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只是惦记


父母的初衷是爱,而结果是“害”。

现在的有些父母百般溺爱孩子,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可孩子根本不知足,也不懂得家长的不容易,还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

举个例子

我姑家的表弟,曾经他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后来姑父做生意赔了好多钱,债主天天去他家堵门要钱,就这样花干了手里所有的钱,也没有堵上这个大窟窿。无奈之下,姑姑就和姑父离婚了。

我姑一个人照顾孩子,没日没夜的干活,没人管的年少的表弟一下成了街头混混,学习一落千丈。我爸爸当时看我姑带孩子实在困难,劝说把房子卖了,搬到了和我家一个城市。

有一次我爸发现我表弟特别大声地对着我姑说话,我姑却护着孩子说没事,小孩子不懂事,我爸没说什么。没过两天,一言不合变本加厉的和我姑嚷,吼,甚至想要动手,我爸当场给他来了一巴掌,告诉他下次这样还打你。家庭这么糟糕下不知道体谅自己的妈妈,之后就是让他看看他妈是多么不容易,为了他们受尽委屈。从那以后,看看妈妈没日没夜的干活,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之后到了暑假就去找个暑期工替妈妈减轻负担,平时也不和妈妈顶嘴了,学习也慢慢知道用功了,似乎变了一个人。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只有真真切切的让孩子吃一些苦头,让孩子感受到未来生活的不容易;才能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才能明白父母的艰辛。


我爱我家27551769


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初中时成绩一般,中考刚过线,父母为了让我高中能有一个好一点的环境,于是去了外市的私立高中,原因是我有一个亲戚在那所学校任教,方便照看我。

到了学校以后,和预期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能说自己认真学习了,只能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也没有追求,刚开始还有些腼腆,后来和宿舍的同学熟悉以后也开始经常外出上网。因为学校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外出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班主任打电话同意以后才能外出,所以每个星期都是找各种理由出校。

高一的时候没有生物,8科期末考加起来才500多一点,平均每科都刚好及格。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年,似乎没有达到父母预期的效果。

高二的时候转学了,还是私校,原因是我那个亲戚要自己出来办学,我也就跟着转学了,高二上学期班上14个人,下学期只有8个人了。这一年父母来到了身边,没有机会出去上网了,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打篮球。似乎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依旧浑浑噩噩。

第一个转折出现在高二期末考前,我突然意识到我这样下去好像考不上大学,然后我和父母说我要转学,父母表示支持,但是至于能转到哪里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于是乎我开始复习,参加了离家不远的一所新建公立高中的插班考试,很意外的考了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考第一,不论是单科还是总成绩。更让我意外的是因为考了第一名,学校免除了我的插班费2000元,我第一次觉得学习好有用,还能给父母减轻负担,因为那时候家里比较拮据,2000元是笔不小的支出了。

我如愿转学去了想去的学校,感受到了强烈的学习氛围,但这还不是催生我后来努力学习的动力,第二次转折出现了,高三上学期一般多分时候,我爸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动个手,受了伤,住了院。那周我从学校回家父母都不在家,之前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都在我家,我不知道他们来我家做啥,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说话,我吃完饭说是一起上街去转转,我没想太多就和他们去了,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去了医院,才知道我爸住院了,而且已经做完手术住院一周了。一直没敢告诉我怕我分心影响学习,那天我哭了,很伤心,很难受。

回到学校以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以后的日子里没有去过一次球场,甚至都不曾往球场周围去过。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中午12点下课吃完饭回到宿舍做习题做到一点半,然后躺一会,下午两点开始到教室上课,下午放学就赶紧去食堂吃饭,回到宿舍洗头,每天都洗,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白发,每天五点半左右就到教室,开始做题,中途除了上厕所,基本都在教室里上自习,三节自习下课是晚上十点五十,回到宿舍以后洗漱完毕就上床,看书做题基本每天都是在一点左右才睡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即便是高中最后一个寒假,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六点半起床开始做题。后来勉强考上了一个大学。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

