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历史的荒野


如果蓝玉还活着,那情况很有可能就变成朱允炆、常蓝党、藩王之间的三方混战了。



首先,蓝玉是太子党,不是皇太孙党。

在太子朱标的班底中,蓝玉、常升、曹震和冯胜等人是核心人物,他们和朱标之间的关系是盘根错节的。其中,常遇春之女是朱标的太子妃,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升的舅父,他和常家的关系就不用说太细了;常升是朱标的表弟,曹震之妻是朱标的乳母,冯胜和常升之兄常茂是翁婿。所以说,这些人通过姻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太子党。

朱标死后,蓝玉、常升、冯胜这些人如果还想维系结盟关系,那就只能支持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因为朱允熥是常升的亲外甥。只有通过他,蓝玉、常升、冯胜、曹震这些前太子党才能继续串联起来。

至于朱允炆,他跟常蓝党没关系。当年朱元璋立朱允炆,不立朱允熥,就是因为朱允炆出身清白,没有这重外戚关系,不会被强大的外戚控制(朱允炆也就比朱允熥大几个月而已,册立朱允炆,绝对不是因为朱允炆比朱允熥老持稳重)。而清洗常蓝党,也同样是因为要给朱允炆扫清路障。


因此,如果朱标死后,蓝玉还活着,这绝对是非常神奇的一幕。

这一幕的神奇之处在于:朱允炆如果不想被常蓝党掣肘,他就要打压常蓝党。而蓝玉如果不想靠边站,他就要搞倒朱允炆,扶持自己的外甥孙朱允熥上台。

简而言之,蓝玉和朱允炆有结构性矛盾。



其次,蓝玉和朱棣也有结构性矛盾。

据《明太宗实录》的《奉天靖难记》中的相关记载,蓝玉在世时,他就经常在太子朱标面前提醒,说燕王有不臣之心,惹得朱棣对蓝玉也是十分忌惮。

(蓝玉对朱标)曰:臣所见亦然。臣观其在国,抚众甚不烦扰,且得人心,众谓有君人之 度,恐此语一闻于上,殿下之爱日衰。且臣窃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殿下推赤心问臣, 臣不敢隐,故言及此,惟尽臣愚尔。殿下慎之勿泄,所谓事机不密则害成。——《奉天靖难记》

当然了,史料记载只是一家之言,可读,但不能尽信。

但是,根据明初的利益冲突来看,蓝玉即便没有诋毁过朱棣,他跟朱棣也合不来。原因还是前面说的,蓝玉支持的人是外甥孙朱允熥,不是朱棣。朱棣手握重兵,对中央的权威是个挑战。他不仅能威胁到朱允炆,同时也能威胁朱允熥。所以无论如何的说,蓝玉都是容不下朱棣的。



第三,假设蓝玉活着,情况会怎么样?

我觉得这主要取决于于朱允炆。如果朱允炆不削开国功臣,对弟弟朱允熥也好一点,蓝玉大概率不会怎么样。他甚至还有可能帮助朱允炆平了藩王。

如果他帮忙,以他的能力,加上朱允炆的实力,朱允炆灭朱棣,犹如“飞龙骑脸”,这怎么可能输?

用明史专家王崇武先生的话说:“玉驻兵北方,实可牵制燕王,设非太祖诛功臣,成祖之能否起事未可知。”

朱棣听所蓝玉来了,可能连起兵的念头都不会有。这是以卵击石。

不过,这种设想的发生概率极低,因为朱允炆的三个大军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儒都是办事能力极低,做事偏理想化,没什么城府的腐儒之辈。如果是他们辅佐朱允炆,那么朱允炆的头号制裁对象,肯定是自己的弟弟朱允熥和蓝玉这帮骄兵悍将。

事实上,历史上的朱允炆上台后,他也确实是这么干的。第一个被他“削”的人,就是吴王朱允熥,紧接着第二批被削的,就是武将集团。朱允炆上来就提高文臣地位,把六部尚书全擢升为正一品,狠狠的刺激了武将对他的忠诚度。(这也是南军平叛期间,诸路将领坐观成败,不帮忙的原因)

假设,朱允炆真的这么干了,我估计都轮不着朱棣造反,蓝玉就有可能先反,反了之后大吼一声:“朱允炆你个小王八蛋,赶紧给我从龙椅上滚下来,那是我外甥孙朱允熥该坐的位置!”

