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今年很多工廠都招不到人,而人們找工作卻越來越難?

娛樂小練兒


招工難、找工作難的話題,年年都有,各類媒體都關注此事。其實,媒體只反映了一個現象,背後原因並沒有說明,或者說明了,沒有說透,或者以個例來說,不能反映這個現象的原貌。

招工難的原因是企業給的待遇太低了,有的不給交五險一金,有的給交,也是變相的降低工資,有管住不管吃的,有的啥也不管,還有通過延長工時降低工資的。企業以為,人有的是,工資能少給儘量少給,實在招不到人在往上調整,看看再說。

找工作的也會算一筆賬,去了吃、住、行的費用,自己還能剩多少?一算掙不到錢,人家也不幹。還有一種企業,懸賞百萬,招聘技術人才,最後無人應聘。這個,更可恨,就是通過炒作新聞,做一種變相的廣告宣傳而已。我不否認有真的,但是,假的總比真的多。

招工難,招工難,關鍵還是差錢。


梧桐落鳳


這個問題有2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什麼很多工廠招不到工?

第二部分人們找工作為什麼越來越難?

為什麼工廠招不到工?因為中年人幹不動,年輕人不想幹!


1、為什麼中年人幹不動?

工廠裡的工作強度太大

在軟件上,招聘信息是這樣的:

兩班倒、三班倒、工作時長10多個小時,甚至有的工廠直接就說,月休2天,工作28天,勞動法好像是個擺設,如果工作效益不好的情況下,工廠領導會採取加長工人工作時間的方案,來增加效益,但是工人的工資卻是一毛不拔,流水線的工人,經常需要熬夜加班加點,看到過一個創業者談過在工廠的那段時間:一天一夜不帶休息的,第二天換班,如果遇到調休的同事,自己就是2天這樣的作息,離那段時間過去快10年了,但是黑眼圈依舊掛在臉上,睡多少覺都彌補不了。

這樣的強度中年人怎麼能承受?

2、年輕人為什麼不去工廠?


  • 工廠裡沒有年輕人想要學的經驗

招聘信息上只有這樣的一條門檻要求:

可以看出,在工廠的HR眼裡,一個工人只要效率高、質量保證就可以,剛畢業的年輕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有向門檻較高的公司投簡歷,轉而去了工廠,覺得學點經驗也行,但是去過以後,才發現,工廠裡只不過是把人當做機器來用,絲毫不講究人性,到點上工,晚點下工,

我有幸在暑假期間,去過工廠一探究竟,服裝廠裡的絨毛滿天飛,整個大倉庫裡,一大堆人在流水線上,用著一把剪刀裁剪線結,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因為工廠是按件計費的,然後3天后,我辭職了。

一是我的頸椎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實在受不了。

其次,工廠並沒有讓我學到什麼經驗,唯一能學到的是,社會實在不容易。

  • 2、工廠工資不高

下面是我在招聘平臺上找的信息 :

在北京地區,一般是這樣的情況,年輕人壓力多大?

面對微博月均上萬,知乎月均10萬,這的情況下,哪個年輕人願意選擇工廠這樣的收入的地方?

況且對於一些小工廠而言,效益不好,工人直接面臨裁員的風險,微薄的工資加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流水線工作,年輕人本身心性不定,大幅度增加了被裁的風險或者直接轉行。

  • 3、社會地位不高

真正能在工廠裡上班的工人,心裡總有一個想法:逼自己孩子學習,千萬不能再進工廠。

在相親市場裡,有一條鄙視鏈,

可能私企的小白領工資只有普工的一半,但是在相親市場,講究門當戶對的情況下,工廠工人卻在底層,雖然職業不分貴賤,但是人心分。

為什麼工作難找?

1、大家無法估量自己在社會上的能力

為什麼有的人會覺得自己收入過萬是很正常的?為什麼有的人覺得那些說月入過萬很正常的人很裝?

