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戰,召必回,長安區轉業軍人的亮劍精神

邵兵華、張濟松,長安區紀委監委的兩名普通幹部,二人於2018年下半年同時轉業來到紀檢大家庭,他們用實際行動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每一位紀檢人面對嚴峻的防疫控疫形勢絲毫不敢懈怠。

邵兵華,十多年的軍旅生涯塑造了他頑強拼搏、敢於犧牲的優良品質,在任務面前,他不講困難;在大事面前,他不講私情。

若有战,召必回,长安区转业军人的亮剑精神

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大年初一,邵兵華接到單位通知參加一線疫情防控督查工作,此時他剛滿一歲三個月的孩子因為感冒發燒還在醫院接受治療,他毫不猶豫地將情況告訴了妻子,並說“我是一名黨員,此刻組織需要我,雖然現在退役了,但仍是一名軍人,單位現在需要我回去,我就必須去,家裡的事你多操心,辛苦你了。”縱使在醫院照看孩子的妻子、父母不能理解,但他仍耐心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毅然踏上一線疫情防控的征程。

若有战,召必回,长安区转业军人的亮剑精神

提到孩子,邵兵華還是有絲絲愧疚,年三十之前,他一直被抽調在市、區掃黑除惡專案組工作,長期無法回家,更不可能給予家人照顧和陪伴。

記得去年在市紀委專案組工作,有一次到鄠邑區辦案點與被調查人談話,中午正吃飯妻子發來視頻,畫面是他兒子虎頭虎腦可愛的樣子,不經意間手機那頭傳來一句奶聲奶氣的“爸爸”,邵兵華沒反應過來愣了一下,回過神後,激動地對著手機邊說“你喊我啥?你喊我啥?”邊往外走,一個人躲在樓道角落悄悄抹起了眼淚,原來這是不到一歲兒子第一次叫他爸爸,此刻,兵華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過家了,七尺男兒此時的淚是感動的淚、也是對家人愧疚的淚!有時候,我問他:是什麼支撐你可以幾個月不回家仍戰鬥在紀檢監察工作第一線,這個高個子有點兒胖愛開玩笑的小夥子竟露出羞澀的神情:嗨,軍人嘛,能吃苦、能打仗,還要打勝仗!

張濟松,也是因一起抽調在專案組工作讓我熟識了這個安徽小夥,性格開朗、為人真誠、辦事靠譜。張濟松自轉業以來一直參與辦案,已經將近兩年沒有回過老家、見過父母。忙碌了一年後,終於可以借春節回趟老家,回家,歸心似箭;過年,滿心歡喜。

若有战,召必回,长安区转业军人的亮剑精神

初二下午,接到單位電話,要求張濟松回崗工作,張濟松承諾:領導你放心,我是轉業軍人,疫情就是號角,我已整裝待發奔赴疫情防控一線!隨即買了返回西安的火車票。當張濟松把返回的消息告訴父母時,在家從不做飯的父親開始準備起晚飯,老愛嘮叨的母親沉默的把過年炸的肉丸子塞進了行李箱,八十歲的爺爺奶奶紅著眼眶塞給了張濟松二百元“路費”,使勁叮囑他要做好防護,好好工作,多幹活勤跑腿才是個有用的人!

一千多里的返程之行讓張濟松逐漸卸下思鄉之情,但是卻讓張濟松的家人更加掛念。張濟松在返回單位後,立馬投身到防疫一線,白天晚上連軸轉。因為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壓力非常大,既要督導督查基層防疫工作落實情況,又要耐心細緻的給群眾做防疫宣傳。

若有战,召必回,长安区转业军人的亮剑精神

妻子每天發信息問的最多的就是“回來吃飯嗎?口罩一定要戴好!”這是愛人的關心、更是擔心。張濟松的妻子是一位音樂老師,他倆結婚已經三年,父母老催著趕緊要個孩子,可是,張濟松自轉業後就長期抽調在專案組工作,很少回家,所以生孩子的問題就一拖再拖,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提上日程。有時候,我們也會為他著急,催他要趕緊考慮個人問題了,張濟松的回答是:照顧妻子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精力考慮孩子,再等等吧。

在長安區像邵兵華、張濟松這樣舍小家、顧大家的英雄們還有很多,他們用硬核作風詮釋了“紀檢監察鐵軍”光榮稱號,他們用實際行動做出表率: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相信我們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定能邁過這道坎,打贏這場阻擊戰!(王雪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