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距李子坝一公里不到,和轻轨“零距离合影”,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

重庆火了穿楼李子坝,却不知道仅距李子坝百余米之外的如世外桃园般的佛图关。这里可谓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处,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在那个时候,想要出重庆城,就必须经过此处。曾经的陆地唯一关隘,几经变迁,现在已经成为重庆第一个现代化的公园。

距李子坝一公里不到,和轻轨“零距离合影”,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

佛图石刻

“春风促马出城来,纵目佛图上九垓。江势曲随山势转,禅林高傍竹林开”。因关上有佛像、石刻而得名,在古道侧边高高的悬崖上,就能看见正被在风化剥蚀的石刻,这些题刻是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这里曾经也是游客们的“宠儿”,当时拍照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距李子坝一公里不到,和轻轨“零距离合影”,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

复兴关

佛图关还有一个名字叫“复兴关”,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在佛图关设立了军政机关。每当有人问起军政机关里的学员在哪里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大声的说:佛图关!结果受到许多人的嘲笑。佛图关用重庆方言说出来跟“糊涂官”相似,民间就流传出了“浮图关里的糊涂官”。蒋介石知道后一怒之下将“佛图关”改为“复兴关。”

白骨塔

顺着佛图关公园的小道一直走到尽头,在一堆杂草的旁边,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塔——白骨塔,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曾经在这座塔下面埋藏的都是在重庆大轰炸中被炸死的死难者。就连公园的工作人员都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处文物遗址。曾经运过尸体来白骨塔的刘绍清老人回忆说,大轰炸惨案发生后,堆积在朝天门的尸体太多了,人手又不够,许多尸体还没搬到白骨塔就腐烂了。白骨塔原来有12座,但现在只剩下一座完整的和只有半个塔基的白骨塔。尽管现在已经“满目疮痍”,但仍然记录着那个时候的惨烈。

距李子坝一公里不到,和轻轨“零距离合影”,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

李商隐《夜雨寄北》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重庆任职时,在佛图关的夜雨寺写下了《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短短的七言绝句中,出现了两次“巴山夜雨”。虽然夜雨寺已经消失,但现在还流传着夜雨寺的传说:夜雨寺前面的一块大青石不论前一天晚上天气多么干燥,每到晚上就会浸出水珠,还会往下滴水。老百姓就认为这是一块神石,能天降甘露,恩济百姓。不少人听到这个传说后,来到此处烧香祈求。

历史悠久,佛图关已经丢掉下了“军事重地”的头衔,现在的佛图关前面是穿楼网红李子坝,后面是文艺复古鹅岭二厂,游客在这两个地方来来回回,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个快被人遗忘的佛图关。但佛图关只是在“憋大招”,等时候到了就会让人们看到它的魅力。

距李子坝一公里不到,和轻轨“零距离合影”,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


和轻轨的“零距离”合影

李子坝的穿楼轻轨在朋友圈都已经被拍烂了,想要和大家与众不同,来佛图关就对了。与两路口、牛角沱、李子坝等站相比,这里的人们尤为珍贵。从佛图关轨道交通2号线B出口出来,就能感受到轻轨在你头上飞过,走上几分钟的路程,就能看见步道几乎与轨道平行,仿佛可以触摸到一样。见惯了轻轨穿楼,和轨道列车来次“零距离”合影,或许会使朋友圈更加沸腾。沿着步道走一会儿,就可以看见一辆辆轻轨进入隧道,呼啸而过,跟坐在轻轨里感受完全不同。

距李子坝一公里不到,和轻轨“零距离合影”,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

不论时间如何飞梭,生活在这里的老居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茶余饭后,拿着蒲扇,穿着泛黄的白色背心,躺在木椅上,或和三五个好友在树下聊天、下棋,过着安居乐俗的生活,不会想着工作还没做完,车贷房贷要何时才能还完。从来都是慢慢悠悠的上梯下楼,四处晃悠。过累了争分夺秒的生活,来到这里,放慢脚步,背着手,哼着小曲儿,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放空思绪。在这里,能感受到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问世事,过着理想般的生活。

距李子坝一公里不到,和轻轨“零距离合影”,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

佛图关里还藏匿着许许多多的人文景观,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人文气息来看,一点都不输给重庆现在的网红景点。对于重庆人来说,这个地方也是非常的陌生。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慢慢了解佛图关、喜欢上佛图关,或许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