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對於17世紀的劃分,史學界有一定爭議,一些人認為它已經進入歐洲或西方文明的近代時期,也有一些人認為17世紀處於歐洲中世紀末期,更有一種說法是處於後中世紀時期,但不論怎麼劃分,都無法改變歐洲各國的基本社會和國家情況。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17到18世紀歐洲各國的發展與擴張

在當時除了荷蘭以外,歐洲國家都處於封建社會末期,但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屬實在各國有了不同程度的長足發展。在當時英國只有英格蘭威爾士一地,人口並不多,但是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得益於它的海外貿易和殖民。當16世紀末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以後,它的殖民活動迅速發展,並在1600年成立專門壟斷海外貿易的東印度公司。在當時的各大洲都進行了大量的殖民任務,建立殖民據點進行鉅額的海外財富掠奪以增加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和革命條件。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而法國於15世紀完成了其政治統一,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與繁榮。在16世紀後半期戰爭使法國經濟受到嚴重損壞,隨之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威脅著法國王權。當時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在1589年上臺,節省開支,降低賦稅,鼓勵農民生產和發展工商業,恢復法國的基本秩序,所以法國的對外貿易和殖民擴張也有較大發展。

這時期的荷蘭被稱為荷蘭共和國,原是尼德蘭的一部分,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前,處於西班牙王朝的統治下。而這一地區也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但是由於受到西班牙的封建統治和天主教的束縛,嚴重阻礙尼德蘭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繁榮,所以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經過15年的鬥爭,尼德蘭北方獨立,成立聯省共和國,這便是荷蘭。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在這以後荷蘭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當時荷蘭擁有的商船在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遍及世界各地被譽為海上馬車伕,基本壟斷了馬來群島至好望角到美洲西印度群島以及西非洲的所有貿易。

而此時歐洲的其他地區,瑞典挪威丹麥在丹麥統治之下成立軍事聯盟,而瑞典不久脫離聯盟並向外擴張奪取了德意志波羅地海沿岸的領土並積極參與,歐洲30年戰爭,曾成為北歐頭號強國,但在18世紀以後衰落。

西班牙是先於英國崛起的殖民大國,除了本土以外還有那不勒斯王國和尼德蘭作為它的管轄地,擁有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和其他島嶼。在當時的四大洲都有殖民地存在,其經濟在16世紀前半期擁有短暫繁榮隨後衰落,尤其是尼德蘭革命以及海軍艦隊敗於英國。雖然曾經兼併過葡萄牙,並掌握葡萄牙的全部殖民地,但是最終葡萄牙獨立以後也隨之喪失了海上霸權優勢。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俄國在伊凡三世時期建立了以莫斯科為核心的統一中央集權國家,並不斷向外擴張,伊凡四世改稱為沙皇,而在羅曼洛夫王朝建立以後大力推行對外擴張的政策,兼併了很多歐亞國家的領土,在1649年太平洋西北岸建立了鄂霍茲克。

而在東歐的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公國為了抵禦俄國的軍事侵略,聯合為波蘭立陶宛王國

,並訂立亨利條例,確定全體貴族中選舉國王的制度,波蘭立陶宛王國由此改稱波蘭共和國。實際上仍是貴族專政下的封建農奴制國家。

而當時的德國還處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但其中央權力早已衰落,各個諸侯紛紛封建割據,帝國經濟也在14和15世紀時有過高速增長期,但由於其政治的長期分裂,其發展遠遠落後於其他封建國家,而且天主教在德國有其特殊的地位,以各種名義大肆斂財,這造成帝國社會各個階層的強烈不滿。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在1517年路德發動宗教改革運動引發了一場宗教諸侯與天主教諸侯的戰爭,最後新教諸侯獲勝。1555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新教諸侯簽訂了奧格斯堡宗教合約,確立教隨國定的原則,路德教獲得其合法地位,並得到歐洲公認,在這以後德國的封建分裂局面更加嚴重。新教諸侯聯盟同天主教諸侯聯盟長期對立甚至發動戰爭。而在帝國之外,這些封建主又不斷尋求歐洲各個盟友國家的支持,進行長期而激烈的較量,由此也發生了對近代國際關係有較大影響的戰爭,1618年的30年戰爭。

30年戰爭的起因

30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宗教戰爭,是天主教與路德教之間的宗教理念之戰,但實際上它是神聖羅馬帝國維護自己名義統一和擴大皇權的戰爭,各個封建主也想要在這一戰爭當中獲得自己的權利。它們想要擴大自己的領地,這與羅馬帝國皇帝的初衷相違背,而一些歐洲大國則致力於以此擴大自己對德意志領土的佔有。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戰爭的起因是161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王朝的馬蒂亞斯指定奧地利大公斐迪南為波希米亞王位繼承人。同年貴族會議推選他為國王稱斐迪南二世,但是他堅決反對宗教改革,這使波西米亞人民拒絕接受。在兩名官員進入王宮以後,布拉格發動了反對皇帝的起義,引發擲出窗外事件,30年戰爭開始,其大體上分裂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近代戰爭,30年戰爭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波西米亞巴拉丁階段

當時起義爆發以後,宣佈脫離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波西米亞於1619年選舉新教聯盟首領斐特烈五世為國王,原先的巴拉丁選帝侯。而在同年八月斐迪南二世竟然成為羅馬帝國皇帝。波西米亞和巴拉丁聯軍共同對皇帝斐迪南進行作戰,取得一些勝利,後來斐迪南將選地候的資格轉讓給天主教聯盟的首領巴伐利公爵,取得天主教在聯盟和財政軍隊方面的支持。西班牙也站在皇帝的一方對新教同盟作戰。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到1620年,斐迪南在布拉格附近徹底打敗了波西米亞,菲特烈一世逃往荷蘭,然而波西米亞作為奧地利的一個省,全體居民被迫信奉天主教,雖然增強了皇帝的權利,但是地區不穩定因素較之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歐洲大國因此嚴重不安,尤其是菲特烈一世是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他的失敗引起了英國的特別關注,法國和荷蘭既不願意看到德意志統一,也不允許自己身邊出現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於是這場戰爭迅速被歐洲國家引入變成了一個歐洲戰爭。

