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部队为何一挺马克沁重机枪都没有?

感动一句话


抗战初期,八路军武器装备是非常差的,像马克沁重机枪这种宝贝疙瘩,八路军是没有的。就是李云龙的独立团,后来使用的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都是用多少战士的命换来的。



九二式重机枪性能远不如马克沁重机枪。但对李云龙来说都是大宝贝了。在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大扫荡时,李云龙被迫炸掉一挺重机枪就心痛的要命。

当时独立团被日军包围,骑兵连全军覆灭,李云龙亲自操作重机枪扫射日军。但由于日本人多势众、武器精良,李云龙被迫率部突围。

临走的时候,李云龙说了一句:“多好的重机枪,我舍不得。”李云龙虽然十分心痛,但没办法,马克沁机枪太重,带不走。最后这挺重机枪被赵刚临走的时候炸掉了。


八路军武器来源匮乏,抗战初期时像主力团都没啥像样的武器。比如跟李云龙同级别的129师385旅独立团,全团1200多人,只有轻机枪3挺,步枪除特务连、一连各50支外,其他连队一个连只有二十支左右的步枪。

这种武器短缺的弱点,让八路军在1941年日军大扫荡时,就遭受了重创。在《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2000多人,最后就被打的只剩下500多人。

1942年,为提高战斗力,八路军进行全军整编。将团一级划分为甲种团(9个连)、乙种团(6个连)和丙种团(4-5个连)。


人员精简,武器集中,八路军各团的武器装备才有所提升。拿丙种团来说,全团编制1180人左右,步枪600支,手枪100支,轻机枪8挺,重机枪2挺,掷弹筒15支。虽然比之前提升不少,但跟日军差距还是巨大的。

日军一个大队跟八路军丙种团人数差不多。但他们的标配武器有:三八大盖人手一支,12挺重机枪,轻机枪36挺,掷弹筒36支,九二式步兵炮2门。

从上面可以看出,八路军和日军在重武器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按史实来说,李云龙是可能拥有马克沁重机枪的,除非下次有导演拍神剧时,给李云龙的独立团配制几挺。



花木童说史


张大彪:团长,我弄来两挺九二式重机枪。

李云龙:小子不错,赏你两口酒喝。

张大彪:团长,我弄来两挺马克沁。

李云龙:明天到团部来,你现在是参谋长了。

别说马克沁机枪了,就是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都是稀罕物。不是说九二式不如马克沁,是相对来讲,九二式重机枪稍微容易一点能弄到。而马克沁就算了,很多人压根没见过。

我们先看马克沁怎么来的,民国时期,引进了德国的MG08重机枪的图纸,第二年对着图纸弄出来一个重机枪,正好是民国24年,就命名为了民24。前后生产了3万挺左右,再加上杂七杂八的那些马克沁原型的,也就五万挺。

而这些武器,都是配备给了国军,尤其是中央军。德械师一个师有70多挺24式重机枪,其他部队并没多少。

八路军独立团,实际上这个部队并不在编制,那会儿统一战线,八路军改编部队,编入国军战斗序列。正儿八经的番号,前面是纯数字的,由老蒋那边授予的。而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这都是八路自己扩编的部队,番号都没许可的。

这种部队,不在编制内。老蒋起初还能给有编制的八路发点啥,后来啥都没有了,别提重机枪了。八路想得到民24,只有一条路,抢,但是时间不多,1935-1936,没多少时间让他们缴获国军的。

所以,李云龙的独立团里没有马克沁也是正常的,亮剑这方面,非常写实,李云龙部拿的都是九二式,而不是马克沁。就连轻机枪,一般说“我拿三挺歪把子换的”,“你那歪把子够不够”。


军武文斋


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独立二团,直到1945年才拥有了第一挺重机枪,还是1939年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老宅里挖出来的,由于水冷套是用黄铜制作的,被干部战士爱称为“老黄牛”,这已经是山东八路军宝贝一般的重武器了,战功赫赫。到日本投降后,该团才又分配到一挺九二重机枪,算是有条件成立了“重机枪排”。


(老黄牛的原型)