而以朱棣为代表的藩王们,则有可能谁都不帮,亦或许帮其中的一位。这样一打,明朝估计也要凉凉了。


Mer86


朱标死了,朱元璋也死了,蓝玉还活着?那就老尴尬了,朱允炆恐怕死的会更早,都用不着朱棣动手。

为啥哩,因为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外甥女,常氏,明太子朱标之太子妃;

甥孙:朱雄英、朱允熥;

如果朱雄英不死,嫡长都是他,轮不上朱允炆继位;

即便朱雄英死了,还有朱允熥这个甥孙可以捧,那朱允炆就太碍事了......不要小看蓝玉的胆子,他真敢,标准的“外戚”模式。

蓝玉的居功自傲,不服管教是长期性的,不间断性的^_^,自冯胜获罪,蓝玉的上升空间就更大了,但是他从来没有警醒那么多功臣到底是怎么死的,还在前人路上作死前行,丝毫不知道收敛。比如下图的元妃,他蓝玉就这么急色么。

朱元璋有收义子的习惯,他也有样学样借此集聚势力,而不止他的义子,连他的庄奴都知道横行霸道,强占良田,驱逐御史,这都是骄纵的表现,他真的不知道这些事统统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中,对他蓝玉产生反感么,强占元妃,以至于元妃自尽,本来朱元璋要给他的“梁国公”变成了“凉国公”,并且把他的过失种种都刻在世袭凭证上,还不够清晰表达朱元璋对他的怒意么。

更犯忌讳的是军权方面,军中将校的升职降职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权力完全脱离了控制,这是历代君主都非常忌惮的,而不仅限于朱元璋,你蓝玉搞得军中都是你的嫡系势力,老朱能睡的安稳么,哪怕老朱多次敲打他,他也不以为意,还以未任太师为由,诸多抱怨牢骚,这就真的作到头了。

老天也对得起他,顺势推了他一把,朱标英年早逝,连朱元璋都控制不住的人,朱元璋怎么能放心留用给后人,况且还有朱允熥这层“外戚”关系。

《明史》---“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逆臣录》。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非常适时,锦衣卫都指挥使告发蓝玉谋反,牵连到十三侯、二伯,一下子就牵连了一万五千人,“军统”几乎被清洗一遍,而蓝玉本人则剥皮实草,株连三族陪死,蓝玉作死的一生终于以悲剧方式落幕。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和敢不敢没有半点关系,无论蓝玉是否活着,朱棣都必须要造反,造反则有一线生机,不造反则引颈待戮,就这么简单,敢不敢也得造反,大势所趋。

......


古今通史


我们知道明成祖朱棣是抢了侄子的皇位,靠谋反当上皇帝的。谋反这种事,赢了赢的是天下,输了是被砍头的死罪,并且以乱臣贼子的身份被记入史册。是什么让敢于朱棣谋反呢?朱棣不仅是军事家,作战能力强,而且是位政治家,脑子好使,有勇有谋。

如果蓝玉活着,朱棣敢不敢造反呢?倘若朱元璋没有杀掉蓝玉,我们排除朱允炆登基后蓝玉首先造反扶自己的侄孙朱允熥登基的可能性,毕竟蓝玉这个二百五真做的出来。不得不说蓝玉适合战争年代领兵作战,可和平年代就不行了。

蓝玉干的那几件事典型的莽夫所为,吃饱了撑得没处消化,强占元妃,导致元妃自杀殉节,半夜捣毁城门。连自己家的下人平时都不可一世,仗着自己有功,平时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倘若朱标当了皇帝,蓝玉是不敢造反的,但是朱允炆当了皇帝蓝玉就不一定会忠心耿耿了。

朱棣的能力不可小觑,论打仗,朱棣未必会输给蓝玉,更何况朱棣不是一个人领兵作战。他的身边有一个智囊团,有擅长打仗的,有擅长出谋划策的。比如我们都知道那个造反却不为功不为利的姚广孝(道衍和尚),还有朱能,解缙等人。

朱棣可以说是完全遗传了他老爸,权谋之术丝毫不在话下,这点完胜蓝玉。我们假设蓝玉在世,忠心耿耿的辅佐朱允炆。蓝玉未必是朱棣的对手。在侄子朱允炆的统治下,朱棣一定还会造反的。

