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少年的你》嚴肅討論以及郭敬明為什麼拍不出這種電影?


《少年的你》嚴肅討論以及郭敬明為什麼拍不出這種電影?

《少年的你》嚴肅討論以及郭敬明為什麼拍不出這種電影?

看這個配圖就知道,這次真的很嚴肅!


1


我在看電影的前後在朋友圈輪番誇了《少年的你》,從導演到演員各種誇,誇完之後晚上我冷靜的想想要寫點什麼。就是我想盡可能的客觀的討論一下這個電影的問題,對,你沒看錯,我說的是問題。


有很多人說電影抄襲東野奎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這裡我要嚴肅的批評和討伐一下原著小說,可以說是標準的蹲坑讀物還抄襲東野圭吾。導演拿到蹲坑讀物還能如此鬼斧神工的改編成一部成功的電影,大家就知道小說改編電影的難度是有多大了。


導演的專業性和演員的演技我就不再誇了,現在就說一個問題。《少年的你》是一部嚴肅討論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但是電影中對霸凌只有體現並沒有討論,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依然懸在那,似乎丟給了觀眾。


更加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霸凌作為主題被“共生”概念喧賓奪主。所有人感動於男女主相互依存共生的感情,並沒有對霸凌問題的解決起到實質的推進。當然,從商業片角度來說如何講好一個情感故事以及如何奉獻一場教科書式表演,這部電影給了殿堂級示範。另外,在利用《白夜行》中“共生”這個梗,可以說非常成功。


但是,它是抄襲嗎?


2


導演放棄正面討論校園霸凌而是套了一個共生概念說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情感故事,除了商業上的考慮和衡量之外,更多的是校園霸凌這種題材在討論上是有一定的危險和尺度拿捏的問題。


學校裡發生了霸凌事件,攤開了分析霸凌別人以及被人霸凌的人某種角度來說原生家庭都是受損的。《少年的你》電影中霸凌別人的魏萊出身富裕家庭,父母忙於賺錢疏忽對女兒教育,即便在停屍房看到女兒屍體的時候,母親的表現只有一種莫名的焦急,轉瞬即逝。然後我想問,魏萊她爸呢?


退一步說,霸凌別人的魏萊從家庭關愛的角度上來說何嘗不是弱勢群體?父母的冷漠和家庭教育缺失對她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精神上的“霸凌”?十七八歲的魏來面對這些該向誰去控訴?她不知道,她能做的就是在學校霸凌別人證明自己很OK,逃避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試圖轉移到別人身上,所以霸凌成了她唯一的出口。


陳念與魏來在家庭結構不同,但是家庭遭遇是一樣的。母親沉迷於違法微商欠下舉債跑路,她在家裡被迫挑大樑根本得不到家庭關愛,在自己好朋友因為被霸凌跳樓自殺之後,終於出現了家庭和社會“關愛雙失”局面,沒有出口。


兩個無路可走的人懟在一起,魏來欺負陳念,陳念應對的方式只有躲和逃。


3


警察是救命稻草嗎?電影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陳念“躲”到了警察這邊,希望警察能徹底根治這種問題,顯然警方愛莫能助。最終明白警察幫不上忙的時候她才開始“逃”,逃到了小混混小北那一邊去了。


電影似乎給了一種解決方式上的說法:面對霸凌,老師解決不了,警察也解決不了,但是社會混混可以。這是一種以暴制暴的暗示嗎?我不敢下這種結論,但是可以表明的是,目前學校和警察對霸凌都沒有根治辦法。


而我說的問題是,霸凌問題到這裡在電影裡戛然而止,沒有了。就是這個事兒沒法解決現在,學校也沒辦法,就算裝了監控也沒啥用。警察能怎麼辦?難道跟小北一樣派一個警察24小時保護陳念嗎?


如果導演大膽一點在繼續討論霸凌解決的方式的時候,勢必會觸及到原生家庭教育和現行教育體系的問題。就是在未成年成長過程中家庭和學校分別需要承擔什麼責任?誰在逃避問題?誰在推卸責任?誰在冷漠旁觀?這個問題在電影中要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


那麼終極問題來了,一部電影能這樣大開邊界的討論這種問題嗎?以及在不觸及各方利益的情況下,能給到合理的解決方案嗎?顯然不能,所以導演淺嘗輒止的觸及話題,然後直接放棄討論,選擇“共生感情”這條商業線,口碑和利益雙豐收。


這沒什麼不對的,只是單純的從一部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角度來說,有點問題。


4


聊聊很多人關心的抄襲問題。


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邏輯嚴謹的構建了豐富的人設和搭建了圍繞人設設計的故事,並且長篇幅來敘說一個故事。講一個人的原則、偏執、犧牲以及濃厚的情感,為了讓讀者明白這兩本書到底在寫什麼,東野圭吾用了兩本書的篇幅只講了兩個故事。


《少年的你》電影以霸凌開篇慢慢轉向情感線路來說明,這是弱小無助的高中生來逃避霸凌的方法,順接了東野圭吾小說的創意。我認真的思考了一下,電影裡面這條線跟東野圭吾小說的邏輯真的一毛一樣嗎?陳念和小北,一個無助找到靠岸,一個無路找到指路燈,這是兩個人在半路上找到了相互依存的方式,然後依靠在一起繼續前行。


這種“前行”大概持續了幾個月,《白夜行》用了十幾年,《嫌疑人X的獻身》用了一條命。它不一定是抄襲,但一定存疑。


有人說電影抄襲,這是輿論觀點,那麼導演在改編小說時如果知道這個原著有抄襲嫌疑還依然決定買下版權改編的時候,就應該承擔上映後輿論的質疑,這是無可厚非的。


5


最後說說,為什麼郭敬明拍不了《少年的你》。


首先郭敬明對自己有多大能耐是不清楚的,要不然他怎麼會敢去跟陳凱歌坐在一起對別人指點江山?他在節目裡說《悲傷逆流成河》是中國第一部,注意了,他說的是第一部討論校園霸凌的電影,再次注意了,他用了“討論”這個字眼,我在前面也用了討論這個詞。大家掂量掂量。


如果郭敬明來執導《少年的你》,大概又是一部評分不及格的撲街青春片。在選角上就不會選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他會選自己粉絲受眾的那些流量明星。從商業角度來看,選擇粉絲受眾廣度最大的明星最起碼會保證票房收益的,加上郭導特別擅長拍青春文藝疼痛愛情片,屢試不爽。


拍電影和文學創作的門檻都應該很高很高,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進來攪局。文學作品的核心在於記錄和批判,文字的脈絡讓你能看清楚時代的發展和印跡,文字的力量能讓你聽清楚歷史回聲。這就是為什麼文學作品能傳承的原因。


電影語言和文字視覺完全是兩個概念。王朔的《動物兇猛》很好,姜文拿過去改編成《陽光燦爛的日子》大獲全勝,這是改編的牛逼。李碧華寫的《霸王別姬》已經很好了,被蘆葦拿過去大刀闊斧的改了劇本,一拍成就了一代傳奇。你們就知道把一本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這個門檻得有多高了。


資本市場對於流量的依賴已經到了不管是什麼垃圾都可以擺在檯面兒上來的地步了。幸好,《少年的你》拋開存疑的地方的的確確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在情感張力和攝影表現上都是非常優秀的,特別兩位演員又奉獻了教科書級的演技,這樣的電影多一點,垃圾電影就會少一點。


當所有人都這麼認真的看電影以及嚴肅的來討論的時候,觀眾的觀影水準也會漸漸提高,好電影自然就會多一點。希望《少年的你》是一個好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