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他曾痛批說梅西來也何必能過12分鐘跑,如今卻為何力挺體測新規?

他曾痛批說梅西來也何必能過12分鐘跑,如今卻為何力挺體測新規?

他曾是體測困難戶,他也曾多次炮轟中國足協規定的體測,但近日他對體測的態度卻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公開表示支持中國足協最新做出的體測新規。

他就是彭衛國,前國腳及前廣州籍足球名將——彭偉國。

他曾痛批說梅西來也何必能過12分鐘跑,如今卻為何力挺體測新規?


1994年中國足協提出的“12分鐘跑”體測,彭偉國和同樣是當時國腳的郝海東一樣是體能困難戶。彭偉國也承認,作為當年參與體測的第一批職業球員,自己對12分鐘跑的回憶充滿了酸甜苦辣。

對於體測的恐懼和痛苦,讓球員時期性格就桀驁不馴的彭偉國,即使在退役後,仍然不忘炮轟中國足協的體測方式。


他曾痛批說梅西來也何必能過12分鐘跑,如今卻為何力挺體測新規?


早在2004年中超元年開啟不久,作為以技術球員著稱的彭偉國,就炮轟足協的體測讓中國足球技術含量大降。當時他曾如此表示,“技術含量下降,導致比賽踢得不好看,足協應該對此負主要責任。在過去幾年,中國足協大搞體能測試和萬米跑。很多隊伍和基層教練都要求隊員練體能、抓拼搶,很少抓球員基本功的訓練,這實際誤導了中國足球的發展!隊伍在選材方面也深受這個錯誤方針影響,專門選身材高大的、體能好的,而一些技術好、身材一般的球員根本就沒有多少機會。這樣下去,導致年輕球員一代不如一代。”


他曾痛批說梅西來也何必能過12分鐘跑,如今卻為何力挺體測新規?


彭偉國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腔的怒氣:“足協這十多年有些(發展)路子走錯了,我們那一代就深受其害。我們那批隊員技術還是不錯的,但偏偏要天天跑圈,整個人都累傻了,哪還有勁踢球?譬如海東、我、高峰幾個人。我敢說,論技術我在國內應該排前幾名,但要我們跑圈?太強人所難了。如果要求卡卡、小羅納爾多他們天天跑圈,他們也會跑傻。不瞞你說,當時想死的心都快有了。而偏偏就因為這些體測,讓一些有技術、有經驗的老隊員過早地退出了聯賽。沒有了老隊員的傳、幫、帶,年輕隊員要上來哪有那麼快?”


他曾痛批說梅西來也何必能過12分鐘跑,如今卻為何力挺體測新規?


彼時,彭偉國認為,足球首先就是要有技術,最起碼的就是先把球停好,然後才敢做動作,才談得上意識,最後才是體能。體能是可以練出來的,但絕不能將體能放在第一位,而足協偏偏就是把這放在首位!他還以當年技術型足球代表原廣州太陽神隊奪得全國亞軍為例,說明足球不是靠身高、力量去取勝,更重要的是靠技術取勝。

這並不是彭偉國第一次抨擊足協體測政策,8年之後的2012年,他再次借CBA體測引發的熱點話題,再次痛批中國式體測,“體能測試對於足球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足球是講技術的,並不是體能好就能夠踢好球的,那就都找田徑運動員好了,你讓梅西來跑12分鐘也未必能通過。我對籃球一點都不懂,我連規則是怎樣的都不知道,所以我不知道怎麼評價籃球的事情。但體能測試在中國足球是肯定不對的。”


他曾痛批說梅西來也何必能過12分鐘跑,如今卻為何力挺體測新規?


彭偉國的話言猶在耳,但近日面對中國足協向各級國家隊和職業俱樂部球隊發出了“春季大練兵”的通知,強調“三從一大”,提出要測試“12分鐘跑”等要求,他的態度卻來了180度的大轉彎,他在個人社交媒體評價此事時,甚至誇起足協來:1994年中國足協提出的“12分鐘跑”體測,是特殊時代下的特殊產物,有他的積極意義。

彭偉國還回憶說,作為當年參與體測的第一批職業球員,我自己對12分鐘跑的回憶充滿了酸甜苦辣。當初在海埂冬訓的那些日子,物質條件與當今中超時代無可比擬,但我們訓練的艱苦之餘還是充滿了對中國足球新希望的快樂期盼。26年就這樣過去了,對當年的“體測”回憶,更多是對甲A那一代中國足球人的集體致敬。

彭偉國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發表的言論最後,堅決的力挺了足協的體測新規:“三從一大”是競技體育不可避免的訓練手段,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並不過時,大運動量訓練也必然要基於科學的訓練模式。期盼新一代的中國足球人,可以砥礪前行,早日完成屬於這個時代的使命!

從痛批、炮轟到堅決力挺,彭偉國到底怎麼了?

當然,如果我們瞭解一下彭偉國現在在中國足壇的身份,可能就會恍然大悟,他現在是——中國足協青訓地區總監。

身在其位,彭偉國當然只能說他所在位置該說的話!


他曾痛批說梅西來也何必能過12分鐘跑,如今卻為何力挺體測新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