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陳渠珍家世及其他

陳渠珍家世及其他

原創 諶謀盾 曾獻文 茅廬茶肆 今天

陳渠珍家世及其他


陳渠珍家世及其他

《三百里錦江一壺酒》曾勇.mp來自茅廬茶肆00:0003:43

陳渠珍家世及其他

陳渠珍家世及其他

諶謀盾 曾獻文

前 言

陳渠珍(1882-1952)譜名開瓊,字渠珍,號玉鍪。世居麻陽隆家堡,祖父宏文公因嗜好醫學拜鳳凰名醫胡學文為師,居鳳凰,故陳渠珍1882年生於鳳凰縣城南巖腦坡。

陳渠珍歷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朝代。先後曾任入藏軍清軍營長、湘西屯邊使、國民政府中將、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四師師長、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的特邀代表。解放湘西時的“湖南和平起義”有功人員,解放後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是著名文學大師沈從文的老師,共和國元帥賀龍的老上級,毛澤東主席的座上賓。

尤其是其傳世著作《艽野塵夢》講述了他1906年-1912年12月(24-30歲)歷湘鄂川藏青甘陝七省在西藏九死一生及曠世絕戀的傳奇經歷。此書贈賀龍等中央領導,曾作為解放軍入藏部隊參考書。

此書被著名史家譽為“人奇、事奇、文奇”三奇之書。有網友說“很難想象陳渠珍行伍出身,筆下卻能如此行雲流水,而其所描繪意象之宏大高遠,同當代眾多遊記相比,二者境界高下立判。”

書中細緻地描述了辛亥革命爆發,援藏軍在哥老會的煽動下發生譁變,115名軍人在陳渠珍與藏女西原夫婦的率領下沿今青藏鐵路位置北出青海荒漠到達格爾木,過甘肅,最後僅有七人得以生還。其中與藏女西原的戀情堪稱絕世奇戀。

陳渠珍憑此書在文學史上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是麻陽人,他爺爺宏文公為什麼又遷居鳳凰,對於其與麻陽與鳳凰的關係很多人不甚了了。很多人對他的詳細情況又非常感興趣,為此記者親赴麻陽隆家堡陳氏族人的聚居地一探究竟。

一 陳渠珍麻陽隆家堡家世考

據陳氏族譜記載:麻陽隆家堡陳氏家族出自有虞氏,受姓於胡公明德之後代。陳族自贛袁分派,遠宗穎川,近宗江州。1382年明朝洪武十五年,麻陽陳姓始祖壽公系延觀公之次子,福公弟,原籍桂陽蘭山香木林,以功授錦衣衛都指揮,旋升貴州鎮遠都司。1404年永樂二年,偕子榮公、華公、寶公屯田麻陽,仍籍鎮遠。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改鎮遠衛為縣,編立東西二里,陳族編為東里八甲,賦役仍歸貴州。雍正七年,朝廷命屬楚境,一併歸楚,拔入麻陽二都三甲。正式擁有麻陽籍。從壽公到陳渠珍歷十五代。在麻陽有五百年曆史,至今有六百年曆史。

第一世壽公生髮榮、發華、發寶;第二世發華生彥名、彥和、彥道、彥可;第三世彥道生思讓;第四世思讓生文景、文滿、文冒;第五世文景生仲應、仲峰;第六世仲應生祖傳、祖誥、祖詔;第七世祖誥生嘉蘊、嘉珍、嘉銘、嘉璋;第八世嘉璋生王略、王諮、王召;第九世王召生大燦、大業、大緯、大鵬、大坤;第十世大業生急拔、儼、聯步、聯拔、廷拔;第十一世儼生希旬、文奎、文上、希善、文虎;

第十二世文虎生宏禹、宏吉、宏文。文虎墓葬在隆家堡後山牛形。第十三世宏文因嗜醫,拜鳳凰名醫胡學文為師,後在鳳凰落家。成為鳳凰陳氏一世祖。生恩科、恩甲。麻陽陳族在鳳凰落戶的始祖還有宏經、宏鎮、宏授、進榜、進典、開選、開科各系。鳳凰二世祖(麻陽第十四世)恩甲即陳茂林生徵貴、開藩、開?(早夭)、開揚、開瓊;鳳凰三世(麻陽第十五世)陳開瓊即陳渠珍生太初、太乙、太沖、太玄、太昭(早故)、太樸、太正、太稚。

