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究竟是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傳統核心還是限制了百家爭鳴?

第十一誡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血腥屠殺,這一點毋庸置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奠定了中華文化傳統核心”嘛?這個提法很無知。


孔子自嘲是“茫茫如喪家之犬”。孟子被金庸先生形容為“當時尚是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這兩句詩,不僅嘲笑了孟子周遊列國、終不能仕的囧狀,也諷刺了儒家忠君思想的虛偽。周王才是君王,魏齊等戰國七雄都是大臣。儒家吹噓忠君,孔孟“學而優則仕”都是選擇的臣子為目標,眼中何曾有周王這個君?諸如此類的,在當時人的眼中可謂是眾所周知。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口碑是足夠爛的。漢武帝劉徹與儒家大師董仲舒的三問三答,儒家自吹為“天人三策”,劉徹為天、董仲舒為人。儒家視漢武帝劉徹為天,漢武帝劉徹視儒家為啥?

董仲舒本人在“天人三策”之後,被漢武帝派到江都易王劉非那裡當國相,就是一個地方政府的官員,遠離了中央集權的廟堂。這是被漢武帝重視嘛?漢武帝建元6年,董仲舒上書,以兩次火災的由頭,隱晦的提到了仁政的意思。“武帝看後大怒,決定將董仲舒斬首。後憐其才,又下詔赦免,但江都王相卻被罷免,從此,董仲舒不敢再說災異之事,而是幹起了老本行,從事教學活動,又教了十年的《公羊春秋》”。儒家、董仲舒在漢武帝眼中根本就沒有任何份量可言!


儒家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取的中華文化獨尊的地位,以儒家在當時的囧狀能不付出代價嘛?從此“不提周禮、仁政,專職以孝馴化百姓”是儒家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取得文化領袖地位而付出的代價,也是儒家所謂“天人三策”的協議內容。儒教的稱謂正是以此開始的。儒家自宮了“周禮、仁政”的思想核心,淪為儒教,是“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傳統核心”?還是從一個政治學派被閹割為教派?一目瞭然。

若,被閹割了“周禮、仁政”的儒家更儒家。

豈非,被閹了的太監更男人?


滄桑短笛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即位之初,由丞相衛綰提出的。

道家是儒家的鐵桿同盟,道家不會被罷黜。衛綰想罷黜黃老,但竇太后支持黃老。黃老也無法被罷黜。

最終罷黜的只有法家和鬼谷派。

罷黜是什麼意思?是罷黜官職。不用你罷了。就如同宋代司馬光執政,就罷黜新黨,王安石執政,就罷黜舊黨。

罷黜並非禁燬。並且,漢武帝時,只有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那三五年,言論最自由。誹謗朝廷無罪。批評政治者無罪。

衛綰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沒有限制百家爭鳴,沒有一人因言獲罪。

從漢武帝中前期,開始重用法家酷吏,屠戮皇族和群臣。

漢武帝與張湯謀劃發行白鹿皮幣,徵求儒家顏異的意見。顏異認為貢品才幾千錢,而白鹿皮卻有幾萬錢。本末不相稱。‘天子不悅’,法家酷吏張湯稱顏異欲罵天子,不言而入腹。便以腹誹罪之名,處死顏回的十世孫,儒家大師顏異。



漢武帝即位之初,獨尊儒術之時,儒家得勢。言論自由,沒有一人因言獲罪。

後來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扼殺思想,扼殺言論。排除異己,禁錮人民思想。


楊朱學派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核心,使我國在歷史長河中文脈從未斷絕,經歷了一次一次的考驗,使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得以傳承,可以說功勞是絕對的,是最主要的。至於說,限制了思想,本質上沒有那麼嚴重,道家和法家一直都在,兵家也在不可能消亡,其他的一些有的容進了儒家,有的完全不重要的消失了也沒什麼可惜的。

你只要看看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鬧的有多兇,看看其他國家和地區激烈的意識形態衝突,死人流血到處都是,你就會明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給中國帶來了多麼大的紅利,把我們凝結在一起的不是軍事,不是利益,而是文化。

要想有統一安定的局面,想對的思想統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裡歷史上有著名的四次滅佛,合稱三武一宗滅佛。雖然滅佛本本身是殘忍的,野蠻的,但國家到了危機時刻,兩害相權取其輕,只能採取這樣的手段。

第一位滅佛的魏武帝就說,行此非常之事,比是非常之人,有非常之勇。佛教經過數次打擊,再無可能與世俗政權對抗,建立人間佛國更是不可能,中國也保持了絕對的世俗政權,讓我們活的如此自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再看看其他國家,因為宗教發生的戰爭,就知道我們是有多幸運了。

