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現在的韓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嗎?

巴哈利亞精英馬穆魯克


眾所周知,韓國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國家。但時至今日,其社會上主流文化已非孔孟之道,而是基督教。

根據2012年的普查結果顯示,韓國新教徒人數達到1100萬,再加上500萬天主教徒。在韓國4680萬人口中,基督教徒佔去了1/3。加上近年韓國基督教徒增長速度極快,如今韓國的基督教徒可能已經接近甚至超越1/2。所以,今日的韓國,完全可以被視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這樣的結果真的是讓人大感意外。畢竟在文化上,韓國曆史與基督教沒有任何聯繫。在地緣格局上,韓國被中國、日本、朝鮮包圍,這些地區的主流都不是基督教。唯有俄羅斯這個鄰居與基督教有關係,不過俄羅斯信奉的是東正教,韓國的基督教徒多是新教和天主教,再加上俄羅斯與韓國的文化交流非常稀少。

這麼看來韓國與基督教關係異常薄弱,如何能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基督教國家?雲石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受美國的影響。二戰後,韓國就成為美國忠實的盟友,在政治、軍事、經濟上追隨著美國。韓國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其經濟的騰飛也得益於美國和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進程,那麼,韓國文化自然被美國和西方深深影響著,因此基督教在韓國傳播也就不奇怪。

不過,韓國的基督教僅因此原因就異常繁盛也說不過去。全球受美國和西方影響的國家那麼多,但深受影響不表示就會基督化。

比如,日本。美國對日本的控制程度遠超韓國,同時日本對西方經濟圈的依賴性也不弱於韓國。但至今,日本的文化雖受到基督教的一定影響,但其保持著獨立性,依舊屬於傳統的東方文明體系。

因此這樣看來,僅憑西方的影響,韓國得基督化不可能這麼高。那麼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要從韓國國家和民族性的塑造說起。

韓國的地緣政治格局異常糟糕,不僅被中、俄、日包圍,還有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小小一個韓國身處全球排名前四的大國的博弈戰場,再加上北方的朝鮮,這樣的格局對於國土面積僅有10萬平方公里,人口有5000餘萬的韓國來說真的糟糕到了極點。

面對這樣的窘境,韓國除了在物質層面積蓄國力增加自己的分量外,還必須在精神層面強化國家和民族意識,增強凝聚力。

不過,國家和民族意識的強化並不容易。韓國地緣實力有限,在地緣上是東亞大陸的一個附庸,深受華夏文明影響,缺乏獨立性。

近現代以後,韓國基於政治和經濟原因,大力清掃華夏文明的影響。韓國有限的地緣實力,以及外向型經濟格局,決定了獨立且高質量的文明體系很難被孕育出來。

那麼,韓國只能依附於一個強大的外來文明體系。而基督教受到了韓國的青睞。

韓國選擇基督教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韓國在政治、經濟上對美國和西方的高度依賴;其次是基督教是全球最主流的文明體系。

不過,除了上面的兩個原因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韓國周邊的中、日、俄三國都不是基督教國家(當時是蘇聯時代,俄羅斯境內的主流是紅色意識形態,基督教被打壓,而且俄羅斯在基督教體系中屬於自成一派的東正教系統),沒有被三國同化的危險。雖然新教和天主教是美國的主流,但美國在太平洋彼岸,美國只會將韓國作為戰略的棋子,而不會同化它。

由此看來,韓國引進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系統,對於韓國而言是一個收益高、風險低的最好選擇。

而從增加國民凝聚上,韓國推廣基督教也很有必要。

韓國地域狹小,土地貧瘠,資源匱乏,遠離世界貿易航道,那麼如何儘可能的增強自身國力呢?那就是增強國民的主觀能動性,用高強度的勞動來創造和積累財富。

韓國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靠著國民的受成為一箇中等發達國家。

不過,這也給韓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

人的精神壓力是有限的,長期的高強度勞動,總有壓垮人精神的一天。這時就需要韓國人通過尋求精神安慰來進行自我調節了。

精神撫慰方面,首選自然是宗教了。韓國沒有實力形成一套獨立、成熟、高質量的宗教體系,所以只能引進外力。

而在世界主要宗教體系中,伊斯蘭教不用說不適合,東正教和佛教正逐漸衰落,且俄羅斯與中國分別與這兩個傳統勢力有較大關係。這麼看來,韓國只能選擇天主教和新教了。

韓國基於國家利益和民眾情感的需要,選擇了天主教和新教。因此,基督教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在韓國迅速發展,逐漸成長為韓國的主流文化體系。