二 陳渠珍的父親——陳茂林

陳渠珍的父親名叫陳茂林,字杏圃。世居麻陽隆家堡,隆家堡原名林家鋪。他的爺爺名叫陳宏文。麻陽增生。

所謂增生,相當於現在沒有享受助學金的秀才之意。清沿明制,明制規定府學、州學、縣學有秀才名額為四十、三十、二十人,這些人有資格享有月給米六斗的獎學金,叫廩生。超過這個定額的人就沒有六鬥米,因此叫增生。增生地位次於領六鬥米的廩生。

陳宏文生有二子即陳渠珍的伯父恩科及恩甲,恩甲就是陳渠珍的父親陳茂林。陳宏文喜歡醫學,拜鳳凰名醫胡學文為師。因此在鳳凰店鋪林立的城南巖腦坡安家。他是到鳳凰去發展的麻陽人。陳宏文慈祥喜歡施與。想盡辦法使人的生命得到保全。貧窮的人給藥,不收高價。這樣就喪失了不少財富。爺爺過世後,陳渠珍的父親陳茂林才十二歲。陳渠珍的奶奶許太夫人,在這人亡室毀風雨飄搖之日,養育陳渠珍父親兩兄弟。叢憂累積,疽發於背。此時陳渠珍的伯父在外做生意,陳父茂林親侍湯藥。衣不解帶有半年,有人邀請娛樂,一概謝絕。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風凰排馬鎮的苗人石仲華叛亂。陳父茂林應徵入伍,征討有功,授外委鎮標。陳渠珍的奶奶聽說後喜道:“我可以放心地到地下見你們的父親了!”奶奶就這樣走了。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湖南新寧的李元發叛亂。陳茂林率頭旗兵前去征討。轉戰廣西全州、修仁,大小數十戰,殲滅了很多造反者。提督向榮欣賞陳茂林的膽識,讓陳茂林參贊機要。提督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有次向榮軍大敗,士兵作鳥獸散。陳茂林救到向榮的運輸馬隊,最後才跑。向榮更加欣賞陳茂林的忠勇。陳茂林就是這樣成名的。金鋒戰役,陳茂林中流彈受重傷,請假回鄉裡養傷。李元發被鎮壓後,陳茂林升為千總。千總,清代綠營兵軍官,正六品,位次守備。李元發的殘兵佔據廣西省城桂林,向榮令陳茂林率二旗兵進剿。陳茂林在軍中遇到綠營都司鄧紹良,鄧紹良與陳茂林十分合適,大相知愛。

平定桂林後,陳茂林從正六品的千總升為正五品的守備。這年陳渠珍的大哥徵貴出生。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廣西的叛亂殘兵重新聚合。洪秀全佔據金田。激戰三日三夜,官軍七戰七敗。洪秀全軍勢大盛,誰都沒辦法阻擋他。向榮委任鄧紹良總理營務,陳茂林為副手。二人率千人出擊,大敗洪秀全軍。陳茂林與鄧紹良把太平軍逼到河岸的絕處。接著敗太平軍於廣西象州。在象州太平軍被打散。

1852年(咸豐二年)三月,洪秀全進攻湖南永州、江華、永明、新田,鄧紹良率軍二千,陳茂林率軍一千會師於永明。在太平軍必經之要衝扼守。太平軍折向零陵,連陷東安、新寧,不久,進入廣西境。陳茂林、鄧紹良入川。洪秀全又陷桂林。陳茂林與太平軍大戰於桂林城東,向榮軍立時趕到,太平軍棄桂林奔向全州。接著進犯道州蛇皮渡。官軍把太平軍趕走。六月,洪秀全攻陷江華、永明、嘉禾、桂陽、武岡,向榮命陳茂林和鄧紹良率五千人經嘉禾進攻桂陽,連戰皆捷。太平軍從永興犯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守長沙。陳茂林與鄧紹良急馳往救長沙。鄧紹良傷胳膊。陳茂林的兵到,把精銳力量全部用上與太平軍格鬥。太平軍才退卻,長沙得以不落入太平軍之手。太平軍才轉攻岳陽,進軍武昌。陳茂林率二千人了隊伍尾躡其後,在洪山塔大敗太平軍。

