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加拿大本科畢業了,學的會計專業當地找不到工作,是回國發展還是留下來繼續找?

用戶6376049435815


其實,我覺得你回國發展也行,留在國外發展也行。當然,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核心還是看你更願意把自己的職業發展計劃定在哪?如果你是願意回國效力,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貢獻給祖國的;還是願意留在海外享受更高級別的薪酬福利待遇呢?因人而異。


當然,我對你女兒的學歷比較質疑的是,如果他是國外的名牌大學畢業,相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那麼我們覺得她找不到工作?

在常人看來很難理解。就像在中國一樣,清華,北大的學生,怎麼能找不到工作呢?

但是根據你的描述,我覺得你的女兒雖說在國外讀的是大學,但是我們也不排除她的大學層次應該在國內也就類似於二本三本的水平吧。

那麼如果是這個水平,在當前的國際就業形勢壓力下,找不到工作,很好理解。

因為在許多大公司招聘的第一關,你就沒有一張含金量比較高的“敲門磚”,那麼企業憑什麼招聘你呢?

再加上,如今社會每年都有近百萬的“本碩博”湧向社會都要就業。那麼,企業在選擇員工時,肯定是優秀中挑優秀的。學歷不過關的就會被工作和社會所遺棄,那也是正常不過的了。


當然,那就是在前幾年,我們拿北京中關村來說吧。

在前幾年,國家為了引進海外人才,也就是為了招攬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國就業和創業。中關村和國家各個機構都出臺了相關海歸回國工作的各種薪酬福利優化待遇。

在前幾年,如果你在中關村找工作,並且擁有海外名校學歷,且擁有相關職業證書,那麼中關村給你的條件是:各種補貼體驗免費,房子免費,車免費給你。

當然,隨著人才市場的飽和。近幾年,中關村也沒有了對“海歸”這樣的優待條件,那麼這是社會層面的原因。而我們個人能夠做的,那就是從我們自身來反思和審視一下自己到底是哪方面因素造成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呢?

首先,我給你的女兒的建議是:回國工作。

雖然說她大學接受的是國外的教育,相比於國內的教育可能更先進一些或者說對學生的管理培養要求更“精準”一些,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一個具體的國際形勢,那就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在倒退,歐洲各國的經濟在倒退,也就是說,現如今在國際經濟發展中發展形勢比較好的應該是中國。

所以,我建議你回國工作。

因為如果你在國內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的話,那麼由於國內經濟形勢的紅利,我們不存在失業的風險性大?


但也有人說,國內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啊!失業的人也很多,找不下工作的大學生也比比皆是。

但是,相比起中國的就業環境,我認為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這樣的海外就業形勢,甚至都不如中國的就業形勢樂觀。

歸咎其原因,那就是本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節節敗退”,或者說國內經濟的倒退。

那麼,如果你回到中國工作,我認為大前提是好的。那麼在穩定的大前提下,如果你再找不到工作,那麼這就不得不讓我們從自身來反思自己,是職業能力的問題?還是職業技能的問題?又或者是說是自己學歷的問題?

如果是這三者中的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那麼我們就要改善,那到底怎麼樣改善呢?

根據我的職業經驗,我覺得你應該這樣做:

①如果是學歷上的問題。

但學歷問題是一個硬傷,為什麼呢?

因為隨著現如今每年畢業大學生的人口基數加大,而國內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有限,那麼企業在招聘人才時,要求人才的層次更上更是“優秀中選優秀的”。

②如果你是自己學歷的不足。

我建議你在國內再考取研究生或者說再讀一個在職研究生。

那麼這樣的好處是:如果我們再讀一個研究生的話,那麼我們相比起本科大學生,那麼我們在學歷上就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提升。而這個提升有可能為我們下一次找工作,找到了一個能夠進入公司的“敲門磚”。

③如果是職業技能的問題。

個人職業技能的積累並不是一天就可以學會的。正如羅馬有句諺語說:“古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職業技能也不是一天練就的。

那麼,如果我們發現是自己職業技能的缺失,那麼我們就要去彌補呢?

