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死”這個字是非常忌諱的,所以拿來代替“死”字的大約有200種方式,比如皇帝死了叫做“駕崩”、“歸西”、“駕鶴西去”、“馭龍歸西”;諸侯死了叫做“薨逝”、“薨亡”;佛教用“圓寂”、道教用“仙去”……反正就是不想用“死”字。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從來都說“西去”、“歸西”,而不說“歸東”、“南去”?真的只能去西邊某個地方嗎?咱接著看。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肯定不少,其中有個經典片段是“孫悟空大鬧蟠桃園”,相傳每年3月3日是西王母的誕辰,所以她會在這天大開盛宴,以蟠桃為主食,眾仙趕來為她祝壽,故稱為“蟠桃會”。沒點地位的仙人可沒資格參加。當年孫悟空被騙去管蟠桃園,結果他不服氣,在“蟠桃會”這天把桃子吃個精光,導致“蟠桃會”沒開成,引起大鬧天宮。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這個“西王母”其實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王母娘娘”,駕鶴西去就與她有直接關係。

王母娘娘是中國神話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她還有很多稱呼,比如“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 “瑤池金母”、“西姥”,又因為《莊子》、《山海經》裡面說她住在崑崙丘(崑崙山),於漢中原來說在西邊,所以稱她為“西王母”。

中國道教尤其信奉王母娘娘,他們認為王母乃女仙之首,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師。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多虧了道家的“幫助”,王母娘娘的形象才變得比較溫和。先秦時期的王母娘娘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非常嚇人;漢初變成了“白髮老嫗”;漢中已經變成了“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的大美人。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漢中以後美化版的王母娘娘也就進入了大眾視野。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西王母既美麗、又好心,還是長生女神,所以如果誰死後能駕著鶴去西邊,就是去見西王母,仙鶴會帶著你去瑤池,拿到仙丹,最後就能得道成仙。其實就和西方國家說的“死後上天堂”一個意思。

那麼為什麼是“駕鶴”呢?因為在中國古代,鶴是一種代表吉祥、長壽的物種,而且鶴是仙人們喜愛的靈鳥,比如呂洞賓就騎鶴、姜子牙也騎鶴,所以誰能“駕鶴”就有機會成仙。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比如著名的《黃鶴樓》一詩中就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既是作者對昔日故人的美好祝福,也是生者美好的期盼,希望自己最後也能駕鶴西去,有一個好的結局。

雖然這些在現代人看來略帶“迷信”的思想,但我們也不能隨意去批評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你們覺得呢?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