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去非常多見的“羊屎蛋”樹,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什麼原因呢?

小馬話三農


在我們老家這種樹叫鏈樹,上面結的羊屎蛋叫鏈棗子,小的時候農村家門口都有幾顆,可見其普遍程度。我覺得鏈樹的消失由一下幾點造成。

1.生長速度太慢,不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節奏,鏈樹生長速度很慢。通常不及楊樹及桐樹的三分之一,往往還是樹苗由於建設或者其他原因已經被挖。

2.鏈棗子掉地上不容易腐爛對環境造成影響較大。

3.不是經濟型樹種收購的人比較少,木材只能當雜木論斤賣錢。

綜合以上幾點,農民種鏈樹不賺錢又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所以是鏈樹消失的原因。





莞漂老記


道理很簡單,物盡天擇,適者生存,這種果實像“羊屎蛋”一樣的苦楝樹被越來越多的優秀樹種所取代,現在我們見到的苦楝樹基本都是野生種了。下面對苦楝樹現在沒有人工種植的原因分述如下:

一、苦楝樹生長速度慢特別是後期生長速度遠不如楊樹、桐樹,逐步被速生楊替代。

苦楝樹的生長速度遠遠不如楊樹和桐樹木,記得小時候老家院子裡栽了幾棵苦楝樹,這種樹木比較高大,且分叉少,颳大風時特別容易被擰斷,後來,隨著107、中林等速生楊的興起,逐步被這些樹種取代了。

二、作用越來越小,逐漸被淘汰。

苦楝樹是一種半硬料,過去主要用來做傢俱,造房子用作梁頭和檁子,現在蓋房子都不用梁頭和檁子啦,這方面的用處沒有了。

另外,過去苦楝樹還可以做傢俱,這種木料做傢俱不走翹,還不錯,但現在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劇,現在的普通傢俱逐步被壓縮板,高密板所取代,而生產高密板和壓縮板的材料大多數來源於生長速度極快的楊樹木。

隨著苦楝樹的消失,隨之減少的還有喜愛吃苦楝樹果實-楝豆的灰涼鳥。

世事桑滄,一個物種的繁衍與發展有著它特定的價值和時代的背景,所以一個物種也飽含著一個時代的影子。

聊聊三農人和事,分享種養殖的實操經驗,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歡迎大家評論區分享您的所見所聞所感。

我和我的小農莊


我們這叫鏈子樹,不知道為啥叫這名,現在沒人種這種樹了。不過疫情封鎖這幾天沒少跟這種樹打交道,老家院子裡就過年這幾天住人,不知道因為啥長了好多這種樹,亂七八糟砍了幾天了。本來是貼地皮砍的,後來閒著實在沒事,拿鐵鍬刨了兩天樹根,真累啊。這種樹沒有經濟價值,所以現在沒人種了。


不善言辭1992


這個羊屎蛋樹就是我們農村中偶爾看到的那個苦楝樹。因為它的果實的形狀很像羊屎蛋,橢圓形的。以前經常用它做彈珠來射東西,那時候挺好玩的,就是味道有點重。

在農村這種樹也長得比較快,比較大。隨著農村的發展,可能有一些人要建房子啊那些的就會把這種樹砍掉了。

再者它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只能夠當柴火燒掉,一般人都沒有去種這種樹的。慢慢的數量就開始變少了。

以前小時候在門前屋後啊,一些比較空曠的地方還會看到一些。但是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以前小的時候還經常去苦楝樹上去抓那個蟬,還有很多天牛,他們也經常喜歡在那上面。可是現在基本上只有在野外才有分佈了。

我們山上還有幾棵,主要是用來遮陰的,沒有砍掉。這個季節那個葉子還沒有長出來,整棵樹光禿禿的。

這是我的真實所想,望採納,謝謝。





天野農家


“羊屎蛋”樹,學名叫苦楝樹。之所以有“羊屎蛋子”樹的俗稱主要是它的果實形似羊屎,而且氣味不怎麼招人喜歡。另外,該樹樹枝、樹葉、樹皮、花和果實都是苦的,故而得名苦楝樹。



以前,在我們老家有很多的苦楝樹,而且長得很高,很大,僅次於木棉樹之下。印象最深的當屬小學的那棵苦楝樹,小夥伴們經常在其果實掉落之後去撿起來,然後將其當“子彈”,投扔對方,嬉戲玩鬧。然而,苦楝樹越來越少了,每砍掉一棵就少一棵,感覺著實可惜。那麼,農村的這些苦楝樹為何變少,甚至消失不見了呢?