建文帝朱允炆遗传他老爸的性格,为人比较温和,温文尔雅的的儒生气质。比较理想化,不善于权谋,受儒家的思想影响很深,想要实行仁政。却缺乏一个皇帝应该有的凶狠、果断。面对自己的一群叔叔,建文帝显然还是稚嫩了点,有点小白吧。

朱元璋给他留下了方孝孺,黄澄,齐泰等文人。这些都是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人,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断然不会造反。可是他们太理想化了,没想到朱棣会不服从君王而造反。在建文帝即位不久实行“削藩”,朱棣面临的要么是主动交出兵权,任人宰割,要么就是搏一搏,去造反。建文帝能实行削藩,削弱叔叔的权力,那么蓝玉倘若在的话,就会先拿这些外人开刀,收取兵权,给个闲职当当。就算蓝玉想忠诚护国,也力不从心了。

朱棣造反,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在考虑种种因素,经过严密计算,才走上造反这条路的。而建文帝面对这样一位老谋深算的叔叔,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开国元老那些武将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就算不死留着护国,倘若朱棣有造反的决心,为了避免万无一失,必然会先设计除掉自己的对手,完全占据优势地位后,再造反。

而削藩刚好是一个契机,朱棣此时倘若不造反,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他的宏图大业的梦就再也不会实现了。与其坐以待毙,等待朱棣的结果只能是像他的其他兄弟一样,交出兵权,被贬为庶人。这样的生活对朱棣来说无异于死去,在和姚广孝这位大阴谋家进行深谈后,野心家朱棣决定了,造反,把命交给老天。

就算建文帝没有削藩,朱棣也不会安守本分做一个藩王。造反,只是时间问题,以朱棣的能力,打击消灭蓝玉这样的大将绰绰有余。


无笔史官


我是史海魅影,很高兴为您解答。

如果大将蓝玉活着,朱棣不敢造反,因为有蓝玉在,朱棣造反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朱棣是害怕蓝玉的,因为朱棣所有行为被蓝玉看的一清二楚。

对于皇位,任何人看了都会眼红,其中也包括朱棣,但是朱棣能够做到深藏不露,不被世人发觉,唯独蓝玉发现了这个问题。

洪武二十年,蓝玉出征纳哈缴获了一匹名马,想讨好一下燕王,把这匹马送给了朱棣,但是朱棣分担没收还训斥了蓝玉。事出反常必有妖,朱棣这样谦虚,肯定有问题。蓝玉利用驻军北平的机会,仔细打探了朱棣的所有事情,发现朱棣貌似谦恭的外表下隐藏着鸿鹄之志。蓝玉与太子朱标交好,就把自己观察的情况告诉了太子,提醒太子提防朱棣,谁料朱标居然把这事告诉了朱棣,从此朱棣和蓝玉结下了仇。

洪武25年,太子朱标病死以后,朱棣对于皇位更加眼红。朱棣明白必须先除掉蓝玉等大将,所以朱棣就黑了蓝玉一次,在朱元璋面前控告蓝玉,随后就有了明初四大案的蓝玉案。

朱棣为什么千方百计除掉蓝玉,因为他害怕蓝玉。朱棣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他也明白蓝玉的能力和实力,越是明白对手越知道害怕,蓝玉强大到朱棣战胜不了,如果蓝玉不死,朱棣造不造反都是一个死,也不存在朱棣敢不敢造反了,因为蓝玉活,朱棣就会死,蓝玉死,朱棣才有可能胜利,事实证明没有蓝玉的明朝、没有蓝玉的朱允炆是挡不住朱棣的。


史海魅影


在朱元璋死后,明成祖朱棣之所以敢叛变,就是因为他知道国家当中已经没有人能钳制住他了。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要是明朝大将蓝玉还活着的话,那朱棣是否还敢造反。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蓝玉要是还活着的话,个人觉得那么朱棣肯定不敢造反。 蓝玉的军事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他有勇气和谋略,在打仗的时候从来都不胆怯,而且战绩也是非常的耀眼。


史书有记载其,临敌勇敢,所向皆捷。

在军事方面,可以说没有几个人能比得过他。朱允炆之所以失败,不是败在了兵力上,而是败在了指挥上。要是当时国家的兵马由蓝玉执掌,那么朱棣绝对不敢造次。因为强大的将领能让军队化腐朽为神奇,更别说中央的军队本就是精锐。