1854年(咸豐四年),太平軍進攻東壩,向榮命陳茂林率軍二千隨著太平軍的蹤跡進攻,前後十七戰連戰皆勝。陳茂林升職為正四品的都司。當時響應太平天國的人越來越多,太平軍的鋒芒正十分銳利。上級下令陳茂林守南京。

1855年(咸豐五年)三月,江陵、六合告急。五月高淳、寧國又相繼告急。陳茂林率千人之軍馳援,次第平定。

1856年(感豐六年)二月,溧水失守。陳茂林率千人進攻不下。五月,太平軍犯江南,江南大營官軍大敗。陳茂林與向榮退保丹陽。太平軍跟蹤追擊。向榮在恐懼憂憤中死去。陳茂林從此率軍由鄧紹良指揮,接著打敗太平軍。陳茂林因此功升從三品遊擊,加從二品副將銜。

1857年(咸豐七年)五月,太平軍又犯溧水,陳茂林率軍千人在巫山大敗太平軍,兩戰兩捷。活捉太平軍司馬楊正林,因此功補授從二品副將加正二品總兵銜。某月,太平軍英王陳玉成佔領蘄州、溧水、大治、興國、黃州,鄧紹良分遣三支部隊往救。陳茂林率一軍收復溧水,其他二軍平定蘄州和黃州。

1858年(咸豐八年)正月,太平軍在湖北到處都是。陳茂林率楊勝軍一千五百人會各路軍隊攻黃池、南陵,又將太平軍擠壓於排灣。跟從鄧紹良駐灣址。十月,江南的太平軍分兵進攻寧國、灣址、黃州。11月,太平軍四面包圍進逼灣址,與官軍隔河相對峙。一天晚上半夜時分,太平軍隔河發槍擊中官軍的戰馬,馬系在竹床上,馬拖著竹床,一時狂奔,聲如閃電。好象萬馬奔騰。官軍不辯東西,以為太平軍殺到。睡夢中驚起,自相踐踏。太平軍趁勢過河大敗官軍。官軍一天一夜狂逃二百里。到達石危才停止。此時諸軍都潰散如瓦裂。只有陳茂林領軍的楊勝軍巍然不動。陳茂林請鄧紹良扼河守衛,令諸軍相互救援。鄧紹良不同意。過了兩天,太平軍千餘人來進攻,陳茂林設伏敗之。陳茂林又請求給自己增加兵力進行反攻。此時太平軍以官軍剛剛大敗,戒備松馳,放心地喝酒,高歌狂飲只管聚會沒有準備。陳茂林突然襲擊,大敗正在高歌狂飲的太平軍。太平軍被殺死數百,淹死數千。俘太平軍及旗幟不可勝數,收復灣址。陳茂林功授皖南鎮總兵,總兵是正二品。

灣址收復了,江南的太平軍不服氣,大舉進攻。陳茂林通過間諜偵知此重要情報。想移軍到**與*相犄角,相互呼應。鄧紹良不同意。過了十日,太平軍舉優勢兵力圍攻官軍,鄧紹良兵少糧食也吃完了,屢戰不利。陳茂林急請鄧紹良離開這一險境,鄧紹良又不肯。端端正正穿好衣帽坐在火藥桶上,太平軍逼近,鄧紹良自點火與太平軍同歸於盡。太平軍傷亡焦爛者不下數百。灣址之敗,手下的所有將領都失散了。