不過,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韓國的基督徒幾乎達到人口的一半,教堂遍佈韓國全境,但韓國卻保留了強烈的儒家倫理。雖然儒家思想在韓國的顯性痕跡被清除,但卻紮根在韓國人心中。最典型的表現是,韓國保留著非常強烈的傳統儒家倫理的尊卑綱常。其嚴重程度遠超儒家發源地——中國。

這樣的現象是非常奇怪的。傳統的儒家和基督教是兩套衝突的文明體系。可是韓國卻在表層和裡層同時對二者進行吸收,而且還沒有造成精神上的自我衝突。

不過,仔細一想也就能能夠想通。韓國選擇基督教是因為想讓國民得到精神上的撫慰。而韓國人的精神壓力為什麼會如此之大?這是因為韓國的家底薄弱,卻要擺強國的款,只得逼國民瘋狂勞作。

不僅要人們瘋狂工作,還要強調國家和民族至上。那麼只有儒家這個意識形態最為合適,畢竟儒家講究積極入世、講究克己復禮、克己奉公。

對韓國而言,國家的立足之本是國民的瘋狂勞作,宗教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如果,韓國真的讓基督教徹底取代儒家在社會倫理中的地位,那麼相當於是去除了國民艱苦拼搏的思想。因此,韓國最終形成了中西結合的精神格局——外耶穌、內孔孟。

當然,韓國排斥中體二字,自然會將儒家在顯性層面進行清除。不過,即使表面上儒家被清除,但韓國對儒家精神的依賴是清除不了的。

那麼,韓國的這種文化轉型,最終會將這個國家帶向何方?傳統儒家與基督教的內在博弈,會給這個國家帶來哪些影響?長此以往,會不會引發國家的文化和信仰分裂?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10章——韓國之第三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因為我的韓國朋友比較多,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有一點自己的經驗。我所接觸的韓國人裡面,大概一半以上都有基督教的信仰,其中有些人的信仰非常虔誠。對於在北京留學或工作的韓國人來說,宗教成了他們集體生活和集體認同的重要身份。我的朋友DAEHEE,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去望京的教堂(好像是21世紀教會)做禮拜,6點多又坐車回北大上課、學習。每天的時間成本和壓力是很大的,但他這麼多年來一直堅持著。

韓國留學生的集體意識非常強,其中很大程度是用“教會”作為連接,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彼此都比較熟悉。這是讓我驚訝的。但韓國應該還不能算作是“基督教國家”,基督徒的比例大概也就是40%左右,而儒教的影響力還是很大。之前看過一個研究,韓國的“基督化”和他的殖民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殖民時代的苦痛和記憶,從信基督教會的身上得到了舒緩和解脫。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還是很強的。

和韓國的教徒同學一起吃飯時,比較特殊的就是他們在吃飯之前都會做禱告,感謝上帝賜予他們食物。而且韓國人比較傾向於傳播所謂的“福音”,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一段時間以來韓國人在東北黑吉遼地區傳教的事件,我也認識一個參加過類似活動的韓國朋友。在日本留學期間,韓國人在日本的傳教活動更是大膽,我多次在路上被韓國的教徒攔住向我傳教。在我早稻田的宿舍附近,就有韓國非常大的教會“愛的教會”。這一點在東亞地區是非常特別的。


稻門YAO


當然不是啦。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起源於亞洲,佛教、伊斯蘭教,當然也包括了基督教。作為基督教源頭的亞洲,雖然很多地方都有基督教徒,然而真正的基督國在整個亞洲只有菲律賓與東帝汶兩個而已,韓國並不能算是基督教國家。

韓國為什麼不能稱作基督教國呢:

  • 第一,基督教人口在韓國雖然多,但沒有絕對優勢影響力;
  • 第二,基督教並非韓國國教。


韓國人口約5000萬,但其中信奉宗教者不到一半。傳統印象中,韓國深受儒家文化與佛教文化的影響,而實際上基督教在韓國的影響遠超乎想象。基督教在韓國主要是天主教與新教兩支,李朝時期,前往中原朝貢的朝鮮使臣將天主教帶回。