我覺得能夠彌補職業技能的方法,那就是:多多參加社會活動。

如果自己暫時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那麼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份兼職或者說臨時工。

當然,我們選擇兼職或者臨時工的原因並不是說為了靠這個生活,而是靠這個或者說站在這樣的一種平臺上來鍛鍊我們的能力鍛鍊,我們的職業技能,是為了以後找下一份工作時,企業能夠因為我們較強的或者超越常人的職業技能而招聘我們。



在下國華


我是看到這個話題,覺得自己還算有點發言權而且保證自己說的都會是真實情況才點擊進入回答的

之所以說有發言權是因為我女兒也是留學加拿大並且也是商科會計類專業的。

2018年8月份從加拿大畢業,同年11月底我們參加完她的畢業典禮後她隨我們一起回國工作,不同的是回國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我先後去過加拿大三次都沒有辦法讓自己愛上那個地方,所以建議女兒回國,但是我不會給題主任何主觀建議,只能把我自己的感受真實表達出來以供參考哈

女兒留學7年(美國高中三年,加拿大本科四年)從登上飛機第一天開始就不斷被人問同一個問題:以後畢業了是回國還是留在國外?女兒那時候還沒主見,答案就是聽媽媽的,而我,哪好呆哪唄!七年之後我的回答則是肯定的了,中國好,祖國好,堅決回國工作!但還是個人觀點哈!

美國三年高中階段,因為不牽扯去留問題(肯定要繼續上大學的嘛)所以女兒只需要適應環境,美國高中對留學生有寄宿家庭提供,因為個性外向,適應能力還不錯,生活和學習都沒啥問題,直到考大學的時候才面臨選擇,報考了大概十幾所大學吧,美國和加拿大都考了,後來決定去加拿大(原因很簡單,因為匯率關係加拿大的學費及生活費相對比較便宜一點)

大學期間我先後三次去加拿大,第一次是開學陪著女兒一起去(因為大學不再有寄宿家庭需要自己租房子住,畢竟是女孩子安全問題必須重視)第二次是女兒大三升大四的時候,暑假要趕功課沒時間回國所以我們過年的時候飛去加拿大團聚過年(事實上那時候我就已經打算讓女兒畢業後回國了)第三次就是畢業典禮。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為什麼選擇回國。三次過去都有在那邊呆一段時間,我的真實感受就是北美國家不適合國人長久生活,至少是不適合像我們這種普通過日子的人家生存的,我去三次,每一次在那邊逗留的時候都感覺度日如年,沒有任何優點,(國人最愛說外國空氣好,是,可能天是藍一些,空氣汙染是好一點,但人不可能每天就只呼吸別的啥也不用幹吧?)那地方是地廣人稀,可是公共交通設施建設爛到真心讓人崩潰,地鐵公交都不方便,票價死貴班次少還哪哪都不到,也沒有共享單車之類的工具,打車是根本打不起的!所以只能自駕,但是停車收費也死貴,還不方便,先交錢買好停車時間(你預計要停一個小時就買一個小時的停車費,以此類推)你得時時刻刻想著買的鐘要到時間了!多買不退,超過不能補費只能接受罰款!哪位有興趣去體驗一下吧,不瘋是奇蹟!當然在那邊土生土長或者呆久了的都會習慣的,但我不行,會瘋!還有超市,北美國家沒有菜場就只有超市,購物環境是乾淨整潔的,但是架不住貴啊!在那邊連個老菜梆子都捨不得扔的,正價商品甭看,買不起的,只能淘處理貨,可供選擇的品種少的可憐,我窮是這樣,可我認識的有錢人也這樣呀,真心不瞎說!你們所聽到的那些什麼超市啥都有價格也不貴純屬謠傳哈,而我說的是我親眼所見!