陳茂林囑在浙江的縣人米興朝尋找走散的的部隊,與陳茂林失散了。陳茂林一個人東逃西躲。時太平軍到處圍殲官軍,遇到官兵沒有客氣講就殺。都被陳茂林逃過。太平軍數人在一村舍中休息,有一隻瞎了一隻眼的戰馬走累了臥在道路中。陳茂林剛好走到這裡一時錯愕想退後,不可仗勇前行。前面是大河擋在眼前,陳茂林登上船,太平軍發現了,大驚,急起追陳茂林。陳茂林的水性很好,是游泳的好手,一個魚躍躍入水中逃走了。在路上邂逅相遇太夫人相攜回到湖南老家。興朝被殺,陳茂林以傷得到撫卹金二千,仍以從三品遊擊錄用。

陳渠珍懂事之時,經常看到父親陳茂林為四兄陳開揚管理鳳凰屯谷,周貧振乏,一切不計。

大伯恩科早逝,伯母膝下無子。陳茂林以老四陳開揚捧給伯母為子,事嫂字孤,恩禮俱隆。

當初,陳茂林因麻陽人張祖悅以小失而亡,尋以戰功,授意重慶鎮使人撫卹四百兩銀子,不按陳茂林的辦。陳茂林統楚軍千人留在四川,二次平定川南,數戰俱有功,年五十娶南川金太夫人,舊時傷口復發,一年中反覆三四次,於是請求批准回家,返縣家徒四壁,歸標鎮竿鎮,歷任中左營從三品遊擊、前營四品都司。

陳渠珍有四兄弟,老大徵貴,老二開藩,老三開華(早夭),老四開揚,老五開瓊(即陳渠珍)。

陳茂林先在南京娶邵太夫人,生老大徵貴、老二開藩,老三(早夭)。娶李太夫人,生四兄陳開揚。年五十時娶陳渠珍的生母四川南川人金太夫人,年五十九生陳渠珍。陳茂林1894年光緒二十年九月十一日離世,享年七十二歲。葬鳳凰城外平遼。陳茂林逝後三十年的1924年,陳渠珍任湘西屯邊使。

三 陳渠珍二哥——陳開藩

陳渠珍的二哥名叫陳開藩,字小圃。陳茂林的第二個老婆邵太夫人生大哥徵貴和二哥開藩。二嫂姓張,是貴州人。二哥性仁孝,二嫂安靜沒有多話講。在一起生活了四十年,舉案齊眉,相當和睦。生有四子,塑齡、壽齡、雙齡、九齡,此四子都早夭。二哥年少時就跟隨鎮竿總兵周瑞龍,很受器重。當時陳渠珍家全依賴二哥的工資,收入有百金,內外全靠這筆收入。

陳渠珍九歲時,生母金太夫人去世,十三歲父親陳茂林去世。陳渠珍的教養聘娶,都是二哥出的力。二哥的生母邵太夫人在用錢方面廉潔節儉,一點也沒有亂花錢。二哥用錢把陳渠珍送到芷江名山學校讀書。所需書籍不吝惜重金購買。一購就要化費幾個月的薪俸,但不讓邵太夫人知道。二哥對陳渠珍和朋友都很情深義重。

1911年辛亥革命,二哥任職綠營從三品遊擊。縣裡的豪強暗結城裡的清兵,率亂兵攻城,意在佔領縣城。挑擔的撐船的在城外聚集,城下瓷行已經開始行動。城裡的清兵呼應,不知道內情的人還以為是起義軍。眾人不敢抗拒。二哥力排眾議,率兵出戰。大創亂民,死者數十百人。因此事,得罪了人,二哥舉家出走。

當時陳渠珍正在西藏服役,沒有回來。因為湘西鎮守使田應詔的緣故,陳渠珍作為同學奉檄回縣。多得二哥的功得以任巡防營管帶。

倒袁世凱之役,北洋軍與貴州軍大戰於麻陽。鳳凰大震,二哥任鳳凰縣城防司令,晝夜操心,巡邏考察,眼捷毛都不眨者有數月,積勞成疾,一病不起。1919年中華民國八年正月十八日病逝,時年55歲。葬鳳凰城外泥衝生母邵太夫人之側。