雖然不是基督國,但韓國擁有全球數量第四多的聖徒數量,韓國天主教會是全球成年人信仰皈依最多的教會,韓國很多大學都是當初的教會建立。


在韓國的宗教人口中,信奉天主教與新教在內的基督教人口比例將近30%,成為韓國最大宗教,基督教人口是佛教人口的兩倍。不過,如今越來越多的韓國人不再信奉宗教,2015年超過56%的韓國人無宗教信奉,首次超過宗教人口。

一般來說,如果確定一個國度是“某某教國家”,那這個宗教信奉者人數在該國必然有絕對值優勢。亞洲的菲律賓與東帝汶,這兩地基督教人口比例分別達到83%和95%,從這一點來看,韓國的基督教人口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標準。


除此以外,韓國並沒有像英國、挪威、芬蘭等那樣將基督教(或基督教分支)確立為國教。補充一個冷知識,大家都知道土耳其與印度尼西亞大多數人都信奉伊斯蘭教,然而這兩者卻都不是伊斯蘭國家,而只是穆斯林國家。因為土耳其與印尼都施行世俗化與宗教自由,也不確立國教,所以並非宗教國度。

雖然基督教在韓國遍地開花發展相當興旺,甚至韓國人自稱“遠東耶路撒冷”,不過基督教終究與韓國傳統文化有很多衝突。韓國如今仍舊保留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傳統,宗族禮法之類的觀念比起源地還嚴重,像是傳統的薩滿教各種傳統習慣在韓國仍舊興盛,如此狀態下,說韓國是個基督教國度實在有點勉強。


澹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去以色列的時候,驚訝的看到竟然有一隊韓國夫妻,在耶路撒冷的教堂辦婚禮。

可以說,去了那麼多教堂,沒看到有人辦婚禮,唯一婚禮竟然是韓國人。

另外,前幾天83歲教皇,突然被一個亞裔面孔的女人強行拉手不讓走,力量還很大。教皇受驚後,用手拍開這個女人的手掌。

這是教皇,第一次在公眾面前失態。

如果薩沙沒猜錯,這個亞裔女人十有八九是韓國人。

韓國人對於基督教的熱愛,已經超過歐美基督教傳統國家。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城市,你都能遇到來自韓國的傳教者。韓國基督教向海外派出了兩萬多名傳教士,甚至滲透到了阿富汗、伊拉克、約旦這類伊斯蘭教國家。

美國傳教士硬闖與世隔絕6萬年的印度原始部落,結果被人用弓箭射殺。

這小子登島後,島上的原住民開始朝他射箭。換一般人早就逃走了,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繼續步行前進。最終他被人拽起,脖子被繩子套住,拽入叢林深處,最終被殺死。

而這個所謂的美國傳教士,就是韓國後裔約翰•艾倫•周。

他的狂熱基督教精神,恐怕教皇也趕不上。


可以這麼說,基督教到了韓國以後,有明顯的變化。個人認為,這同歷史以及韓國人特有的狂熱個性有關係。

基督教進入韓國開始發展,是日本佔領朝鮮全境以後的事情。當時日本人都信仰神道教,也強迫朝鮮人信教,摒棄原有的佛教,還要向天皇效忠。

朝鮮人為了反抗,就選擇基督教。眾所周知,基督教會同歐美列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些朝鮮人信教,也是藉助英美反抗日本的意思。

日本人也很快明白這個道理。

日本襲擊珍珠港後,韓國大部分外籍傳教士遭到日本的監禁和驅逐,被迫離開韓國,只有德國教會保存下來。歐美的傳教機構的學校和醫療機構被徵收,日本軍警定期檢查拒絕參加神社活動的基督徒。1945年,由於日本殖民政府的打壓,韓國基督徒少了一半。