因為周圍環境的不同,月入過萬甚至更高的人,周圍大部分是一群月入過萬的人士,而月入2000的人周圍大部分是一群月入2000的人,

圈子的不同,導致月入2000的人難以想象月入過萬是 一件正常的事,無法預計自己的能力,或許他們也能做到月入過萬,但是他們並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幹這自己手頭的活覺得厭倦了就辭職了,有的待業在家,覺得自己一輩子也就這樣的了,有的繼續接著找以前重複的工作,最後繼續陷入想要辭職的坑。

在判斷自己整個人的時候,採用了中庸的思想,不拋棄不放棄,其實找工作應該揚長避短,找出自己的優勢,避開自己的劣勢,而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參考別人的意見,比如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

2、為什麼大公司招人只會招985、211的應屆畢業生?

有傳聞說,大公司的HR會把非985的簡歷,迅速扔進垃圾桶,這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是這卻是HR快速選人的一種特殊方式。

因為大公司每天會接受到幾百幾千的簡歷,所以會有填寫學士學位、年齡、畢業學校、專業的要求,因為這樣可以快速篩選出學習能力強、專業能力強、自我管理能力強的符合門檻要求的員工。

然而,因為我們對高估了自己,甚至錯誤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一股腦全都往高薪上衝,導致,基礎崗位或者其他行業崗位空置,熱門高薪崗位雖然供大於求,但是符合門檻要求的人才都少之又少,更別說,真正符合崗位需要的人才。

這樣後果就是導致了人們找工作越來越難。


破淺


這個問題我可以來說說。為什麼工廠招不到人,而找工作確很難。

我覺得改革開放幾十年,社會經濟發展到現在,即使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也解決了溫飽問題,所以現在的人工作跟二三十年前相比心態還是不一樣的。幾十年前第一批出門打工的人更多的是為了生存,因為身後一般都有家庭需要養活。所以那時只要有錢掙,什麼都做。工廠招人就很簡單了。發展幾十年後,現在大多數人生活都還可以。所以現在找工作更多的考慮這份工作的發展前景。適合自己的,所以才感覺沒那麼容易找到。

但是工廠招工就不一樣了。以我所在的衛浴行業來講。近十來年工廠每年招工相對來講都比較難。工廠工資年年上漲,客觀的講,工廠裡上班會比較辛苦,比較枯燥。每天重複著一樣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比較辛苦。年輕人大多怕苦怕累。不願做,所以現在工廠裡比較累的活招的主要是夫妻工。有家庭,比較踏實。工資還是可以的,夫妻工可以做到兩萬以上。其它崗位工資低一點的工人流動性比較大。所以工廠每年都要招工。而且還不太好招。這是我所在的衛浴行業的情況。

其它行業瞭解不多,但是工廠情況應該還是差不多的,年輕人怕苦怕累不願幹,流動性大。年年招工年年難招。都想找輕鬆又賺錢的工作。所以感覺工作很難找







我是馮少傑


不請自來,現在為何出現工廠招不到工,工作卻不好找的兩難境地呢?

個人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1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進入社會的高學歷人員越來越多,父母辛辛苦苦供養了20多年的時間卻去工廠做工,讓很多人心有不甘。

2是工廠的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不自由,工資卻不再讓人羨慕。大部分工廠現在的月薪也不過4000-5000元卻往往需要工作8到10小時,進而失去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試想一下,如果工作如此長時間,一向嚮往自由的年輕人還有什麼空閒時間呢?

3是選擇越來越多,外賣送餐,快遞業務等新興職業嚴重搶了工廠的適齡人群。相對於賺錢少,不自由的工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快遞,外賣行業。

4是大部分實行勞務派遣制用工,使招收工人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既不給工人交五險一金也沒有什麼福利待遇,使工人心中充滿後顧之憂。加之由於勞動強度大,往往對身體損害也大也就更使工人不願繼續留在工廠了。