  1. 苦楝樹的經濟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苦楝樹是一種優良的樹種,材質優良,略帶褐色,質地細膩光澤,硬度適中,非常適合做成木地板或者傢俱。更為重要的是,苦楝樹的成材時間很短,僅需要5年的時間,見效非常快。然而,如此優秀的樹種卻沒有被充分開發出來,經濟價值被埋沒,種植的人越來越少。
  2. 桉樹迅速發展,苦楝樹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在前些年,我們這裡大量種植桉樹,很多土坡,從山底一直到山頭全是桉樹。而這主要是桉樹的經濟效益高,見效快,實現需求量大,更是有人進行積極推廣,促使桉樹種植業發展相當迅速,這也導致了苦楝樹失去了發展的空間,本來就經濟價值就沒有被挖掘出來,再遇到桉樹這樣的強大競爭對手,更加沒有機會嶄露頭角。
  3. 農村很少有人去種植樹木了。現在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在家的老人和小孩主要是種上幾分地,收一點糧食,農業發展僅是如此。很少有人會想著去到哪裡種植什麼樹,再說了種樹的地方不多。在他們看來,田地是用來種植糧食的,不能種樹,種到旁邊也不行,將來長大了會跟莊稼爭搶肥料,影響收成。所以,自己不會去種植樹,特別是沒有被開發經濟價值的苦楝樹。不僅如此,如果發現自家的田裡有苦楝樹苗生長,也會被拔掉,拿來餵羊,羊是非常喜歡吃苦楝樹的嫩葉的。
  4. 另外,苦楝樹少了也跟放牧有關,特別是山羊,特別喜歡吃苦楝樹的嫩枝葉,而且如人一般高的苦楝小樹,山羊能夠夠得到,兩三口就把苦楝小樹掐頂了。



好了,以上關於農村以前常見的“羊屎蛋樹”為什麼越來越少見了呢?這個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


終歸農村


所謂的“羊屎蛋”樹就是農村人常說的苦楝樹。

苦楝樹是一種“鄉土樹種”,汁液有毒。雖然幼苗栽植時成活率不高,但一旦成活就會以非常快的速度生長,如果土壤條件、水肥條件都比較適宜,在栽植後的第十個年頭時就可以長到胸徑30釐米以上。也算是速生樹種之一。但是,十年後的生長速度就會放緩,在其有限的生命歷程中很難長成參天大樹。


苦楝樹的材質軟硬度比較適中,具有比較美觀的紋理和特殊的香氣,耐腐蝕和蟲蛀,是樂器、工藝品、裝飾、傢俱製造的優良用材。

以前,我們老家就有幾棵苦楝樹,每年都會結出許多“楝棗”,這種楝棗類似於“羊屎蛋”,所以,農村人也稱苦楝樹為“羊屎蛋”樹。


據說,楝棗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還可以製取肥皂。但在農村常常用楝棗煮水來泡手或泡腳,說是用於防止冬季手足皴裂。記得小時候我母親就用楝棗水給我泡過手。一般在晚飯後支鍋煮楝棗,徹底煮熟後起鍋,然後將楝棗水和楝棗一同倒在瓦盆裡,稍涼後開始泡手,並用煮熟的楝棗反覆搓洗。至於說楝棗水能否防止手足皴裂老胡一直持懷疑態度,因為老胡的手雖然經常泡楝棗水,但依然皴裂。不過,泡過楝棗水的手非常光滑和柔嫩,這是不可否認的。


介紹過苦楝樹的基本情況後我們來說說苦楝樹減少的原因。

一、苦楝樹易遭受蟲害,農民不喜歡

別看苦楝樹的汁液有毒,味道苦,但花大姐特別喜歡吸食。每到初夏和秋初這個階段,苦楝樹的樹幹上就會爬滿花大姐,其樹冠下全是花大姐的尿液,黑魆魆的一片,難看死了。如果在樹下行走,就會有花大姐尿在身上的感覺,非常不舒服。因此,許多農民並不喜歡這種樹,如果誰家有這麼一棵,就有可能被早早伐掉。並且在伐掉後也不願意再種植。

