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德国人恨希特勒吗?

无聊的凡


历史的悲剧,从来不是因为某个人而造成的。任何时候将罪集中于某个人,都是不客观的。希特勒一直被誉为疯子,战争狂。这没有错。毕竟是希特勒带领德国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这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知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但战败的德国可以归罪于希特勒一人吗?并不能够。与其说是希特勒发动了二战,还不如说是当时得德国人选择了战争。而希特勒是这些主战派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希特勒就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德国人的意愿。恨希特勒不就是说他们恨自己嘛。

事实上二战的爆发并没有使得欧美国家诧异。因为一战后凡尔赛条约的签署就注定了二战爆发的可能性。一战后本没有实际上解决一些问题,而是把这些问题都给掩饰了过去。战胜国对德国既没有给予宽容,也没有彻底的清算德国。这就使得它们之间的矛盾还依旧存在。德国在一战后即没有接受教训,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在一战后,法国人又是强行占据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又是强行占据铁路,煤矿等资源。更过分的是,法国人仗着自己战胜国的身份肆意屠杀镇压不服法国的德国人。这就使得德国人都憋着一股怒火。一股复仇的怒火。而希特勒就是引爆这股怒火的导火索。

希特勒原本可以成为一个媲美拿破仑的英雄。但是他在带领德国人反抗压迫的过程中,逐渐的开始沉沦在战争之中。贪婪的野心迷失了他的心智。最后整个德国被绑上了战车,成为希特勒实现个人私欲的炮灰。实际上二战进行到中后期的时候,德国已经有部分人开始恨希特勒了。此时他们之所以恨希特勒,是因为希特勒没有见好就收,而是选择扩大了战争。而扩大战争的代价就是把德国拖进了战争的泥潭。所以他们才会恨希特勒,这些恨希特勒人数量并不多,而且他们也并不恨希特勒发动战争。而是恨希特勒无休止的战争。

在2015年的时候,德国拍了一部名为《希特勒回来了》的喜剧片。这部电影,即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呈述。在电影里那段“戏中戏”中,希特勒问法比安:“你从来没有自问过吗?人民为什么需要我,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和我一样。”这句台词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德国人倾向。而且在该电影中,很多场景都是真实拍摄的德国大众对希特勒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对于希特勒报以敌意。但也有相当之多的人,对希特勒并无偏见。反而认为他是英雄。这就足以说明现代德国人对于希特勒态度了。战后的德国勇于认错,并且成为捍卫和平的一员。但对于希特勒功过是非,想必没有太多的德国人回去归罪于希特勒一人。就像我开头所说,历史的悲剧,从来不是因为某个人而造成的。任何时候将罪集中于某个人,都是不客观的。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先说结论:二战时,早期对希特勒敬仰,后期痛恨,现在,对待希特勒不痛不痒。

希特勒是民选产生的,虽然说这中间有忽悠的成分,但是哪个政客上位没有进行一定的超额许诺呢?在哪个经济凋敝,德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还在搜刮着民脂民膏用来偿还一战的战争赔款,现在出现一个人,承诺上台之后,你会有工作,国家不会再进行战争赔款,将用来发展德国经济,你是德国人民的话,怎么选?当时的你恨希特勒吗?你会觉得他就是救世主。

在希特勒上台之后,确实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积极的发展本国经济,虽然是为了战争准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确实给德国市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对犹太人进行了抄家,犹太人是倒霉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希特勒把犹太人的钱弄来之后,去了哪?用在了德国的工业上,说白了,德国人间接的都拿了犹太人的财富,国家也一跃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的领头羊。

在二战的时候,对希特勒的仇恨多是自己的孩子在战场上牺牲的这些家庭,而且这部分人是很少的,因为自己的孩子是为了德国的“伟大事业”牺牲的,有什么值得难过的呢?更不会仇恨希特勒。希特勒对本国民族是很好的,在当时的欧洲环境下,率先对国内福利进行改革,是当时欧洲最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老有所养,失业救济金都有,德国人不是一个害怕战争的民族,德国在战场上的一系列胜利,给德国本土带来了很多财富,欧洲的珍贵宝物都运往欧洲。

