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4子女,老人独“宠”老三。“公平”的“偏心”,让家庭情更深

【1】重视子女“教育”的老人

张大爷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张大爷和老伴儿没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对孩子们打小要求就特别严格,就督促两件事儿:

一件事儿是学习。照着老俩的话说:学到的都是自己的本事,谁也拿不走,用多少钱都买不来。学习上的事父母帮不上忙,只能给你们尽可能提供条件,必须要靠自己。

另一件事就是品行教育。老俩对孩子一点不“溺爱”,也不讲什么大道理,孩子一到懂事的年龄就给孩子“排班”干家务,哪怕搬个小板凳。俩人是这么看的:从小要让孩子体会到“经营”一个家的不容易,要学会付出。随着家庭条件一点点变好,也时不时给孩子们一些“奖励”。

4子女,老人独“宠”老三。“公平”的“偏心”,让家庭情更深

张大爷有四个孩子,孩子们早参加了工作。要说这四个孩子,都挺给老人“长脸”,收入谈不上多高,这些看的都是个人能力和机遇,但是人品人缘都很好。这跟老俩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分不开。

看着四个孩子长大成人,对自己和老伴儿都挺孝顺,张大爷心里特别高兴。

老大参加工作最早,当初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了大城市一家单位。工作将近二十年了,三弟、四妹上学大半儿都是他供出来的。当时家里条件不太好,老大一直想着怎么分担父母的经济压力,所以几个兄弟姐妹对老大特别尊重。

张大爷和老伴儿对孩子们有什么“成就”从来不提要求,只有一条:希望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就行了。自己跟老伴儿大半辈子过的普普通通,也不是多有钱,但是只要家里人都平安、相互关爱,这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用多少钱都换不来。

老三小时候学习一般,没有考上重点学校,就在当地一个普通高校上的学,毕业之后在当地找了个单位。除了老三之外,其他仨孩子都在外地。老四是女儿,嫁的最远。几个孩子私下里商量的很清楚:多“拜托”老三陪在老人身边,照顾陪护老人,每个孩子每个月都回家一趟看看老人。十几年来,一直如一。

【2】老人体贴孩子,要出钱给儿子买房

张大爷和老伴儿退休之后,日子过的轻松而丰富。

几个孩子没有给老人添任何负担,常提出要接老人过去住,就当到外地“旅旅游”。老俩挨个家都去过,但每次呆的时间很短。老人也是不想给孩子增加什么负担,这一去孩子们就得照顾,弄不好再请个假什么的,耽误孩子工作和家庭。

一家子人都特别“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4子女,老人独“宠”老三。“公平”的“偏心”,让家庭情更深

大概在2009年的时候,张大爷在住处附近又买了一套房子。那个时候当地的房子刚好赶上一波降价。按理说这岁数的人了,有吃有住有的穿就可以了。张大爷买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三。

有一回老伴儿给他无意带了一嘴:你说咱们要是打车去老三家,这打车费就得20几块钱,来回得50了。老三这每天往返的,光开车油费就得花不少。

老张一琢磨也是。老三一直陪在老人身边,但是两家距离离的有点远,老三又是几乎每天跑。于是就有了买房的想法……

一天老三过来的时候,张大爷说:

“老三,我琢磨个事儿,这些年房子涨价太厉害了。最近这段时间我看着好像掉下来了,我跟你妈商量再买套房子,你觉得怎么样?”

对于老人有什么想法,只要没啥大毛病,孩子们从来都不拒绝,能让老人心情舒畅就行。

“爸,买吧,好事儿。人们不都说房子可能还能涨么,就当存钱了。你和妈钱够不?不够我这里还有点儿。”

但是老人接下来的话让老三措手不及:

“我跟你妈的想法是,把房子放到你名下。你回头要是方便就搬过来住,省的来回那么远的跑。”

老三一听,急忙连连摆手:

“爸,千万别。我那儿有房子住,当时买的时候我缺钱,我大哥、二哥,还有你们老俩都贴给我不少。我这紧还慢还的,咱家这倒好,真是欠钱的追着债主还钱,债主还不要。

你们要是说买房子自己住,或者就当成投资,怎么都行。别给我买,你们自己留着吧。”

老张摆摆手:

“你觉得买房的事儿没问题就行了,其他就别管了。”

老三心里挺别扭,回家后给大哥打了个电话说起老人的想法。老大一听没犹豫:

“行啊,爸妈给你买房子是好事儿。你换个角度,从他们的角度,这不是他们的心意么?你接着就是了。你二哥、小妹那边肯定也没意见。”

【3】年夜饭桌上的“三句半”

2010年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赶了回来,一家人团聚,热热闹闹。

饭桌上,老张对着四个孩子说了一番话:

“这一年年的,过的真快。

今年,这应该算是去年了,我和你妈出钱,给老三买了套房子。今天借着这个时候,有几句话我们琢磨了好久,想跟你们说说。

咱家也需要钱,但是从来不看中钱。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不省着,不该用的也不瞎花。这几十年下来,咱家比谁家财富都足。特别简单,因为有你们这些孝顺的孩子。我和你妈特别特别知足。

去年买房的事儿,我和你妈为什么给了老三?不是我们偏心,老三这些年做的事儿你们都知道,我和你妈年纪大了,好多事儿都是老三忙前忙后的操持,他挺辛苦。如果说偏心,这也是公平的偏心。我想你们都能理解。

最后还有一件事儿,是我和你妈这辈子的感悟,特别简单:咱们一家子人之所以有今天,不是我和你妈有什么功劳,是咱们一家人努力的结果。你们的为人、品行,都特别好。不是老说家风么?咱家的家风就是,情比金坚!”

几个孩子听到老人的话,特别感动。

老人对孩子从小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家的艰难、什么是家的幸福。也让孩子们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不容易。

4子女,老人独“宠”老三。“公平”的“偏心”,让家庭情更深

老人说的特别对:情比金坚。没有什么比一家人的感情深厚、温暖和谐更值钱,多少钱都换不来。

老张开玩笑的接着说:

“差点忘了。不是有个三句半么?我还差了半句:来,咱们端起酒杯,让这种家风代代传下去!”

欢笑、温暖、和谐,伴随着老张一家,吃了一顿温馨的年夜饭……

【4】结语

张大爷一家是幸福的一家。

这一家子人能有今天的结果,跟老人对孩子们从小的教育分不开,和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分不开,和孩子们对老人的孝敬分不开。

所以,幸福家庭,靠的就是这三层关系。

回顾一下张大爷的家庭,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1.先说说老人

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暂且不说,张大爷和老伴儿给孩子买房,你认为是偏心也好,还是公平也罢,总之,出发点恐怕不是对那些交通费、加油费的心疼,而是对孩子的心疼。孩子对自己照顾那么多、经常来回跑,还花着钱,让老人心不忍。这是老人对孩子的理解和体谅,也是对孩子孝心的奖励。

我想,张大爷和老伴儿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应该会考虑到其他子女的想法。按照这个家庭形成的“家风”,其他孩子们同意是正常的,这应该也在老人的意料之中。原因很简单——家庭是相互支持和理解的。


4子女,老人独“宠”老三。“公平”的“偏心”,让家庭情更深

所以,“家风”是怎么形成的?最重要的是看老人

。所以,一个家庭会怎么样,首要因素取决于老人。家庭不那么幸福的、抱怨子女不孝的,我想,首先希望老人能够有所反思和感悟。

2.再说说孩子们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之间完全相互支持和信任

老三在老家买房,兄弟帮着出钱,甚至“债主”躲着“欠账的”,是出于对手足情分的重视。当听说老人给老三买房的时候,老大连“磕巴”都不打直接就赞同了,也是出于对兄弟情分、三弟对老人的付出的认同和支持。

另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兄弟姐妹们各自对老人的付出,心里很清楚。大家都知道,老三陪在老人身边,无论如何都会付出相对更多。不像有些家庭,到该“出手”的时候都躲着,到该“收手”的时候却争先恐后。

虽说家家情况各不同,但是,社会上毕竟好的家庭还是多数。希望张大爷这一家子的故事,能够给出一些感悟:每个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但是每个家庭经营的道理都一样

“年年岁岁各不同,岁岁年年有今日”。又值一年春节,祝愿每个家庭都如此幸福和谐,祝愿每一位老年人都安康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