二、苦楝樹的壽命很短

據測定,苦楝樹的最長壽命為三十年。超過三十年後要麼“中空”,要麼死亡。因此,苦楝樹長到二十多年的時候就會被農民伐掉,從而使本就不是太多的苦楝樹數量呈下降趨勢。

以上介紹的就是苦楝樹“消失不見”的兩個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苦楝樹是一種“鄉土樹種”,有很悠久的歷史,其材質比較優良,有許多用途。但苦楝樹的壽命很短,且易招蟲子,並不受農民待見。因此,被農民伐掉的伐掉,死亡的死亡,並且,農民也不太喜歡繼續種植,從而導致苦楝樹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消失不見”的現象。因此,年輕的一代將來就很少能夠看到苦楝樹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老胡說三農


農村過去非常多見“羊屎蛋”樹,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什麼原因呢?

苦楝樹,農村人又叫它羊屎蛋樹,四五月份開花,十二月份結果,是野外的一種樹種,廣泛分佈在中國黃河以南地區,多數生長在海拔較低的的曠野,路旁,現在已被人工種植,它的花,葉,果實,根皮都可以入藥,那麼它為什麼消失了呢?


苦楝樹的生長環境。這種樹要求在肥沃溼潤的土壤上種植,在酸性,中性土壤和石灰岩地區都可以生長,是平原地區良好的造林樹種,它耐寒,耐鹼,耐貧瘠,適應性非常好,土層深厚,排水較好的山區適合培育粗壯的木材。

苦楝樹消失的原因。苦楝樹種子為肉質果,種子成熟以後由綠色變為淡黃色,十一月開始採摘,苦楝樹種子晾乾可以保存,種皮堅硬,不透氣,如果沒有好好處理,種子的發芽率很低,當然和果肉混在一起,很容易就把種子丟掉了。


苦楝樹扦插不容易成活。如果說要想果樹很快生長成材,扦插果樹絕對是一個好方法,但是苦楝樹扦插是一個難題,它的接穗很難選擇,沒有和它同種的樹木,因此扦插不好成活,即使扦插成活好,管理不仔細,也會枯死的。

苦楝樹的利用價值不高。雖說苦楝樹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它的木材也可以做傢俱,也可以用作園林綠化,但是藥用價值和其它的果樹比起來差很多,而且苦楝樹不容易成活,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最後的經濟效益也不高。


苦楝樹在過去確實非常多見,但是多數是野生樹種,現在雖然可以人工種植。但是經濟價值不高,種的人也不是很多,人們寧願種藥材也不願種苦楝樹。我是小李,關注農業,支持農村,愛護農民。想了解更多的農業知識,歡迎關注我。


小李說農事


農村過去非常多見的“羊屎蛋”樹,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什麼原因呢?

“羊屎蛋”樹是農村人對苦楝樹的形象稱呼。它的正式中名叫楝,是楝科楝屬落葉喬木。別名還有苦楝、楝樹、紫花樹、森樹等。人們之所以叫“羊屎蛋”樹是因為它的果實圓球形,成熟時黃色,懸掛枝條上,經冬不落,故名。

題主問為什麼現在消失了,根據我瞭解的情況,苦楝主要分佈在我國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有野生有栽培。羊屎蛋樹不是消失了,野生在森林中的還是很多的,就是近些年在農村栽培比較少了,被其他更有用的樹種代替而已。這個原因與人們的利用目的有關係。

苦楝樹的特點:落葉喬木,高達十公尺左右,樹皮灰褐色,縱裂。分枝廣展,樹冠寬闊。葉為二到三回單數羽狀複葉,小葉片卵形,葉邊有禿鋸齒。



圓錐花序大型,花冠淺紫色,有芳香味。四五月開花。

核果圓球形,成熟時黃色,八到十月果實成熟。

它的用途:第一,用材樹種:木材的邊材黃白色,心材黃色至紅褐色,紋理粗,材質輕軟,有光澤,容易加工,可製作傢俱、農具等用。第二,鮮葉、根皮、種子都可以藥用,但根皮有毒,使用時需要注意。第三,核果仁可榨油工業用。