所以《亮剑》这个细节处理的非常准确,如果独立团像抗日神剧里那样马克沁重机枪排成排随便用的话,日本鬼子早就被赶回东洋三岛了。八路军武器装备的匮乏非言语所能形容,尤其是新建部队的重武器,几乎全部要靠从日军手里缴获,即便是用战士的命去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鬼子的武器很难缴获,他们在战败崩溃前也有毁坏武器的习惯。

抗日战争时期其实真正进口的原装德国造“马克沁”重机枪甚少,主要是汉阳兵工厂的“卅十年式”和金陵兵工厂的“民二四式”重机枪,尤其是后者因仿自于德国7.92口径MG08式水冷马克沁重机枪,成为民国军队的标配重机枪,但产量不高,并非我们想像中的取之不尽。


(抗日神剧的重机枪火力)

根据历史记载,国民党中央军每个步兵团可配备六挺左右的二四式重机枪,每挺重机枪要配备12个士兵;而杂牌军每个团最多有两挺,每个营都分不到一挺。要知道,所谓“民二四式”就是民国二十四年定型投产的,那也就是1935年,红军主力还在长征路上,所能缴获的数量也非常有限。

到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国民政府只提供了一些军装、粮弹,并不给予武器装备的补充,所以重机枪仍然是稀罕物,只有最初改编的16个红军主力团能拥有马克沁重机枪(仿制品),且每团不会超过两挺,后组建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最初全团只有一挺重机枪。


苏联援助国民政府的武器也没有到八路军手里,最多的一批是20挺转盘式轻机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长沙转送到延安,重机枪干脆没有。

因此 ,像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这样的后建武装,是分配不到重机枪的,他们所能拥有的方式只能是跟日军作战夺取,鬼子有什么,他们就有什么,所以九二式重机枪才应该是这些后建团队的主流重武器,要说楚云飞的部队装备几挺仿马克沁还算靠谱。



(德械师的二四式重机枪)

其实在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上,由于国军节节败退,日本鬼子倒是缴获了不少前述两款重机枪,但由于耗弹量很大(250发弹链和600发的射速),不利于日军战场统一弹药补给,所以野战部队很少使用。交给伪军又不太放心,因此大多成为了要点或要塞守备机枪,部署在交通线和城市的坚固工事里,八路军缴获的机会很小。

所以弹药补充也是个大问题,退一步说,就算拥有,重机枪对八路军来说也是“养得起用不起”,国民党方面对我们武器弹药停供禁运,八路军又缺乏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而子弹一旦打光,全重达49公斤的二四重机枪简直成为八路军机动作战的累赘。九二式重机枪的弹药至少还可以通过战场缴获解决一些,毕竟八路军的主要作战对象还是日军部队。

(八路军主要使用缴获的九二式)

《亮剑》中对此是有交代的,李云龙拉队伍组建新一团时找旅长要武器装备,旅长一脸的不耐烦:“有本事当这个团长就自己去弄武器,没本事就回家抱孩子,我这里要枪没有,要命一条”。

因此用丁伟的转述,新一团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装备上三挺九二式和五挺歪把子,已经是非常牛叉的成果了,至于马克沁重机枪那是一种奢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度度狼gg


李云龙是个“独立团”,这种部队属于抗战早期,国共合作用来钻空子的部队,所以哪有那么豪华的配备,还马克沁?有米尼岗要不要?

正好,历史上还真有类似的“独立团”,《陈锡联回忆录》里记载了1938年129师385旅独立团成立的故事。

全团1200多人,只有特务连、1连这种精锐才有50只步枪、3挺轻机枪。其余各连队只有杂枪10只,大部分装备的是大刀片和长矛。八路军的独立团就是靠着这种装备和日本人干。

《董存瑞》不少人应该也看过,已经是个战士的董存瑞,子弹带里塞的都是木棍子,发给他的子弹只有5发,还得瞧精细了打,不然打光了再想要可就难咯。马克沁机枪一分钟射速600发,1分钟打的够普通的八路军装备一个连了。

