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夏雪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計劃經濟時代,小孩家最喜歡過年,因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唯有過年能吃上一頓大餐,即便是寒酸些的家庭,這一餐也會弄得很豐盛的。


  客家年夜飯由於客家民系發展的獨特地理條件和歷史背景,飲食文化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其中就大有文化。


  過年的宴席以肉類為主,不上素菜(豆腐除外),蘿蔔、冬筍、香菇等作為肉類菜的輔料出現。菜的樣數要逢雙,一般為12個以上,色彩要體現紅色,以示喜慶。過去農村時興“四盤八”,即四個盤,八個碗,如今都以盤而代之。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各家各戶雖有不同的喜好和習慣,但有三樣菜是絕不可少的:頭牲(雞)、豬肉、魚。客家人有祭拜祖宗的傳統風俗,而“三牲(雞、豬肉、魚)”是必不可少的供品,少了則為不敬。由於“三牲”在客家人觀念中地位特殊,有著特別的文化象徵意義,因此被廣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和人生儀禮中。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頭牲(雞)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扣肉(豬肉)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大塊魚

  在“三牲”中,雞又稱為“頭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雞的國家,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古人把雞比作“太陽鳥”,崇敬有加,譽雞為“德禽”。文人墨客對雞也多有頌揚,漢文帝時期韓嬰在《韓詩外傳》中稱,雞是“五德之禽”,文、武、勇、仁、信五種德行俱備。古人結盟、立誓時,把動物的血滴入酒中,飲酒盟誓,君王用豬血,大臣用狗血,百姓用雞血,雞成為民間吉祥的化身。無論任何時候,客家人傳統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就是雞,無雞則不能成宴。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牛肉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肉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多吃膩了,更多人在追求營養和美味,不再在乎葷與素、鹹與淡。過年的氣氛也有所淡化,人們更看重的是一年一度全家人難得的團聚機會。然而,客家人這種過年的傳統風俗,卻一直得到保留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