由此可見,在農村種植少的原因,是被其他更有用的樹種代替的緣故。


老姚談植物


以前農村非常多見羊屎蛋樹(苦楝樹),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

苦楝樹在山林自然繁育中是一種非常弱的樹種,在自然山中苦楝樹的存在只有0.1%左右,別看到苦楝樹生長在單獨的一平地地區,果實累累,在山林中各種樹木爭奪陽光下,苦楝樹以大散大開枝葉形式生成,而且樹的高度與別的相差甚遠,其結果率並不高,一棵僅了了幾個,幾十個。在山林中鳥類多以其果實為食,經鳥類消化成為糞便而出的種子一例不可能萌發,這與其他樹種不同,許多種子的果實經鳥類胃腸消化後一絲不損壞其萌發。再者,成熟的的苦楝果實自然落地後,在土壤中萌發芽率也是極低的,而且落下的果實能在地裡發芽生長的,一果實中會生長出4一5株一簇也成,這些幼苗同在很小範圍內自相競爭,相互殘害,又在其周圍的其他植物競爭中,僅能活出一株或一株都不能成活的,這就是在自然山林中我們難見到較多的苦楝樹的原因。


以前,我們農村能見到許多山緣,地頭,公路兩旁有多數的苦楝樹,這是人工干預的結果,在我們上世紀時期由於衛生條件相當不好,又缺乏藥材,崇尚中醫,那時期多多宣傳苦楝樹的驅蛔蟲,鉤蟲,治療皮膚病,和缺少工業潤滑油和肥皂(苦楝樹果核仁可製造這些)。那個時候許多農村地方凡植樹造林都用苦楝和烏桕樹,那些好栽種地方,這兩樣樹是當時必選的經濟林木,就象現在的桉,楊,杉樹一樣栽種的到處都是。我很小的時候常常見到我們村被派到許多公社裡去指導栽種苦楝樹和烏桕樹。中國的黃河以南的農村都沒有逃過那一次約七,八年的風潮。所以,我們在農村曠野,路旁,多多少少栽了許多的苦楝樹。而且60,70,80後記憶猶新。特別是那落下苦楝果實孩子們可檢來戲鬧,那苦楝樹上成串果實引來許多鳥兒來吃食。



為什麼後來多數消失了呢?

苦楝樹在當時情況下,的確起了一些些作用,但是,後來由於醫藥發展,工業原料新出現,這些仍生長在平地上的苦楝樹還是常年生長著許多的果實(平地陽光充足),這些的果實落下成了累贅。小孩子們會用於傷害到別人,或踩踏上易摔跤,有些會不知有毒而嘗食中毒,就連放養的牛,豬,雞等吃食都有許多中毒現象。再者,栽種在平地上的苦楝樹樹莖很開散,苦楝樹材枝葉常影響農民耕作田地的陽光,連做作器具的苦楝樹板材都是很易開裂,連燒個木材都噗噗噗放氣,將其他火吹滅。

漸漸的農村人開始討厭起了這些栽種在田間地頭,村旁路邊的苦楝樹了,多數在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時候或砍伐,或更新別的經濟林木了,其一,是苦楝樹自身無人類的幫忙下很難在自然界繁殖許多。其二,是人類開始討厭苦楝樹生長在不該生長的地方。開始消除到處是苦楝樹了,這樣經幾十年後苦楝樹在農村己經不多見了。


老艾葉


你說的是苦楝樹。

因為氣味苦辣,不適合村落和庭院綠化。大山裡還有。

這是個好東西。全身都能用。

在以前沒有化學農藥時,農村人是用它泡水給蔬菜莊稼殺蟲的。

也用它的籽熬水給豬牛羊驅蟲。

以前沒有水泥,蓋房用白灰。容易被小鳥,老鼠,小蟲啃食磚縫的熟石灰。就用苦楝樹皮熬水加米湯汁攪拌石灰,千年老屋藍白分明。特別是蓋廟宇,塔。

故宮,長城。只要是藍磚白灰建築,基本都是匠人吃米,米湯熬苦楝樹攪拌石灰。

舊時酒坊最怕它😂😂😂

蒸餾酒時不注意,給它來一根苦楝木柴燒,一鍋酒就發苦。🤓🤓🤓

別不信。我小時候也不信。代價是爺爺陪人家兩鬥玉米。我被吊打一頓。[捂臉][捂臉][捂臉]

有水泥後,樓房多了。它也沒有了利用價值。又不能打傢俱,氣味太苦。慢慢被淘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