所以,從朝鮮人最早信仰基督教,就有明確的政治意義,不是單純的信仰宗教。

而二戰韓國建立以後,軍政府獨裁瓦解了所有民間社團。

然而,因為英美尤其是美國的壓力,韓國軍政府被迫允許宗教自由。由此,基督教教會幾乎是唯一可以合法運作的民間團體。

由此,基督教團體形成了反對獨裁的主要力量。

韓國曆史上幾乎所有的反軍政府時間,都同基督教領袖們有關係。

70年代,韓國基督教部分派別,實際上已經是國內公開的民主派。

著名的光州事件背後,就有基督教社團的影子。因此,朴正熙時代用盡方法打擊基督教勢力。但宗教這種東西,單純靠打壓消滅,往往適得其反。

到了今天,韓國基督教仍然非常蓬勃。

根據2015年的統計,27.6%的韓國人信奉基督教(新教佔全國19.7%,天主教7.9%)。而本來民間第一大宗教佛教,現在信徒只有15.5%。

大家去漢城旅遊,隨處可見教堂。

然而,韓國基督教卻同歐美有一定的區別,有這兩種明顯的異端:

第一,基督教極端派別。

其實基督教極端派別在歐美也存在,但只是少數的少數,而且只是侷限於要求自己。

但在韓國,這種派別人數較多。

大體上,他們是所謂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以新教為主,否定天主教、東正教和其他新教派別,認為十字架都不該被崇拜,至於佛教伊斯蘭教就更別說了。

韓國曾頻繁出現砸毀佛像,對天主教十字架潑油漆等等,就是這些人的所作所為。

第二,打著基督教旗號的邪教。

類似於美國的聖殿教和洪秀全的拜上帝教,雖然有著基督教的殼子,但其實是邪教。

最常見的就是神父自稱是耶穌或者其他聖徒轉世,有的神父則宣揚世界末日就要到來等等。



這些教派在韓國數量並不少,在90年代經濟低迷時期,一度成為燎原之勢,吸引了很多年輕人。

這主要是韓國的宗教法律太鬆,幾乎沒有認定什麼是邪教,也很少有取締教派的事件。


由於韓國的這種極端教派甚至邪教數量較多,所以導致外人對韓國基督教的印象不好。


薩沙


韓國在古代史上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在宗教信仰方面基本上和古代中國一樣也是以儒、道、佛三家為主。然而這已是陳年往事了,如今的韓國其實已是一個高度基督教化的國家:早在2005年的韓國人口普查中就已有超過總人口超過了百分之三十的韓國人皈依了基督教。按說這是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韓國在過去上千年的歷史裡一直深受華夏文明影響,而在韓國周邊中、日兩個鄰國均非基督教國家,而與韓國同文同種的朝鮮則是相當排斥基督教的,在韓國的所有鄰國中唯一能和基督教扯上關係的就只有俄羅斯,可俄羅斯信奉的是基督教中的東正教派,這基本上和韓國的基督教派八竿子打不著,況且由於韓國同美國的關係導致其與俄羅斯的交集並不多,顯然韓國的基督教不大可能是由俄羅斯傳來的。

事實上韓國的基督教化始於近代:西方列強在同東方國家的殖民條約裡往往總是會有一項關於自由傳教的特權,基督教正是憑藉這一特權逐漸在東方各國開始傳播。這一時期基督教在中、日、韓等國都得到了一定的傳播,但都處於相對邊緣化的地位,根本不是這些國家的主流文明。日本殖民時期爭取民族獨立的人士往往以皈依基督教作為對日本神道教體系的抗爭,同時這些爭取民族獨立的人士對高達發達的西方文明充滿豔羨之情。這一時期的韓國平民百姓接觸到基督教的並不多,皈依基督教的主要是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在韓國獨立後這些人就成為了韓國政界、商界的精英人士,對韓國社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由於韓國的建國是在美國的扶植下實現的,因此獨立後的韓國在政治、軍事上全面追隨美國,在經濟上韓國也高度依賴於美國,作為一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都深受美國影響的國家自然也會受到美國的生活模式的影響,而基督教也在這一過程中在韓國廣為傳播。不過這並不足以解釋韓國基督教化的全部原因——日本同樣也是受美國控制的國家,經濟上也高度依賴於美國,然而就文化體系而言:儘管日本也受到基督教文明的影響,但大體上仍屬於傳統的東方體系,就基督教化的程度而言是遠遠不及韓國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韓國的基督教化除了美國文明的強勢影響之外還有韓國主動吸收的原因,那麼作為一個東方國家的韓國為什麼要主動吸收源自於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呢?