还有,面对来势汹汹的朱棣,很多朱元璋的旧部都不愿意为朱允炆作战。因为当初朱元璋为了扶植他上位,杀了不少跟随朱元璋的老伙计。可如果蓝玉在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蓝玉在军中的声望是很高的,只要他号召大家作战,相信肯定会有很多人响应的。而朱棣的部分旧部其实也和蓝玉关系密切。换句话说,只要有蓝玉在,两边的力量是此消彼长的。

说完了蓝玉,咱们再来看看朱棣这边。要说朱棣没有当皇帝的野心,相信没有人会相信。可朱棣之所以起兵,核心目的其实是为了自保。


史书记载,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

从中看出,是朱允炆先针对朱棣,所以朱棣只能起兵,否则他很有可能被杀。通过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朱棣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从很久之前就已经准备谋反,但这么多年都处于筹备阶段,就是因为他害怕会有变故发生。毕竟只要谋反失败,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要是蓝玉这个变数存在的话,那么对死亡的恐惧或许真的会战胜对权力的渴望,朱棣不是没有可能就此放弃造反。

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要是蓝玉活着的话,那么朱允炆或许会稳坐皇帝的宝座。的确,有蓝玉在,谨慎的朱棣肯定不会造反,但朱允炆可能照样当不成。


因为那时候篡位的就不是朱棣,或许蓝玉本人了。蓝玉的能力非常强大,但古往今来能力强大的人都有一个弊病,那就是不甘屈于人下。

蓝玉在活着的时候就经常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官位不匹配。朱元璋之所以坚持要杀死蓝玉,或许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朱允炆。

大家可不要低估蓝玉的胆量。蓝玉是一个十足的莽夫。蓝玉在打完仗回到关门的时候,因为关门紧闭,所以直接带兵就把关门给毁了。

这在史料中也有记载:即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

因此,可以看出蓝玉是什么事都有可能会做的出来的。叛变需要的勇气、势力还有动机,蓝玉全部都具备了,他极有可能会造反。


夏目历史君


明太祖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威胁自己建立大业的对手,同时也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威胁着自己统治的因素,他最终还是站在了权力了巅峰,站在了万人敬仰的位置上,而这一切的得到都是不容易的,都是很困难的。

在后来,他建立了属于他朱家的王朝,撑起了属于他朱家的天下,也就是后来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明朝。

历代帝王仿佛都有一个习惯,那时就是不放心武将,不放心曾经陪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其实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很多功臣虽然是他们的好兄弟,但他们是从基层一起熬过来的,对于自己有着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在后来便不容易被驾驭。就拿刘邦来说,樊哙曾经在鸿门宴中冒死救出了刘邦,可是在后来他快要去世时候,他还是不放心这位兄弟,并派出了人去杀他,只不过在后来刘邦咽气,他派出去杀樊哙的人便收了手,因为樊哙和吕太后有亲,在高祖死后,掌权的便是吕后,所以他们顾及以后会被清算,所以便没有按照已故之王的命令去做。

蓝玉之死

蓝玉在还是年轻的时候便追随了朱元璋,在那之后为高祖立下了很多赫赫的战功,并随着战争的洗礼一路走来,逐渐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帅。可以说他的成长除了有当年高祖的知遇之恩外,还有他自己的天赋和后期的努力。虽然蓝玉的战功很是显眼,但是他在政治韬略上,可并没有那么的成功。很多人在评价他的时候,大都是称赞他的战斗力,称赞他的武功,但是在谈到他的政治智慧时,很多人都提出了贬义的看法和评论。我们只是从一件事情上,便能够看出端详;据说当时高祖为了慰劳军队,便亲自去蓝玉的大营中慰问官兵,在一开始的时候皇帝还很是高兴,可是在后来却因为皇帝在命令兵士退下时,居然使唤不动他们了,但蓝玉只是一句话,他们便退下了。虽然这件事只是一个小事,但就朱元璋这个对权力极其敏感的人来说,却是一件极大的事情,这无疑是侵犯了他至尊无上的皇权。

很多人都说他的死是因为功高盖主,但大家不知道的,他的死是因为朱标的去世。朱标是皇帝的大儿子,在军中具有一定的威信,他叔叔辈的人们都对这位未来的皇帝赞不绝口,即使是不可一世的蓝玉也是如此,所以朱标还在的时候,皇帝是没有杀蓝玉心的,可是在后来随着朱标的去世,他想要立孙子为帝的心确立,使得皇帝对于蓝玉等对此事反对的功臣起了杀心,他为的不过是自己的这个孙子可以在后来能够驾驭群臣,能够稳固君权。

如果蓝玉没死,朱棣还有希望吗?

