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城镇化是让农民进城,还是说把农村建设成城镇一样?

梦幻之旅155683777


城镇化是让农民进城,还是说把农村建设成城镇一样?以上两种说法不完全正确。真正的城镇化是让一部分农民转移到城镇;另一部分农民就近转移;还有一部分农民原地建设美丽乡村,让剩下的农民们能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这是理想中的城镇化。只有把农村住房统一规划了,农村的住房美观了,农村的道路宽了,绿化和亮化和城市一样,有原来的小村庄建设成大村庄,来吸引产业,让农民工返乡就业。让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乡村田园;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有保障的生活。

现在实行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城镇化的举措。


乡村老农有话说


我们整天说城镇化,但是很少有人真正透彻的理解什么叫做城镇化。至于问题“城镇化是让农民进城还是把农村建成城镇一样?”我觉得不论肯定哪一种都略有片面,因为城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让农民进城或者说把农村建成城镇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


1.中国有好几亿的农民,如何进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好几亿的农民,如果农民都进城了,那粮食谁种啊,耕地怎么办,我们吃什么啊。再说了,农民朋友进城的话哪儿有那么多住的地方,所以说城镇化不是简单的让农民朋友进城生活。


2.把农村建成城镇?

进城之后我们看到的都是高楼林立,如果把农村都建成这个样子也不方便大家的居住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大家基本住的都是平房,可以把粮食拿到房上去晒,可是大家都住上高层以后,粮食怎么办呢?所以想要把农村改造的和城镇一样,目前来看基本不可能,所以国家肯定也不会往这方面考虑!

3.究竟什么是城镇化?

所谓的城镇化就是努力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建立更多的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当然啦,大家现在看到很多地方被拆迁之后国家给这些人分房子,其实这只是城镇化的一部分组成,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去城里生活,这个很不现实。

现在什么是城镇化大家理解了吗?希望农村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惠农圈


农民进城不需要赶着逼着进城,有实力的农民自然会进,连一个公平都没有的农村怎么才能富,有多少人没有地,有多少人死了还有地,你们知道吗!悲哀的社会我们这根本就是5年调地,现在土地承包了改为一年一调,按人口调,也不影响包地政策,农民才有公平,有的地方添人的没地,死了多少年的倒是有地,不知道农民怎么活的,回到了旧社会,悲哀呀悲哀!多少年不变是给包地者的定向,国家的引导。现在农田都承包了,可以小队里把包地的钱每年按人口分配,这样才能公平,才能缩小贫富差距,添人的倒是没地他们吃什么,拿什么过日子,死了几十年还有地,这不符合农民的利益,不人性化!


手机用户24409821190


这个毫无疑问,肯定是农民进城!

因为根本就不能把农村建成跟城市一样,不是说农村的房子盖的高一点儿、路宽一点儿、卫生状况好一点,就跟城市一样了。

说句抬杠的话,农村怎么经济发达,也不能建一所三甲医院吧?怎么也不能每个村建一所大学吧?期待未来农村经济好了,跟城市一样都是幻觉!

因为很多的业态,人口密度达不到,永远不会出现,我觉得滴滴和美团外卖都永远进不了农村,因为需求密度太低了。



不能跑几个村儿给你送份盒饭吧,关键是一个村儿,一天也定不了几份。

在我看来,农村人口最终通过两种方式完成城镇化:

主动进城

这个包括上学,进城打工,当兵等方式,主动来到城市学习、工作、生活,最后在城市定居。

还有最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经济收入情况好的话,主动到县城买房,方便子女上学的同时,自己也到城市和周边找一份工作。

这部分人不需国家号召,经济和眼界达到一定水平,会主动脱离农村。



被动拆迁

这部分人群年龄稍大,文化程度偏低,没有主动进城的动机,也很难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但随着城镇化和社区化的加速,很多村庄被迫整体拆迁。

这些人会以置换的方式,到镇和社区集中居住。但是他们的工作并没有离开土地,只要来说还是农民。

无论如何,还是农民离开农村,到乡镇或县城生活居住,几乎不存在把农村建成和城镇一样的情况~


农村电商海叔


毛主席当年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很值得重视!以工人阶级为主导,以贫下中农(农民)为基础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


艳阳天玉


我是乡村淇译,一个在农村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的八零后农民。

早就听说,现在的农村要进行城镇化,也是有很多人对于城镇化不是他那么理解,不知道农村的城镇化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是要农民进城还是要把农村建设的和城市里面一样。其实我也是关注了很久,知道的也是一知半解的。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把。

