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1269—1329),字希孟,號雲莊、齊東野人,別號順庵,晚號雲莊老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政治家。他是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自幼好學,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於散曲。張養浩為官清正廉潔,因看到統治集團的黑暗腐敗,便以父老歸養為由,於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流傳下來的作品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章近百篇。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生於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為東平學正。歷仕禮部、御史臺掾屬、太子文學、監察御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後辭官歸隱,朝廷七聘不出。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臺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世於任上。

張養浩“雲莊十友”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追贈張養浩攄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諡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尊稱為張文忠公。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濟南故居位於天橋區北園辦事處柳雲社區(原名張公墳村),是張養浩的別墅“雲莊”遺址(張養浩在濟南市區省府前街還曾有一處故居,“文革”中遭毀)及家族墓地所在地。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原籍濟南章丘相公莊。“雲莊”是張養浩辭官歸裡時為自己別墅所取的名字(他的號也由此而來),源出唐代北海太守李邕詩句“泰山雄地理,巨壑眇雲莊”。據史料記載,張養浩1321年棄官回鄉(濟南),修建了雲莊別墅,雲莊原有遂閒堂、處士庵、翠陰亭等建築,並置十奇石,稱為'十友'。'十友'為10塊太湖石,即:龍、鳳、龜、麟、玉雲、掛月、抱雲、蒼雲、振玉、轔雲。龜石據說️有119只烏龜。

張養浩“雲莊十友”

《歷城縣志》載:“雲莊,張養浩致政時所居,中有云錦池、雪香林、掛月峰、待鳳石、遂閒堂、處士庵、綽然、拙逸、樂全、九皋、半仙五亭,又有翠陰亭。至今子孫猶能世其業。”張養浩與此度過了自己的隱居生活,其大量傳世之作及散曲詩文,多是所作於此。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死後,這些奇石逐漸分散各處。其中的“龍” ”鳳” ”麟” ”龜”分別移到城裡的巡撫衙門(今珍珠泉大院)、佈政史司(今省政府大院)、府學(今文廟)和通樂園(今萬竹園)。歷經滄桑,如今只有龜石(也有說是龍石)安然聳立在趵突泉公園內。

張養浩“雲莊十友”

如今“雲莊”已毀,只留下部分建築遺址和張養浩家族墓地。最近濟南市有關部門正以張養浩墓園為基礎,打造一個以歷史文化名人為主題、以生態溼地為主要元素的景觀公園——柳雲公園,部分園區現已對公眾開放。

張養浩“雲莊十友”

龜石(龍石)

張養浩“雲莊十友”

趵突泉東門進入,行不多遠,便看到有一座玲瓏剔透的太湖石迎面矗立。這座太湖石,名叫龜石,這是元代散曲家張養浩在北園的別墅---雲莊的遺物。拒考,當時雲莊中有秀石10塊,稱為"十友",其中,龍、風、龜、麟四大靈石尤為著名。到了明代以後分移到濟南城中的皇亭、孔廟及趵突泉等地。趵突泉原來還有一座麟石,"七七事變"時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炸燬了。四座靈石現在僅存的只有這一龜石(也有說是龍石)。它是一座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約8噸。該石挺拔露骨,多空竅,筋絡明顯,多凹凸,具有石品中的"皺、瘦、透、漏"的特點。

張養浩“雲莊十友”

據清道光年間《濟南府志》記載,龍石放置在濟南府文廟泮池;鳳石在布政司紫薇堂;龜石應在今珍珠泉;麟石在劉家亭。後四大靈石只存這塊龜石。

張養浩“雲莊十友”

不過也有另一說法是,龜石在抗戰開始濟南淪陷時,已被毀於珍珠泉。這塊所謂的“龜石”其實是“十友石”之一的“龍石”。龍石原來在濟南府文廟泮池邊,在趵突泉公園擴建時移至該園內。麟石也還在,仍在雲莊(今張公墳)。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雲莊十友”

麟石

張養浩“雲莊十友”

有關“十友”的資料,其中明確記載“麟石”的有王象春《齊音》:“郡中有靈石四,玲瓏清奇,極天工之巧。一在府學,一在布政司,一在孟宅,一在劉家亭。”而清道光年間的《濟南府志》載:“郡城有四靈石,在泮池上者曰蛟龍,在紫薇堂者曰鳳翥,在開府署者曰龜石,在通樂園者曰麟石”。

張養浩“雲莊十友”

這塊原在遐園的太湖石疑為“麟石”是有道理的,因為孟宅就是指明末孟醇之宅,地址就是今天大明湖遐園。

張養浩“雲莊十友”

墓地麟石外形似“麒麟”

張養浩“雲莊十友”

今天北園鎮張養浩墓地東南角被認為是“麟石”的太湖石。該石高約兩米半,外形較粗糙,背後有發黃的石胎。奇石北端翹起,南端稍低,形狀似一隻昂首奮蹄的麒麟。

張養浩“雲莊十友”

這塊奇石是1997年在原張公墳小學處挖出來的,山師、省博物館的專家認為此石可能是張養浩的“麟石”。但能不能確切地說這塊石頭就是麟石呢?對於這個問題,現在只是有這樣的說法,沒有正式的鑑定。另外,和目前有明確下落的張養浩收藏的石頭不同,這塊石頭的材質不細膩,外形粗糙,不具備透、漏等太湖石的特點。有可能是花園裡一塊普通的太湖石。