要知道,八路军战斗力本就不俗,所缺的其实无非装备而已。军事博物馆里躺着的一架古铜色水套的马克沁,无疑是最好的答案。

原广州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炮兵副司令员王子衡同志揭开了这挺重机枪的故事。在《胶东子弟兵》中,他写下了 《难忘的1938年——山东蓬莱抗日武装草创记事》。

1938年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2路军一部攻克蓬莱县城,部队当时装备很差,连枪都没有。结果大军阀吴佩孚闻讯,慷慨捐出家中全部武器,机枪、步枪、手枪百余只。其中就有这挺水套镀铜的马克沁。有一些野史说这挺枪是吴佩孚藏在自己棺材里的。

同年10月,救国军拿这挺马克沁在山东平度大青阳一带阻击日伪军,连挫对方三次进攻,毙伤敌人200余,从此战士们给它起了个名字“老黄牛”。

39年3月,已经改编成八路军的山东纵队5支队带着这挺机枪打招远,在老黄牛的掩护下,八路军击溃伪军刘黑七,阻击增援日军,取得了毙伤敌军1000余人的胜利。

41年3月,这挺机枪在胶东战役中击退国军4000多人的进攻。45年9月,老黄牛参加了攻击华北绥靖军的战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0年代以后,它被作为革命功勋枪,放进了军博陈列。

八路军有了机枪战斗力是如此凶猛,敌人哪敢让这些杀器落到中国人手里?


41年山东纵队缴获了一挺92式重机枪,结果竟然引发日军骚动。为了夺回机枪,日军展开了疯狂的扫荡,还打出了“还回机枪,停止扫荡”的标语。

李云龙那大尾巴鹰的独立团最多也就装备个轻机枪,马克沁他们是没办法弄到的,除非晋绥军的楚云飞部能给予支援。但很显然,楚云飞部自己也不是很富裕,虽然有炮,但未见能有多少马克沁。

什么叫贫穷的弱国呢?当年的中国就是如此,还得亏大清的李中堂有远见,引进了马克沁机枪的技术。中国抗战期间一共就生产了3万挺马克沁机枪,绝大部分是金陵的24型;再加上洋行引进的、苏联、美国援助的、军阀藏匿的、大清留存下来的,总共不超过5万挺。

5万挺马克沁能做什么事啊?这东西轮到谁也轮不到李云龙身上,楚云飞估计还得再升一级才摸得到这家伙。

更何况独立团的编制是在缩减的,影视中只讲了独立团的壮大,却没有对八路军不同时期的政策叙述清楚。在38年以后,八路军的确是在壮大,改编、整编了不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但41年日军开始大扫荡后,根据地缩小、抗日队伍伤亡惨重,中共中央很快就在1942年1月开始了“精兵简政”。

具体以129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为标志,129师开始了“甲乙丙”型分级团制度(也称上中下)。这次的精兵简政对解放军现代的军事管理制度都有深远影响。

甲种团3个营9个连;乙种团2个营6个连;丙种团3-5个连。此后129师整编成了4个甲种团、7个乙种团、13个丙种团。

这个时候的甲种团缩减到2000人上下,乙种团缩减到1200多人,丙种团则只有900人。

后来八路军又推出了“小团”,这种小团没有营级建制,团部直接指挥到连级,专门用来进行游击战争和快速破袭战。李云龙他们在大扫荡“化整为零”后,实际应该就形成了这种部队。

根据1943年3月17日聂荣臻、肖克、唐延杰《关于晋察冀军区北岳部队精简整编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的规定,小团的编制就是团辖八个加强连:侦察连、特务连再加上5个步兵连和团部。全团1180人,战斗员996人,步枪598支,短枪101支,轻机枪8挺,掷弹筒15个,重机枪2台,迫击炮20。

这个时候李云龙肯定有马克沁机枪了,他先是独立团,后又是主战的大团,扫荡后精兵简政变小团,合该有重机枪2挺。但编制是有,装备有没有多半得自己去弄了,没见他手下那帮人连意大利炮都能弄来么?

只不过,这个时候李云龙估计也没地方去弄马克沁,日本机关枪倒是多的很,大尾巴鹰贼着呢,呵!两挺92重机,什么时候吃亏过?

