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被誉为“钓鱼人的眼睛”,选对了渔获不愁

浮漂对每一个钓鱼人来说都是又爱又恨,爱它的有力下顿,爱它的疯狂上顶。恨的却是它纹丝不动。在实际垂钓过程中,浮漂起着关键性作用。它是钓鱼人的眼睛和灵魂。选择一款合适的浮漂至关重要。

浮漂被誉为“钓鱼人的眼睛”,选对了渔获不愁

我们先来看看市面上最常见的几种浮漂材质及优缺点:一、纳米浮漂 纳米浮漂主要有工业化产品制作而成,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浮漂制作成本会更低,而且比较耐用,有永不吃水的优点。它的浮力跟别的浮漂比会更大一些,且更加灵敏,稳定性也不错,比较利于钓友观察浮漂的动作。纳米浮漂的价格相对比较贵,性价比一般且不够耐用。此外纳米浮漂不适合作钓滑口鱼,滑口鱼的鱼口一般比较乱,如果采用纳米浮漂很容易出现黑漂的现象。二、巴尔杉木浮漂 巴尔杉木的浮力比较大,基本上用机器加工就可以,属于成本低且能大量生产的浮漂。巴尔杉木和芦苇、孔雀羽来比,稳定性和浮力更佳,动作既不夸张也不小,且能更好的反应渔汛语言。但是,巴尔杉木浮漂的纤维空隙比较大,材质分布不均匀,在打防水底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涂装不当的现象,从而会出现吸水的现象,且材质比较容易破碎,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折断的现象。三、孔雀羽浮漂 孔雀羽浮漂具有稳定性好、耐泡水、信号反应灵敏、适合钓滑口鱼等优点,其缺点是浮力收到温度影响较大,因为孔雀羽中含有水分较其他材质多,温度变化时,浮漂吃铅量会变化,同时孔雀羽浮漂的工艺精密度低,容易出现漂身开裂的情况。四、芦苇浮漂 芦苇浮漂的主要材质是选自芦苇的杆部,自重轻浮力大,灵敏度高,制作工艺也不复杂,分为带壳和不带壳两种,带壳的芦苇浮漂比较坚固耐用,出口也比较沉稳。不带壳的芦苇浮漂灵敏度比较高,且出口也很明显,就算只是水底轻微的动作都有可能导致芦苇浮漂的大顿口和黑漂等动作,很适合作钓一些老滑鱼、轻口鱼等。芦苇的特殊结构决定它的外层不需要涂太厚的油漆,因此会导致芦苇浮漂比较轻、浮力大,但是这样不利于作钓一些吃食动作比较轻微的鲫鱼,而且芦苇漂的反应比较灵敏,这对作钓滑口、乱口的鱼情也不利。

浮漂被誉为“钓鱼人的眼睛”,选对了渔获不愁

了解材质及优缺点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漂型以及如何运用。无论是什么材质,品牌的浮漂,漂身的形状大致分为:圆形、小枣核型、中枣核型、大枣核型和长锥形。圆形和小枣核型稳定性强,下行速度慢,稳定性好,适合钓行程,打接口而且因为体力小,抗风能力也强。中枣核和大枣核浮漂,稳定性好,下行均匀,吃口信号明显,抗风能力强。长锥形浮漂,下行速度快,漂身稳定性好,翻身快,信号灵敏,可以有效避开中上层小鱼。多用于钓鲫鱼使用。再来看看漂尾。有粗尾,细尾,扁尾,加粗尾。至于选择哪种,个人觉得要看自己的视力情况,在能看得清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细尾。如何看不清楚,再灵敏也没有用。再清晰的信号也捕捉不到。

浮漂被誉为“钓鱼人的眼睛”,选对了渔获不愁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如果搭配浮漂。躺底钓我们这里就不说了。如果是悬坠钓,首先看用多长的杆子,有没有风,水深多少,钓什么鱼,是黑坑新放鱼,还是偷驴,小杂鱼多不多等等因素。在这里我只说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浮漂选用大小要比主线型号数字大0.3--0.5。比如1.5主线,那么就用1.8--2.0吃铅的浮漂。以此类推。这样是最合理的,能够保证浮漂将铅坠到漂座这段主线拉直,让信号第一时间反应出来。具体如何搭配,上上一篇文章进行了详细讲解,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浮漂形状的选择,这里要说一下。举个例子,比如发现小杂鱼很多,在同等吃铅量浮漂中,我就要选用下降速度快的浮漂,快速穿越杂鱼层,迅速到底,这时就要用长锥形浮漂,我们要清楚它的优点。如果发现鱼有接口现象,那我们就要选用下行速度慢,适合钓行程的浮漂,比如枣核型的。所以说,具体用哪种,要根据实际鱼情来选择。都不是一概而论的。

还是那句话,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有好的收获。不是屁股正就能钓到鱼,还是要完美的细节加上完美的屁股才能有完美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