至於工作,老外都是講時薪制這一點人盡皆知了吧?除非你混到高層,否則在國外工作感覺絕對跟國內農民工一樣一樣的,而混到高層則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當然,天才和有特殊才能者除外,但是如果你真是天才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那就是天下老子第一到哪都是你說了算了!老外絕對不會慷慨,對平常人那就是有多少活就給你幾個鍾,付你一個小時的薪水那絕對是要讓你物盡其用的,咱倒也不是想偷懶,拿人錢財不給人幹活,但是讀了那些書總不甘心像個勞工一樣被人死盯著按勞取酬吧?!而且一旦遇到個經濟危機啥的,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中國人,裁員肯定先裁你!所以,在先後去了三次加拿大做了多方調查瞭解後,毅然決然的決定讓女兒畢業後回國工作了!看到這兒肯定會有人質疑說怎麼我說的跟他們所聽到的不一樣呢?更會有人說自己也有親戚朋友在北美國家,有移民的也有留學的,人家都過的好好的,哪裡像我說的一樣,那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吧,說國外比國內好的基本都是費了牛勁移民或者準備移民的人,都是嘴硬!已經走出這一步了,沒退路了哇,死要面子活受罪!去之前是在人家滿眼的羨慕眼光中去的,灰溜溜的回來多沒面子啊!但留學不一樣,我至今都不後悔送女兒去留學,雖然吃了很多苦,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我都付出了太多,但是不後悔,畢竟,女兒在她的人生裡有過多於大多數同齡人的經歷,在她的人生中,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裡她學到看到的會是隻屬於她的人生經歷,學成回國後很快找到工作,一步步的走向屬於她的未來,也許不一定賺很多錢,也許很久都不能把留學的經濟成本賺出來,但我覺得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多些經歷一定是值得的!

再次申明一下哈,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何去何從還是要根據各人自己的需求選擇!

照片是手機裡隨便找了幾張女兒畢業時一起拍的湊了個九宮格分享一下











沈偉22258086


其實就看她個人吧。人生沒有最佳選擇,每個時期選擇合適的那個。多年後,可能發現選擇了錯的。這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辭職去加拿大工作,做了簡單的工作幾年(其實薪水和我在國內一樣),被裁員,回國,找到喜歡的工作,後來加拿大那邊公司關門。現在掙的比那邊多多了。人生就是這樣,放好心態,金子在哪裡都發光。


aha1


做為8年飄在多倫多的非專家,來弱弱的回答一下吧:

1)確定自己的目標,切勿像現在這樣根據是否能找到工作作為自己是否留下的依據。要對自己有一個長遠規劃。現在是畢業就可以拿到三年工籤,這個時常對找工作還是有優勢的。同時,相較於其他國家,加拿大的留學生移民政策還是比較友好的。全職工作交稅滿一年或兩份同等時常的兼職工作交稅滿一年,大專及以上完成學業拿到學位證,語言,年齡打分即可通過CEC項目拿到PR

2)找工作近幾年確實不如前幾年好找,但也不是真的沒辦法。上學期間其實可以利用學校資源拿到不錯的實習資格。以我自己所在的約克為例,金融類專業GPA在80%以上即可參加學校的internship program,部分公司可以提供不錯的實習崗位,為畢業後找工作打基礎。與國內不同的是,國外公司非常看重是否有實習經歷,無經歷找工作不佔優勢;

3)如若沒有在學校抓住資源,已經畢業,以下幾種找工作的方法也可嘗試。Social networking:聯絡自己相關專業且已經在工作的師哥師姐,自我推薦並獲得內推機會。當然這種直接聯絡陌生人的方式成功幾率非常隨機;參加招聘會,校內校外都可,瞭解用人市場現狀及招聘要求,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弱勢(語言,證書等);關注各類招聘網站,尤其是加拿大五大行(BMO,CIBC,TD,RBC,楓葉銀行)他們對金融學生需求比較大,雖然提供基礎崗位較多,但累經驗很重要;