原創不易,求粉求贊,求優質,歡迎討論追問。


瘋話h先生


我個人生有體會,個人覺得有三個原因。第一,現在出來打工的目的變了,原來是養家餬口,為了溫飽問題,現在是想多掙一點,讓自己生活質量提高,包括買房子或者在家建房子等等;第二,全國的工資水平相差不大,就是說最普通的工作,就拿我們西北欠發展的小縣城來講,工資最低3500,沒有這個數很少有人做,還有現在基礎建設工程較多,小工的工資最低也是150,而且不用加班,一天最多幹9小時,工廠加班加點下來達到5000就很不錯了,廣東中山的很多廠加班下來根本拿不到5000,這樣對比的話誰還願意大老遠出門做工,在家也一樣。第三,現在的年輕人普遍讀書多,以前綴學的很多,現在基本上很少,就拿西北來講,觀念認為上學是唯一出路,哪怕復讀一年又一年一定要上大學,對於大學畢業的學生讓他們進工廠,他們不甘心,也不願意,而對於其他年輕人,他們覺得工廠枯燥,又不好玩,即使去做也不長久,個把月又換工作,之前四大民族不招,現在都招,而少數民族的同胞不知情,都是被中介哄騙來,只要他們做一次,基本上不會再來第二次啦.(我專門和他們聊天做過調查)所以招工難企業也有難處,房租上漲,社保上漲,而產品價格不上漲,不賺錢的生意老闆是不會做的,因而工資達不到工作者的預期,自然就出現這種狀況。


苜蓿嫩芽


為什麼今年很多工廠都招不到人,而人們找工作卻越來越難?

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工廠招不到人,不一定意味工作就好找,工作這問題講究對口,你工廠招工選擇適合的人,而找工作的人,他們也在選擇適合的單位,招不到人與找不到人是需與求出現了錯位的矛盾。

招不到人的工作可能大多屬於只需力氣活的工作,而找不工作的人大多屬於技術性的人,而學有技術的人去幹體力活,他們又不想屈就自己。

找不到工作可能存在對薪酬的希望與失望存在差距的問題,對工資的希望太高,而用工單位開出的工資又過低,他們不願意將就自己,想看看下家。

現在找不到工作的人年輕人,大多都是大學畢業生,他們有理想有抱負,在找工作上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總想著學與用的對口,有選擇上的為難因素。

其中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創業者的增加,帶來了生產領域的擴大,而出生率的減少,又帶來了招工源的收窄,選擇面小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過去工廠招工,多是招的農村勞動力,而這部農民工在上了年紀退出後,頂上的人出現了缺口,大多農村的孩子都讀書讀出去了。工廠的生產又是憑訂單來作出的用工計劃,如果招臨時工一定存在問題。

總之信息不對稱,招工上供與需的矛盾就會存在。



楚人一丁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先把題主的問題做一個拆分:為什麼今年很多工廠都招不到人?人們找工作為什麼越來越難?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即為什麼今年很多工廠都招不到人?


我覺得原因主要來源於來兩個方面。第一,現在工廠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越來越大了,但是福利薪酬待遇卻不見漲。這種工資水平和工作任務極度不平衡的現狀當然就會影響人們的工作選擇;第二,現在的年輕人都有一顆不安定的心,他們不願意每天待在工廠裡做著程式化的工作,而且有的工廠還要求白、夜班顛倒,這種工作模式是很多年輕人接受不了的。


第二個問題:人們找工作為什麼越來越難?


我認為原因也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第一,來源於人們自身,自己對工資福利的要求太高,但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有限。換句話說,也就是自己看上的公司往往又看不上自己,所以就很難找到工作;第二,畢業大學生越來越多,研究生畢業人數也逐漸的增多,儘管各行各業的工作崗位也在增加,但二者之間的增長速度之間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難免在找工作時形成劇烈的競爭,而那些學歷不高的人找工作當然也就越來越難了。


找工作難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了,如果想要自己能夠被看好的公司錄用,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不管是在學歷還是能力方面都需要領先於人,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趕早創工坊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屬於一個一直存在的問題,而且也是沒有辦法根本解決的,簡單點的答案就是匹配程度差異太大,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落差。

工廠招不到人是為什麼呢?

首先,現在很多工廠需要的大部分是流水線上的工人,恰恰這個崗位也是人員流動量非常大的崗位,流動量大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重複性工作,讓人很容易感覺到枯燥和無聊。

所以大部分年輕人如果不是萬不得已,都不願意去做流水線工作,一來沒有太大的發展前景,二來自己也很難得到提升,即使跳槽也沒多大提升,只是從這個工廠跳到另外一個工廠,乾的事情還是簡單重複性工作,幹一段時間又會產生跳槽的想法,就這樣週而復始地循環。

其次,就是工人的待遇,相對可提升程度不大,也就是幹三年跟新來的工資差異並不會太大,而且本來工資基數就不高,跟當地的消費水平來講,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這就讓人很難長久地做下去。