读书的重要性无论别人说多少,也许都没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的实在。

只有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自己才会努力才会真正的用心。


Adolpha


我讲一个反例,大家听一听。

外甥自小聪明、帅气,成绩虽中等但是很稳定,中考考了一所较不错的学校,但三年高中因搞对象荒废了,啥也没考上,去北京上了一个高职高专。

上大学时,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聚在一起时,我说,你长大了,是不是该懂事了?你妈妈常年开个裁缝铺养家供你上学,别忘了你的学费、生活费是你妈妈一尺一尺量来的。他低头不语。

这样过了几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打拼,做舞蹈服,从设计、打版、裁样、选料最后制成成衣样样自己认真琢磨、下功夫,在厂子里没黑没白地干,再没找家里要过钱。

这几年服装行业不景气,尤其舞蹈服领域,厂子倒闭了。他回到天津,但令人宽慰的是带来一个招人喜爱的媳妇,懂事、会持家,主要不嫌弃他,现在俩人一起拼搏,不啃老。

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要还车贷、房贷,外甥又找了送外卖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我真想不到他能受这些苦,一个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白白净净、帅帅气气的孩子能放下所谓的脸面和自尊去做这样的工作,没有节假日,风里来雨里去,尤其在目前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每天还要照常去上班。

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实际上孩子心里想的什么我都知道,如果自己上高中那三年好好学习,考上个不错的大学,能至于这样吗?但一切都晚了,所以我奉劝正值学业的孩子们,什么年龄干什么事,该念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踏下心来学习,想别的没用,您说是吧?


清泉梅子999


给你们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吧,我尽量简洁。

高中属于混日子那类很,因打架于家里赌气不上学。然后外出谋生。第一次在工厂里体会到人微言轻和人与人直接的感情完全可以聊的很好但只要触及一点点利益立马翻脸,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总之很多事情之后经历过才会懂。也是在工厂我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第一次认识到天南海北的风俗语言。

再接着我离开了工厂到社会上自己谋生。做过服务员之类的职业,体验了社会在薪资上属于底层的人生。很庆幸这一年我认识了好多人都是对我特别好对我帮助很大的人。也了解到了这个社会。你喜欢做是没用的你要有能力自己做!四处碰壁也了解到学历的重要性。总之生活不易需要我们的只是经历。

后来我旅行了几个月。再后来又是一个故事啦……

这两年的社会体验很多,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们也受过感动,不敢多说我体悟多深不过我是一个大人了。应该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倘若你问我这两年你明白了什么?我只想告诉你

听妈妈的话吧或者去经历吧

今年六月份我高考。不过希望不大,准备来年再战。


顺其自然个屁


孩子需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得学习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如果可以我并不希望孩子一定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得学习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特别调皮,学习成绩也是一般般,感觉他每天像个二傻子一样,开开心心,从来不知道愁是什么?

直到高二下学期,我们发现这人完全变了,变得爱学习了,不贪玩了,也不爱说话了。

从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就突飞猛进,在班上能数一数二了,老师还经常怀疑,这个同学是不是作弊了。

后面高三一直到高考,他的成绩都非常好,最后考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高考后的某一天,我们几个玩的好的同学一起聚会,那晚他喝了很多酒,酒后自言自语的说,说他母亲癌症晚期活不了多久,就是因为母亲生病,才奋发学习,他想让他母亲高兴,想让他母亲活久一点。

直到那一刻,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他会突然变得爱学习,直到那一天我们才知道,他妈妈刚去世一个星期。

所以,题目问需要孩子经历什么?我就想到我这个同学,我的答案是不希望孩子非得经历什么才能明白与成长,该某个年纪做什么事,就让孩子在某个年纪做什么。

如何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作业很慢,不喜欢学习,辅导作业崩溃等等。

所以,在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的时候,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我们有好好给孩子做榜样吗?