張養浩“雲莊十友”

對張公墳“麟石”和大明湖“麟石”的身世疑團,現在各有各的依據,一時還不能做出明確的判斷。不過,這個問題不單是鑑別一塊石頭,而是涉及到如何對待濟南深厚歷史文化、名人和名士資源這樣一個課題,希望專家們深入考證,給社會一個說法。

張養浩“雲莊十友”

蒼雲石、振玉石

張養浩“雲莊十友”

振玉和蒼雲這兩塊太湖石經園林專家考證為“江北第一歷史文化名石”,列國家二級保護石刻。

張養浩“雲莊十友”

兩塊珍貴的太湖石是如何來到忠勤祠裡的,其說法卻有不同的版本。

張養浩“雲莊十友”

比較官方的一種說法是,王漁洋的伯父王象乾一生酷愛賞石,不惜花費巨資四處購置奇石,終於將元代散曲家張養浩的“蒼雲”、“振玉”二奇石購得。

張養浩“雲莊十友”

然而,還有一種版本。“1321年張養浩辭官歸裡,在家鄉建了‘雲莊別墅’。那裡曾有鎮城之寶——龍、風、龜、麟四大靈石。張養浩死後,其墓地就在雲莊附近。但云莊別墅日漸衰落,“四靈石”也各自流散了。明代殷士儋曾將“四靈石”移至萬竹園,至清末時四石安然無恙,民國初期散落民間。

張養浩“雲莊十友”

在這種說法中,振玉和蒼雲至少是民國之後才來到新城的。張養浩之後,振玉和蒼雲的第一容身之地到底是桓臺還是萬竹園,至今沒有確切的定論。但蒼雲石下方“霽宇書”(王象乾之號)的落款似乎讓兩塊奇石的身世更傾向於前者。

張養浩“雲莊十友”

淄博桓臺縣忠勤祠這一組典型的明代宮殿式建築,在祠內駐足參觀每一個建築和角落,身臨其境的感受了其建築的莊嚴肅穆,在坐落有致的建築中來回穿梭,不時的將自身帶入其中,彷彿依稀看到400年前祠盛時期的鼎盛與繁榮。

張養浩“雲莊十友”

振玉、蒼雲是兩塊巨大的自然太湖石,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王象乾運置新城東花園司馬園(現桓臺二中)之中,1983年,1992年移置桓臺縣新城鎮的淄博王士禎紀念館。忠勤祠。蒼雲石陰面鐫刻王象乾書“蒼雲”二字,正面右下角削平處刻有張養浩散曲《江城子》。振玉石在東,蒼雲石在西,離振玉石8米。

張養浩“雲莊十友”

蒼雲石在振玉石東側,重17噸,高5.4米,最大圍5.2米。蒼雲石整體輪廓清晰,宛然藍天飄來的白雲,如翠如玉,奪目傳神。前右上方竊坎處鐫刻“蒼雲”二字,落款為霽宇書(王象乾號)。

張養浩“雲莊十友”

石陰下部突出部分削平作磨崖狀,刻有元散曲《江城子》一首:“何年仙斧斷雲根?玉無痕,翠生春,磅礴空庭,太華入平分。百竅暗通元氣漏,無一處不氤氳;想當丘壑悶天真,泣波臣,走天君,一笑遺來,造物不吾嗔。目極煙霞心已了,誰再夢上星辰。”落款為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暮春七日張養浩書。刻石字跡,今已大部漫漶,前四行近半、第五行仍可識。“張養浩書”下有九分見方篆印二枚。第一枚四字,惟“部”可識。第二枚“國”字可辨,似為“濱國公”三字。“濱國公”為追封,故二印當為後人所為。“蒼雲”石為張養浩的“十友”之首,蒼雲石整體上寬下窄,石質平滑細膩,漏、透、瘦極佳,整體形態像倏然下落的白雲,挺拔秀麗,極富觀賞價值。形狀之奇、造型之美,挺拔俊秀,實屬國內罕見。遊人頓足咀嚼,別有一番風趣。

張養浩“雲莊十友”

振玉石整體如直立如意,高5米,形似靈芝,李白手書的“振玉”二字鐫刻在基座上。底部窈坎處鐫刻著李白書“振玉”二字。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雲莊十友”

據清道光年間《濟南府志》記載,龍石放置在濟南府文廟泮池; 鳳石在布政司紫薇堂;龜石應在今珍珠泉;麟石在劉家亭。不過現在也有另一說法是,麟石在雲莊(今張公墳)。蒼雲、振玉2石現存桓臺。據載,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王象乾的園墅中有蒼雲、振玉2石,在蒼雲巨石上還刻有張養浩於元泰定元年暮春七日手書題詞。至於“轔雲石”,據多位文史專家考證,原在皇亭,現存市博物館,其石有李岱、康有為題記。張養浩《歸田類稿》中提到的玉雲、掛月、抱雲3石,至今下落難尋。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雲莊十友”


張養浩“雲莊十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