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六國最有可能阻攔或延遲秦國統一的三個人:一位國君,兩大名將

秦國是春秋時期大國之一,即使面對強晉秦國也曾一度佔據上風,不過歷史進入戰國之後秦國因為國內政局動盪,在從晉國分裂出來的魏國的持續打擊之下,秦國一退再退甚至一度面臨生死存亡的境地,不過隨著吳起棄魏奔楚和秦獻公奪位成功,秦國面臨的威脅有所減弱,同時國力也有所恢復,商鞅入秦變法成功之後,秦國的國力更是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幾代國君的努力之下,秦國實力終於一枝獨秀傲視群雄,到秦王嬴政的時候水到渠成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壯舉。

秦國的統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事實上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曾五次合縱攻秦,其中有兩次取得大勝,六國並不是沒有機會削弱秦國,卻最終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了了之或功敗垂成,今天就來說一說六國最有可能阻攔或延遲秦國統一的三個人:一位國君,兩大名將。

六國最有可能阻攔或延遲秦國統一的三個人:一位國君,兩大名將

第一個人:趙武靈王

三家分晉後的趙國分得的領土雖多,但是卻有兩個心腹之患:一是不斷騷擾趙國邊境的北方樓煩、林胡等遊牧民族,另外一個就是地處趙國中北部核心區域的中山國,加上魏國的崛起和稱霸,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趙國的實力並不強,自趙烈侯開始的幾代國君大多數時候都以魏國馬首是瞻,一直到前325年趙肅侯之子趙雍即位後才逐漸扭轉了這一趨勢,趙國也在趙雍也就是趙武靈王手上日漸強大了起來。

即位之初的趙武靈王韜光養晦,專心於內部事務不參與中原爭霸,在其任上完成了三大壯舉:一是推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趙國軍事實力由此一躍千里;二是先後五伐中山,消除了趙國面臨的最大隱患;三是攻略北方,大敗林胡、樓煩並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

六國最有可能阻攔或延遲秦國統一的三個人:一位國君,兩大名將

​原本實力不強的趙國在趙武靈王手上得以脫胎換骨,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趙武靈王傳位於次子趙何,自稱主父,趙武靈王此舉不是對趙國撒手不管,而是想從繁瑣的內政中脫身出來,專心於趙國的軍事和對外戰爭特別是謀劃攻秦。

前300年左右的戰國形勢遠不是秦國一枝獨秀,齊國、秦國、趙國實力都不弱,甚至楚國雖然遭受秦、韓、魏、齊四國圍攻但是實力尚在,四大強國中實力最強的並非是秦國而是齊國,趙武靈王為了攻秦甚至假扮為使者親自赴秦查探虛實,他有一個宏偉而大膽的構想,那就是繞過函谷關,從和秦國接壤的雲中郡一路南下直插秦國核心區域打秦國一個措手不及。

六國最有可能阻攔或延遲秦國統一的三個人:一位國君,兩大名將

​趙武靈王的構想雖然有點冒險,但是從戰略層面來說是可行的:首先,秦國防範六國的重點是在河西河東到函谷關一線,雲中、雁門、代郡三郡趙國剛剛設立沒多久,秦國很難料到趙國會突然由此攻秦;其次,經過胡服騎射改革後的趙國輕騎兵機動性強,戰鬥力也不弱。

最後,地處西陲的秦國自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引起了關東六國的警惕,於是六國聯手合縱攻秦,前318年第一次攻秦失敗,前298年齊、韓、魏三國再次攻秦,如果趙武靈王和三國約定以聯軍主力在函谷關一線拖住和迷惑秦軍主力,趙國則從雲中郡突然南下,絕對可以打秦國一個措手不及,六國也能借此大大削弱秦國的實力。

所以趙武靈王是戰國曆史上最有可能削弱秦國實力並阻攔其統一的國君,可惜的是英明一世的趙武靈王卻在繼承人的選擇上三心二意導致沙丘宮變,自己也活活被餓死,否則的話他的戰略構想還真有可能實現。

六國最有可能阻攔或延遲秦國統一的三個人:一位國君,兩大名將

​第二個人:信陵君魏無忌

六國五次合縱攻秦,其中有兩次取得了大勝:一次是開始於前298年結束於前296年的第二次合縱攻秦(趙武靈王死於前295年),另外一次是前247年的第四次合縱攻秦,前298年那一次主帥是齊國名將匡章,前247年的這次主帥則是信陵君魏無忌。

前260年長平之戰秦國擊敗趙國,白起坑殺趙軍四十餘萬,趙國實力一落千丈,秦國開始一枝獨秀,面對秦國越來越大的威脅,五國終於又一次聯手攻秦(齊國自樂毅伐齊、田單復國後,在秦國遠交近攻策略的影響下,逐漸不再參與六國攻秦)。

六國最有可能阻攔或延遲秦國統一的三個人:一位國君,兩大名將

​公元前247年,魏、趙、韓、楚、燕五國組成聯軍以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為帥,在河外之戰中一戰大敗以蒙驁為主帥的秦軍,並一路追擊敗退的秦軍至函谷關,秦軍閉關不出不敢再戰。

前257年白起被秦昭襄王逼殺,王翦此時還未嶄露頭角,蒙驁的戰功和能力也不及白起和王翦,反觀聯軍一方,信陵君不僅能力出眾,而且也是當時唯一可以團結五國攻秦的靈魂人物,除了他之外無論是已經去世的平原君還是春申君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可惜的是魏王再一次中了秦國的離間之計,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權,秦國逃過了一次危機;雖然說信陵君無法阻攔秦國的統一,但是如果他仍指揮聯軍作戰,秦國的統一或許要延遲五年以上。

六國最有可能阻攔或延遲秦國統一的三個人:一位國君,兩大名將

​第三個人:李牧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王翦發動滅趙之戰,李牧率軍在井陘擋住了王翦的進攻,王翦進退不得只能以離間計使得趙王臨陣換帥,並導致李牧被殺,李牧一死,趙國再也擋不住秦軍的兵鋒,王翦攻克邯鄲,趙國滅亡。

和信陵君一樣,李牧也阻擋不了秦國滅六國統一的趨勢,但是按照秦國遠交近攻的滅六國順序,首先要滅的就是韓、趙、魏三國,如果王翦不能正面擊敗李牧,至少趙國不會那麼快亡國,趙國不亡,魏國也沒那麼快被滅,所以李牧不死,至少秦國滅六國的時間還是要往後延遲一段時間。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遇到的對手當以趙武靈王、信陵君和李牧三人最強,其中第一非趙武靈王莫屬,信陵君則屈居第二,如果三人不是因為各種原因被剝奪兵權或去世的話,秦國統一六國要困難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