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陽明“三立”聖地

人,終有一死。有志者追求“死而不朽”。春秋魯國大夫叔孫豹,論及如何不朽時說:“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中華5000年史,在“立德立功立言”某一或兩個方面“不朽”的人很多,但能做到“三不朽”的,有言只有兩個半,一個孔子,一個王陽明,曾國藩算半個。王守仁,陽明先生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

贛州,與“三不朽”的王陽明有著極大的緣分,可以說,是王陽明“立功之始、立言之興、立德之極”的聖地。

贛州:陽明“三立”聖地

王陽明一生功績很多,最為顯赫的有三。40天平定南昌寧王朱宸濠蓄謀十幾年的叛亂,封新建伯,文臣以軍功封伯爵,實為罕見,應為王陽明鼎盛功業;其後,改“剿”為“撫”,平息廣西田州、思恩民亂,棄“撫”用“剿”,自作主張一個月襲滅明朝頭疼一百多年的大藤峽八寨瑤民鬧事,用兵之奇,罕人能及;而之前,初任南贛汀漳巡撫,坐鎮贛州,統七府一州,僅用一年半時間,剿滅為患幾十年的“山賊”,轟動朝野,徹底顛覆了王陽明溺於講學、貶朱揚陸的一介文弱書生形象,此為王陽明“立功之始”。

陽明心學雖始於貴州龍場悟道,認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應“知行合一”,但在贛州清剿“山賊”時,王陽明才感悟到“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在“破山中賊”之餘,重點在南安府(駐大餘縣,轄大餘、南康、上猶,後加崇義,共四縣)、贛州府(轄今贛州市除南安府四縣外十四縣區域),興社學,行教化,踐行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同時,利用任南贛巡撫的有利條件,建濂溪書院,講學極盛,弟子云集,為一時講學中心,並刊刻《傳習錄》、《朱子晚年定論》,公開挑戰朱熹學說,傳播陽明心學,誠為“立言之興”。

“破心中賊”雖難,但卻是王陽明一生的道德追求。王陽明以“南贛汀漳巡撫衙門”名義,在“南贛汀漳潮惠雄郴”七府一州發佈《十家牌法告諭各府父老子弟》,先後奏請朝廷增設福建平和、江西崇義、廣東和平三縣,是從制度、行政上的道德強制;親諭《南贛鄉約》,戒奢靡浪費惡習,恢復社學,興建書院、學校,撰授《訓蒙大意》,建“申明亭”、“勸善亭”弘揚仁德,是從教化、倡導上的系統性傳統道德教育。其本人更是“知行合一”言傳身教,“致良知”道德自律,“事上練” “實落用功”,“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尤其是陽明先生最終在南安府大庾縣青龍鋪(今大餘縣青龍鎮)“落星”,名揚於南贛,魂歸於南贛,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的道德告慰,以中國傳統“蓋棺定論”說,可謂“立德之極”。

贛州之於王陽明,應為其“聖地”,意義重大。“心中有良知,行為有擔當,時時有困惑,初心終不改”“道通著形跡,期無負初心”。陽明心學於虔人,於今人,其意大焉!(餘路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