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錯金?鎏金?淺談古代兩種金屬器裝飾工藝的區別

東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裝飾技術大發展的時期,鎏金、錯金器物在這一時期大量出現。錯金銀青銅器在春秋戰國時期較為普遍,與這一時期鋼鐵的出現和使用有著密切關係;青銅器鎏金工藝於戰國時期萌芽,漢代得到充分發展。長期以來,鎏金、錯金都是作為不同工藝的術語,但對其工藝的認識和一些器物定名卻將二者經常混淆。

一直以來對傳統鎏金工藝認識如下:首先需要將金和水銀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成合金膏泥。其操作步驟大致如下:抹金(塗抹金汞合金膏泥)、開金(驅汞、烘烤變色)、清洗、找色、壓亮(壓光)。鎏金過程往往需要多次重複才能達到鎏金層緻密,顏色均勻的效果,而汞的有無是區分鎏金與其它表面呈金的主要依據。

錯金銀作為青銅器裝飾技法的一種,與青銅器上鑲嵌松石和金銀平脫有相似之處,也有稱之為錯金銀鑲嵌的,但鑲嵌松石無需磨錯平整、金銀平脫離不開髹漆與金屬鑲嵌的結合。學界對錯金工藝的操作方法有不同聲音。

第一種方法,以史樹青先生為代表,提出的鏤金裝飾法,包含了鑄器、鏨槽、鑲嵌、磨錯一系列步驟。

近些年不少學者提出錯金的第二種方法即金塗法,金塗法需要製備金汞齊,塗抹金泥,進行金烤。甚至有學者對第一種方法提出質疑,認為“金錯”應當是用“金塗”的方法將金泥鎏到溝槽內的。

文獻中“金塗謂之錯”的說法,似乎也強化了上述第二種認識。但這種方法究竟存在與否,且其與鎏金的關係都值得商榷。本文試從錯金銀器物觀察分析以及文獻、金屬器銘文多角度對錯金、鎏金工藝重新思考。

1、錯金銀器物分析觀察

困惑:如果“金塗”作為錯金的第二種方法,則包含了在平面上和往凹槽裡塗抹汞齊兩種方法。在平面塗抹汞齊再烤金的操作,和鎏金操作無異,僅是局部鎏金與通體鎏金的差別。而往凹槽裡塗抹汞齊的方法是否存在?

本文試從一些分析過的錯金銀器物中尋求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