漢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我們今天的文化核心,任何的秩序都比沒秩序要好,有時候理論太多,也是完全無法發展了。

況且,中國很多理論也是存在的,儒家一直都是寬容的,儒釋道並行不悖在中國也是非常正常的事。要說限制了思想的發展,那也是很小很小一點點,也是為了國家穩定富強,很有必要的。


昭烈名臣


1丶漢武帝時,僅是利用董仲舒提出“罷點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籠絡人心,鞏固統治。從未認真實行,也從來沒有重用過董仲舒,任以高官顯位,授與實權(這令董老先生十分失望)。曾因故要殺死董仲舒,後赦免。漢武帝執政早期,執行道家路線,中晚期實行的是“外儒內法”路線。對天下百姓宣傳儒家思想,對國家統治完全照法家思想辦事。如實行“興國強兵”路線,在用人上“唯才是舉”,起用奴隸出身的大將軍衛青、對無資歷的年輕將領霍去病委以重任。在國家治理上實行“嚴刑酷法”等。

2丶說儒家思想統治中國2000多年,完全是無視歷史真實的歪理謬說。這是清末民初某些大師們(其實是當年憤青)通過罵孔子、黑儒家來抹黑中華文明歷史,推行其全盤西化的一種卑劣的手法。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歪曲歷史、根本經不起推敲謬論一直遺毒至今。

3丶讓我們細數一下儒家學說與中國歷史之間的關係。孔子作為古代中國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社會倫理學家、教育家,誕生於我國的春秋時代。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曾帶領的學生,花十數年時間周遊列國,向各國的國君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得到重用,但他學說因不合時宜,始終不受上層統治者待見。儒家與墨家兩大學派僅在民間流行。戰國時代,縱橫家、兵家與法家得到各國統治階層青睞。秦國以法家治國,一統天下。秦代曾“焚書坑儒”。漢朝建立,以道家學說治理國家,實行“與民休息”政策,由大亂到大治,國力得到恢復,漢武帝時達到鼎盛。他為統一思想,興武強兵,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則“外儒內法”,以法、術治臣下,拔名將於行伍,舉大兵以伐匈奴。晚年,他作為一代名主,下“罪己詔”,對自己窮兵黷武,勞民傷財表示懊悔,重歸黃老。

4丶東漢光武帝劉秀承襲西漢傳統,自謂:“吾以柔術治國”,仍以道家主導為治國方略,兼以雜家。三國時代,魏吳蜀分爭,皆信奉法家、兵家。魏武帝曹操、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中國歷史上著名法家政治家及兵法軍事家。三國歸晉。晉代玄學在士大夫階層盛行。這一時代著名人物,皆為玄學大家。南北朝時,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少數民族信奉佛教。佛學大盛,成為社會主流。國家長期動亂,百姓思和平安定。佛教主張眾生平等,苦修來生。因此,佛教在這一時期深入中國民間,紮下根來。隋文帝建隋朝,以法家思想主導,修法律,開科舉,定朝綱,為秦代以來最有創見的朝代。及至隋煬帝繼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危及國本,成為秦朝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短命王朝。唐代奉老子為先祖,以道家思想為治國之要,吸取隋朝教訓,亦採取“與民休養”方略,經“貞觀之治”達“開元盛世”,成為中國歷史上漢、唐兩個最強盛王朝。宋代行雜家,道、法、儒、佛結合。及至南宋,程朱理學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改造,開始在民間流行。元代中期,元武宗為加強思想統治,冊封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儒學至此成為官學,取得統治地位。明代行八股文,以儒學為內容開科取士,儒學官學地位得到鞏固。清代承襲元、明兩代,儒學的官學地位得到延續。

5丶綜上歷史事實,中華文明是以道、法、儒及諸子百家文化集粹的百家文明。決不是僅儒家一家文明。說儒家一統中國文化2000多年更是經不起推敲的謬說。

6丶墨家的“兼愛、平等”思想,孟子的“民重君輕”思想在中國民間轉化為“四海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等民間諺語,影響兩千餘年,深入人心。農家、算家、醫家、墨家的科技思想、魯班為代表的工匠家也在民間代代相傳。《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中國古代農業、手工業名著,都是在這些思想影響下誕生的。此外,陰陽五行家、中國道教、外來的佛教在中國民間也具有巨大、無可爭辯的影響力。

僅僅儒家一家能代表中華大地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文明體系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嗎?結論是清楚的。




