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人眼中的齐文化——齐宣王

齐宣王田辟疆,齐威王之子,田齐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20~前301年在位。齐宣王时期,齐国的国力最为强盛。

(一)抗秦、破燕、击楚

齐宣王时期,齐、秦东西对峙,势均力敌。为了遏制秦国的扩张,齐国联合其它诸侯合纵抗秦。公元前319年,魏国的公孙衍主张合纵抗秦,齐宣王带头支持公孙衍,并支持他作了魏相。公元前318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由于魏相公孙衍推举楚怀王为合纵长,引起齐宣王的不满,齐国没有出兵。结果五国联军被秦战败,六国合纵也随之瓦解。

公元前317年,因魏相公孙衍没有推举齐宣王为合纵长,齐、宋攻伐魏国。魏国也邀请赵国共同抗击齐军。双方军队在观泽(今河北清丰)大战,结果魏、赵联军被打得大败,齐军获得胜利。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轻信别人的劝说,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子之独断专行,执政三年,燕国大乱。公元前314年,燕太子平在齐宣王的暗中支持下,与将军市被攻打子之,结果失败,市被战死。在燕国大乱之时,秦国正联合魏国进攻韩国,赵、楚两国也卷入其中。齐宣王趁机命令匡章率领五都之兵,并依靠齐国北部的兵民大举讨伐燕国。燕兵不做抵抗,齐军长驱直入,仅仅用了50天就占领了燕国。攻入燕都后,齐军杀死了子之和燕王哙,平定了燕国内乱。燕乱平息之后,齐军迟迟不走,遭到燕国百姓反对。公元前312年,齐军撤离燕国。

由于秦国带头反对齐国吞并燕国,使齐宣王对秦国十分愤恨。楚怀王为了抗衡秦国,打算与齐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于是齐楚联盟应时而生。这样,就形成了秦、韩、魏三国联盟与齐、楚两国联盟两大集团的对立。齐楚联盟建立后,齐宣王为报濮水之仇,联合宋国进攻魏国的煮枣(今山东东明南),又帮助楚军进攻秦军,攻取曲沃。一时声威大振。

曲沃失利,使秦认识到必须拆散齐楚联盟。秦派张仪出使楚国,用欺骗的手段使楚怀王与齐国绝交。楚怀王还派一勇士到齐国大骂齐宣王。齐宣王大怒,于是和秦国结成联盟,联合进攻楚国,大败楚军于杜陵。

秦国拆散齐楚联盟后,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动进攻、兼并土地。公元前310年,秦攻取韩国宜阳,打开了秦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公元前303年,秦攻取魏蒲坂、晋阳、封陵三地。韩、魏受到秦的极大威胁,转而依靠齐国。齐宣王乘机和韩、魏结为合纵联盟,还不计前嫌,主动邀请楚国也参加合纵反秦。

秦国为了破坏合纵,孤立齐国,用财色贿赂楚怀王,楚国再一次背叛齐国,与秦国结盟。齐宣王大怒,公元前303年,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因秦国出兵救楚,三国无功而返。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楚国派唐昧率军抗击,两军在沘水两岸对峙,相持了6个月。匡章选派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杀得楚军大败,唐昧也被杀死。三国联军胜楚后,韩、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阳市)、叶(河南叶县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齐国虽然没有取得实际利益,但国威大盛,楚国和秦国都向齐国求和。齐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二)尊贤贵士,大兴稷下学宫

初创于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的稷下学宮,经齐威王的进一步发展,到齐宣王时达到了鼎盛。齐宣王对稷下学宫的发展,采取了更加开明的政策。首先给稷下先生们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礼遇。当时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76人,皆给予上大夫的职位。让他们不治而议论,可以以任何形式匡正国君及官吏的过失;其次是为他们修康庄大道,建高门大屋,给以很高的俸禄,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如号称“稷下之冠”的淳于髡有功于齐,被贵列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孟子被列为客卿,“养弟子以万钟”,出门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田骈“訾养千钟,徒百人”;再次是勉励他们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同时,还发挥他们的智囊作用,经常向他们征询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们办理外交,甚至参与制定典章制度。据考证,《王度记》就是稷下先生淳于髡等人为齐宣王所拟定的齐国统一天下后的具体制度和措施。这样一来,稷下学者们参政议政的意识空前强烈,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异常高涨,出现了“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盛况。可以说,齐宣王时期的稷下学宫,其规模之大,人数之众,学派之多,争鸣之盛,都达到了稷下学宫发展史上的巅峰。

齐宣王即位以后,儒学大师孟轲第二次来到齐国。齐宣王亲自出城迎接,并将孟子接入雪宫,请教称霸诸侯的策略。孟子劝齐宣王与民同乐,还告诫他选拔人才时要注重真才实学。虽然孟子的“仁政王道”学说与齐宣王“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基本路线相悖,但齐宣王仍然收留了他,并给予了他上大夫的待遇。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亲在齐国病故,齐宣王资助孟子送母亲的灵柩回老家邹地安葬。孟子在家守丧3年后,第三次去了齐国。齐宣王为孟子提供了万钟的经费,请孟子在临淄城内招徒办学,传授他的治国主张。

齐宣王不仅礼贤下士,而且容人纳谏、从善如流。例如王斗求见宣王,直言批评他只招贤纳士却未能做到重用贤士,只让他们议论国政而不让他们担任要职,宣王接受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颜斶在他面前说士人尊贵,国王不如士人尊贵,齐宣王也没有生气,而是诚恳的请颜斶指教;长相丑陋不堪且年过40的无盐女钟离春在朝堂上连呼“危险啊!危险啊!”,说齐国危机四伏,齐宣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将她封为王后;一个叫春居的士人劝谏齐宣王不要建造劳民伤财的大宫殿,齐宣王遂下令停止工程;艾子献上三尺短绳,请齐宣王即日自裁,批评他株连无辜,他也笑着接受了艾子的求情,赦免了邾家族人的诛族罪;刚满18岁的小伙子闾丘卬自荐做官,向齐宣王进献了诸如“选好官、执行既定法度”、“赈灾要及时,不能烦扰老百姓”、“年轻人必须尊敬长辈、长者”等谏言,齐宣王都一一采纳。

齐宣王不仅乐于听取臣民的意见,而且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典型的例子是力排众议,信任大将匡章。一次,齐宣王命令匡章迎击秦军。匡章派使者不断地往来于秦军营地,一方面与秦军周旋,一方面记下秦军的旌旗和士兵服装的样子,准备让一部分齐军伪装成秦军,混入秦营,对秦军突然袭击。齐国的侦探不知匡章的意图,再三向齐宣王报告,说匡章准备率军投降秦军,大臣们也劝齐宣王早作防备,齐宣王却认为匡章不可能叛变。结果不久,齐军大胜,匡章凯旋而归。齐宣王说,匡章为人十分忠厚,因为父亲去世前没有留下遗言,就不敢改葬母亲;他连死人都不欺骗,怎么可能叛变自己呢?!可见,齐宣王是用人不疑的。也正因为如此,匡章忠心耿耿地听命于齐宣王,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今临淄齐陵街道办的“四王冢”中,就有齐宣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