再说现在,没有多少德国人对希特勒恨,最多是反感,德国人民的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流逝,对希特勒早已模糊了印象,没有切实受到过希特勒对其进行的伤害,多是从书本上了解希特勒这个人,又从何谈起对他的恨呢?真恨的应该只有曾经德国的发源地(格尼斯堡)的人民,二战结束后,此地被割占给了苏联,也就是现在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他们被没收财产,孤零零的来到新的德国,离开自己的故乡,我想这个过程是长久的。

总之,希特勒已经不在这么多年了,人总是健忘的,并且自己没经历过,是不能感受那种情感的,德国人恨希特勒吗?谁能说希特勒不是天之骄子?但早已忘了他吧!“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历史深度揭秘


总的来看,德国当然是恨希特勒的,是希特勒把德国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境,使得战后德国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受到诸多限制。德国也认真反省了战争罪行,在德国,希特勒是一个敏感话题,一切有关纳粹的书籍、话题和标志都是禁忌。

然而,近些年来,人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开放的移民政策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冲击,宗教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显,欧洲社会开始分裂,民粹主义思想开始回归。在整个欧洲,极右翼政党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并且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此相随的是,反犹主义也在欧洲重新泛滥起来,今年年初法国的黄背心游行就公然表达了反犹诉求。

作为纳粹思想的发源地,德国当然也不会落后,极右翼的选择党一跃而成为德国第三大党,并成功进入议会。危险的民粹思想悄然进入了人们的心,甚至一些崇拜纳粹的团体也开始悄悄活动。

德国人对于希特勒的态度,目前可以说呈现了多元、分化的态势,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清醒认识那一段罪恶的历史,并且坚决反对纳粹主义,反对希特勒。少数人则因为痛恨移民政策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怀念希特勒起来,甚至有人说:如果希特勒还在,就没有难民了。


这一点可以从德国拍的一部喜剧电影《希特勒回来了》看出来。剧组为了体现真实的效果,并没有进行彩排和安排群演,而是让演员穿着纳粹的军服顶着希特勒的扮相直接走在大街上,以观察人们的反应。据说,当人们看到“活生生”的希特勒走在大街上,很是吃惊,很快他们纷纷围过来和“希特勒”握手、拍照和合影,甚至还有人问:“何时把犹太人赶回去。”

演员说,群众这种态度让他很不安。还有些人,看到“希特勒”后非常愤怒,驱赶他甚至打他,演员表示,虽然挨了打,但这时他的心情最好,因为这才是人们应该对待希特勒的正确方式。


萌叔观世界


有多少国人会恨征战四方的成吉思汗,又有多少法国人会恨征服欧洲的拿破仑,还有多少日本人会恨靖国神社里的战犯?说到这里,有多少德国人会恨希特勒,应该不言自明了吧。当然了,和平作为这个世界的主旋律是毋庸质疑的,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者,也绝对会倍受世人唾弃。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希特勒究竟带给德国人民的是利大还是祸大?答案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战前德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有多屈辱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组成的同盟国,败于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组成的协约国。

因此,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战败的德国被逼迫与英、法、俄、意、美等协约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自此,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16%的煤产地、半数的钢铁工业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全国上下陷入了一片屈辱恐慌之中。例如:一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并将该地区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输送到法国。对于反抗的德国铁路工人,并进行血腥镇压,其中约有200多名德国铁路工人被法国当局杀害。

军事上,更是被削减到极低水平:

  • 边防:将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割让给协约国15年,德军不得在东西岸50公里以内驻防。

  • 陆军:不得设置总参谋部,兵力必须控制在10万以内,还不能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

  • 海军:不得制造和拥有潜艇,限定轻型巡洋舰6艘,驱逐般和鱼雷艇各12艘,装备主炮口径280毫米。

  • 空军:不得组建。

  • 军备:不得进出口武器,确实需要,商品则额外征收26%的费用。

  • 兵役:解除义务兵役制,限制参加军训士兵人数,并将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 军产: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以及不得生产重机枪。

可以说,此时德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已经极其低下弱小,基本上没有尊严可谈。13年后,希特勒被德国民众推举为国家元首,带领德国人民迅速重新站了起来,并一举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德国人民眼中的“俾斯麦”,国家复兴的英雄

希特勒上台初期,以带领德国人民走出困境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赶走了在德国的美国财团和犹太资本家,快速扭转了德国经济的颓势。1933年国民生产总值约为737亿帝国马克,到了1938年的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264亿帝国马克。同时,到了1939年,德国的失业现象不但基本“消灭”,甚至还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此外,国家实行免费教育,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了作战需要,希特勒下令建造了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不但改善了德国的交通,还促进了交通运输的新模式,影响了全世界。

