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读什么书?

Liona·Lh


每个朝代的读书人看的书不一样,同一个朝代的读书人看的书也不一样。明朝之前的读书人,看书比较杂,根据个人爱好看书。唐朝的科举科目较多,常科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医科,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五十多种,制科名目更是数不胜数。而且唐朝出人头地不是只有科举一条路,所以唐朝读书人读书非常杂,琴棋书画是宋朝出现的,但是唐朝读书人如果不会一两样,都不能叫读书人。例如李白剑术真的不错,琴也非常不错,而且还能谱曲,李白的书法也有流传的,杜牧也有书法流传,在三希堂法帖里有。宋朝的科举科目比较少,不过宋朝读书也还是比较宽泛。从明朝开始,想出人头地只能走科举,那就钻研四书五经吧,因为朱元璋搞了个八股文,为了代圣人立言,所以还要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另外,春秋有三种,左传春秋,毂梁春秋,公羊春秋,诗经也有若干注本。明清时期的读书人有很多不会算术,看不懂账本,所以必须找幕僚师爷。唐朝时科举过后还有身言书判要过关,判就是根据考卷上的一个案子,写出判词,所以考科举必须要懂法律。明朝的武将大多是文盲,所以戚继光写的书大多数武将看不懂,而文人会愿意看武将写的书?清朝更不必提起。

小学就是启蒙,主要的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还有《增广贤文》、《弟子规》、《朱伯庐治家格言》、《神童诗》等等。三、百、千就是用来识字的教材,后面的主要是用于学习行为规范。

小学学完了,就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然后读诸子百家、主要读,《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

最后是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温小姐叶先生


古代著名诗人李白、苏轼和关汉卿读什么书?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答案或许就出来了。

第一,古人读书的目的。“万般为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古人的共识。古人读书的一般目的和现代人一样,首先是认字、求知、求学问,学做人、做事的道理,然后通过“学而优则仕”,达到他最主要和最终的目的即考取功名,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归纳起来,无外乎“修齐治平”四个字。

第二,古人的书目。中国封建社会轻视自然科学,汉朝以降“独尊儒术”,科举考试成为社会的主流和价值取向。因此,“头悬梁锥刺股”,穷经皓首,所读书目都是围绕着所谓的“济世经邦”这个主题。书目一般为由朝廷钦定并颁布的指定教材,主要有:

启蒙,读“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朱伯庐治家格言》、《神童诗》等。

小学,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然后,读诸子百家,如《荀子》、《老子》、《庄子》等。

最后,读《二十四史》等。

第三,古代读书人有二个特点。其一,读的书杂,涉猎广泛。譬如,唐朝有秀才、明经、医科等五十多种科举科目,如果读书不杂,涉猎不广,就应付不了考试,成为“半吊子”。其二,要有“六艺”傍身。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古代文人、雅士、上流社会的士大夫必须有的技能如琴棋书画,也称为“文人四友”,是一个读书人必须具备的。再有,就是剑术等。因此,读书人如果不会一、两样,都不好意思叫读书人。例如李白有“剑仙”的美称,古琴也非常不错,而且还能谱曲,书法也有流传。至于诗文声律对仗,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乃至其后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等等诗赋常识,对古代读书人而言,纯粹是小儿科的东西,不值一提。

此外,南宋以前也没有类似于现在的作家协会或诗歌协会之类的组织,更没有专门的作家和诗人,赋诗填词完全是业余爱好或应对唱和之作。

总之,古代既无“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说,也没有专门的诗人一职,古人所读的书目大都是应付科举考试的书籍,作诗纯属副业和业余爱好。但是,又确确实实地涌现出一大批白居易所倡导的“诗歌合为时而作”的风雅之人、扛鼎之作,比如李白、苏轼和关汉卿,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它们都是一部部极好的教科书,并为我们后人所学习和永远传唱。


火车头loco


《夜静思》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



圣恒标


古代诗人首先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的首要目的是参加科举考试。因科举制度演变,各朝读书人读书侧重方向也不尽相同。

唐朝科举主要是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考经义,进士科注重诗赋。经义主要包括《礼记》、《左传》、《诗经》、《周礼》、《仪礼》、《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诗赋则对格律要求较高,想要考好,估计前代各大名家诗赋都要有所涉猎。宋代科举内容基本沿袭唐和五代旧制。

明清时期主要考八股文,内容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当然,古代诗人读的书肯定不限于此。传统经典之外,史书也是诗歌典故的重点出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都是史学经典。

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沿袭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老庄的道家以及佛教经典也影响深远。





醉眠芳草


三字经中已经高度的概括了: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骐说


古代诗人读《古书》丶《四书五经》丶《诗经》丶《史记》丶《三字经》丶《论语》等众多的诗词丶书等。


dfkbs-lt


古人读的书,当然是(经 史 子 集)啦!





养心堂大刘


1、历史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类;

2、四书五经是必读的。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诸子百家丛书:

包括《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山海经》等等,取百家之长,增长见识,应付科举考试。

4、早期诗人留下来的诗作及书籍,比如东晋的陶渊明,唐初的王绩,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等,都有不少好作品供后人学习。

读书是一个过程,也是为了科举考试,当然也有民间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读很多书,学富五车,才能写出好诗来。


岁寒小筑


这个难以尽知。但韵书定不会缺席。所有诗人,人人必读。


雸夜青藜


四书五经,左转,三字经,声律启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