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作為大清帝國的直接繼承,北洋政府始終需要以殘破的財力支撐龐大體系。但因國際信用的破產,對外籌款的難度也就不斷加大。唯有處在世界強國行列之末的日本,才在關鍵時刻幫了一把。他們先後與北洋政府簽訂多個借款協定,並對後來的歷史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歷史傳統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時任日本首相的 大隈重信


1917年1月20日,擔任日本首相不久的大隈重信,派自己的幕僚西原龜三秘密抵達中國。準備和當時的交通銀行行長曹汝霖,簽訂了一筆500萬日元的貸款合同。後來,西原龜三還多次訪華。陸續和皖系大佬段祺瑞簽訂了其他借款協議,讓貸款總金額高達1.45億日元。以當時的幣值來看,這無疑是一筆超級鉅債!


當然,這麼多借款不可能沒有抵押。為了獲得日本方面的信賴,段祺瑞陸續摸出了國庫債卷、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的金礦森林收益、全國電報業務收益等內容,全部質押給了日本出資銀行。這一行為遭輿論大加抨擊,被認為是比21條還要壞的借款協議。但段祺瑞後來還把膠濟鐵路的經營和管理權也一併抵押,導致日本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拒絕交還山東。由此引發的國內抗議浪潮,成為今人都耳熟能詳的五四運動。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1919年 參加巴黎和會的日本代表團


既然風評如此之差,為何北洋政府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向外國銀行借這麼大筆錢呢?其實,對外借款的傳統遠早於北洋政府成立。在19世紀中期,大清朝廷就因為各種事情而頻頻對外舉債。僅為鎮壓太平天國,就借錢19次,數額總高達500多萬兩白銀。後來為了讓左宗棠出兵西域,還向各國銀行又借出1500萬兩白銀,佔全部西征經費的1/4。


等到甲午戰敗和庚子國變,朝廷還在為償還戰爭賠款而繼續借錢。先是以江海關稅為抵押,向外國銀行大筆貸款。接著又為編練新軍、修建鐵路和興辦各種實業,不停的向外國銀行求助。雖然欠債頗多,但因為有關稅等活水資源補償,所以本利分期償付一直較為及時。這也讓清廷可以不斷借新還舊,努力維持了近20年時間。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前清朝廷就因各種原因而長期借貸


北洋時代的稅收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辛亥革命結束後 袁世凱就不停的為北洋借錢


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通過南北和談促成新政府構建。但北洋手裡已沒有多少真金白銀。地方上的山頭林立,又讓稅收被本省軍閥截留己用,僅僅上繳一些無關緊要的零散進項。因此,

北洋政府賴以維持的主要資金,就只能從以下幾個方面抽取:


首先是收入最穩定的海關稅。由於對外際貿易額的穩步增加,這筆錢的金額也就逐年上漲。哪怕有辛亥革命的短暫風波,海關稅也在稍後迅速恢復,甚至還超過了前清時期的規模。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又讓各交戰各國都大量採購物資。海關稅的漲幅也就更為明顯。但即便如此,這樣的發展還是遠不能滿足北洋政府。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1915年 在德軍青島要塞合影的北洋軍士兵


其次就是源遠流長的鹽稅。作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食鹽一直到清朝滅亡都提供著大量稅源。只是那些勇於抽稅的鹽關,大多都設在各省內部,想要全額拿到就非常麻煩。北洋政府成立後,索性將鹽稅作為對外國借款的質押物,並靠對方的幫助設置鹽務署。算是將一筆本來拿不到的錢,轉手再裝進自己口袋。


當然,同樣古老的田賦也不能忽略。但從太平天國時代起,前清的基層統治就趨於瓦解,田賦常常不能如數上繳。地方知府和縣令也使用各種手段進行暗中加派,並直接被袁世凱的政府所繼承。於是,名義上的田賦常常因戰亂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如數上繳,地方軍閥卻又打著中央名義大肆增稅。結果讓北洋方面撈不到什麼好處,自己還空背了一身罵名。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街景


至於普通厘金,也因類似問題而不能讓北洋方面感到滿意。這種稅收主要是在交通樞紐上收取的貨運過路費。理論上也是部分留存地方,大部分上繳中央。但民國初年厘金也會被地方軍閥隨意截留。袁世凱政府就改為派專人收取,才算給自己增加了一筆錢款。


最後,北洋政府還收取契稅、菸酒稅和各種工商雜稅。由於財政困難,稅率普遍高於前清舊例。反過來遭限制的民間經濟,也就不可能持續發展並提供出更多收賦稅。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有限的收入 撐不起北洋方面的擴軍目標


結構性開支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北洋政府的第一屆國會


因此,北洋當局始終過著一種緊巴巴的日子。1913年,第一屆國會召開時,合計年收入不過2000萬元。但僅在當年的5-6月之間,就支出了3000多萬。至於1912年的財政赤字,更是高達15300多萬。以至於國務總理梁士飴公開呼籲:財政黑洞實在太大,不借錢就過不了日子!