我们一边玩手机,一边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做作业能做的好和快吗?

我们一边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天天看书,孩子能看的进去吗?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认真学习 ,可是我们却忘了,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孩子的行为习惯,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呀。

我记得之前的一则新闻,震撼到我了,49岁的管宿舍妈妈原梦园,同儿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儿子被复旦大学录取,而自己被广西大学录取。

这就是典型的以身作则,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

所以,我们要求孩子爱上学习,那我们是不是得自我要求,为孩子做榜样呢?

我的孩子,前段时间爱上魔方,可是学了很久都没有进步,看着我的孩子一天天学习,进步不是很大,当孩子问我该怎么做的时候,我却根本不会。我想是不是我先学会,再教我的孩子,孩子学习会更容易些呢?

于是我买了三阶,四阶,五阶,的魔方,我开始网上找不同的视频,学习魔方,刚开始对我来说很难 ,我把每个动作都记在本子上,我开始练习三阶魔方。

一步一步,刚开始我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到后面三阶魔方我能在80秒内完成,没有学习之前,我根本不敢相信,我可以这么快完成。

后面我又练习了四阶,五阶,四阶魔方能在五分钟内完成,五阶魔方能在10分钟内完成。

我发现我学会后,再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学非常快,现在能和我一起比赛谁更快。

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在学习方面,父母的一切行为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二,环境影响。

明白父母的不易,如何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不易。

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工作中和生活中,孩子自然就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经常看着很多家长,舍不得用孩子,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什么家务都不会做。

这样的孩子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吗?不能,他们只会觉得这一起理所当然。

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孩子需要什么,父母会无条件的满足,小小年纪的孩子攀比心特别大,用手机用苹果,穿衣服穿名牌(当然这里不是说家庭条件本来就好的家庭)。这样孩子能明白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吗?

当然不会,他只会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而抱怨,或者会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自己的攀比心理。

环境很重要,我们本身是什么样,我应该让孩子明白,要让孩子参与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孩子早早明白,想要的东西,需要靠努力争取。

直到现在的我们才明白,学习的苦是靠自己主动去吃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吃这份苦呢?因为这份苦可以选择不去吃。而生活中的苦是我们不得不吃的苦,我们别无选择。

学会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吃这份苦,逼孩子去学习不是长久之计。



一月爱八月


孩子经历了什么后,才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容易?

学习的重要性

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现在5岁多一点,有一次我们去逛超市买了一大推东西,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员把儿子要买的小猪佩奇饼干扫描了两次,那么就相当于结双份的钱,幸好我还没走出超市门,回去找收银员叫她重新结账,多退少补,可是收银员不太乐意,还和我老公吵了几句。结果超市经理来了才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重新扫描,也掉了监控来看,确实是收银员弄错了,后来退了多收的那份钱。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就问我:“那个阿姨是不是不懂得算术啊妈妈?”我说:不知道哦,儿子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不像阿姨那样子哦”我摸摸儿子头说,你要记住你说的话哦,从那天之后很自觉的拿起字来写,还叫我教他算术之类的。

理解父母的苦心

有一次儿子跟我们去酒店送布草,那布草一袋袋的,又大又重,我和老公一个搬,一个扶着手推车,要要从酒店地下室送到十五楼去。虽然有电梯,但是也还要搬上搬下的,都是体力活。他爸爸在前面拉,我儿子在后面推,三个人满脸都是汗水。边推车儿子边说:爸爸妈妈太辛苦了,回家我要帮你们俩捶背按摩哦。我和他爸都笑了,那刻虽然很累,但是听到儿子这句话,心里暖暖的,越干越有劲,突然间觉得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虽然他还那么小,但是有这份心,我也知足了哦。儿子知道我们不容易,还这样安慰我们,想想再苦都是幸福的事。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上的宝,但是我们父母不能每天宠着惯着,有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和我们一起做事,也许做这过程中,孩子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感悟哦,大家说是不是呢?😃