趙凡丁201


兩個都是。

既然奠定了核心,那就是否定了百家爭鳴。限制了百家爭鳴,那就是選出了一個核心。


這兩者沒有什麼矛盾的。是同一個問題。


東東歷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方面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儒家思想核心,同時也限制了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是百家中之一。儒家被確定為國家的唯一思想,是有它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歷史淵源的。



秦代實行法治,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制定了一系列嚴酷的法律條文,但秦滅亡了。漢代,在總結秦滅亡的基礎上,想尋找一種更合適的制度。顯然,法治是不合適的。因為剛剛滅亡的秦已經證實了。

漢初,經過文景之治,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也開始活躍起來,而戰亂造成的思想混亂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董仲舒在這時候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漢武帝也看中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優點,於是,定下了這個治國方略。只是,漢武帝和董仲舒沒有想到,這個方略竟然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甚至更久遠。



儒家作為一門學術思想,有積極的一面。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告訴我們,要想報效國家,首先要從自身開始,先修煉自己的本領,然後再到自己的小家,國家這個大家,最後是天下這個更大的領域。人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才會走出更堅實的腳步,那些所謂的速成,都是懸在空中,總有一天會摔下來。

儒家思想也有它消極的一面。如它講究的“三綱五常”,被魯迅先生譽為吃人的禮教。而漢武帝或者後來的皇帝看中的,就是這種層次分明的秩序,在他們的意識裡,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安定。



從地域上說,在中國如此廣闊的地域上只有一種學術思想,這無異於扼殺了其他的學術,其他的思想。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雙面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一樣,這個思想為儒家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打下了基礎,同時也限制了百家爭鳴。


讀史坊


戰亂時期,往往也是學術活躍期。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清末民國時期皆如此。在相對和平時期,往往也是學術(這裡主要指關於治國思想、政治主張和價值觀念等,下同)不太活躍的時期。戰亂時期,人們主要求變,亂中形成的各種政治集團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各種利益集團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所以百花齊放。和平時期,政權落到一個政治集團或利益集團(或階級)手裡,當然這個政治集團的治國思想和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或階級)的治國思想、政治主張及利益訴求就佔據了主導地位,它會本能地排斥其它的學術觀點。如果統治集團比較開明,它會在自己的學術思想的主導下設計一種機制,可以吸納其它的學術觀點,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術觀點。儘管如此,持有其它學術觀點的人還是會覺得自己的學術觀點受到壓制,不能自由發揮。而統治集團的開明也是有底線的,那就是不能危及政權,否則就會嚴厲打擊。這幾乎是一種規律,任何社會,無論在什麼制度下,都是有禁忌的,有底線的。包括號稱言論自由西方,有些話也是禁止公開亂說的(實際上言論自由的口號已經變成禁止別人言論自由的大棒了)。道理很簡單,人之所以能組成的集團,都是因為有共同的利益,這種利益表現為思想、觀念、主張以及對資源的擁有等等,否則結不成一個統一的集團。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那些理想主義色彩過濃的學術自由只是一些幼稚的當然是善良的願望,是學術的烏托邦。只要有兩個人,基本上都有一個主導者,即便是兩個人平等商量,大家細細體會一下,多數時候還是有一個人的主張占主導地位。如果是三個人,更復雜了,一般會形成兩個人的子集團(當然是動態的),必然有一個人的主張起主導作用。這就是政治。有科學家以三個人組成的集團為例證明,用“投票表決”的民主形式做決策,是不能保證決策總是正確的和最有利的。民主是一個過程,通過民主集思廣益,尋求正確行動的路徑同時也滿足每個人對權利慾望的釋放,但決定最後還需要一個人來做,這個人就是三人中威信最高的那一個(威信是由歷次行動表現出來的智慧、能力決定的)。那麼,和平時期就不要百家爭鳴了嗎?要!那就是建立一種可控的(於社會有利無害的)機制,如法律的、政策的、機構的等等,來實現學術的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辯證法告訴我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事絕不能在現代社會重演,但也必須有社會主流思想和共同的核心價值觀。


mulin30311368


戰亂放鬆了對思想的鉗制,為百家爭鳴創造了條件。百家爭鳴是對今後國家治理方法和道路的大討論,而最有政治力量的集團選出勝出者,規定發展方向。為集中精力和力量,必然統一思想。所以,儒家的勝出是歷史的選擇。


flyflower61468646


有尊儒,沒有罷黜百家。現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句話仍然被人隨便拿出來說,這是歷史誤導,漢朝顯然沒有罷黜百家,但儒家上升為漢朝主導文化思想是有的。其他諸子各安其位,如道家向煉養、道教發展,法家與儒家霸王道雜之,兵家在將軍與戰爭。至於墨家,沒誰罷黜,在漢初就後繼無人了,後漢道教《太平經》還是用過很多墨家思想,兩晉時有魯勝整理過《墨經》,唐朝時韓愈讚歎: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為孔、墨,明代出版過26個版次的《墨子》,清代儒家大師給墨子作注,這是罷黜嗎?儒家學者正是中國重新研究墨家學說的承擔者。