1938年,希特勒一举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也因此,德国彻底摆脱了“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期间,希特勒废弃原来军队的作战理念,倡导“摩托化的作战理论”。为此,他任命古德里安为将军,督造坦克、火炮等重型攻击性武器。同时,大批生产飞机,组建空军。待国内政局稳定后,于1939年9月1日,以“摩托化的作战理论”对波兰实施“闪电战”,仅用2个月便全面占领波兰。之后,在1939年至1941年间,希特勒陆续攻占丹麦、挪威、法国(血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耻辱)等欧洲14个国家,其中的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成为了德国的仆从国。后来,又打的世界第一大国的苏联节节败退。从而,希特勒带领德意志帝国登上了称霸全欧洲的顶峰。

这时的希特勒在德国人民的心目中,绝对是“俾斯麦”式的英雄人物,或者德国的救世主。假如,在德国彻底摆脱 “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时,希特勒没有全面发动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就意外死亡,他不但会成为德国历史上的英雄,还会成为世界历史上的英雄。然而,现实没有如果。死于希特勒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各国人们高达3500多万人,仅屠杀犹太人就有近600万,也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希特勒被世人称为魔鬼、战争狂人、刽子手、残暴的法西斯等恶名。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德国人会像其它国家人一样恨他吗?个人认为,显然不会。

德国人为何避免谈论评价希特勒

如今在德国,希特勒时期的标志,如:敬礼手势、军服、旗子等,都是禁止公开使用的,并被写入了法律。

因此,对于德国人说来,谈论希特勒绝对是一个尴尬而又难堪的话题。说他是英雄,显然有违世界倡导的和平主题;若说自己的同胞是魔鬼、战争狂人,绝对很难说出口。

但是,希特勒曾经的名言:“对,我知道我会死,但我永远不会承认自己弱,即使是死也要让别人看看我最后的挣扎,即使死也要战死沙场,即使死也要同归于尽。”依旧成为德国人的一种精神激励,并在民间流传。

所以,讲到这里,德国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应该已经很清楚了。


祥子谈历史


十年前我去了一趟希特勒的家乡,一个很小很小的小镇,镇中央最显眼的建筑,就是他出生的那幢二层小楼,楼前有一块碑石勒记着故人的生卒年月。建筑不奇特 ,却满是沧桑无悔的样子。应该是常有亲纳粹分子来此缅怀故人 ,我就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不过都是藏在车里做的礼拜,因为如果过分张扬是要被追责的,西方老百姓对法律的畏惧可不是一般的强。希特勒家乡的名字我一时忘记了,但是给我留下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感悟,感悟到的竟然是那种在小说中耳熟能详的白色恐怖 。小镇很古朴,小镇上的人初见我们的神情,很使我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外国人留给北京街头的一瞥惊鸿。人们惊奇的看着这群他们眼里的陌生人,目光里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对陌生人的腼腆和羞怯,因为语言不通只能用一两句德语打招呼。在一家快餐店,我们的出现倍受他们的注意,我想如果不是语言的隔阂,很容易就能让这一滩平静的死水激出点浪花。看得出来,这是一块久被压抑的地方,我想既然是受着压抑,那肯定最想的就是吐露,尤其是跟那些想要了解他们的人吐露心声。可是这都可惜了。如果说德国人正在为一场曾经的战争而深深自责和内疚,那么也可以这么说,诞生了希特勒的这一块土地,以及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可能他们压根儿就不曾和一个似乎是全世界的公敌有过半毛钱的关系,然而正是由于后者的原因,使本来应该命里注定是默默无闻的前者,被世界注意到了,而我就是一个专程从万里之外前来注意下他们的人。


康拉图


正常的德国人都恨希特勒。

战后的德国实力大损,元气大伤,国土丢了一半多,德国人死伤无数,几十年抬不起头,人人唾骂,背负原罪。在世人眼里,德国人就是地狱恶魔,残暴不仁,杀人如麻。要知道,老德国人荣誉感爆满,铁杆忠诚的基督徒,保守稳重,爱好哲学和科学,德国可是尽出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超级大国。可是保守的德国最后出来了希特勒,还是德国人自己民主选举的,这让德国人无地自容,找哪里讲道理啊?