妈咪宝贝的快乐


用我和老公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来诠释这个问题。

我是独女,爸妈就职于效益很好的国企大单位,从小在吃穿上我没有为难过。可在学习上我也没有什么主动性。我妈是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她的朋友就是数学老师,化学老师,物理老师,英语老师。平常我妈就会让这老师朋友来我家串门聊天儿,然后轮流到隔壁屋子里给我开小课辅导。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最新的学习资料,只要我一抬手,马上就雪片似地飞过来了,完全是被动的,填鸭式的。

就这样到中学为止,我的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可后来高中住校,没有了我妈的管制和束缚,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一直以来我都是在按照我妈的要求学习,是为了我妈而学习。脱离了父母的掌控,我是自由的,喜悦的,可学习上一直浑浑噩噩,完全没有动力。

后来我自费出国,半工半读的那种。第一年要过语言关,拿不到检定级别就得回国。形势迫人,我人生第一次开始有目的的去学习。紧接着考大学,如果考不上国立,上了私立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交三倍的学费,就要去死命的打工,于是我开始拼了命的去学习。

从我开始自主的去学习,我身体里所有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一步步的,我不仅上了国立大学,而且还取得了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在国立大学,我遇到了一位博士留学生,他就是我现在的老公。

虽然我和老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合,但之前我们的经历是完全相反的。

老公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偏僻农村。村里没有小学校,为了上课,老公每天步行往返5公里。下雨天,山路泥泞,鞋子经常被沾到泥里拔不起来。学习多不容易呀,我老公就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

村里人大都认为孩子上几天学认两个字,初中毕业上个专门学校,就该早早出来工作挣钱养家。老公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初中毕业后瞒着我婆婆没报中专,竟然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为了这事儿,被我婆婆狠狠的打了一顿。不去挣钱,去上学顶个什么用?可又拧不过我老公,还是让他上了高中。

到上研究生为止,我老公每个月生活费只有300元,一直修电脑打工挣生活费。后来经由大学教授的推荐,出国留学读博士,学费全额减免,并附有奖学金。

老公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亲眼目睹父母的不易。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学习就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一直以来学习都比较的主动积极。

对于我,父母过度的给予和关注,带来的是压抑和窒息感,当时真的很难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直到后来自己也有了孩子,才慢慢了解父母的心境。


建立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让孩子有正确的学习观念,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并不是为了父母在学习。父母退而其次,在需要的时候给与及时的助力。否则,一旦离开父母,孩子内心的精神支柱就会倒塌。那时已经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错过了培养能力的最好时机。孩子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会走许多弯路,吃许多苦。要让孩子自己发现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如此反复,在失败中不断成长。

虽然学习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尊敬父母,感恩父母,体会父母的不易,在日常点滴中培养孩子的道德教养和礼仪。不要只是一味地付出,养成要求孩子的习惯,适当的时候需要索取和示弱,对于孩子过分的要求一定不能妥协。让孩子简单的了解一些家庭收支并参与到家庭活动中,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美溪的育儿时光


先回答第1个问题,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

01
要经过生活的磨难。

我的邻居,第1年参加高考,没有考上,不愿意再学习了,就和本村的年轻人,一起到外地打工。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冬天寒风刺骨,天寒地冻,还要在工地上不断奔走,肩扛手拉。那时还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一切都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半死。

几个月下来,邻居就不愿呆在工地上了,回来继续上学,从此发奋读书,第2年如愿考上大学。

马云爸爸也参加过3次高考,他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第二次数学19分,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他就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这次数学79分,终于考上大学。

第2个问题,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懂得父母的不易?