如果所蓝玉没有死,朱棣别说是没有什么希望,他连这样的胆量也肯定是没有的,因为就蓝玉来说他可是朱棣的老师,他的能力和威信,以及对于战场的判断是远远胜于朱棣的,而且就从后来没有蓝玉的明廷,以及朱棣的“靖难”不顺利的情况来看,若是再加上一个蓝玉,朱棣的靖难一定会希望渺茫,别说后来称帝了,就连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敢。

所以我们综上所述,如果当时的大明有蓝玉的话,朱棣的靖难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因为就实力而言,蓝玉的军事造诣是远远胜于朱棣的;而且如果有他在的话,别说朱棣造反,他就是想都不敢想。


木剑温不胜


要是蓝玉一早就没有被朱元璋杀死,别说他朱棣了,朱允炆一早都不大可能登上皇位。

本来吧,如果说朱标不死,那一切都好说,不仅是蓝玉不会死,朱棣也是不可能起兵谋反的,但问题是,朱标死了。<strong>

其实不管蓝玉死不死,朱棣都是会造反的

朱棣之所以造反,不是因为他对皇位有多窥觑,他想当皇帝吗?肯定想呀,当初自己头上压了个大哥,朱棣还是想跟大哥斗一斗的,后来终于大哥英年早逝了,朱棣终于有机会了,没想到朱元璋直接将朱允炆封为了皇太子。

朱允炆上位以后,对朱棣这些叔叔辈的可没啥好态度,当时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们都被他派去各地领兵,朱允炆觉得叔叔们领兵对自己威胁不小,于是决定削藩。

削藩,就是削弱藩王的权力,将权力收归中央。

削藩一开始的时候,也还是小打小闹的,都是从那些力量较为薄弱的藩王开始的,但是慢慢的,削藩让那些还没被动的藩王害怕了。

朱允炆,别看他是个文弱书生,狠起来连自己亲叔叔都宰,削藩的时候,他朱允炆可不是仅仅削弱藩王的势力,有时候还会将藩王流放,贬为庶民,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朱棣曾今也被朱允炆盯上,但他装疯卖傻,假装自己突然失心疯了,躲过了一劫。

朱棣如果不起兵谋反,那么就不是他杀朱允炆了,而是他放下武器直接等待朱允炆的屠刀伸向自己了。

如果蓝玉还活着,朱棣的事情先放一边,蓝玉就不会让朱允炆上位

蓝玉是朱标的舅父,可以说两个人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蓝玉对朱标绝对是忠心耿耿的,但是,朱标死了呢?

朱允炆可跟他蓝玉关系不大,太子妃常氏的儿子可不是朱允炆,如果朱元璋去世了,而朱标也死了,根本不用等朱棣起兵谋反,他蓝玉第一个就会将文弱书生朱允炆赶下台,换成常氏的儿子,这也就是典型的外戚干政。<strong>

就算,就算蓝玉活着,并且没有赶朱允炆下台,朱棣也不一定就打不过

要知道,朱允炆削藩的时候,对自己的叔叔们可是心狠手辣毫不留情,他就会对蓝玉留手了?就算不对蓝玉做什么,蓝玉的兵权想必也会被其夺走吧。

就算是蓝玉还在,没有了兵权,前线告急的时候,他蓝玉也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更不用说拦下朱棣了。


魏青衣


大将蓝玉和燕王朱棣都是朱元璋要剪除的人,不过蓝玉死了,朱棣却侥幸活了下来,并成功篡位。蓝玉和朱棣都是有野心的人,蓝玉与朱标、朱允炆父子关系比较好,如果蓝玉活着,朱棣照样敢造反。因为朱允炆性格弱懦,逆行倒施,身边的心腹大臣都是些空谈误国的文臣,即便少数武将也没能人尽其才,即使蓝玉活着,也不能扭转乾坤。

朱元璋曾以为打江山靠武将,守江山靠文臣,他将皇位传到孙子朱允炆手里的时候,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武将已经被他清除得所剩无几,留给朱允炆的大臣都是像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类似的文臣。而那些跟随朱棣打江山的武将却在朱棣的庇护下活了下来,最后成为他反败为胜的主力军。在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的蛊惑下,朱允炆下落撤藩,终于逼反了燕王朱棣。