抗日是艰难的历程,也是民族浴火重生的过程,“李云龙”们一开始只能用大刀片子和破烂的汉阳造抵挡敌人,一门外国破炮就能令他们欣喜若狂。

“马克沁”或许从不曾有过,但“李云龙”们却夺来了敌人手里的“92式”;血肉的长城和坚韧的精神远比马克沁有威力,所以若干年后,我们才能将“真理”掌握在手中。


王司徒军武百科


中国在晚清的时候就引进了马克沁重机枪,同时中国对该重机枪进行了仿制。1921年汉阳兵工厂开始仿制美国的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由于量产的时间为1921(民国十年)年10月10日,因此,仿制的重机枪被命名为“卅节式”重机枪。由于其水冷套为黄铜,该重机枪被戏称为“老黄牛”。金陵兵工厂又仿制并改进了德国的马克沁MG08式重机枪,中国将其命名为民二十四年式。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各部队在团一级就普遍组建了重机枪连,一般装备6-8挺马克沁重机枪,开国上将洪学智将军曾经就当过重机枪连连长。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国民政府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八路军的每个师下辖2个旅,每个旅下辖2个团,加上其他的部队,八路军一共16个团。国民政府只提供了这些有番号部队的军装,但是并不提供武器。因此,像马克沁重机枪这样的“重武器”当然只有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老部队才有资格使用。



李云龙的独立团是没有正规番号的部队,在武器装备匮乏的年代,即使有马克沁重机枪也是优先装备资历老的部队使用。马克沁重机枪这种重机枪八路军自己不会生产,只有国军才会生产。因此,“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当然是日本鬼子使用什么重机枪,李云龙的独立团就使用什么重机枪。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亮剑》还是比较用心的,如果电视剧中独立团少量地使用马克沁重机枪也没有穿帮。


历史军魂


因为独立团是杂牌部队,不能享受主力团的待遇。在当时,八路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刚加入的时候只有一个军的编制,国民革命军是按照这个军的编制来给他们配给后勤的,比如发放枪支弹药,发军饷粮草(虽然经常欠,被发的也很少,但是名义上仍然是有的)。而独立团却不属于国民革命军的编制,按着现代的话说来说就是编外的,只能靠缴获来武装自己,无法得到上级的拨款与武器拨付。在当时,国民革命军只给八路军拨了3挺重机枪,这是在改编以后分给八路军的,115师,120师,129师各一挺(马克沁的国产款)。这是师里的宝贝疙瘩,一个师有编制的团7~8个,都做不到每团一挺,哪能轮到编外的独立团还能分到。

其次,日军不装备马克沁。日军当时自己有装备92式,歪把子机枪,而马克沁却是德国产的,日军并没有装备这款武器。所以想要靠缴获来获得马克沁根本就不可能,只能缴获到92式或者歪把子。

不过呢,在战场上缴获92式以及歪把子机枪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因为这两款武器日军基本上只有自己用,很少给伪军使用(伪军使用的是花机关),而八路军的武器基本上只能从伪军哪里缴获。日军的战斗力太强了,即便能够杀伤日军也很难团灭,得不偿失。


优己


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意思的……

马克沁重机枪,11.43口径,金陵兵工厂曾经仿制,称作民24重机枪,曾经是国民革命军的制式重机枪,在淞沪会战等战役大展身手。那么为什么这样一款优秀又不难得到武器李云龙部没有采用呢?原因出在晋系阎锡山身上。小说里李云龙部所在位置是在山西,而当时的太原兵工厂制造能力虽然十分优秀,可以造迫击炮,机枪甚至于飞机,但是阎锡山本人对于给友军提供装备这事十分消极,当年的川军和后来的八路都没讨到过什么,而且山西缺水,阎锡山的部队装备的不是水冷的民二四,而是气冷的仿日制式机枪和zb26,李云龙的装备主要靠缴获和支援,手又伸不到南方去,自然也就拿不到民二四这种东西了。不过话说回来,在缺水和需要游击战的情况下,老李可能还真看不上民二四这种重机枪,捷克式更好一点。


MrLonely59532949


首先声明,八路军部队是有马克沁重机枪的!