邵太夫人晚年因疾病,嫂子張氏侍之特別嚴謹。每晚睡得遲,一到雞叫就起床,三十餘年無纖毫之疏。兒畜孤侄有什麼要求都想辦法全部滿足。對陳渠珍尤其友愛。陳渠珍或以小過失,惹太夫人大怒,嫂則委曲迴護,讓太夫人的怒氣平靜下來。

陳渠珍認為自己有所成就,內籍於父兄,外資於師友。得賢父易,得賢兄難,得賢嫂更難。昔賢如張釋之、東方朔、韓愈、陸九淵這些大政治家、大文學家、大哲學家,都得到賢德的兄嫂扶助。當時的名將馬援、範雲、王圭,又都以敬事寡嫂著稱。

二哥已走了,幸嫂健在。陳渠珍說自己的事業、文章雖無,能效法前人的榜樣,盡侍嫂之禮,不敢不寫下區區文字,通過它表現他的兄嫂的芳行於萬一。

四 陳渠珍四嫂——梁夫人

陳渠珍的四嫂鳳凰梁氏屯正五品守備梁正品之女,十八歲嫁給陳渠珍的四兄陳開揚,生男喜林。喜林七個月,陳開揚去逝。嫂子立志獨自養育孩子。

事尊章以孝姒,穆性明慧,知書工繪繡,少言笑。雖家人引起她講話,也沒有什麼說的。只有談起讀書,就心情好起來告訴喜林書應如何讀,讀書應知何事。四嫂只有這一個兒子,十分鐘愛。到孃家住了一年,後來又返回陳家。生活比較困難,嫂靠自己的手紡線謀生,教喜林讀書,如束溼柴。

到了晚上,一盞孤燈,刀尺聲與讀書聲相鳴和,一直要忙到斗轉星移的半夜才歇工。生平足不出戶,即使親戚鄰居慶喜弔喪未嘗一往。婦女賓客,也不打招呼。四嫂勞精悴神,得了肺病。臨終時,囑陳渠珍對喜林嚴加管教。

當初,二嫂性慈,看到四嫂管得過嚴,每次勸她。說:“你只有一兒,為何對他管得這麼嚴呢?”四嫂答道:“因為只有一兒,所以才管得嚴。”

這樣,陳渠珍認為這可以表現四嫂的特立獨行之處。特別記下來。四嫂三十歲時去逝。葬於鳳凰縣城西門外大腦坡金太夫人墓側。

五 陳渠珍曾祖父正三品武義都尉陳文虎夫婦麻陽隆家堡墓葬

陳渠珍的祖父因學醫去鳳凰,曾祖陳文虎墓葬在麻陽隆家堡後山牛形陳氏家族墓園。今有完整的碑文。碑文對聯:大地長千古,芳名志萬年。“佳城”下面為誥授武義都尉陳公文虎母氏包老大人太君之合墓,立碑人為孫茂林曾孫徵貴、寧貴 志;時間為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二十六日立。茂林為陳渠珍之父,徵貴、寧貴為陳渠珍的長兄、二兄。武義都尉清武散官名,為正三品。

陳渠珍生於1882年,1952年逝於長沙。此碑為陳渠珍出生十七年之前所立。

“湘西王”陳渠珍的曾祖父正三品武義都尉陳文虎在麻陽隆家堡的墓碑。此碑為陳渠珍父親陳茂林與大哥陳徵貴,陳開藩在陳渠珍出生前17年所立。

六 陳渠珍的祖居地——麻陽隆家堡鄉隆家堡村羊合壠

陳渠珍的祖居地並不在現麻陽隆家堡鎮上,而是在隆家堡之南的羊合壠。此地離隆家堡鎮有三里路左右。此地處一四面環抱之地,環境清幽。還有不少幾人合圍的古樹。此地呈一個羊頭,立於四面環抱之地的正中,左青龍右白虎,兩山呈羊角朝前合圍,剛好在西北方相交,水口外面是一案山。此一案山,正對羊頭。羊頭後有靠山,真正是後有靠山,前有案山,正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此地為什麼叫羊合壠?原來此地是一隻公羊形,埋著頭,一對前端相交到一起的彎角狠命地往前頂。活脫脫羊角合壠,一副好鬥之形,所以此地是出武將之地。陳氏族人還說此地出了一個大力士。挑水不用扁擔。把碾米的石磨用肩扛起架橋。