韓國在國際舞臺上是一個極其尷尬的角色——說是小國吧,人家畢竟是二十國集團的成員,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好歹能排進全球前二十名;可說是大國吧,韓國的國土面積不過10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5000萬出頭,然而韓國周邊的俄羅斯、中國、日本清一色全是世界級大國,再加上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勢力存在基本可以說韓國就是身處世界大國的包圍之中,而隔著一條三八線還要和同宗同源同文同種的朝鮮兄弟上演同室操戈的劇目。上世紀60年代起韓國經濟進入快速騰飛時期,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韓國開始謀求在國際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然而身處大國夾縫之中的地緣劣勢使韓國通過經濟、軍事這樣的硬實力增強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相對比較苦難,正是有鑑於此韓國長期執行文化立國政策,試圖通過文化軟實力彌補自己在國家硬實力上的短板缺陷。

然而韓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化資源相對比較匱乏的國家,也正因為如此韓國才一再厚著臉皮剽竊中國文化為自己貼金。儘管韓國在上世紀60年代後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但依然很難孕育出獨立且高質量的文明體系,因此就只能像古代依附於華夏文明一樣選擇依附於某一強勢文明體系。由於韓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均全面依附於美國,在文化上選擇依附於來自美國的基督教文明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事實上韓國基督徒人口增加的高峰正好是韓國經濟開始高速騰飛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然而儘管現在的韓國基督教人口已越來越多,但韓國人在一邊膜拜上帝耶穌的同時卻一邊保留了強烈的儒家倫理。

儘管韓國的基督教人口數量越來越多,但目前仍不滿韓國總人口的半數。而且基督教對韓國的影響只限於精神文化領域,在國家政治層面韓國是一個高度世俗化的國家,基督教也從沒被韓國官方認定為國教。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現在的韓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嗎?並不是!首先糾正一下問題正文的陳述,其實並不是大多數韓國人都認為自己是基督教徒,韓國國內的基督教信仰率並不算特別高,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是夠不上格被稱為基督教國家的。但韓國給外界以基督教信仰率很高也是有原因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為什麼外界會對韓國有這種印象。


韓國基督教的歷史

其實朝鮮半島可以說是相對最晚接觸到基督教現代主流教派的地區之一。而且早期的韓國基督教甚至可以說是來自中國。在公元16世紀以後,西方傳教士大批來華,使明朝的儒生階層中有些人開始信仰基督教(當時主要是天主教)。在公元1603年,一名朝鮮半島派往明朝的使節在明朝期間,從一些儒生處得到了傳教士利瑪竇寫的一些基督教神學書籍,並將其帶回朝鮮半島,朝鮮半島開始第一次接觸到了基督教。

朝鮮高宗(明成皇后的丈夫)在位期間,朝鮮曾一度禁止天主教

在公元1866年,朝鮮曾禁絕了以天主教為代表的基督教,但在公元1884年,來自美國等國的傳教士再次打開了朝鮮半島的大門。而在朝鮮半島被日本佔領之後,日本在朝鮮半島推行強制同化政策,但對有西方背景的基督教會卻不好用強,所以基督教在此時開始和朝鮮半島的民族主義運動掛上了鉤。所以基督教這時在朝鮮半島和在其它國家有了不同的意味,這也為戰後基督教在韓國的大增長埋下了伏筆。在1924年朝鮮半島建立了全國性的基督教委員會,基督教開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韓國的一座教堂,幾乎將一座佛寺完全包圍了

而在二戰結束到朝鮮戰爭結束之後,朝鮮半島陷入分裂狀態,而當時半島南北意識形態競爭極其激烈,甚至有相當一段時間北方在這方面還佔有一定優勢。所以韓國曆任獨裁政府在此時對基督教採取了非常友好的態度,希望能通過讓其傳播降低北方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影響。所以在朝鮮戰爭結束到韓國實現“民主化”之前這段時間,韓國確實出現了基督教大發展,其基督教信仰比例一路從1950年的8%增長到了1995年的26%。

“民主化”之後的基督教起伏

1997年,韓國的在野黨首次贏得韓國總統寶座,之後基督教在韓國的發展很快陷入了停滯。特別是基督教新教信徒人數,在1995年以後的10年間甚至還出現下降的情況。不過憑藉天主教信徒人數的持續增長,韓國信仰基督教的人口總數還是出現了緩慢增長。在2005年,韓國信仰基督教新教的人數約為860萬人,而信仰天主教的人數則為530萬人,基督教和天主教徒人數佔其人口總數的28%。到2010年,這一數字又微幅上升到29.2%。