與古羅馬比較一下,你才知道什麼叫罷黜百家。西曆392年,狄奧多西下達了一系列所謂的“狄奧多西詔書”,獨尊基督教為國教,大肆摧毀異教。其具體政策包括:禁止古羅馬傳統宗教的獻祭儀式,拆除羅馬元老院中的勝利女神的祭壇,拆除羅馬貞女的祭壇,變異教聖日為工作日,熄滅異教聖火,關閉所有羅馬神廟,處罰援助異教者,等等。同時,狄奧多西制定極其嚴苛之刑法,若有繼續異教崇拜者,其罪等同於謀反和瀆神一般的死罪。

百家爭鳴不是文化唯一價值,思想的指向都是本體一元的,則邏輯上必然上位思想真正有大道根基的思想會主導下位的大道根基不足的思想。所以,文化在爭鳴一個歷史階段後必然分而後合,如同天下分久必合。只是這個走向合的過程有良性的寬容的融合一體,有極端文化專制的排斥異教。中國漢代恰恰是把諸子融合為一,就象諸候已經走向天下為一一樣。而古羅馬是文化專制排斥異教,甚至連古奧運會都給罷黜廢止了。但是,今天為什麼中國有人用極端思維反儒,卻非理性歡迎基督教呢?

中國沒有因尊儒而限制其他教派,漢代有中華本源的道教,也有印度佛教來華。魏晉有玄學的清談,南北朝有佛教寺院林立,到唐朝佛教中國化,道教外丹高峰走向內丹煉養,甚至西教支派有入華者。當時儒家是科舉官學,道家也入科舉。儒家有人用古羅馬那種手段對付異教嗎?相反,儒家的選擇是把自己的文化思想應時代而發明得更好,於是從韓愈、李翱開始原道、復性,從而走向宋明新儒家人文時代,儒家分枝散葉形成宋明新諸子時代。中國文化如此寬容,才有中華每一個文明運動週期的發展,沒有西歐那樣的中世紀。所以,中華啟動了世界的近代因素萌發,元明把東方文明傳播給世界,推動世界近代化發展。現在,中華又在融合西學,創造現代東方文明。(yc)


玄谷真人


表象看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被割裂的儒家學說便成為歷代封建統治集團沿襲的正統文化核心!尤其進入清代以後更加登峰造極。這種情況下思想的多元化已經死亡,只有[八股]文風的盛行,文字獄的出現也正是清王朝治下的創造。

“打倒孔家店"這個口號始於《五四》運動!毛澤東也再次提出封建“八股"文風帶來的危害,並再次號召“打倒孔家店"!

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始於春秋時代的百家爭鳴便不再復活。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幾次百花齊放文化復興的機會,然而不幸地是都被強大的利益集團及統治者扼殺在搖藍中。

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確實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完整地闡述與理解儒學核心思想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重新學習機會。孔子的中心思想為“克己復禮"!講規矩!那為什麼毛主席要打倒"孔家店"呢?關健在儒家學說被割裂利用專為統治集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張目。麻醉人民。“八股"文風的產生便為文化束縛,思想禁錮預設了門檻。循規蹈矩成為僵化,愚昧,落後,奴性產生的必然。獨尊儒術如同中國婦女的纏足。“八股"文風又臭又長,嚼文咬字,故弄虛弦。恐嚇人民。導致民風不振,不思進取!

我們今天探討這個問題主要從學術角度去看待,任何一種文化的產生形成都有歷史原因。西方哲學與東方文化有著不同的觀點。西方人寫實而東方人講寫意。朦朧美只限於文化高層。故爾才會形成幾千年的"儒家學說"。

文化根植於土壤,而土壤又涵養了文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漢朝開始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毀了中華文化!歪曲利用了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因為孔子講“復禮"一一規矩。孟子講“君輕民貴"一一國以民為本。這兩種世界觀與西方哲學觀又何等相似?

所以說完整地結合歷史地去看待文化發展才能得出正確結論。若只從片面去看一定會以偏概全,得出的結論必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