陳渠珍的祖居地處於羊頭的右耳部位。現在是桔園。陳氏族人現在已經散居他處,此地還有一座木房子,住著一個五、六十歲的瞎子。古樹、茂林、修竹把這個清幽地方裝點得富有古意。 這就是名震一時的湘西王的祖居地。

七 陳渠珍後人的情況

太初,湖南省石油航運公司辦公室主任,經濟師。妻遊祖瑩,長沙汽車配件一廠職工。住長沙。

子二:運壁,號竟實,無妻,1977年故。

運亨,下崗職工。妻李莉華。住長沙望月湖。子一:世艽。高中讀書

女五:壽華,上門女婿航天公司劉君;晚華:嫁棉麻公司黃君;維儀:嫁國際貿易公司朱君;維娜:嫁市航運公司黃君;維佳:嫁市鼓風機廠黃君。

太乙:號天一,無嗣。

太沖:號和生,沅江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妻:楊豔福。沅江醫院醫師。住沅江。子二:乃康,凱軍。女二:阿華、丫頭。

子二:

凱軍,益陽市人民醫院大夫。妻,劉芳,市人民銀行工作。女一:細細,高中讀書

太玄:輕工業研究所技術員退休,住地不詳。妻:張麗純,服務公司職工。子一:運澤,無業,妻俞順玲。子一:世塵,小學讀書。

太昭:早故。

太樸:無業。妻廖蔚如。女一,陳穎,退休後去向不明。

太正:無妻,無業,住五加巔。

太稚:住五加巔。妻周映喬。子三:陳谷、陳靜、陳立。

子三:陳谷,動力機廠。妻,皮輝,臨時工。女一:採衛,讀書。

陳靜,未婚,可樂公司職工。

陳立,初中文化,待業。

八 陳渠珍的族曾孫曾任文書的82歲的陳世茂老人談陳渠珍見毛澤東主席等事

那次我從麻陽買了個金雞到鳳凰,家裡人給陳玉鍪介紹:“隆興哥兒子泰玟的孫子來看你了。他爸爸叫陳運餉。”

給我介紹陳渠珍:“這是五太。”

陳渠珍說:“你太太去世了,我不在家。你公公好嗎?我離開湘西,麻陽縣府給他判了十幾年刑。”

陳渠珍與我太太隆興未出五服,五代人之內,很親。陳渠珍太太陳文虎的墳與我家祖先的墳埋在一起。陳渠珍的太太文虎與我太太的太太文上是親兄弟。共一個父親陳儼。我喊陳渠珍做五太。五曾祖父。我父親的五公,很親的。我那時到吉首去考學校。那時吉首有一個師範。原來我在黔陽是省立十三中讀書,我考起了吉首。戰爭打起來後,我到陳渠珍處,陳渠珍不讓參加部隊。我當時年輕看不到大局,看到五太有軍權,也想當個小官。

湘西的政局面臨大變,五太看準了。我也就不得已。當時辰溪土匪張玉琳駐麻陽也準備到鳳凰找陳渠珍報殺父之仇。

陳渠珍在鳳凰辦紡紗廠,織布廠,為苗族服務。得少許利潤,很得民心。

陳渠珍個子大,塊頭大。人坐在那裡,有殺氣,人見人怕。

16歲時,我考起初中,沒錢讀書,請他老人家想想辦法。他說:“哎呀,我現在困難,我也無能為力。以前讀書,你要多少有多少。”接著又問我要多少錢,我說五十萬。就不問了。我把這個情況給我一個在陳渠珍手下的麻陽隆家堡本家說,他說那是考你的,你五太的錢你用得完的?