2010年之前韓國的基督教信仰人數變化情況

所以韓國的基督教信仰比例在亞洲範圍內確實是比較高的,可以說僅次於信仰基督教比例超過90%的東帝汶和菲律賓,以及基督教信仰比例為40%的阿拉伯國家黎巴嫩,排名亞洲第四。而且基督教在其國內早就超越了佛教(15%),成為了韓國第一大宗教,這都是沒有疑問的。

但放在全球範圍內看,韓國信仰基督教人口的比例卻並不算高,在世界各國裡差不多要排到100名以後了。但韓國又確實給外界以信仰基督教人口比例奇高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韓國基督教信仰比例雖然不算特別高,但其神職人員在信教人口裡的比例奇高。韓國雖然基督教人口比例和絕對人數在世界上排名都不靠前,但其派出的傳教士人數卻是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位。根據2007年的一項統計數字,在當年韓國就有1.6萬人在海外傳教,到2009年,這一數字甚至增長到了2萬人左右,而這才是韓國給人感覺信仰宗教人口比例特別高的真正原因。

韓國基督教的退潮和多數國民的信仰

而韓國基督教徒人口增長的趨勢在2010年之後似乎出現了逆轉。根據2015年韓國的最新統計,韓國國內在當年韓國信仰基督教新教的人口為19.7%,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為7.9%,兩者相加的總數為27.6%,和2010年29.2%的數字相比,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降。這其中天主教人口下降的尤為明顯,從2005年的在人口總數中佔比11%的峰值下降到了7.9%,下降比例接近三分之一。而基督教新教的人口比例雖然比2005年有微幅增長,但還是低於1995年的峰值。

韓國人在街頭傳教的場景

而在各個年齡層中,基督教的信仰比例基本上是隨年齡降低而遞減,信仰基督教比例最高的的年齡層是85歲及以上組,達到34%,而信仰率最低的則是20-29歲組,信仰率只有25%(20歲以下無統計),年輕人信仰率越來越低,韓國的宗教信仰率出現下降也就不奇怪了。而針對韓國宗教信仰率出現下降的原因,一些學者也從不同角度進行過分析。有人歸納出了教會領袖醜聞頻發、原教旨主義以及教派衝突引發公眾不滿等幾個理由。另外,韓國教會過於熱心傳教也在其國內引發了一定程度的公眾反感,這一點也被一些分析師視為宗教信仰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近年所有發達國家都出現的宗教信仰率下降趨勢也是一個原因。

2015年韓國宗教信仰調查數字,信仰基督教的人數比2005年和2010年都出現下降

那麼說到這裡,肯定有不少朋友要問,基督教是韓國最大的宗教,但只有27%的信仰率,就算再加上佛教的百分之十幾,也才40%多,那韓國多數人都信什麼?答案是韓國多數人無特定信仰,或是信仰儒學等傳統非宗教信仰。根據韓國的統計數字,在韓國表示自己無宗教信仰的人從2005年到2015年出現大幅上升,從2005年的47.2%增長到了56.1%。


所以總體來說,韓國是個基督教國家是個假象,韓國並不滿足被稱為基督教國家的最低標準。而且在本身就不算特別高的基礎上,近年還出現了明顯下降。但因為韓國傳教士人數眾多,比例奇高,所以給許多人造成了韓國國內信仰基督教比例也很高的假象。


桃花石雜談


當年日本強行吞併韓國以後,韓國的抗日誌士們經常以教堂為基地進行反日運動,因此基督教在韓國是有特殊地位的。


從1900年到1945年,基督教新教所有教派的人數增長了20萬,1919年3月1日爆發了著名的三一獨立運動,整個朝鮮半島的民族獨立運動高潮,在這種社會運動中,新教和其他各宗教教派聯合起來發起全民族運動,且在運動中起了主導作用,運動集會場所也多在新教教會,在日本侵略時期,基督教會也積極參與救國救民的社會運動,迎合了韓國人振興民族的心裡需求。


對於處於民族危機的韓國來說,基督教是一種新的精神寄託,基督教在三一獨立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博得了大量的韓國人的好感,甚至相當多的韓國人是為了反日而入教。