我看来不应该是让农民进城里

首先在我看来农村的城镇化不应该是让农民进城里面去居住。毕竟城市里面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容下这么多的农村人的,要是都让农村人进城市里面居住的话,那么他们的生活也是会被打乱的,他们都是没有什么技术的,也没有什么头脑去做生意,那么这样一来会对他们的生活条件会下降不少的。有可能过得还不如在农村呢。也会让他们对于未来产生迷茫。

要是城镇化的结果是让农村人都进城市里面,那么会荒废农村不少土地的和消失不少村庄的,这个结果是不能出现的,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又是作为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物资,农村没有人那么谁来种植农作物,没有人种植那么就要进口,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粮食的命脉把在别人的手中。


最有可能的就是把农村进行城镇化转变。

现在在农村的道路都是进行了硬化处理了,有的铺上柏油路,有的铺上水泥路。也是会在修好的道路两边进行绿化处理,种上一些花花草草让看起来更美丽。

农村也不让散养鸡 鸭 鹅还有猪这个也是在像城镇化转变的一个表现,农村没有这些散养的家禽可以让我们的农村更美丽,让农村告别脏乱差的现象。

现在农村都是在进行着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的,还有像是一些厕所的改造,现在都是要改成冲水的,天然气也是都已经通向了各家各户让农村也是用上了天然气,这些不都是向着城镇化在转变吗?

其实我更倾向于城镇化的建设是把农村建设的像城市里面一样,这样虽然农民还在种着地,可是机器化的应用也是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的,让他们更能轻松的种植土地,还不离开自己的家乡。

分享一些农村趣事和自己种养殖经验,喜欢可以动动你发财小手关注一下吧。


乡村淇译


从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格局演变来看,乡村一直处于被挤压的状态。2005-2011年间,长三角超过1/5的乡村已经消亡,2011年江浙沪村民委员会较2000年减少了41.03%,其中江苏减少了52.92%,浙江减少了31.84%,上海减少了38.58%。乡村消亡客观上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和乡村城镇化,乡村人口一直是处于流出而非流入的状态,另一部分是村庄复垦和土地开发相结合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制度以及撤村并镇等行政手段的强力推动,土地被城镇发展征用。村庄整体拆迁,农民强迫“被上楼”,乡村空间快速萎缩,使得乡村农业生产、生态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发展活力不足。2000-2011年粮食和油料产量分别下降了12.4%和41.4%。同时还有部分乡村兴办污染工业,直接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乡村作为城镇污染消纳和休闲空间的功能大幅减弱;以城镇规划和建设方式改造乡村,也使乡村呈现“城不城、乡不乡”的特点,乡村特色逐渐丧失。

乡村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孟德拉斯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农民已经不存在了,在农村从事家庭经营的农业劳动者从本质上说已属于一种“企业”。但孟德拉斯所说的“农民的终结”,并不是“农业的终结”或“乡村生活的终结”,而是传统意义的“小农的终结”。发达工业国家的农业从业者,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农民也不会无限地减少,农业劳动者仍然是整个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群体。只要存在着粮食和农产品生产需要,存在着地理文化治理体系方面的支持,农业和农民村庄就有继续存在的必要。长三角大部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仍负有保护大量基本农田的重任,尤其从长三角自身生态平衡角度以及农村社区特有村情看,农业不能消亡,乡村不会消亡,也不应消亡,乡村的空间和功能重塑及复兴,无疑成为极具挑战性的命题。

未来乡村转型的方向,在于提升乡村的价值,通过绿色农业生产并向二、三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业的价值,通过对村民的引导、培训和教育,提升村民的素质,通过环境宜居性改造,提升村庄的价值,使乡村能够拥有与城市竞争的独特资源和特质。为此,积极开展乡村经济创意策划和运作探索实验,发展利用原乡自然文化景观及资源、鼓励乡村百姓参与、通过交流体验而得到乐趣知识的农村休闲产业,鼓励农村人口在地就业,探索保留传统农村特色的住居、公用设施改造,避免乡村过度衰弱和农村环境破坏。

(闫东升 南京大学博士生)


长江产经智库


只是单纯的让农民进城,或是把农村建设成城镇一样的模式,是极不准确的说法。

正确有说法是成本的城镇化。我并不是玩文字游戏,只是这种说法更符合关于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也更具有操作性。