不过右翼极端德国人仍然把希特勒当神。

嗨!希特勒。

右翼分子相互用纳粹礼打招呼,问你怕不怕?

其实德国一直严格防范新纳粹,严打。

可是这几年纳粹越来越昌盛,一切的根源是移民惹得祸。过份的政治正确,害惨了德国人,再加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这个圣母婊,正在摧毁德国的基础。大量的中东恐怖分子涌入德国,不做事还享受高福利,加班加点造人,迟早德国会变成德意志斯坦。

日耳曼人排外的传统死灰复燃了,希特勒回来了。


笑傲侯


严格意义上来说,德国对希特勒应该是爱恨交加,爱爱在他发生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将德国从经济崩溃的深渊中彻底解放出来,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星。希特勒让德国从一个战败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希特勒搞起了西方世界最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使整个德国的经济发展到巅峰,民众获得大萧条时期最好的生活保障,恨便恨在希特勒发动了世界大战将之前美好的一切化作泡影,使德国重新沦为战败国至今仍不能是一个正常国家。其实德国对于整个西方世界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都在战后实现了,迅速崛起。当然,德国也对二战和一战进行了反思,特别是在1970年德国总理在犹太纪念碑前下跪一定程度上也使德国摆脱了战争的阴霾。



其实单就希特勒而言,一直以来都被妖魔化了,在他执政的十几年的时间里,虽然将德国绑上了战车,将自己的野心包装成国家既得利益,但同时希特勒在前期的执政也使得德国真正成为一个强国。希特勒与日本和意大利的法西斯有根本不同,那就是他并非通过军事政变掌握政权而是通过选举,他是德国人民的选择。当然,德国人民并不是想要选择战争。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只有选择希特勒德国才能恢复自己的经济和国力。事实证明,希特勒也做到了。在德国战后经济发展的年代似乎没有人会去怀念,希特勒,但是如今尤其是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之后德国首当其冲大量的中东难民拖累着德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甚至引发了一些政治动乱在这种矛盾激化的情况之下,一些崇拜,希特勒的小党也开始活跃起来,这让民众又想起了希特勒时代在希特勒时代。



德国民众的生活不会因为难民,也不会因为外国经济的低迷让普通的民众承担这一切。德国在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时被一受打击,刚刚有些恢复的德国再一次面临经济崩溃的绝境,当时失业人口高达800万对于当时的德国人口总数而言,800万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崩溃。希特勒也正是在这一历史环境之下占大的德国民众的一边。希特勒曾经对德国民众所许下的承诺,其实都实现了。首先希特勒保证了大资本家的利益,迅速恢复了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让在德国拥有雄厚经济政治基础和实力的容克大资本家们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也正是这些容克大资本家成为希特勒的后台,也是希特勒坚强的依靠。



在军事方面,希特勒虽然在开始算不上疯狂备战,但是希特勒为了获取军队的支持,在军队的质量方面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军队成为希特勒的主要政治基础。在中产阶级面前,希特勒保障了,所有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工作。为此希特勒不遗余力的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保障中产阶级的家庭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工作医疗和社会保障。对于底层人民,尤其是工人阶级,希特勒也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方面进行严格的管控,保障德国工人阶级有体面的工作,较高的社会福利和令人羡慕的工资。到1936年,希特勒的德国成为整个西方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完全走出了经济危机,还举办了当时令世界所瞩目的柏林奥运会。当时的希特勒不仅在德国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是耀眼的明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但是希特勒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停止,这些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让德国如此强大是为了实现他统治世界和欧洲的理想。当所有的人认为这就是希特勒的目标和最终结果的时候。希特勒告诉了历史这只是它的过程。在德国走出经济困境成为世界正常国家以后希特勒开始了,自己侵略扩张的计划。而之前所做的一切,也都被人们认为是希特勒蓄意狂骗民众最终发动世界大战的原因。究竟从最开始希特勒是否就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掌权。其实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无论希特勒如何,他都迎合了当时大多数德国民众的诉求。


在二战之后联合国对德国的惩罚,其实也验证了一些德国极端主义者的言论。即便现在德国全面禁止纳粹的标志在一些德国人看来也是欲盖弥彰,因为对于希特勒的怀念德国人是复杂的。他给德国带来了无比的光辉。同时又将德国推进了深渊。在德国即有想要将希特勒碎尸万段的人,也有要希特勒永远怀念在心目中的人。对于一个不被承认的政治领导者而言希特勒应当是一个被德国民众爱恨交加的历史人物。