大部分人找工作難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並不是沒有工作可做的,而是找工作的人往往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不能客觀正確地評估自己,對於和自己能力匹配度高的工作,會覺得和自己的待遇期望值差異太大,對於符合待遇期望值的工作,又沒有能力能勝任。這也是目前找工作難的最關鍵因素。

其次,用人單位對於用人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文憑和年齡是一個門檻,從業經驗方面也有要求,這就導致很多人連機會都沒有,就被直接淘汰了。

最後,很多體力輸出和服務性質的工作,年輕人怕吃苦,又不願意去幹,都想找個錢多事少離家近,不加班有雙休有年假的工作,直接導致很多崗位根本無人問津。

總之,用工荒和找工作難的這種矛盾局面,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匹配程度差異巨大造成的,用人單位總想拿最少的錢,招到最有能力的人;而找工作的人呢,又想找一個工資高,又輕鬆的工作,所以才造成這樣長期尷尬的局面。目前來說,基本無解,因為根本沒有辦法改變用人單位和找工作這些人的想法,所以只能一直尷尬下去了。


弘揚傳統文化,助力個人成長!關注碎嘴子,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碎嘴子


這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問題引起的:


1、 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工人和工作之間,本質上就是交易。我用我的時間和精力來換取報酬,工作用報酬來換取工人的時間和精力。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市場不知道我的能力,我也不知道市場的實際需求。所以變成工廠招不到人,而工作卻又不好找的雙緊局面。

2、 資源不匹配。資源不匹配是指我擁有的能力和市場需要的能力不一致。比如工廠只是需要普通的操作工,但是閒置的卻都是辦公室人員。辦公室人員不會操作具體流程,所以即使工廠的空缺再大,也無法吸收沒有具體操作經驗的辦公室人員。因而缺人的照樣確認,找不到工作的依舊找不到工作。

3、 信息傳播渠道受阻。工廠和個人都無法精準的發現對方的需求。雖然有招聘網站,獵頭等途徑,但是由於簡歷匹配度、HR的篩選和個人的判斷,在其中容易發生判斷失誤的情況。並且有些基層的操作工人和工廠都不會去招聘網站上發佈信息,進一步加大了信息傳播的難度。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如何找到更合適的工作呢?

1、 多渠道嘗試,讓更多人知道你的信息。除了傳統的招聘網站,一些社交型的網站比如領英,微信等,都可以發佈一些關於自己的信息。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能力、經驗和正在求職。

2、 關注市場需求,保持學習。多上招聘網站,看現在的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然後做相應的調整,學習一些新的知識。並且盤點目前已有的技能,看是否可以遷移到新的要求上。

3、 善於利用人脈。有調查表明,通過弱關係人脈介紹的工作成功幾率比通過簡歷投遞的方式要高。所以多參加一些組織,研討會,多跟人溝通,和獵頭保持穩定的聯繫。他們的最大作用也許不是推薦成功的工作給你,而是讓你更早的發現工作機會,搶得先機。

勞資雙方不匹配的情況一直存在,對於個人來說,在不匹配的情況中儘量抓住機會,就是我們的成功了。

我是@生涯笇姐,十年項目經理,終生學習踐行者,一直在學習、突破的路上,期待和你一起交流!


生涯笇姐


招工難、找工作難的話題,年年都有,各類媒體都關注此事。其實,媒體只反映了一個現象,背後原因並沒有說明,或者說明了,沒有說透,或者以個例來說,不能反映這個現象的原貌。

招工難的原因是企業給的待遇太低了,有的不給交五險一金,有的給交,也是變相的降低工資,有管住不管吃的,有的啥也不管,還有通過延長工時降低工資的。企業以為,人有的是,工資能少給儘量少給,實在招不到人在往上調整,看看再說。

找工作的也會算一筆賬,去了吃、住、行的費用,自己還能剩多少?一算掙不到錢,人家也不幹。還有一種企業,懸賞百萬,招聘技術人才,最後無人應聘。這個,更可恨,就是通過炒作新聞,做一種變相的廣告宣傳而已。我不否認有真的,但是,假的總比真的多。

招工難,招工難,關鍵還是差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