北洋政府的開支如此巨大,主要是用於供養大量武裝部隊。在南北和談結束後,雙方都拼命擴軍壯大實力。1914年時,全國的陸軍規模已膨脹到47萬人。這個數字到1918年時,又被翻新為85萬。甚至在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19年,陸軍還進一步擴大到138萬人。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北洋時期的陸軍規模始終在快速膨脹


於是,全國軍費開支也從清末的13000萬元,增加到1918年的20300萬元。哪怕是在北洋即將倒臺的1927年,還要為軍費而消耗70000萬元。如此一來,以新換舊便成為北洋維持財政基本盤的不二法則。但不斷增長的債務本金和利息,最終會成為一個自己無法解決的深淵。


期間,政府還專門撥款項用於支持實業發展。其中既有鐵路、兵工廠一類的基礎設施,也有一度盈利的民生部門,但都迅速隨著市場發展而遭到淘汰。由此帶來的所有虧損,自然還需要北洋自己承擔。以上各種因素加起來,讓北洋政府的開支始終縮減不下來。對外借貸早已不是能否的問題,而在於是究竟能拿到多少。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北京南苑航空學校 就是典型的國家撥款項目


信用記錄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1913年 袁世凱和各國銀行簽訂《善後大借款》


早在1913年,北洋當局就開始處理清政府垮臺造成的債務轉承問題。袁世凱便用鹽稅做抵押,和五國銀行團簽訂了著名的《善後大借款》。

協定借貸2500萬英鎊,年化利息5.95%。這筆鉅款對幾近窮死的北洋來說,可謂是大旱中的一縷清泉。至此,借錢過日子的習慣就停不下來。


1911-27年間,北洋政府先後借貸外債387筆,合計12.80億元。隨著身上的債務越來越多,自身的國際信用也日漸走低。像善後大借款這類長期要求難以獲批,而短期借錢的數量卻大大增加。反過來,這類短期貸款的償還壓力,又迫使北洋政府的財政壓力倍增。於是,還款能力被進一步削弱,又不得不繼續依靠更多的短期貸款來維持運作。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北洋花巨資編練的參戰軍 從未投入一戰的任何戰場


僅僅到一戰開始的1914年,北洋政府的短期債務違約就風險大增。財政部聯合交通銀行與中國銀行,提出了整理短債,並逐步還清長債的整理計劃。但終究免不了國際信用評級走低,造成借新還舊能力的下跌。由於各主要金融大國紛紛抽回資金投入戰爭,使得北洋當局能借到錢是進一步減少,終於變得山窮水盡。

此時,伸出援手的正是日本大隈重信政府。內閣中最有名的知華派--西原龜三,原本就為兩國經濟聯繫薄弱而擔心。在他看來,為擴大日本在華的政治經濟影響,非大力促進金融投入不可。世界大戰的愈演愈烈,又讓各歐陸強國都無暇東顧,更是給日本以重大機遇。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日本內閣的著名知華派代表 西原龜三


於是,西原龜三和新上臺的段祺瑞是一拍即合。由他親自充當中間人,聯絡多家日本銀行為和北洋政府批准借款。當然,最大的目的還在於排擠英法在遠東的經濟影響力。

西原甚至進一步提出,可以讓中日兩國的貨幣共通,一起抵抗英美的經濟侵略。認為這樣可以將中國拉入日本的經濟政治勢力圈,有效謀求自給自足之道。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1900版日元 可以直接兌換黃金


但西原並沒有意識到,英法對北洋借款的日益謹慎,可不僅僅是由於自己沒空。作為近現代國際金融體系的開路者,他們懂得在政治不穩定的國家投資需要承受額外風險。一旦北洋失勢或經濟崩潰,不但無法獲得附加利益,就連借出去的本金也難以收回。作為對外投資界的後起之秀,日本卻對此沒有太多認識。

此外,北洋當局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歸還借款。根據當時的親歷者回憶,段祺瑞收到西原借款後曾喜不自勝,還對身邊人說:到時咱強起來了,誰打算還他呀,眼一瞪拉倒!

賴賬高手:歷史上的北洋軍閥 會用各種手段騙取國際貸款

從未想過還錢的段祺瑞


雖然段的執政很快因內戰而垮臺,但後起的曹錕、張作霖和蔣介石,都不願意承擔他留下的鉅額債務。於是,西原借款就直接打了水漂。成為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後的最大外援助虧空。


至於繼承段祺瑞衣缽的幾位軍閥或權謀家,也都因自己的行為而更加借不到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