一個省裡來的專員,軍裝整齊,到那裡,遞一個名片來。五太坐那裡,三次請專員坐下來談話,專員不敢坐下來。五太講了三次,他還不肯坐下來。五太眼睛盯著專員,你有什麼講不?專員一句話講得不當,重新講次,危險。五太的眼睛象捕獵的老鷹眼睛,盯住專員,專員講話打顫了。那殺氣危險,著實嚇人。專員最後敬個禮。陳渠珍目送他走。

他大半輩子,在鳳凰開了紗廠。與專員講完話後,給我一個帽子,搞了個軍人包要我跟他一起去看紗廠,我跟在他後面,他走得快,相當穩。又問:“你學校有哪些開支?”

我那時也很機靈,實際上不要五十萬,只要三十萬。想留一點餘地。

那是冬天,穿一個外套,我把手插在包裡。我知道是五太要來考一考我。我用手指在包裡算賬,算到四十四萬,錢不是五十萬。五太說:“是四十四萬不?”

五太說這個小孩子講話很清楚,多少開支算得清清楚楚。還有買筆墨的錢,並不多算出帳。

陳渠珍在鳳凰辦了紡紗廠,棉織廠,對人很和氣。

他有九個老婆,五女四兒(太初、太乙、太沖、太玄)。(注:譜只載四人。實生八子太初、太乙、太沖、太玄、太昭(早故)、太樸、太正、太稚。太乙、太昭、太正無後。)

為了保護陳渠珍,我從麻陽隆家堡出來。湘西當時成立了一個湘鄂邊區部隊。國民黨想利用陳渠珍抵擋共產黨進湘西,麻陽的陳氏子弟兵不久被他解散回家,陳渠珍說:“你們回去,現在形勢發展很快,將來的湘西,我不能再在湘西做什麼了。”

1949年9月我就回來了,解放軍就到了麻陽。回來後,後來的情況就不太瞭解了。

陳玉鍪見毛主席,是從長沙去的。後來他的孫陳運之回到麻陽給我們說:賀龍到長沙接他祖父見毛主席,去時把家分了,準備被鎮壓。帶孫陳運之準備去收屍,帶小兒準備送終。到北京一瞭解,情況大不相同,陳運之講了,一見到毛主席,陳渠珍就承認自己的過失,在湘西殺人太多了,討了十多個老婆,根據共產黨的政策,是違反婚姻法的。毛主席最溫和,很和氣的,像一個老婆婆講話。他說:陳玉鍪,你在湘西不殺人,你能統治湘西幾十年嗎?你雖然在國民黨時期討了這麼多老婆,封建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那又是多少?現在時代不同了。你的貢獻很大,為我們共產黨培養了一個元帥(指賀龍元帥)。

老人講,陳渠珍當了國民黨三十四師師長,是國民黨的編制,但是中央在湘西調不動。國民黨不給軍餉。不給軍餉,自己造幣。自己成立銀行。做了湘西王,穩穩統治湘西幾十年。給湘西帶來安寧。毛主席說還給我們培養了一個元帥。毛主席接見,一般二十幾分鍾,接見陳玉鍪是四十五分鐘。

毛主席問:“湘西匪情如何?有多少人,多少槍?”

陳玉鍪回答:“有多少人,多少槍,就有多少土匪。”

湘西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做土匪。比如麻陽土匪龍飛天,一指揮老百姓就當土匪。你搶我,我搶你。搞得很亂。解放軍不敢進湘西。在長沙屯居。毛主席在會見陳渠珍後,重新研究湘西剿匪。以前土匪實行遊擊戰術,打一下,搶了就走,人跑上山了。又換一個方向。所以中央對剿匪政策改變了,和華東、華南、東北的剿匪政策不同了:坦白從寬,繳槍不殺,首惡必辦,協從不問。你不打我,我不打你。後來首惡必辦不提了。投誠的,由他上街。待得很好,教育。於是土匪得出結論:解放軍好,不殺我們,還辦飯招待我們,湘西土匪就從精神上瓦解了。最後在50、51年最後一次開剿。當時土匪有三千多人,在懷化包溪,把土匪消滅了。