4)至於是否回國發展。同上,要看孩子及家庭的長遠規劃。唯一建議,選定目標就不要輕易改變。


菜花愛幻想


奧大利亞、加拿大這些國家的文憑不值錢,多數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就拿錢到這些國家去讀歪大學回國冒充海歸,真正學到東西沒有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也不具備能力又要以海歸薪資標準要求,找得到工作才怪。前段教育部印發的關於終止國外學校合作和合辦教育的決定,自己去對號入座吧,別把自己看得那麼高大尚。放下身段別拿留學文憑說事,這個年頭不希其了。


汪幼和


國外本科會計專業畢業後,是否回國找工作取決於兩點:一是孩子是否願意回國工作,二是孩子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是否具備在國外生存的能力?想留國外工作,就要靠自身努力去實現。至於家長可提參考建議,決定權留給孩子。這是我的體會。

我的女兒也是留學加拿大,學的是國際金融與會計專業。國內本科畢業後去加留學讀碩士,畢業後在加金融機構工作巳五年,跳槽三次,每次年薪隨之增加,女兒工作很滿意,勝任業務,生活習慣已適應。父母也很放心。

說實話,從內心上講我很希望她回國找工作,畢竟是獨生子女,總覺得不捨分離太遠。去年我們去多倫多看望了她,閒聊今後是否回國,孩子開玩笑說,我已經習慣這裡的生活環境,有自己的朋友圈,業務上已適應北美國家的要求,如果回國內大城市工作,不僅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所學的知識也不能完全對接國內的金融體制和政策法規,到時可能很苦惱的。說完女兒反問我:“當初你送我留學的目的是什麼?總不會是讓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在苦惱中度過吧?"

這一問,真的讓我無語了。作為父母,我也反思,送孩子留學的目的是什麼呢?當初孩子想留學,說實話,工薪階層並不富有,為讓孩子深造,特選擇費用較實惠的加拿大留學。當時想的是,讓孩子開闊眼界,學點先進國家的知識,以後職場競爭也不被動。目的只有一個,孩子的人生過得如意,我就滿足了。

因此,女兒留學畢業那年,我對她是否回國找工作沒有強求,我只說了一句話:本意上想你回到我們身邊工作,但如你有能力並想在國外工作和生活,我們也尊重你的選擇。

就這樣,畢業後,女兒通過網絡瞭解北美國家的招考錄用規範,自學補充加國金融會計業務政策法規及跨國業務操作常識等,經過向幾家金融機構投簡歷、面試,在三個月內便被加國第二大銀行錄取。

你的孩子是本科留學,按道理找工作不難。據說,加拿大的本科生比碩士生還容易找工作,初期求職要求不要太高,比如薪酬和單位所處位置等,有工作經驗後慢慢再跳槽。另外,你女兒也可繼續讀碩士,再積累點求職資本更好。

總之,孩子的人生讓孩子作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念和追求,作為父母,盡到能力和心意就行,工作去向讓孩子取捨,少了很多遺憾,何樂而不為呢?

(圖為多倫多金融街)



大千看點


找不到工作當然只有回來,不回來喝西北風?


素儉樸慈


除了名校,國外畢業的中國大學生就是個笑料。沒有人當回事,更多是看不起


贏在旅途


個人覺得先國外工作幾年,有一定基礎後再看吧。畢竟學的是加拿大的,未來會有很多國內的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會需要各方面人才。

再說下噴子們,人家花自己的錢,花到你們噴子們的一份錢了?

願意好心給建議的就給,不樂意的走開。非要無限意淫,極盡挖苦。天下父母心,誰不願意給子女更好的條件?誰又不想子女成龍鳳??


流火之光


還是留在國外,費了這麼大勁出了國,再回來,冷嘲熱諷……,再說國內,會計行業早己變味且不熱門了,不管是機關,國企還是私企,老闆們都不好侍候,況且又是女孩子,留在那拿了綠卡後,再想回來也行啊!相信我一個幹了一輩子會計的忠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