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當準備考研的人,還因為疫情在家百無聊賴的時候;當正在讀研的人,還因為疫情在家無所事事的時候。也許是你未來的導師,也許是你現在的導師,依然保持著每週至少70個小時的有效工作時間。

面對未來,一位碩士生導師想告誡學生們一些不得不知的道理。

每週至少要50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每週要求50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這不是最高標準,而是對每一個研究生或是準研究生來說的最低標準。這50個小時,不是你呆坐在書桌前堆積的時間,而是你思維和身體都處於活躍狀態的時間。別以為50個小時有多長,僅僅是在國內,清華、北大以及眾多頂級985的研究生的周學習時間,和50小時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如果你不是這些學校中的一員,很客觀地講,你大概率不會比這些學校的學生有更高的天賦,那麼如果你一週只學習40個小時,你拿什麼去競爭。一個最好的衡量標準,當你在讀一篇十頁以內的英文文獻時,你是否能三小時讀完?當你在讀一篇本領域的文獻時,你是否能自然地聯想到三篇以上相關的文獻?如果都是不能,那證明你還沒有跨入研究的門檻。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先看中文再看英文,打好基礎再攻前沿

很多同學在閱讀英文文獻時,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翻譯。很多專業領域的術語,或是一些專業表達,根本不是翻譯軟件能夠翻譯出來的。所以輕者,是浪費時間;重者,是顆粒無收。這其中的問題到底存在哪裡呢?其實就是你步子邁得太大,爬沒學會就想跑,走沒學會就想跳,所以你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就是打好基礎。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搞學術研究的都會知道,書籍一般是要晚於科研成果五到十年的,所以無法成為發論文出成果的第一要素,但是書籍中留存的是這個領域最基礎最廣為人知的知識。當你不具備這些知識的時候,就像你是一個剛剛學會音標的人,假如這時候你去研讀前沿的英文文獻,無異於閱讀沒有拼音標註的文言文,結果其實可想而知。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導師,找大牛,收集到本領域最經典的書籍,然後先從中文譯本的書開始,當有了兩到三本的基礎之後,再去讀英文文獻,再去弄前沿技術。很多同學會問,時間緊,沒時間讀書啊。的確啊,研究生期間確實沒留給你太多時間讀書,所以你要在讀研之前,大四下學期的時候就開始了。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記錄每一次的實驗結果,並配上詳細的說明

我們很多同學的一個通病,就是凡事做完就拉倒,不留任何痕跡,彷彿是在做好人好事一般。雖然做好人好事提倡不留名,但是做科研還是要留下足夠的痕跡,因為每一次的成果,都是對下一次成果的度量和指導,當你沒有站在未來去回望現在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現在這些東西究竟哪些有用哪些沒用,但當你將這些結果保留下來,未來都有可能是隱藏寶藏。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與此同時,還要提醒大家,就是千萬要配上詳細的說明,今時今日,你不用看文字說明都知道結果表明的問題,但真正過了一段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思維生疏之後,你再回過頭來看,沒有詳細的解釋說明,這些東西對你就毫無用處,反而因為你不知道有沒有用,還會花費時間研究,反倒是成了浪費時間的根源了。所以做事情要做完整,形成閉環。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比學趕幫可以,但是不要和同門成為敵人

讀研的時候,如果是小導師,手下就一兩個學生,那麼大家都相依為命,抱團取暖,還不至於有什麼隔閡;但若是大導師,手下成群的學生,面對畢業壓力,互相之間的競爭意識此起彼伏,到最後就發展成了同門陌路人,也許就是因為一個實驗成果的歸屬,也許就是因為一篇文章作者位次的排序,也許就是因為獎學金的項目加分分配。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如果你把目光放到未來的五年,十年,二十年,同門可能是你最好的資源,也是你最大的幫手。因為大家都是在一個領域,當初並肩作戰的那份情誼,變成如今互相之間的提攜,豈不是更能成就一番美滿的結局,何至於因為當初的鼠目寸光,或是蠅頭小利,而葬送了未來道路上充滿著千變萬化的人脈資源。看問題要長遠,更要有格局。

在研究生導師眼裡,一名“合格”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五十小時不算多,學業有成樂呵呵。先看中文後英文,拿好工具再淘金。實驗結果次次記,未來追溯出奇跡。同門之間最難得,珍惜彼此萬事和。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

我是董師兄,考研領域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