八阿哥出生也不是很好,在康熙眾多皇子中,八阿哥表現的太想當皇帝了,太子兩度被廢掉,八阿哥為了巴結眾朝廷官員,形成了以八爺為首的八爺黨,九阿哥、十阿哥就是八爺黨的人,為了爭奪皇位在朝廷中樹立了好人形象,被稱為八賢王,對於康熙來說這是怎麼都不能容忍的,對於帝王來說一個皇子跟大臣的關係走的太近了對於皇權是一個很嚴重的挑戰,令不能行,朝廷只知有八爺而不知有皇上,同時康熙為了保護心目中的繼承人也會使用權謀之術,平衡朝中的各種關係,八爺想當皇帝的慾望越強烈對於康熙來說他不會不知道,當時朝廷國庫空虛,急需一個敢於變格的君主,所以以康熙帝王之術他不可能選擇有八賢王之稱的八爺,而是要選擇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動士大夫利益的四爺,從歷史的看,康熙的帝王心術非常人能比,太子被廢掉後不在立太子而是觀察考驗繼承人,也是保護眾多皇子同時也是保護自己,使其得以善終,又避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而血流成河,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 閱讀量15禁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