世界史图鉴


如果你问的是历史,那么我想告诉你,纳粹和希特勒从来没有在选举中获得超过40%的选票。也就是说有60%的德国人即使面对纳粹的皮鞭和棍棒也选择不投票给希特勒。


长期以来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认为希特勒和纳粹是被德国老百姓选上台的。


但我要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当时德国分别有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总统选举参选的是个人,而国会选举选举的是党派。


希特勒1932年3月参加了总统大选,第一轮没人过半数,无人当选,按照选举规定,得票低的候选人放弃。 第二轮选举,兴登堡得票53%,希特勒得票36.8%,兴登堡当选魏玛共和国总统。


而国会选举,是选举国会的议员;当时德国各党派竞争608个席位。国会选举产生608名议员, 然后由608名议员们选举总理和内阁人选。


希特勒和纳粹党虽然在1932年7月国会选举中一举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是纳粹得票率只有37.3%,只获得230个议席,根本没有过半数,无法组阁。


由于第一次选举希特勒和纳粹党没有获得国会多数席位无法组阁,魏玛共和国只能在1932年11月举行了第二次国会选举,这一次选举中纳粹比第一次选举还少了200万票,虽然还是国会第一大党,但是反而比7月还多丢掉了34个议席。


只是因为魏玛共和国规定总统可以在政府内阁未获得50%的选票时,自行指认总理,这样希特勒才在兴登堡的指定下勉强担任了德国总理。


这是历史。


如果你问的是现在,那么至少我得到的资讯告诉我,目前在德国确实有些人开始崇拜和推崇希特勒,但那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2015年带有历史学家注释版的希特勒著作《我的奋斗》出版就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德国舆观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有47%的德国民众依然不赞同出版带注释版的《我的奋斗》,而在支持出版的民众里又有30%的民众仅支持出版历史学家注释版的《我的奋斗》,也就是说有77%的德国民众不赞同直接出版希特勒《我的奋斗》。


而同年,德国“爱国欧洲人反对欧洲伊斯兰化”运动(PEGIDA)(其实不是新纳粹,但被德国市民认为是新纳粹)举行游行,一共有400人参加,结果反对他们的游行有5000人参加。


德国AFD(德国的选择党)其实不是纳粹,但是由于他们立场偏极右,所以在柏林、在慕尼黑火车站、地铁口,到处都贴着FxxK AFD的小贴纸。


目前德国社会环境依然是如果一个德国人敢私下表达喜欢希特勒,那他在社交圈就“完了”,就会直接“社交死亡”。


所以,现在看,德国人就算不恨希特勒,也至少很厌恶希特勒。


兰台



希特勒,世界近代史上不可回避的一个人物,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也有人说他推动历史发展。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希特勒还很遥远,可对于德国人,他们既享受过希特勒带来的面包,也饱尝了他种下的恶果,恨还是不恨?这是一个问题。


(1938年的希特勒)


二战前,全民拥戴


1933年,希特勒实现了鲤鱼跃龙门,从一个街头乞讨的流浪汉,变身为德国元首。要知道,他不是搞政变,而是遵循游戏规则,民主投票上位的,换句话说,当时的德国老百姓无疑是爱他的,甚至可以说是崇拜。


一战后,作为战败国,德国受到了严厉的制裁,不仅割让领土,还面临着巨额赔款。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国更加如履薄冰,工业生产水平倒退,工业产量大幅下降,通货膨胀,失业率严重,阶级矛盾愈演愈烈……


(一战后,德国民不聊生)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民众需要一个救世主来带领他们、带领德国走出旋涡,这个救世主,就是希特勒。


不吹不黑,希特勒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政治天赋的领导人,如果不发动侵略战争,他将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希特勒上台后,仅仅5年,德国失业率迅速下降,1938年底,失业率只有1.3%,到1939年,基本已经消灭了失业现象,甚至还一度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02%,国民收入也翻了一倍。


(此时的纳粹党受全民拥护)


二战后,全民憎恨


如果说,二战前,希特勒是德国人心中的英雄和希望,那么二战后,希特勒则变成了不能揭的伤疤和耻辱。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对纳粹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不仅否定了纳粹德国的历史,也彻底将军国主义思想拔除。反纳粹成了战后德国的“政治正确”,任何人都不能歌颂纳粹功德,凡为纳粹说话的,几乎都不会有好下场。