基督教之所以能夠獲取如此特殊的地位,是和當時的西方列強分不開的,其實其他宗教也有相當多的反日行為,但是被日本殖民當局打壓的非常厲害,而對於教會,日本殖民當局非常忌諱-----倒不是因為忌憚韓國人,而是忌憚西方列強,一旦攻擊教會,很對於日本的很多懲罰必然隨之而來。


也是在這個特殊的原因下,在整個韓國反抗日本殖民過程中,教會和愛國主義緊緊聯繫在一起。


不過我並不看好韓國基督教的未來,主要原因,一是現在連西方人對於宗教的感情也越來越寡淡,而遠在東亞的韓國,可能很難逃避世俗化的影響。


二是現在韓國基督教有一點變味了,某些特別極端的教會經常攻擊其他宗教,例如說佛教,已經出現好幾次韓國基督徒跑去寺廟大鬧的事情,引發了韓國人的惡感,部分基督教斂財貪得無厭,部分所謂的“教主”已經被警方拘捕,另外在明明已經民族獨立的情況下,無休止的利用宗教干政,本身是違背宗教分離的精神的。可以說未來韓國基督教必然和其他國家宗教一樣,逐漸走入沒落。


李建秋的世界


韓國基督教化的進程,要從殖民時代說起。西方列強在東方各國的殖民條約裡,都有“宗教自由”一項,但其實說白了是“傳播基督教的自由”,也就是將基督教作為意識形態輸入殖民地。而殖民地由於落後和捱打,本土的宗教(儒教、佛教)出現了信仰危機,民眾和當局都會將當前的落後狀況歸結於當前社會信仰的腐朽衰敗,質疑本國信仰的有效性,從而為基督教的傳播創造了空白。

這樣的經歷其實並不僅限於韓國,日本和中國在殖民時期,其實都一樣受到基督教的植入。但差別就是,明治維新後日本在參考了基督教的模式之後,整合了本土的神道教,並把它作為加強國內精神統一,抵制外來基督教侵入的手段;同時對外(尤其是對韓國)輸出神道教,對殖民地加強意識形態的控制。而與之相應,韓國將基督教作為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方式,從而和國家命運聯繫在一起,變得更加深入人心。

我並不認為韓國是個基督教國家,畢竟基督教並未和國家政治結合,信仰人數也只佔50%,隨著現代化進程還有下降趨勢。並且在現代社會,宗教與社會領域分離是個總體趨勢。至於個人信仰層面,我接觸的韓國同學裡面,有信得很虔誠的有不信的,也有僅僅將宗教作為個人與社會的連接點,在異國他鄉尋找認同感。


味論天竺


韓國一個狂妄自大卻可憐的國家,總是想著佔有申遺別國文化卻不去保留自己的文化,這一點比起日本差的很遠,也許未來的韓國人口是一大問題,韓國文化也是值得惋惜的,再過幾百年也許韓國人會以為耶穌是他們的祖先中東也是韓國的和猶太人歐美人都是一奶同胞。


不知道12333444


韓國屬典型的族裔同質性單一民族國家,朝鮮族占人口的99%以上,他們起源於蒙古人種的阿爾泰系。韓語為官方語和通用語。全境七大宗教並存,為天主教、基督教、佛教(漕溪宗)、圓佛教、儒教、天道教和韓國民族宗教,以佛教、基督徒和天主教徒人數最多。從歷史傳統看,韓國語言、文化、宗教、藝術和傳統父系社會結構以及國家的王朝形式借鑑或受影響於中華文明。

韓國沒有特定的國教,人們宗教信仰多元而寬容,學術界認為佔據韓國人信仰底層(文化根基)是巫俗(薩滿教的當地稱謂)。佛教與儒教均由中國輸入,公元372年,高句麗設“太學”、“扃堂”兩級儒學機構,同年,佛教傳入。1614年,天主教被介紹到半島,19世紀朝鮮與歐美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後,基督新教隨傳教士傳入。天道教和圓佛教屬本土新興宗教的突出代表,半島民族宗教產生於李氏朝鮮末期和日本佔領期,具有開闢思想、救援圖強、平等意識和反抗精神。外媒曾於2007年韓國基督徒在阿富汗遭綁架時質疑:薩滿教、佛教和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同時又向173個國家派出1萬多名傳教士,在人數上僅次於美國,何以迅速脫胎換骨為世界上狂熱的基督教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