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山西省侯馬市:全國最小的縣級市 卻出土了兩件國家級寶藏


山西省侯馬市:全國最小的縣級市 卻出土了兩件國家級寶藏

2018——2019年度,

由中央電視總檯和故宮博物院牽頭,

會同16個省市自治區的博物館,

每個省選出三件重量級鎮館國寶,

兩年共分十八期在央視【國家寶藏】欄目,

向全國觀眾隆重推介,

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轟動。

除了故宮博物院,

這16個省市自治區博物館分別是:

上海江蘇湖南河南陝西湖北浙江遼寧,

河北山西山東廣東四川雲南甘肅新疆,

顯然這都是中國的文物大省。

節目每集以一個博物館為主題,

亮相各省選送的三件國寶級文物,

每件文物綁定一位與之氣質相符的明星,

打扮成古人的形象演繹寶藏誕生的故事,

穿越古今串起了國寶的前世今生。

筆者不想對其他省份的國寶多說什麼,

想說的是山西省選送的三件國寶。

筆者感興趣的是,

山西省選送的這三件國寶,

竟然有兩件是從侯馬市出土的。

一件是【侯馬盟書】,

另一件是【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對這兩件文物,

筆者真是太熟悉了。

閉著眼睛都能想起,

那用毛筆書寫在玉片上的盟書,

一筆一劃像柳葉似的。

而金代董氏墓戲俑,

筆者在侯馬文物工作站的院子裡,

曾經親自下到整體遷移複製的金代墓室,

仔細看過仿木結構的董氏磚雕墓室裡的戲臺和戲俑。

山西省侯馬市:全國最小的縣級市 卻出土了兩件國家級寶藏

讓筆者驚訝的是,

這兩件我們侯馬人再熟悉不過的東西,

竟然是國寶。

因為山西作為文物大省,

出土文物少說有幾十萬件。

能從這幾十萬件文物中脫穎而出,

絕非浪得虛名。

據說當初省裡的專家們,

在幾十萬件文物中選擇時,

一度考慮過鳥尊,

考慮過編鐘和銅鼎之類,

但最後還是決定,

【侯馬盟書】和【侯馬金代董氏戲俑】入選。

完全從文物的價值和分量考慮,

決不搞平衡。

經過激烈的角逐和專家反覆甄選,

國家寶藏欄目第二季,

只有九件國寶入駐故宮博物院參加特展,

這九件國寶分別是:

故宮博物院推選的樣式雷建築燙樣,

廣東省博物館推選的金漆木雕大神龕,

河北博物院推選的長信宮燈,

四川博物院推選的後蜀殘石經,

雲南省博物館推選的聶耳小提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推選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博,

甘肅省博物館推選的銅奔馬,

山東博物館推選的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

山西博物院推選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侯馬作為中國最小的縣級市,

市域面積只有區區274平方公里,

竟然有兩件出土文物被選為國寶,

有一件還被選進故宮作為特展國寶,

全世界的人都來欣賞參觀,

這是對侯馬最好的宣傳,

這是侯馬人民的驕傲。

山西省侯馬市:全國最小的縣級市 卻出土了兩件國家級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