(波兰闪击战,二战打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作为始作俑者,有关希特勒的一切,全盘否定,就算是对德国的贡献,也被定义为“为了侵略发动战争做准备”。


特别是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违背了西方主流的价值观,战后德国首任总统曾表示:“这将是德国人永远抹不去的耻辱”,先后两任总理也在纪念碑前下跪,乞求原谅。希特勒必须为这些无辜的生命负责,这也是他一辈子都无法洗掉的黑点之一。


(纳粹集中营中的小孩)


如今:矛盾态度


70年过去了,德国也重回到了欧洲大国之列,现在的德国人还恨希特勒吗?


如今,希特勒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德国人更是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去讽刺。希特勒不仅可以在小说中被调侃,甚至还曾有个电视台做了这样一个“希特勒回来了”的街头节目,让演员扮希特勒走上大街,观察路人的反应。结果显示,有的路人痛恨移民政策,希望希特勒把那些移民赶走,也有的路人见到希特勒后非常愤怒,直接上前殴打他……


(战争狂热分子,希特勒)


我们可以得知,反对他的人不在少数,可也有一些人是矛盾的。一些德国民众表示,他们不支持法西斯主义,不支持纳粹主义,但是对希特勒的行为表示可以理解,在那个环境下,就算没有希特勒,也会有东特勒,北特勒……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8000万的德国人,希特勒在他们眼中,是天使还是恶魔,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只有正视历史,才不会重蹈覆撤……


关注“全历史”

在这里

文明脉络随心玩转,关系图谱任你来盘

世有万象,史有千面

换个角度看世界!!!


全历史


经历过“二战”的德国人,对希特勒的看法普遍很复杂。在战后,他们逐渐认清纳粹的真面目,知道希特勒是一个“大魔头”。然而,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如果德国人不支持他,他能否上台?能否建立起法西斯统治?能否发动侵略战争?显而易见,希特勒的疯狂,与德国人的支持,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希特勒说了一些德国人想听的话,干了一些德国人想干的事,德国社会中的复仇主义情绪,还有那些军国主义思潮,这原本就是存在的,希特勒相当于一个“开瓶人”,把魔鬼从瓶子中放了出来。当然了,希特勒本人也变成了“恶魔”。

希特勒的巅峰期,应该是在法国战役后,当时的德国,打败宿敌法国,一血前耻。在欧洲,德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霸权,英国人也招架不住。这个时期,大概也是德国的巅峰期,是此前从未达到的高度。因此,希特勒的个人威望,也到达顶峰,德国人感觉自己报了仇,在欧洲挺起了腰板,彻底摆脱英美利益集团的压榨。然而,希特勒的威望,与战绩成正比,德军打了胜仗,他的威望就会很高,德军打了败仗,他也难辞其咎。

在此时,希特勒的权力欲越来越大,他紧紧抓住军权,对前线将领指指点点,其实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并不高,可他对手下不放心,但瞎指挥,必定带来恶果,那就是德军在前线败了,而且败的彻底。如此一来,希特勒手底下的将军,就开始“恨”他。总体来看,在入侵苏联之前,德国民众多数支持希特勒,而在盟军登陆诺曼底后,希特勒的威望持续下滑,忠诚于他的人越来越少。

战争时期,德国人享受到很好的“福利”,那么这些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呢?很明显,希特勒的手下大肆屠杀犹太人,抢夺犹太人的资产,利用抢来的财富给战争机器充血。德国在占领区,也搜刮了巨额财富,第三帝国的腐败状况也日益严重,奢靡之风盛行。这些钱,多数都是抢来的,是不义之财。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支持希特勒的民众,也是分赃者,希特勒用抢来的钱,来提高这些人的生活水平,这也是为何在前期,这些人拼命支持战争的原因,不仅是非理性情绪,还有现实中的物质利益。

最终,德国战败了,希特勒选择自杀,纳粹遭到清算,那些战犯们被成批成批的拉上绞刑架。从这一刻起,德国民众醒悟了,他们自己成了帮凶,成了牺牲品,被野心家给利用了。他们也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大量年轻人战死前线,很多平民在轰炸中丧生。在战后,德国遭到肢解,从此失去自主权,德国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一点看,他们肯定会恨希特勒,他发动了一场注定会输的战争,满足了其个人野心,却葬送了德意志的未来。

文 / 图维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