第二階段是丹麥戰爭階段

為了打擊帝國,英國荷蘭丹麥於1625年結成聯盟,出兵北德意志,斐迪南二世依靠天主教聯軍支援與其作戰,第二年丹麥被擊敗,天主教聯盟軍隊進入日德蘭半島,迫使丹麥在1629年接受呂備克合約,宣佈不再幹涉德意志事務,德意志北部由皇帝直接控制,並且還將1552年以後的奪取所有的新教諸侯的土地,歸還給天主教諸侯,斐迪南二世的統治權力進一步加強,這更引起了其他新教諸侯的恐懼。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此時斐迪南如果保證自己的統治權力而不再尋求對外擴張恐怕歷史將被改寫,但是斐迪南二世為了在波羅地海發動自己的力量,而企圖在這一地區建立一支艦隊,瑞典認為其嚴重威脅到自己的波羅的海霸權決定參贊由此引發了戰爭的第三個階段瑞典戰爭階段。

第三個階段瑞典戰爭階段

1630年到1635年瑞典在丹麥被迫接受呂貝克合約以後,國王親自率軍在波美拉尼亞登陸,相繼佔領德意志北部地區,並同法國定立合約,取得法國向其提供軍事援助的許諾。同時聯合那些被歸還教產而激怒的新教諸侯共同進攻神聖羅馬帝國,在戰爭初期瑞典作戰較為順利,殲滅了天主教的盟軍甚至攻佔慕尼黑。但是一場軍事冒險衝突的失敗,導致國王陣亡。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雖然瑞典曾設法在此以後同德意志新教結成聯盟,但在1634年瑞典南部德意志的地區被天主教擊敗,軍隊被迫退至波羅地海沿岸。而新教諸侯也紛紛脫離瑞典,最終與斐迪南皇帝簽訂布拉格合約。雖然瑞典戰敗了,斐迪南在名義上獲得了偉大的勝利,但是瑞典同法國進一步聯合,法國在第三階段還沒有正式結束時就直接參戰。


第四個階段法國戰爭階段


雖然法國在戰爭初期由於缺乏作戰經驗,戰績並不顯著,但是當1636年波羅地海沿岸,瑞典擊敗了斐迪南和薩克森聯軍,控制北德意志和中部地區,第二年費迪南二世去世,斐迪南三世繼位,法國開始扭轉戰局。尤其是在加泰羅尼亞和葡萄牙爆發了反西班牙革命,加劇西班牙在戰爭中的困境,而瑞典軍隊也在此時戰勝帝國皇帝的軍隊,佔領了大部分地區,最終法國擊敗西班牙,結束了西班牙在歐洲的軍事優勢並奪取阿爾薩斯。而瑞典在此後再一次擊敗斐迪南的軍隊奪得了奧地利多瑙河領土,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30年戰爭,威斯特伐利亞的戰果

停戰消息傳出以後,法國瑞典在德意志問題上的政策不同,也導致對如何結束戰爭難以取得共識,法國更多支持天主教諸侯以便將其拉到自己的陣營,而瑞典則繼續支持新教諸侯以獲得有利於其統治的北德意志地區。最終法國和瑞典分別同斐迪南在威斯特伐利亞簽訂合約,經過漫長的談判各方最終在1648年,簽訂威斯特法利亞合約。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主要內容有瑞典佔據西波美拉尼亞和部分東波美拉尼亞地區,控制奧德河,易北河以始其對外貿易有利。

  • 法國獲得阿爾薩斯,並確認於1552年對柏林凡爾登圖爾的佔有。
  • 重申教隨國定原則,確認德意志境內的新教諸侯和天主教享受同樣權利,對於雙方領地的爭議和歸屬問題,則按1624年的實際佔有情況解決。
  • 承認德意志各邦諸侯享有內政外交自主權,但不得同外國簽訂有損帝國利益的條約承認在戰爭期間擴大的德意志各邦諸侯領土。
  • 確認瑞士與巴塞爾條約時期取得獨立的合法性,並退出神聖羅馬帝國。
  • 西班牙承認荷蘭共和國獨立

總結,近代國際體系的建立與歐洲霸權的發展

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結束了長達30年的戰爭,其主戰場是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給帝國帶來巨大破壞。本來就沒有真正統一的神聖羅馬帝國在這場戰爭以後分崩離析,境內大約有300個擁有自主權的國中國,眾多騎士領地。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而在這一戰爭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署以後,法國和瑞典獲得了較大的利益,通過戰爭他們擴大了領土,增強實力成為日後爭霸歐洲大陸和波羅地海的基礎。

俄國雖然沒有參與30年戰爭但是戰爭也給它帶來一定的好處,俄國利用這一時期避免進入歐洲戰場而加緊對外擴張獲得西伯利亞領土並走向海洋,成為當時除英國之外海外領土擴張速度最快的國家。

英國雖然由於國內革命沒有參加30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給英國的資產階級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國際環境,由於歐洲的封建君主長期陷入戰爭泥沼,無力對英國革命進行干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較為順利的完成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很快成為奪取海外霸權的第一個國家。

此外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也是通過國際會議解決國家間關係的先例,一些原則和做法成為日後的通行條款,為日後國際關係問題的處理提供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