剿匪時,陳渠珍均在沅陵。陳渠珍在湘西是得民心的。

五太講過西藏太婆的事。

那時為了擴大地盤勢力到了雲貴,王家烈打垮了,湘軍要統一中國,當時把西藏奪下來,只要把西藏奪下來,蔣介石就不怕了。把西藏統一就好了,誰知一打打垮了。當時西藏一個姑娘看準了五太是一個當大官的。她是一個農奴,爹媽兄弟都被當地人殺了。是她掩護五太,逃出西藏。西藏那邊講話不懂,十二個人只有她懂藏語,解釋家裡是農奴。被高階層殺了。我只有逃出西藏。跟十二個人同吃同住,白天睡覺,晚上背陳渠珍,背了七天七夜,跑出西藏。只感到熱,就死了。陳渠珍安葬了,只取出一隻鞋回來,回來後五太講,那隻鞋有九斤重。後來把鞋埋在棺材裡埋在鳳凰。西藏太婆不知埋在雲南還是青海?西藏太婆長得高大,嚇人,一隻鞋就有九斤。(老人講述與記者瞭解到的陳渠珍進藏與西原的情節有出入。)

陳世茂問過陳渠珍與賀龍的關係。

陳渠珍說:“賀龍是從我這裡出去的。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拖隊伍到我這裡投奔我。賀龍有軍事天才。他給我寫信,他在我這裡當五旅旅長。他在信中說:湘西塘小了,請允許我到外面去發展。”

賀龍到外面發展,賀龍是個兇將。有個旅長叫周雲卿,開個大會,他說他要生擒賀龍。但是抓不到,奈何不得。陳渠珍同意賀龍出去發展,下次好相見。周雲卿不聽,就去捉賀龍。賀龍講:“是玉公的意見?還是你的意見?”

周雲卿說:“我要看看你賀龍到底好大的本事。把槍支彈藥放下繳械投降!”賀龍說:“既然這不是玉公的意見,那就是你的意見。那我也告訴你,周雲卿,今後我不殺你,誓不為人!”

賀龍起家,陳玉鍪這裡是基礎。

後 記

2010年10月19日,記者親往麻陽考證“湘西王”陳渠珍的情況,在麻陽的大學同學老班長長沙博強鋼鐵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獻文先生極表支持並且進行了周密的策劃,由他親自租車由記者全程支配,並提供全程支持。具體調查由記者執行。實際上這就成了一個由他支持,共同合作以促進社會科學發展的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合作項目的一部分。對此義舉深表感謝。

20日,記者坐曾獻文先生所租的張師傅的小麵包直奔麻陽縣隆家堡鄉隆家堡村。首先在鎮上會到陳氏族人77歲的陳代生先生,陳代生先生介紹有隆家堡鄉,下有隆家堡村,隆家堡所住都是陳姓,沒有雜姓。大概不少於一、兩萬陳姓後人。此地距鳳凰縣僅有六十華里路程,距麻陽縣僅有三十里路程。

陳代生先生接著把記者帶到六十歲的陳代謙先生家裡,陳代謙先生的父親與陳渠珍很親,曾在陳渠珍手下做過事。陳代謙先生曾任村支書。

陳代謙先生帶記者與司機到陳渠珍的曾祖父陳文虎的墓葬地水牛形看了墓碑。由陳代謙先生找到陳的三叔七十四歲的陳世容先生,而陳世容先生是主持隆家堡《陳氏族譜》的編修。在陳世容先生家看了麻陽隆家堡所修的族譜與鳳凰陳氏所修的族譜。

後與陳代謙先生、陳世容先生三人一起先是坐車,又坐了一會兒水庫裡的船,到達陳渠珍的祖居地羊合壠考察。

現居麻陽縣環衛所的82歲的陳世茂先生是隆家堡人,他喊陳渠珍做五太,當年是陳渠珍的文書和貼身衛士,知道很多湘西王的故事。 回來時,陳代謙先生應記者要求,與記者一起到麻陽縣城找到住在縣環衛所的82歲的陳父陳世茂先生,請他談一談當年與陳渠珍交往的往事。因為陳世茂先生與陳渠珍是本家,當時在陳渠珍手下任職,稱呼陳渠珍為五太,即排行第五的曾祖。他談了他聽說的1949年陳渠珍在北京見毛澤東主席、以及陳渠珍與賀龍的關係、有關西藏太婆西原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