首先一点,为何要农村城镇化

很简单的原因,带动内需。激发城市增长活力,启动消费市场与投资市场。我国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约为3:7,三成的城镇人口消费水平相对农村消费,还是高很多,但仍架不住农村人口多。能否激发这新的消费活力,就在于这7成人口。

当然,农村人均消费水平低,且居住位置很分散。要想激发这股源,城镇化将是国家必然要做的事。

这其中关于城镇化就有二种误区,也就是题目所说的让农民进城,还是把农村建成城镇。

第一种——中央政府所要求的城镇化

中央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解决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的问题,通过城镇化率提高,带动农村以济发展,拉动内需,逐步推动并实现现代化。

中央政府的要求,是从解决农民稳定就业问题入手,将就业城镇化过渡到城市生活与定居,再享受城市的各项公共服务的全面城镇化。

第二种——地方政府的城镇化

显然,地方政府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更多的只想通过招商引资与城市建设,提高GDP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城市基础建设,体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

这种城镇高速发展的结果,城市越发展,提出的目标越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越排斥。城市门槛提的越高,中央政府所说的农村城镇化实现的难度就越大。

诚然,进城农民绝大多数教育水平不高,大多中初中教育,平均收入与城市居民相关数倍,他们也没享受城市生活的习惯,更多的是保留农村生活的方式在城市生活。

这就要求城镇化必须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对他们也不能在各方面有过高的要求(生活习惯,尤其是思维方式)。他们进城后,所居住的月租金大多是数百元,极少数千的。还有与他们一起进城的子女,他们的教育问题也与城镇孩子不一样,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

再回过头来看——地方政府怎样做的。

低成本征用土地,建高楼,建房子。高楼大夏,广场,生态公园,宽敞的街道,房地产大院等等。这样做是没什么问题,地方财政也会很好看,城市增长也很好,政绩也漂亮。只是,做完这些,又如何让巨量的农业人口生存其中了,或者这种模式的城镇化能容纳多少人。这就是我所说的不能单纯的让农村人口进城,你要给他们生存的空间,城市就不能这么做。

另外户籍政策也是一大问题,我不是很熟,就不乱画了。

中央的政策没错,是应该向这方向发展。地方建设就应该是——低成本的城镇化。

大城市人口极中,密度高,可衍生的服务业,增加的就业岗位也就越多。优质资源多,就些地方就更有就业机会,这是客观规律。在这里,我就想是否可以适当降低城市脸面,对一些小摊小贩能否更包容一些,比如集中整治,给他们制定营业的范围。

发挥中小城市与城镇的作用,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应该像上海那样。降低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成本,就业成本,可对小城市推出契合自身的发展目标。没必要建100层高的楼,没必要建地铁,甚至就是高铁站,也必要建(你说我一个城镇人口不到10万,非要拉上高铁,我没有瞎说,我国大多数城市都认为没高铁就不是“好城市”,吭爹的为一个高铁,全县五六年的财政就没了)。


艾洛布


现在很多人说起农村城镇化建设,都有一些误解。有的说城镇化就是把农民都迁移到城市,把农民变市民;有的说是把农村改造成城镇,由分散居住变为统一小区居住;有的甚至说以后就没有农村的说法了,都变成城市了。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是很全面,片面理解了城镇化发展的思路。真正的城镇化指的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的转型。

这种转型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向工业化、现代化转型的必然之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城镇常住人口接近8亿,这一比例还会不断增加。目前英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日本甚至超过了90%。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让农民进城,更不是要消亡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几亿农民的需求,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愈来愈大,同时城市建设也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空缺,于是国家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同时,很多地方开始合村并社,修建统一住宅小区,逐渐形成了大片的集中居住区。这都是农村朝着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村来说意义重大。一是让农村的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得到巨大发展,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提高农村生活的幸福指数。二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职业转变。城镇化让农村的产业变得丰富多样化,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逐渐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口实现职业转变。

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必须全面的规划和建设,不能单纯、刻意地进行城市化,也不要单纯的从地域和人口来解释城镇化。如今的城镇化应是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而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

图说农村、留住乡愁,请关注“乡畔”头条号或下载“乡畔App”


乡亲乡畔


城镇化不是让农民进城买房生活,而应该是让农民也具备城里人的福利待遇,发展好农业农村,老了有养老金,干农活也有工资,农村就像无数的大农场,这样的景象才是城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