1937.7延安红军整编照片,图片上就有马克沁重机枪

(平型关战役上,八路军115师官兵使用马克沁阻击日军)

(名为《八路军机枪手》的图片,拍摄于1944年)

(八路军东渡黄河油画上面,也有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是由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其口径为 11.43毫米,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1888年,清朝的金陵制造局就开始引进仿制该枪。1934年,金陵兵工厂取得了德国7.92mm口径08式德国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图纸,开始仿制7.92毫米口径马克沁重机枪,称民24式重机枪。在中国战场上出现的马克沁,一般都是7.92毫米口径的国产24式重机枪。

7.92毫米*57毫米毛瑟枪弹,是我国陆军普遍使用的弹药。因此,24式马克沁重机枪弹药补充方便。

回归正题,我们来说说李云龙为什么没有装备马克沁重机枪。

首先,我觉得主要是导演和编剧都梁没给李云龙的独立团安排使用马克沁。当然,也有可能剧务没有准备这个道具。在剧中,李云龙部使用的重机枪是日军的92式重机枪。

(八路军使用的是日本92式重机枪)

其次,李云龙的新一团和独立团都不属于“主力团”。当时,靠着老红军底子建立的有编制的八路军主力团肯定是有马克沁重武器的。李云龙这些扩编出来的“野鸡团”,肯定没这个福利。

不过,虽然日军肯定是没有马克沁重机枪,八路军也没法从鬼子那里缴获这种枪。但是,投降日军的国民党部队,是有马克沁重机枪的。(如下图),李云龙完全可以靠剿灭这些伪军,来获取这些重机枪。估计是导演不让吧。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抗战期间,李云龙,是第18集团军第129师386旅独立团团长,独立团,是个没有正式番号的部队,所以才称为独立团。

说穿了是国共合作抗日期间,八路军绕开国民政府,私底下发展的部队,所以就没法从国民政府军需局领取军饷,115师、120师、129师有正式番号那十几个团,才能按花名册上的人头数每月领取军饷。

独立团,自诞生之日起,除了部分枪械和军费有八路军总部或各师拨付以外,全靠自身独立自主在战争中和民众支援中获取。

李云龙打仗确实有一套,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部队越打越大,士兵越打越多,仅张大标的三营就有3000人马,攻打日据平安县城山本一木大佐的特种部队时,独立团兵力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余众,完全是一个齐装满员的师级战斗单位了。

国内有马克沁重机枪的仿制品,称为民24式重机枪,但口径已由原枪的11.43毫米改成7.92毫米,由100发或250发帆布弹链供弹,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有效射程为1 0 0 0米,全枪不加水时重达49公斤。


那时,八路军内部民24式重机枪,本身数量就不多,装备的是有番号的主力团,李云龙的独立团,是没有资格配备大名鼎鼎的马克沁重机枪的。

尽管和晋绥军楚云飞的团有摩擦,但双方基本上比较克制,一致对外共抗日本侵略军,所以李云龙部无法从晋绥军那里搞到马克沁重机枪。

李云龙部经常和日军作战,曾缴获了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和九二重机枪,但日军的制式装备中,并没有马克沁重机枪。

国平军史总结,由于李云龙部是没有番号的独立团,不是有番号的八路军主力团,所以分不到数量有限且非常宝贵的马克沁重机枪,除了捷克式轻机枪以外,在与日军作战时,缴获了部分歪把子轻机枪和九二重机枪。

晋绥军可能有马克沁重机枪,但当时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也导致李云龙部无法从楚云飞部队获取马克沁重机枪,这是李云龙独立团没有装备那怕是一挺马克沁重机枪的根本原因。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特此声明。


国平军史


我认为,八路军就像个体户,什么都要靠自己,所以有好多东西他们是不具备有的,个体户什么都要靠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国民党的军队是靠国家配发,一个国家再穷也比个体户有钱,所以他有正式的军装,正规的武器,二八路大多都是靠民间自己的大刀长矛,晚上一大伙人出其不意摸到小鼓敌人的窝里,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以装备自己的部队,后来慢慢的武器多了,就开始渐渐的和大股的敌人作战,所以他们很少有正规的武器,更别说那么高级的机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