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对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议?

有关幸福的事


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毛病,绝对支持,经过了几千年的磨砺,教育中的惩戒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措施。但问题来了,戒尺给的是老师,给不是教育产业工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呢?高中以下的忙着在课堂上如何对付了事,课下如何开班赚钱。大学的老师呢?分两派,一派是学术型,埋头苦干学术论文,进阶教授副教授什么的。另一派就是官僚型,为了那些行政级别,把学生管理当作自己晋升的手段,只要符合个人利益,可以不顾学生利益。那么请问我们把戒尺交到这些教育从业者的手中是否恰当呢?而更何况会有那些欺凌打骂侵害猥亵学生的教师败类呢?

而对于那些好老师呢?这把戒尺给不给都无用,他们是在用他们的心道教学,他们心中有戒,言行为尺,身体力行自会给孩子们规矩感和约束力。这种戒尺又是一片竹子比的了的吗?!


没用的猫


这问题提的霸气,我是非常同意这样做。作为一个学生家长,个人认为老师要管要管的狠的话,那是太喜欢这孩子了,是恨铁不成钢的。我儿子上学时,经常挨老师罚,我孩子学习老是在班里前几名的,在课下是老师的好帮手,经常帮老师解答问题,同学关系及其好,就是在上课老捣乱,不按时写作业,给老师气的没法说没法讲,当大家面打他几下,踹他几脚,在功课上孩子也老被老师罚,我孩子也不生气。现在凭着老师的管教和孩子的努力考上北京的大学,很争气的。


资深美女486


小学,老师也大学刚毕业,特别喜欢体罚学生,扇耳光,罚站,还说某男生脸皮厚,让他用小刀刮脸,把同学打吐,打流鼻血,有一次把一个男生打的伤到肝脏还是肾脏的,很严重,她被开除了。老师姓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依然是我的阴影


笑看江湖路777


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教育是什么?也许许多人以为戒尺是教育的象征、在中国戒尺在先生手上流传几千年、教出了许多的状元才子、但纵观华厦几百年、兴袁跌伏、泱泱大国几多沉伦、水深火热中能够享受到戒尺教育的学子又有多少、不错、教育是国之本、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望子成龙父母之愿、严师出高徒迹有所循、师之尊严也绝非是有无戒尺的问题、尊师重教才是教育的根本、但教育绝对不能全部照搬古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教育符合国情接轨世界是完全应该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最怕的很多不是父母而是老师、而学生最尊重的人也是老师、我不知大家所说的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是否真是该生产一批戒尺、还是指给矛老师惩罚学生的权利、相信是后者、老师是最了解学生的长短处的、因人施教、鼓之与严、师者尊之、学者谦之、老师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是会理解和支持的。


人生快乐李


对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议?戒尺,是旧时塾师用来体罚学生的一块木板。意在用适度打板子的方式戒勉、劝戒学生。今天让“戒尺”回归教室,我认为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只是这“戒尺”应该是维护教室秩序的“戒罚尺度”,而非一块木板。如果每个教室配备一块统一的制作精美的板子,小学、中学、大学的戒尺还得有标准的尺寸。学生犯了错分几个等级?各打几板?用多大的力度?公开打还是个别打?是老师决定打还是学生表决打?打左手还是打右手?教育部不下个文件“规范”打的程序和动作是很难执行的!如李四说打我比打张山重了,不公道。学生追求公平没有错。那就只好研制配发“戒尺机”,一室一台,让戒尺落下的力量可调可控。“戒尺”回归教室,是要给老师一个可以“戒罚”学生的“权威”,让老师在“戒罚”之后,学生得到“戒勉”,家长“心悦诚服”。不能让“戒尺”成为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一道“戒墙”。至于这个“戒尺”应该包含哪些“戒律”,得由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商定”。可以是一堂一制,师生共治。没有必要一城一市一把“戒尺”。(这个问题可在学校里讨论,听听学生们的看法)。


人心厚道


一篇关于教育的热文中,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当一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

手持戒尺、眼中有光,这样的老师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曾几何时,老师们手中的戒尺消失了,或者说丧失了威力。


一群孩子的大叔


问题本身是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我们是否需要惩罚措施,二是怎样的惩罚措施是好的。先说结论,惩罚措施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类型的惩罚。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不是所有学生都适用的,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学生的情况可以大概分为上面四种。激励型的学生往往喜欢被人夸赞。这一类的孩子从小就是被家长夸起来的。他们可能经受不住负面的评价。对于成绩好的激励型学生。应当采取适当的谦虚教育。而对于成绩不好的激励型学生,我们也要以鼓励为主,适当的批评。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可能比较差,批评强度太大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另一种类型是惩罚型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从小就在严苛的家庭环境中生长。其实对于成绩很好的学生,如果他是惩罚型的,也可以给他展示更为优秀的榜样。这一类的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当他看到更优秀的榜样时,他就会害怕自己被淘汰而更努力的学习。

对于成绩不好的惩罚型的学生,可以采用适当的鞭笞,但

同时也要注意其心理健康

惩罚的本质实际上是破坏了需求。而用鞭子抽打是最低级的生理需求或安全需求,因为疼痛与我们的生存有关。稍微高级一点的,比如社交需求。激励型的方案,比如说这次成绩考得好,就带你跟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惩罚型的方案,比如说你这次考的不好,那你就不能与你最好的朋友玩了。再高级的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最好不要打击。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心理健康。

惩罚和鼓励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也要让他知道什么是错的。对的问题有标准答案,但是错的有各种各样的不对。老师的意义就在于此,如果只是学习知识,上网课就够了。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所犯的不同类型的错误给予指点。因此戒尺可以有,但是对谁用,如何用需要老师自己进行判断。


小宇哥师兄


早就该这样了,孩子起蒙就是教师教育视老师超父母,而老师无戎尺怎惩无良学子,现在相当家长骄生惯养,动不动为孩子撑杆杆打骂告老师,造成调皮学生无人管,从小学开始必须制是对学生训戒规定违者按规责罚,老师按规实施,违规超规将严格问责直至降薪降级别,该罚不罚也同样受责,对中小学生必须重严教育,戒尺还学校还老师进课堂!


用户3475717408


只有老师和学生整体素质都提高了,才可能如此。

否则,老师不能以身为范(即无仁爱宽慈之量),学生不能以尊促学(即无尊师重道之心),则师道丧而学业废。

另,今之国人,家教多失,宠溺生患,即使老师有宽慈之心,亦难保偶尔有狼子之辈,伤师伤己,可悲可叹!


国学归元


有些事是不可逆的。就像这件事那是不可能的。老师的地位之低贱,恐怕历史上还没有吧。经济上贫穷,思想上的腐化,已经远离了“灵魂工程师”范畴。为了金钱,为了权利不顾人格与尊严,什么违法乱纪,拍马溜须的损失正常人格的事都能做的出来。这样的环境,怎能再拿起戒尺?!怎敢给他戒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