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人眼中的齊文化——齊宣王

齊宣王田闢疆,齊威王之子,田齊第五代國君,公元前320~前301年在位。齊宣王時期,齊國的國力最為強盛。

(一)抗秦、破燕、擊楚

齊宣王時期,齊、秦東西對峙,勢均力敵。為了遏制秦國的擴張,齊國聯合其它諸侯合縱抗秦。公元前319年,魏國的公孫衍主張合縱抗秦,齊宣王帶頭支持公孫衍,並支持他作了魏相。公元前318年,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由於魏相公孫衍推舉楚懷王為合縱長,引起齊宣王的不滿,齊國沒有出兵。結果五國聯軍被秦戰敗,六國合縱也隨之瓦解。

公元前317年,因魏相公孫衍沒有推舉齊宣王為合縱長,齊、宋攻伐魏國。魏國也邀請趙國共同抗擊齊軍。雙方軍隊在觀澤(今河北清豐)大戰,結果魏、趙聯軍被打得大敗,齊軍獲得勝利。

公元前318年,燕王噲輕信別人的勸說,把王位禪讓給了相國子之。子之獨斷專行,執政三年,燕國大亂。公元前314年,燕太子平在齊宣王的暗中支持下,與將軍市被攻打子之,結果失敗,市被戰死。在燕國大亂之時,秦國正聯合魏國進攻韓國,趙、楚兩國也捲入其中。齊宣王趁機命令匡章率領五都之兵,並依靠齊國北部的兵民大舉討伐燕國。燕兵不做抵抗,齊軍長驅直入,僅僅用了50天就佔領了燕國。攻入燕都後,齊軍殺死了子之和燕王噲,平定了燕國內亂。燕亂平息之後,齊軍遲遲不走,遭到燕國百姓反對。公元前312年,齊軍撤離燕國。

由於秦國帶頭反對齊國吞併燕國,使齊宣王對秦國十分憤恨。楚懷王為了抗衡秦國,打算與齊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於是齊楚聯盟應時而生。這樣,就形成了秦、韓、魏三國聯盟與齊、楚兩國聯盟兩大集團的對立。齊楚聯盟建立後,齊宣王為報濮水之仇,聯合宋國進攻魏國的煮棗(今山東東明南),又幫助楚軍進攻秦軍,攻取曲沃。一時聲威大振。

曲沃失利,使秦認識到必須拆散齊楚聯盟。秦派張儀出使楚國,用欺騙的手段使楚懷王與齊國絕交。楚懷王還派一勇士到齊國大罵齊宣王。齊宣王大怒,於是和秦國結成聯盟,聯合進攻楚國,大敗楚軍於杜陵。

秦國拆散齊楚聯盟後,開始向中原地區發動進攻、兼併土地。公元前310年,秦攻取韓國宜陽,打開了秦入中原的必經之路。公元前303年,秦攻取魏蒲坂、晉陽、封陵三地。韓、魏受到秦的極大威脅,轉而依靠齊國。齊宣王乘機和韓、魏結為合縱聯盟,還不計前嫌,主動邀請楚國也參加合縱反秦。

秦國為了破壞合縱,孤立齊國,用財色賄賂楚懷王,楚國再一次背叛齊國,與秦國結盟。齊宣王大怒,公元前303年,聯合韓、魏攻打楚國。因秦國出兵救楚,三國無功而返。

公元前301年,齊宣王命令齊將匡章與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楚國派唐昧率軍抗擊,兩軍在沘水兩岸對峙,相持了6個月。匡章選派精兵乘夜從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發起突然襲擊,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殺得楚軍大敗,唐昧也被殺死。三國聯軍勝楚後,韓、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陽市)、葉(河南葉縣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齊國雖然沒有取得實際利益,但國威大盛,楚國和秦國都向齊國求和。齊國的霸主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二)尊賢貴士,大興稷下學宮