反观朱棣身边,聚集着姚广孝、朱能、郑和、解缙、张信、火真、丘福、金忠、朱高煦、顾成、朱荣、谭渊、钟祥、房宽、宋礼等人实战家,加上朱棣自己有非凡的领导能力、高超的战略战术、不可动摇的必胜信心,所以能够所向披靡,最终反败为胜。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不得让孙子朱允炆当了皇帝,但朱允炆懦弱,朱元璋害怕朱允炆驾驭不了蓝玉,正打算把他和四子朱棣一起软禁,锦衣卫指挥蒋瓛却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终于忍耐不住,打开杀戒,族诛蓝玉等人。不过蓝玉与朱标父子关系很好,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却性格懦弱,执政措施失误,心腹都是一些空谈误国的文臣,即使蓝玉活着并全力辅佐,也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


希荣文创


如果蓝玉还活着,那事情就棘手多了,朱允炆不仅要面对各地拥兵自重的藩王叔父,还要面对蓝玉这个兵权在握的野心家。那么如果蓝玉活到了建文朝,朱棣敢造反吗?




在徐达、常遇春没死之前,蓝玉就是个“千年老二”,标配的“第一副将”,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刚继承帝位的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侵犯明朝边境,太祖朱元璋以蓝玉为主将率15万明军出征,对于自己的第一次独当一面主持北伐大计,蓝玉显然运筹帷幄,信心十足,在各方面都指挥有方,最终深入漠北,一直追到捕鱼儿海,把北元残余打的溃不成军,表现出了蓝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优秀的统军打仗能力。




在“蓝党之狱”没有发生前,蓝玉早已受封凉国公、太子太傅,朱元璋赐其铁券,可以说随着大批功勋名将的去世,蓝玉已经成了洪武朝后期的头号大将。蓝玉如果能够低调的保持个人作风,挺过朱元璋“清算功臣”的特殊时期,熬到建文帝朱允炆时代,那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可是,即便蓝玉坚持到了建文朝,他是否会效命于朱允炆协助朝廷削藩这又是一个大大的问题了。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出生年份不祥。而常玉春的长女常氏嫁给了太子朱标为太子妃(被建文帝追尊为孝康皇后),常遇春是太子的岳父,蓝玉是太子妃的舅父。太子妃生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和嫡次孙朱允熥,但朱雄英八岁即夭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从陕西巡视回来后染疾而故,朱元璋晚年痛失太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为嫡长孙。




而蓝玉的女儿蓝氏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蜀王朱椿,蓝玉与朱元璋既是儿女亲家同时也是蜀王岳父,太子妃舅父,其与明朝皇室渊源关系之深厚,还真不是其他将领所能比的。蓝玉拥护太子朱标,与早就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关系并不好,朱标在世时,朱元璋为太子组建了一支超一流的武人集团作为他以后继承大统彻底打击北元力量而准备,蓝玉就是属于太子武人集团的重要一员。但是随着朱标的去世,朱允炆的势单力薄又迫使朱元璋大肆屠戮这些勋旧大将以为皇太孙继承大统扫清障碍。




如果蓝玉熬到了建文时期,他应该已经年过五十了,还算是能打的年纪。他本人坚决拥护故懿文太子朱标,所以尽管朱允炆身为朱标之子但与蓝玉无沾亲带故,蓝玉还是可能会选择出山协助朱允炆削藩,有蓝玉这个定海神针在,量尔手握护卫的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人都未必敢轻举妄动,即便冒险行“清君侧”之名靖难起兵,可能也不一定是蓝玉的对手,也许明朝的历史就此要改写了。


大国布衣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如果被逼无奈,同样敢造反。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登基的皇帝。

如果不是建文帝的削藩手段过于激烈,把自己的叔叔们逼的自杀的自杀,自焚的自焚,软禁的软禁,相信朱棣是不会想过起兵造反的。


所以如果明朝大将蓝玉还活着,建文帝还是采取激烈的削藩手段,朱棣照样敢造反。

热血男儿,岂会坐以待毙。

朱棣的一生是生于战火,死于征途。朱棣作能征善战,作为藩王能够镇守北平,北击北元,作为皇帝还可以五征漠北,朱棣的一生属于军伍,是一位热血男儿,是一位铁血君王。


所以如果明朝大将蓝玉活着,建文帝不能让朱棣当一位自在王爷,朱棣同样也敢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