02、
养儿才知报母恩。

朋友家开店,卖水暖建材,儿子是独生子,结婚前,饭还张口,衣来伸手,从来没有吃过生活的苦,没钱了就给父母要,要来钱就和朋友一起喝酒吸烟,整天游手好闲。有时还抱怨父母给他钱少,父母让他出去找活干,干了两天就不干了,抱怨干活辛苦。

结婚后,父母给他分家,开了水暖建材二部,让小两口独自过日子。刚开始,还是有一单没一单地做生意。随着两个孩子的降生,朋友家的儿子,感觉到生活的压力,肩上的重担,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由在家等生意,到出去主动揽生意,每天早出晚归,辛苦打拼,生意做得比父亲还好。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一抹老师


说一个初中同学的故事。

他是我初中班里的一个男生,小学就在美国待了几年,结果在初中英语还是说的稀碎,考试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虽然他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于是在家长,老师的软硬兼施下,他还是考上了本市一个很一般的高中。但是到了高中之后,仍然是逃课,谈恋爱反正就是不干正事。到了高二他的家里终于看不下去了,想着自己儿子再这么下去,别说考大学了,指不定学会一身的坏毛病。于是毅然决然的又把他送去了美国,刚到美国他也是各种不适应,啥也不懂,甚至吵着要回来。但是他父母态度强硬,大有一副你学不好就再也别回来的气势。没办法,再怎么样他也得在美国生活,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英语。短短一年,他就能够听懂美国高中的课程了,听懂之后他好像也找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乐趣,逐渐成为了一个“小学霸”。现在也已经在美国就读于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


所以一开始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还是得来点强硬的措施,并且让他意识到自己就应该好好学习,除了学习无路可走,让他体会到不学习带来的痛苦。当他真正开始好好学习,自然就会得到学习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就会越来越喜欢学习,也就自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再之后,不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当自己越来越优秀,见识的越多,越高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才能够不停的鞭策自己变得更好。甚至会不断的“自讨苦吃”,不断跳出舒适圈。因为努力带来的成就感真的是其他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而变得越来越优秀也会让人上瘾。


至于理解父母的不易,我认为和懂得学业的重要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这源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关系。很多学业优秀事业有成的人一样会反感,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而也有很多学业平平的人会感恩父母。所以想让孩子理解父母,首先父母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和孩子多多沟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孩子先得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他才能学会感恩和爱别人。

当孩子们不断长大,经历的越多,阅历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成熟,自然而然的也会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好,尤其是当孩子成为父母后,即使是之前父母的一些过激的行为,也是对自己成才的渴望,也是满满的对自己的爱,就更能体会自己爸妈当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ZXYZZX


面对现实的压力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高考结束后进去了一所985院校读书,高考前十几年的愿望就是考大学,考一个好大学,真进了大学的校门突然感觉人生失去了目标,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就感觉做什么都没劲,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成绩一落千丈!第一次考试还是年纪二三十,第二次就成了一百多,后面就成了两百多(我们学院400多),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两三年,要开始找工作,选择考研还是出国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没有准备出国的资料,英语一般,家里条件也很一般,工作,自己简历上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很害怕,不敢找工作,担心自己找不到,所以就选择了考研。

考研的生活固然很辛苦,10个月,没有周末,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真学累了,宿舍多睡会都感觉战战兢兢,后面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

从研究生没开学,大四下学期我就进了实验室,由于之前的教训,自己很害怕,刚进实验室就开始问师兄们工作都找的怎么样?学那些东西可以方便找工作,了解清楚后,主动联系好了带我们的老师,申请做相应方向的项目来学习,积累经验。

然后找了师兄一份很优秀的简历,比着上面所有有的我都去努力争取,比如成绩前1%,比如各种证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三四级,英语口语,论文EI,中文核心,项目,奖学金,所有该有的我全都有,说一句,研究生三年没管家里要过钱,毕业的时候手里还剩了一万,都是奖学金得的!有了这些,找工作的时候自信十足,我也很感谢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现实可以让人成长,可以让人更上进,以此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