初創於齊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的稷下學宮,經齊威王的進一步發展,到齊宣王時達到了鼎盛。齊宣王對稷下學宮的發展,採取了更加開明的政策。首先給稷下先生們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禮遇。當時鄒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等76人,皆給予上大夫的職位。讓他們不治而議論,可以以任何形式匡正國君及官吏的過失;其次是為他們修康莊大道,建高門大屋,給以很高的俸祿,提供優厚的物質待遇。如號稱“稷下之冠”的淳于髡有功於齊,被貴列上卿,賜之千金,革車百乘;孟子被列為客卿,“養弟子以萬鍾”,出門時“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田駢“訾養千鍾,徒百人”;再次是勉勵他們著書立說,展開學術爭鳴;同時,還發揮他們的智囊作用,經常向他們徵詢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和看法,讓他們辦理外交,甚至參與制定典章制度。據考證,《王度記》就是稷下先生淳于髡等人為齊宣王所擬定的齊國統一天下後的具體制度和措施。這樣一來,稷下學者們參政議政的意識空前強烈,學術研究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異常高漲,出現了“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盛況。可以說,齊宣王時期的稷下學宮,其規模之大,人數之眾,學派之多,爭鳴之盛,都達到了稷下學宮發展史上的巔峰。

齊宣王即位以後,儒學大師孟軻第二次來到齊國。齊宣王親自出城迎接,並將孟子接入雪宮,請教稱霸諸侯的策略。孟子勸齊宣王與民同樂,還告誡他選拔人才時要注重真才實學。雖然孟子的“仁政王道”學說與齊宣王“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的基本路線相悖,但齊宣王仍然收留了他,並給予了他上大夫的待遇。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在齊國病故,齊宣王資助孟子送母親的靈柩回老家鄒地安葬。孟子在家守喪3年後,第三次去了齊國。齊宣王為孟子提供了萬鐘的經費,請孟子在臨淄城內招徒辦學,傳授他的治國主張。

齊宣王不僅禮賢下士,而且容人納諫、從善如流。例如王鬥求見宣王,直言批評他只招賢納士卻未能做到重用賢士,只讓他們議論國政而不讓他們擔任要職,宣王接受了他的意見和建議;顏斶在他面前說士人尊貴,國王不如士人尊貴,齊宣王也沒有生氣,而是誠懇的請顏斶指教;長相醜陋不堪且年過40的無鹽女鍾離春在朝堂上連呼“危險啊!危險啊!”,說齊國危機四伏,齊宣王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將她封為王后;一個叫春居的士人勸諫齊宣王不要建造勞民傷財的大宮殿,齊宣王遂下令停止工程;艾子獻上三尺短繩,請齊宣王即日自裁,批評他株連無辜,他也笑著接受了艾子的求情,赦免了邾家族人的誅族罪;剛滿18歲的小夥子閭丘卬自薦做官,向齊宣王進獻了諸如“選好官、執行既定法度”、“賑災要及時,不能煩擾老百姓”、“年輕人必須尊敬長輩、長者”等諫言,齊宣王都一一採納。

齊宣王不僅樂於聽取臣民的意見,而且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典型的例子是力排眾議,信任大將匡章。一次,齊宣王命令匡章迎擊秦軍。匡章派使者不斷地往來於秦軍營地,一方面與秦軍周旋,一方面記下秦軍的旌旗和士兵服裝的樣子,準備讓一部分齊軍偽裝成秦軍,混入秦營,對秦軍突然襲擊。齊國的偵探不知匡章的意圖,再三向齊宣王報告,說匡章準備率軍投降秦軍,大臣們也勸齊宣王早作防備,齊宣王卻認為匡章不可能叛變。結果不久,齊軍大勝,匡章凱旋而歸。齊宣王說,匡章為人十分忠厚,因為父親去世前沒有留下遺言,就不敢改葬母親;他連死人都不欺騙,怎麼可能叛變自己呢?!可見,齊宣王是用人不疑的。也正因為如此,匡章忠心耿耿地聽命於齊宣王,為齊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公元前301年,齊宣王去世。今臨淄齊陵街道辦的“四王冢”中,就有齊宣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