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逼婚現狀調查報告顯示:

25歲到35歲的單身男女被逼婚率高達86%。甚至有3%的青年,還沒到法定結婚年齡,就被父母逼婚了。

01催婚邏輯是如何生成的?

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這一點並不因為親疏遠近而有所改變。

而我們常常因為親密或者血緣關係,認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和指導他們的人生。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也就是說,催婚的邏輯是:

因為我是你親媽(三姑六婆),所以不尊重你的自由意志。

這顯然不合原理,因為尊重他人的獨立性,不以關係血緣為轉移。

這個前提,是催婚的人自己加的。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無法拿著愛的名義,還有為了你好的幌子,妄圖控制別人的人生,這都是干涉別人意志的行為,讓人不幸福。

催婚的父母可以停下來想一想,假使五十年後自己孤身一人,自己的孩子拿著自己的個人資料,在人民公園相親處,為自己尋覓一個老伴的場景。假使沒有問過自己的感受和意願,就要求你去相親。

你還覺得這是孝敬和關心嗎?

一樣的道理,非常荒唐可笑。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02催婚,會傷害親子關係

當家長帶著這樣強烈的控制慾,也就失去了關心孩子初心的想法,更加不容易判斷孩子的感受。

換句話說,強勢的家長,會聽不到孩子的內心的聲音,這無疑會切斷和孩子的交流。

因為強勢的家長,常常陷入自恰的邏輯中,不容置疑地對於孩子的生活頤指氣使。

父母,會因為自己的強勢,割裂與孩子的精神鏈接。

家庭原本是一個孩子的港灣,但卻在割裂了鏈接之後,變成孩子想要逃走的地方。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因為在那裡,她會感受到幾倍的壓力,她可能會失去最後的情感支持。

孩子變得更加脆弱和無助。

畢竟,面對愛情和婚姻,也仍然需要理性的智慧。

顯然,家長的步步緊逼,會讓回家交代變成頭等壓力,根本分身乏術,無力去想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人適合。

這樣的狀態,無疑會讓催婚愈演愈烈,而緊張的親子關係 ,也會離最初的願景越來越遠。

“愛來自父母,而令人悲哀的是,傷害也往往來自父母,而愛與傷害,總是被孩子繼承下來。每一份破裂的親子關係背後,都是孩子心靈上的傷痕累累。”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03催婚,孩子不幸福

親子關係破裂,是每一個強勢家庭中必然的結局。

就像《母愛的羈絆》裡描述的那樣:

“全家人幸福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家庭主婦。就是她可以以愛為名,控制家庭的所有人。”

這是中國千百萬家庭的縮影。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面對強勢的父母,雙方僵持不下,孩子可能會自我犧牲。

“父母無論是什麼樣子,孩子都會無條件的愛你,只是她會停止愛自己。”

在中國,我們在強勢家庭中很少見到獨立的孩子,多的是討好的孩子,正是這個原因。

孩子甚至可能會犧牲自己來取悅母親,比如為了完成母親的心願找個人嫁了,她儘管沒有為自己負責,但她寧願犧牲自己來負責母親的情緒和顏面。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此時,父母變成了幸福婚姻的阻力,她們本當是助力。

這是一個極大風險的危機。

《剩者為王》這部電影中演員金士傑飾演的父親,有一段話看哭了很多人:

“愛情跟婚姻不是百分之百對等的,這我相信,而對她來說,這是她堅持了很久很久的一個準則,作為父親,我就應該跟她一起去守護。


只要她認定了,我就陪著她。


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昂首挺胸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

我非他不嫁,她比著勝利的手勢讓我跟她媽媽看。

那個表情,多驕傲……”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家庭:強勢之下,沒有一個人會幸福

催婚,不會幫助孩子找到未來的幸福,但一定讓孩子的當下不幸福。

其實我們都忘了:愛本來是無條件的。愛裡沒有要求,命令和期待。

每個催婚的父母都要變得強大,尊重和包容孩子的選擇;

被催婚的孩子,也要強大地守護自己的人生的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